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純真與世俗的辯證法——呂魁小說論

2013-11-16 19:48:15徐剛徐勇
西湖 2013年4期
關鍵詞:小人物青春小說

徐剛 徐勇

彰顯青春氣息,書寫校園故事,這是一代代青年寫作者必涉的主題。年輕的呂魁也未能免俗,尤其在他的創(chuàng)作之初。就像評論者所說的:“呂魁的小說多是關于青春的記錄,呈現給讀者的是一個洋溢著青春氣息的世界,青春的氣息如風如潮撲面而來,讓人躲閃不及無法拒絕,只能欣然面對?!比欢?,呂魁的獨特之處并不在此,與其說他是一個十足的青春寫手,不如說他探討得更多的是青春時代終結以后,如何面對庸俗的日常生活的問題。當然,其間也有那些“偉大的小人物”,連同他們頑強而卑微的小城故事。在這些故事的講述之中,呂魁總會不失時機地拼接時下年輕人所熟知的現實元素,以此竭力將“80后”的生活經驗落到實處。從QQ、“校內”、MSN等網絡標志,到“三國殺”、“非誠勿擾”、超級女聲等時尚因素,他以這樣的方式拉近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將他們吸引到自己的故事中來。

還是從那篇 《小染》(《黃河》2005年第3期)開始吧!21歲的呂魁寫出的這篇小說處女作,幾乎奠定了他此后作品的基本母題:無處告別的飛揚青春和劈面相迎的庸俗現實,而這一切都是通過一位純真、率性的女子,連同她為了生存犧牲一切的現實而展開,其間有曖昧有憂傷,而更多的則是成長如蛻的苦痛。我情愿將這個小說視為一位“純真的守護者”對自己青春時代的緬懷和祭奠。小說熱情追憶了一段洋溢著青春氣息的校園故事,而在這個故事的最后,小說在一派“明媚的憂傷”之中,展現出青春的華美被耗盡之后所袒露的庸俗本質。小說從來自北京的姑娘小染在兩個小城少年心中激起的漣漪開始講起,那些被塵封的往事隨著這青春期的萌動一點點被打開。此中,年少的純情與率性的念想,飛揚的青春和刻骨的暗戀,也漸次呈現出來。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這一切的平靜,也就此宣告故事中人青春時代的終結。小說最后,就像所有不該重溫的舊夢一樣,他們的久別重逢也終究令人唏噓喟嘆。無論如何,面對一位無憂無慮的女孩日漸步入艱辛異常的生活,并且為了生存而犧牲一切,最后又被這個庸俗的社會所吞沒的現實,任何關于青春的天真夢想都會在頃刻間土崩瓦解,這或許便是成長的代價。也是在這個意義上,就像論者所言的,“小染在小說中就是一個關于青春的象征,一個全新時代背景下關于青春的寓言?!?/p>

與《小染》相似,寫于同一時期的《少年行》(《十月》2006年第5期)也將敘事的焦點聚集在中學時代。這個作品依稀讓人想起姜文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只不過王朔筆下那些文革時期打架、“拍婆子”的北京故事,被呂魁搬到了時間上更為晚近的小城里。如果說故事的主人公“我”,那個帶著青春期的躁動與叛逆的小城男孩,像極了姜文電影中的男主角馬小軍,那么他那位兄長般的男人軍偉,不就是耿樂扮演的劉憶苦嗎?當然,還有米蘭,她的角色則換成了同樣漂亮神秘的林小丹。就此,主人公的叛逆,他對少年伙伴的追隨,以及對女孩林小丹的愛慕,構成了整個故事的基本敘事單元。盡管小說最后,情感矛盾的激化勢必將故事引向殘酷的境地,但這種“平和的憂傷”卻也體現出作者難得的真誠,而整個小說也演變?yōu)橐磺皣@青春逝去的哀歌。

