潘立新 ,吳金全 ,徐 鑫 ,林玉標
(1.北京大學 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北京 10087;2滁州學院 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安徽 滁州239000;3滁州四中,安徽 滁州 239000;4安徽省明光市教育局,安徽 明光 239400)
“校外地理課程資源”是相對校內地理課程資源而言,泛指家庭、社會、自然蘊藏著的各種地理課程資源.它對校內地理課程資源起到一種輔助作用,是校內地理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的補充和深化.校外地理課程資源主要包括大眾傳媒、青少年集體活動場所、學校周圍的社區(qū)機構和學校附近的自然課程資源等.根據校外地理課程資源的內容和性質,可將其分為四類,分別是大眾傳媒,青少年集體活動場所,學校周圍的社區(qū)機構和學校附近的自然課程資源.[1]
瑯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瑯琊山為江淮丘陵地帶,最高峰為321m,地表覆蓋著大片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森林,覆蓋率達90%.瑯琊山風景區(qū)面積115km2,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首批AAAA旅游區(qū)和國家重點森林公園.景區(qū)內具有十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古樹名木遍布景區(qū)古建筑群周圍,瑯琊山特有的瑯琊榆、醉翁榆蒼勁挺拔,讓泉、濯纓泉等山泉散布林間.山中有全國著名的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有1200余年歷史的瑯瑯寺等一批人文景觀.瑯琊山與市區(qū)相依,城山相接,山在城中,城在山中.[2]因此,瑯琊山擁有得天獨厚的校外地理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條件,適合中學開展系列相關活動.
野外考察、實踐活動是地理教學的核心之一.通過到大自然中考察地理事物和現象,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書本上講授的地理知識,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實踐能力.
(1)通過開展設計瑯琊山的考察活動,學生進一步了解瑯瑯山、了解滁州市的旅游資源和旅游業(yè)發(fā)展現狀.
(2)通過開展設計瑯瑯山的考察活動,學生進一步了解瑯瑯山的地形、地貌、植被、土壤、泉、洞、水系、湖泊等自然要素的情況.
(3)通過設計瑯瑯山考察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資料,根據問題提取相關信息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能力.
(4)通過學習,學生逐步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點,增強學生知滁州,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樹立建設美好安徽的責任感.
(5)通過學習,學生了解野外GPS的使用及定點的功能,了解地形圖與GPS兩者結合.
(6)通過學習能使學生在野外學會利用自然物判定方向.
上午 7:30—下午 4:30
滁州學院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的教師2名、滁州四中地理教師4名、滁州學院地理科學專業(yè)大四學生(實習教師)7名;滁州市第四中學高二3班62人、高二6班61人
(1)GPS手持儀器的充電和檢查;
(2)1:10000的瑯瑯山等高線地形圖,如圖1;
圖1 1:10000瑯瑯山等高線地形圖
(3)手持式風速風向儀、海拔儀、羅盤、地質錘、照相機、攝像機、電喇叭;
(4)考察線路:滁州學院南校區(qū)大門口——黑洼水庫——后山——深秀湖——南天門——雪鴻洞——瑯瑯寺——歐陽修紀念館——醉翁亭(釀泉)——瑯瑯山北門(結束);
(5)食品、礦泉水、常用藥品;
(6)分組:每10人左右為一小組;
(7)室內過程:利用網絡途徑查詢以下信息:瑯瑯山主要旅游景點、飯店,了解它們的特點;瑯瑯山的氣候、植被(特有植物)、土壤特點,名泉,名洞.
A處.集合點,重點介紹當天活動安排,強調紀律、安全、注意觀察和記錄;
B處.湖泊—黑洼水庫,在圖中找出匯水區(qū)域并與實地對照,觀察水文特征;思考如何利用地形建設水庫;
C處.取土壤剖面,了解土壤的基本分層、類型、顏色;了解植被的類型、特有種瑯瑯榆、醉翁榆,并采集二種樹的標本;
D處.觀察C-E:山坡、山頂、鞍部、山脊、山谷、分水線(嶺)、陡崖、褶皺;
E處.南天門:海拔、風向、風速,巖石類型及特點,露地方采集標本;午餐、休息;
F處.瑯瑯寺:佛教及宗教旅游相關內容、雪鴻洞形成;
G處.醉翁亭:旅游業(yè)相關內容,游客、旅游資源(歐陽修、醉翁亭)、旅游與環(huán)境、旅游交通;思考景區(qū)內交通與外面交通的差別及原因.
H處.集合、總結、結束.
