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一顆八卦心,女人更甚。
因為,八卦永遠(yuǎn)不止是八卦,它映射了我們的生活,以及內(nèi)心。
狠狠紅:80后,媒體人、娛評人。
最近有不少看客覺得相當(dāng)“如愿以償”的娛樂新聞。比如,蕭亞軒與柯震東的戀情告急,比如文章被拍到在夜店唱歌尋歡。不,我不是說大眾在陰暗地等待著或者期盼著這些,而是——當(dāng)這些新聞爆出的時候,很多人心里的確有第二只鞋子落地之感,暗自想著,姐弟戀的他們的這一天,終于來了吧。
老實承認(rèn)吧,哪怕是在2013年的今天,我們也從未真正看好過姐弟戀。我們精確計算著年齡差距,并在心中估量,倘若3歲以內(nèi)勉強還可算同齡人的話,女大4—6歲就是不太看好,6—10歲則是鐵定會分,10歲以上——天啊,他們怎么可能?20歲以上?簡直就值得被全球媒體報道一番了。但性別調(diào)換一下,男性比女性年長20歲以內(nèi)的戀情,卻完全不會引起任何波瀾。
“他們比較有活力,能引導(dǎo)你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事物,或者帶你找回一些早已脫節(jié)的事物。”很多年前,蘇珊·薩蘭登這樣解釋自己為什么喜歡比自己年輕那么多的男人。這回答聽起來像很多男人解釋自己為什么喜歡小女孩一樣,因為對方能讓自己感覺年輕。
有部日本電影叫做“不要嘲笑我們的性”。劇情是一位19歲的大學(xué)生,愛上自己39歲的已婚女教師百合。百合老師并不算美麗,然而百合老師那樣熟練地撩撥著19歲少年的心思,連一根頭發(fā)從額頭滑下的瞬間,都成為她的工具。她的丈夫則是徹底的中年人:老實、本分、無能。少年被他的女教師迷得五迷三道,一場昏天暗地的戀愛之后,女主角消失了,搬家換號,全身而退。她回到她無能的丈夫身邊。或者,她會繼續(xù)伺機尋找下一個獵物——與年輕人的戀愛,讓她永遠(yuǎn)年輕,永遠(yuǎn)熠熠生輝。
拉爾夫·費因斯的故事則可以為姐弟戀提供另一個的注解。1995年,費因斯在舞臺劇《哈姆雷特》中認(rèn)識了飾演他母親的弗朗西絲卡·安妮斯,當(dāng)時安妮斯已婚多年,并且有著3個孩子,不過兩人還是不顧19歲的年齡差距在一起了。這段戀情持續(xù)了11年后,費因斯被媒體曝光與31歲的女歌手偷偷交往。那一年,安妮斯62歲,她在采訪里說,她原諒男友的不忠,然而仍然決定做個了斷。媒體暗示性非常明顯地用了一個詞:力不從心。他有“需求”,然而她沒有。她要照顧自己年邁的母親,自己還需要做好一個母親。那些“需求”,對于生活來說,實在太多余,“事實上,我無能無力”。
《不要嘲笑我們的性》與弗朗西絲卡·安妮斯,是關(guān)于姐弟戀的兩個版本的故事。你會向往嗎?會向往哪一個,或者選擇相信哪一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