呂魁的寫作具有明顯的成長小說的質地,他就像一位執(zhí)著的孩子,不斷地質詢成人世界的邏輯,探討世俗與純真之間的刻骨矛盾。就像那篇《小染》,純真的小染最終沒能走進“我”的世界,她偏離了“我”所期待的人生軌跡,淹沒在如蟻的人群之中,被世俗社會的滾滾紅塵所吞噬。而另一篇小說《城市變奏曲》(《十月》2006年第5期),則在大學校園之外重述了這個純真與世俗之間的矛盾故事。小說以詩人董三的故事開頭,在虛晃一槍之后,迅速轉向小說的主角,那個漂亮、熱情、率真,甚至帶著幾分妖冶的女孩寧梓。她在音樂中忘我的搖擺,她的瘋狂所散發(fā)的魅惑力,令我難以招架,她是“我”枯燥平庸的日常生活的一抹亮色。然而,這個酷愛漂泊、率性而為的女子,終究不會將自己固定在恒久的歸宿中,她在這個世俗的社會里熱情追逐著自己想要的一切。作者以言情的筆調,書寫著讓人悵然若失的愛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請在四月叫醒我》(《黃河》2008年第1期)。這篇小說從網絡聊天室的故事開始談起,以證明這是不折不扣的“80后”生活經驗。然而,故事本身卻也顯示出濃厚的“邊緣人”的生活痕跡。小說主人公“我”在網上聊天,和一個妓女砍價,直到展開一次傾情投入的嫖娼之旅,只為展示“我”和小小,恩客與性工作者之間復雜曖昧的情感,事關純真與世俗的辯證。小說之中,天真無邪的妓女小小,她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遁入世俗的境遇,雖沒有同類故事中“被侮辱被損害者”那般凄慘,卻也具有十足的反思力度。對此,輕易用道德來評價,必然是輕率無理的。小說的驚人之處恰在于,在有情有義的妓女面前,知識者的卑劣令人感慨。作為文化人的“我”,學金融的大學生,以及小小那位當記者的前男友,在這位性工作者面前都顯得如此渺小,而她對男人的輕信則更顯其率真無邪。小說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讓人重新思索純真和世俗的真正本質。

呂魁筆下的女子大多具有超凡脫俗的魅力,她們熱情似火、美艷動人,她們率性而為、敢愛敢恨,這些無與倫比的姑娘從天而降,突然闖進“我”的生活,給“我”平庸的生活帶來亮色。然而在一番曖昧朦朧的愛戀之后,她們又無一例外地離“我”而去,去追逐更為“實在”的夢想。她們?yōu)榱松鏍奚磺校罱K卻一敗涂地,被這個物欲的社會所吞沒。小染、寧梓莫不如此,而那位“莫塔”則更為典型。青春的故事就是這樣令人唏噓喟嘆!

小說 《莫塔》(《人民文學》2009年第8期)可以算是不折不扣的80后的作品,年輕人追捧的校內網成了這個小說至關重要的媒介,而大段的網聊對話,也驚人地呈現了一代人的生活經驗。盡管作者一次次地將莫塔比作那個叫做卡門的波西米亞女郎,但小說終究不是一篇讓人領略異域風情的愛情傳奇。就故事類型而言,毋寧說這是一個別樣的“北漂”故事。學西班牙語的大一姑娘莫塔,是我在飯局上偶遇的兼職酒促女子。這位有著不幸童年的美麗女孩從千里之外的新疆來到北京,在這個艱難的城市獨自謀生。她因物質的匱乏而努力追逐著金錢,甚至不惜出賣身體和靈魂。她甘當“富二代”情婦,最終也難逃被拋棄的命運。盡管生活曾一次次教育了她,讓她明白這個世界根本沒有童話,“與廉價的諾言相比,沉甸甸的物質更讓我有安全感”,但她還是在這個物質的世界里一敗涂地?!昂门⑸咸焯?,壞女孩走四方”,這個沖著眼前的世界高喊“我愛你,北京”的執(zhí)著女子,終究用自己的成長與傷痛,讓人看清了世俗世界的真實面貌。

就像莫塔一樣,那些渴望融入北京,但卻悲哀地發(fā)現“我愛北京,北京卻不愛我”這一人生真相的小人物,他們上下求索、漂泊無定的生存狀態(tài),在呂魁筆下被刻畫得如此清晰。類似這種對物質追求、對城市迷戀的女子,在呂魁的小說中一再出現?!秾懫≌f登 〈大家〉》(《大家》2010年第1期)是一篇具有實驗性質的小說,但也不自覺地流露出作者一貫的主題痕跡。就像小說開頭所說的,“一切都從那個意外的電話開始”。因為和老湯的談話,我開始寫小說;因為和步小步的約定,我決心寫篇小說登《大家》;為了給小說尋找素材,又接觸到舞蹈妞;因為喜歡上舞蹈妞,又放棄了與步小步的感情。當然,知道自己要什么的舞蹈妞顯然也看不上“我”這個不名一文的文學青年,于是小說最后又回到我和老湯的談話,此時的他已經是美人在懷,純文學的夢想早已拋到腦后。這個故事敘述結構嚴謹,設計精巧,一環(huán)接著一環(huán),內容豐富,語言風趣,頗有可觀之處。當然這樣一來,也就不太能確定作者的意思是要探討愛情的真諦,“愛只是愛,再偉大的愛情到頭來也只是愛”;還是只想揭示世事的偶然,看看一個偶然導致另一個偶然,多米諾骨牌般的連鎖反應是如何改變我原有生活軌跡的;抑或是想以反諷和調侃的語調書寫一篇不同凡響的“元小說”。但是無論如何,這個作品還是包含了呂魁過往小說的一貫主題。令人心馳神往的舞蹈妞,依稀讓人想起小染、莫塔這類為了個人奮斗而不斷犧牲的“北漂”女子。

