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衛(wèi)
清談?wù)`國,這個成語說的是以王衍為代表的西晉名士崇尚虛無、空談名理、無心國事、終至亡國的故事。將亡國之咎歸諸清談,既是當時士人痛定思痛的自責(zé)和反省,也是后人評說這段歷史的共識,只是糟蹋了清談這樣一個詞匯。
王衍臨死前說:“我雖不如古人,但是如果不是追求浮虛,努力為天下做事,絕不會弄到今天這個地步?!鼻逭?wù)`國的代表人物,首推王衍。王衍是當時朝中名士之首,王衍的才華在當時首屈一指的。他不僅博學(xué)能文,而且極善表達。王衍14歲的時候,他父親任平北將軍,常有公文事務(wù)呈送京師,但不能得到及時答復(fù),于是派當時人在京師的王衍直接去宰相羊祜那里申陳事狀,請求答復(fù)。王衍每次都表達得非常清楚明白,讓羊祜贊嘆不已。更難得的是,面對羊祜這樣位高權(quán)重的一時之杰,少年王衍沒有絲毫的自卑低下的神色,始終不卑不亢,在場的人覺得十分驚異,都說他是一個奇士。
晉武帝的岳父楊駿,很是欣賞王衍,要把女兒,也就是皇后的妹妹嫁給他,但是王衍鄙視楊駿的為人,故意裝瘋賣傻,推掉了婚事。他淡漠錢財,不僅經(jīng)常周濟別人,還經(jīng)常將借出去的錢財一筆勾銷,不讓人還。但他妻子卻很貪財,為了試探他,逼他說出“錢”字,趁他睡覺的時候,讓奴婢用錢繞床幾圈。王衍早上無法起身出來,就大呼奴婢:“舉卻阿堵物?!薄鞍⒍隆睘榱瘯r口語“這個”,他喊的是“把這個東西給我移開”。后世遂以“阿堵物”來指代錢。
王衍說西晉的失誤和自己沒有關(guān)系,并勸石勒稱帝。石勒大怒:“君名蓋四海,身居重任,年輕時就出來做官,一直做到今天滿頭白發(fā),怎么敢說不豫世事?敗壞天下,正是君罪?!?/p>
王衍最著名的還是清談,可謂能言善辯。開始他好談國事,說得頭頭是道,但是晉武帝卻因此以為他有治國之才,讓他做遼東太守,去守衛(wèi)邊疆。當時正值遼東戰(zhàn)事,他嚇得趕緊推掉。從此緘口不論世事,只談虛說玄,不著邊際,這也是當時的一個風(fēng)氣。王衍由于對老莊有很深的研究,所以談吐比他人都要深遠,更加虛無飄渺,不久就聲名鵲起,名動當世,成為名士領(lǐng)袖。在他的推動之下,崇尚虛無的清談之風(fēng)更盛。王衍有時候侃侃而談,得意忘形,不小心說錯了話,但他能毫無愧意,順口改過來,當時人稱贊他能“口中雌黃”。 “口中雌黃”、“信口雌黃”作為成語一直流傳到今天。
王衍的家世名氣,使他很年輕就做到高位,他的避實就虛、清談玄理使他在激烈的政治斗爭中游刃有余。他先后擔(dān)任尚書仆射、尚書令、司空、司徒等要職,在他的影響下,這種只清談玄虛、自命清高、講究風(fēng)度、恥于實干成為西晉的政風(fēng)、官風(fēng),朝野翕然,后進之士,莫不景慕。清談成為時尚,國勢卻每況愈下。
王衍雖口不言錢,卻縱容妻子貪贓聚斂。他很早就感覺天下將亂,積極為家族布置退路。
如果以為王衍只會高談闊論、不務(wù)世事,只是錯誤闖入政壇的一介書生的話,那就錯了。讓我們再來看看王衍治家的本事,就能看見他精明強干的另一面。他的幾個兄弟,王戎、王敦、王澄,都以名士自許,但一個個聚斂無度,廣置園田水碓,富甲當世。
清談虛無,就成了一些士人最好的避風(fēng)港。口談虛無,做官則照例署名,不擔(dān)任何責(zé)任成了士風(fēng)官風(fēng)。徹底喪失理想的士人們,最初或許用放蕩奢靡來麻醉自己,后來竟深深陷了進去,不可自拔。糖衣炮彈是最好的腐化劑,最終一個個貪鄙成性,爭利斗富到了無所不用其極,演出了中國歷史上最為腐朽混亂的一幕活劇,大亂已是無可避免,只是苦了天下萬千百姓。
早年的石崇也曾是一個勤奮上進的好青年,從其留下的大量詩句,能看到他早年的理想,也能看到其后思想的徘徊和無奈,最終還是徹底墮落。晉武帝時期的傅玄曾說:理想幻滅之后,“虛無放誕之論盈於朝野,使天下無復(fù)清議,而亡秦之病,復(fù)發(fā)于外矣?!辈涣弦徽Z成讖,西晉終于在清談之風(fēng)下亡國。
在清談之風(fēng)的影響下,凡是放棄職責(zé)對公務(wù)漫不經(jīng)心的人,都享有盛名。誰要認真做事,就會被嘲諷,被排斥。所幸始終還有一批認真干事的人。如王濛、劉惔與支道林結(jié)伴去找何充一起談玄,何充卻照舊處理公文。王濛問他何必埋頭不起?何充回答:“我不看公文,你們這些人靠什么生存!”還有桓溫冒雪圍獵習(xí)武,劉惔嘲笑他,桓溫回答:“我不如此,你們哪有機會安坐清談?!闭鞘冀K有這樣一些名士努力做事,才能讓國家在危難中再起,在江東創(chuàng)立新的局面。
劉琨早年也是生活浮華放蕩,好老莊之學(xué),為“二十四友”之一,也曾參加過石崇的“金石雅集”。但是在國家大亂之后,看到滿目瘡痍、白骨橫野的慘象,他醒悟了。劉琨在左右強敵環(huán)俟的并州艱難地獨撐,安撫流民,發(fā)展生產(chǎn),竟在國家失去江北土地之后,在并州打出一片新的天地,雖然最終壯志未酬,卻終于贏回了后人和歷史的尊敬。文天祥詩云:“中原蕩分崩,壯哉劉越石。連蹤起幽并,只手扶晉室?!?/p>
西晉的清談有著一定的歷史原因,人們可能更容易看到其高雅氣度的一面,而有意無意地加以模仿,特別是發(fā)現(xiàn)其可以掩蓋自身做事不敢負責(zé)任和其他一些東西的時候,便有意無意地加以利用,但最終還是會害己害人。只有勇于面對,敢于承擔(dān),踏實做事,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利己利國。
東晉之范寧、明之顧炎武、清之趙翼都曾針對他們時代的清談風(fēng)尚,提醒大家汲取西晉清談?wù)`國的教訓(xùn)。趙翼所言:“風(fēng)氣所趨,積重難返?!边@個教訓(xùn)很值得后人反復(fù)學(xué)習(xí),認真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