(1)用Arcgis軟件把GPS中的數據輸入瑯瑯山的電子地圖中,并作簡單分析;(2)對采集的樣本、照片進行歸檔保存;(3)對本次考察進行總結,以小組為單位書寫總結報告;2.7 交流、評比.
滁州四中是滁州學院的教育實習基地,兩校有著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瑯琊山校外地理課程資源實踐活動,充分發(fā)揮了高校教師野外考察實踐經驗豐富的優(yōu)勢,亦使高師地理科學專業(yè)的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此項活動對滁州市中學地理校外課程資源利用有示范作用,對滁州市中學地理教學改革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相比較此前滁州市個別中學曾開展的單一實踐活動,如城市交通調查、城市污水排放情況考察等等,此次實踐活動內容全面,既有自然地理,也有人文地理;涉及面廣,內容全面.此外,增加部分書本以外實用內容,如野外如何辨別方向、遇到山洪等突發(fā)情況如何避險.
此次實踐活動充分考慮當前高中生的體力,步行全程約10km左右,線路上有人跡稀少、坡陡路滑的山間小徑,也有人工修建易行的觀光道路、有游人如織的旅游熱點景點,如天下第一名亭“醉翁亭”.行程中最高海拔僅250m左右,現在中學生的體力完全能夠承受.前半程是以較難行走的山間小徑為主,后半程以平坦易行的公路和觀光道為主,先難后易,學生的心理更容易接受.
此次實踐活動中運用了除使用傳統(tǒng)方法和工具,如地質錘、指南針外,還使用了手持GPS等現代科技產品,主要由實習老師操作示范和后期整理演示.如把野外記錄的點從GPS中導入到電腦,主要操作步驟是:使用txt格式,轉換成excel的格式,分三列,然后使用Arcgis自帶的add XY,運用自動標注功能,再選擇自己GPS中用的坐標系統(tǒng),就可以投到已經準備好的矢量地圖上.
此次校外地理課程資源實踐活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暴露了中學地理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首先中學地理教師的野外實踐動手能力較弱.由于平時中學教師主要精力集中在理論課中,滁州市中學地理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現狀,鮮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參加野外實踐活動,導致中學地理教師的此方面能力普遍較差.其次,中學地理教師的現代信息技術水平較低.此方面又是中學地理教師的一大弱項,目前中學教材中有關地理信息技術的內容較少,對學生、老師的要求也不高,高考中相關內容也較容易,一般不會操作地理信息技術相關軟件,考試中也不影響太多得分,因此現在中學地理教師的地理信息技術水平普遍較低.第三,時間有限,內容較多,學習效果不盡如意.由于時間只有一天,但是學習、考察的內容較多,學生在一天的時間里要了解、掌握如此多的自然、人文知識,還是有較大的難度.加上學生數量較多,在野外學生好奇心較強,聽課時分心較嚴重,影響了一定教學的效果.
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充分挖掘校外地理課程資源,有針對性的組織學生參與一些實踐活動,使學生親身體驗地理知識產生的過程,增強學生地理實踐能力.[3,4]高校作為中學校外課程資源的一類,應充分發(fā)揮其在實習器材、設備、師資等軟硬件方面的優(yōu)勢,支持、幫助中學完善地理實踐活動,提高中學地理教師地理實踐活動能力,增強學生學習地理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也可以讓學生在滁州市參觀考察“大滁城”建設、觀察城市交通、調查環(huán)境變化情況、滁州市承接產業(yè)轉移發(fā)展等等,了解當地人口發(fā)展、資源開發(fā)、環(huán)境質量、經濟發(fā)展等基本情況.
學校、教育主管部門要重視校外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重視中學地理教師的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政策上給予傾斜和支持,財政上增加投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定期不定期對地理教師培訓、交流,鼓勵、督促教師進行校外地理課程資源的實踐活動.
通過開發(fā)校外地理課程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自然和生活,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開發(fā)校外地理課程資源,能使學生有效地接受來自各方面的信息,拓寬眼界,增長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本次實踐活動充分利用了滁州當地的校外地理課程資源,實現了理論與實際結合、自然與人文結合、傳統(tǒng)手段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進一步推動了滁州市中學地理教學改革.
〔1〕黃成林.地理教學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188-189.
〔2〕滁州市政府.走進滁州[DB/OL].(2008-06-28)[2012-06-26].http://www.chuzhou.gov.cn/col/col2/index.html.
〔3〕徐繼存,段兆兵,陳瓊.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學科教育,2002(2):3.
〔4〕吳剛平.課程資源的理論構想[J].教育研究,2001(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