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良/文 惠軍明/評
許多人都會陶醉于山水之中,杭州的“老市長”白居易中意西湖,寫下了“未曾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明代大才子袁宏道說過“青山可以健脾”。這種對山水的熱愛,是切身之感。清代文人金圣嘆平生倒不見得怎么愛山水風物,但到了要砍頭時,卻遙望山水,說了一句“好山色”即告別人間??梢娊鹗@能視死如歸,卻拋不下大好河山。
其實,久在世俗中掙扎,累累地討著生活的人,靜心思索,常有一種擺脫喧囂的意念。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在日出東方、紫氣東來之時,于冷月初上、水銀瀉地之日,坐看氣象,放眼云天,便會覺得天與地的融洽,樹和草的親和,日同月的慈愛,泉過澗的有律。此時,心靈像經(jīng)初霞月光、水露浸潤而凈化,胸襟中有一種甜甜的異樣感覺。而偶去青山亭畔哭拜英雄,也能豪氣上涌,正氣浩然。
獨坐松云,指看流水,走進大自然,可思接千載,神游八方,品味人生,獲益良多。試問:有什么比大自然更能使人感受到智慧的啟迪?在厭煩之時,失意之際,有多少人正是走進了大自然,借助山水,蕩盡胸中塵埃而獲得重新奮起的力量。
莽莽雪山,郁郁叢林,大河長川,滄海紅日,湖光水影,紅楓黃櫨,閑花細草,老樹青藤……在大千世界的雄奇險峻與超凡脫俗之間,我們感到了自身的渺小,與天地萬物的遼闊。崇山峻嶺顯世界之崢嶸,淺水累云見天機之有趣;一花一葉的寫真,識物理之精微;群峰群樹的寫意,見天地之渾然。與大自然的對話,容易讓人見識到簡約是美,本真是美。知曉山高但不詭異,云奇但不陰險,花繁但不俗艷,草嫩但不卑弱。這種自然的無邊風月和極致風光,如同中國文化所推崇的寬容胸懷與中和韻致,使人能蕩滌塵埃,惟留精神。
水木湛清華,乾坤更朗潤。最好能在休息之日和業(yè)余之時,置身蒼蒼大自然,享受那種“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的意味,體會人生處處有青山,青山處處可當藥。此乃補藥,此為良藥,不僅可以闊眼界、寬心胸,還能消塊壘、添活力。
[感悟]山水是自然最生動、最完美的體現(xiàn)。山水無言,卻承載著天地之大美大智。山水風光中蘊藏著許多哲學命題,孕育著無限的詩情畫意,乍入其間讓人心扉洞開,體悟到那種特有的和諧與真誠。“人生處處有青山,青山處處可當藥”。壯麗秀美的山川不僅給予我們詩意的饋贈,而且療救撫慰著我們受傷的心靈。中國人早已把山水人格化,使它成為托志言情的對應物。古往今來,無數(shù)的失意者寄情于山水之間,俯仰由他,物我兩忘,陶冶性情,任意東西,身心得到放松,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體味到生命的真諦。這篇散文語言凝練,句式靈活,比喻貼切,感悟透徹,溢滿智慧,讀文章如品溫潤的佳釀,淺斟慢飲間,令人逸興神飛,通體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