令人感到頗有意味的是,《寫篇小說登〈大家〉》中的馬山曾寫了一篇題為《和美人告別》的小說,而與馬山一樣,現實中的呂魁真的有篇小說名為《和美人告別》(《山西文學》2010年第7期),盡管故事中并沒有馬山小說中那位念念不忘的舞蹈妞,但大體的思路卻與之神似。小說吸收了校內網、超級女聲、“艷照門”事件和金融危機等現實主義元素,故事卻延續(xù)了呂魁一貫的模式,尤其是女性主人公的經歷有些似曾相識。故事講述的是校園男女的感情傾瀉和闖蕩社會之后的人生體悟。其主人公“唱歌妞”夏奈,是一位永遠讓人猜不透的奇女子,也是讓“我”苦苦追求未果的物質主義女孩。她不在乎奮斗的方式和途徑,她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留下來,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她沉迷在世俗的追求中,其命運如何也可想而知。次貸危機之后,“完美男”毫無征兆地失蹤,連同夏奈積攢多年的財富都被席卷一空。故事最后,夏奈有沒有“像明知蝴蝶飛不過滄海那般繼續(xù)熱愛生活,相信明天”,我們并不知道;但小說結尾,她“打了一輛車,朝我的反方向開去”的畫面定格帶給人的淡淡憂傷卻令人難以忘懷。

無論是小染、寧梓,還是莫塔、舞蹈妞,在呂魁筆下,她們并不是被否定的人物,相反,她們身上有一種與生活肉搏的力量和熱情,有著令人迷醉的生命張力和青春活力。呂魁就是以這種“女性城市”的方式刻畫這批“城市漂泊者”的形象的。正像作者所認同的作家汪曾祺先生所談到的,“生活不是想象中那么好,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壞”,因而這些女性漂泊者也無所謂善惡的道德評價。這種“性別構型”的思路,固然體現了作者在對個人奮斗的褒獎和道德主義的指責之間游移不定的狀況,但在更大程度上卻完美實踐了“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的藝術追求。

正像呂魁一次次所說的,他的小說終是向“偉大的小人物”致敬,這些小人物不僅指的是莫塔等渴望留在城市的卑微女子,也包括那些游走在城市周邊、不知何去何從的渺小的靈魂?!对僖姲⒑馈罚ā栋倩ㄖ蕖?010年第3期)是作者為數不多的沒有寫到女性形象的小說之一。故事里的阿豪是一個悲劇英雄,他像所有的“北漂”族一樣,曾幻想著在北京這個繁華的首都打拼,但通過他那極盡艱辛卻終感荒誕的故事,我們讀出來的卻是刻骨的悲涼。他從快遞派送員開始,到販賣盜版碟,再到飯店服務員、房產中介,最后終于難以為繼,不得不在北京奧運會開幕這舉世歡騰的時刻落寞地離開。在此,擁有鴻鵠之志的小人物,雖懷抱著“夢想照進現實”的決心,卻終究無力展望那美好卻終不可及的未來。小說的結尾不禁令人五味雜陳:阿豪和成千上萬的人擠在北京西客站前的大屏幕看奧運開幕式,為那震撼、壯觀、卻終究不屬于他的開幕式激動不已,在“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虛幻想象中,為那個小女孩唱起的《歌唱祖國》而熱淚盈眶。小人物承受著這個世界所強加的艱辛,卻一廂情愿地妄圖分享它的無上榮光,這是執(zhí)著還是荒誕,是單純抑或愚笨?小說最后,阿豪那曖昧不明的眼淚留給人們無盡的思考。

《淺生活》(《人民文學》2008 年第 12 期)也是一篇向“偉大的小人物”致敬的作品,這篇小說以旅行游記的方式饒有興味地描寫了主人公去婺源游玩的一路見聞,并以當地“摩的”司機老滕和小滕充當導游為線索,記述了這兩個頗富意味的底層小人物。小說的可貴之處在于一改傳統(tǒng)底層文學的俗套,將那些堅硬的現實深藏在小說樸素的敘述之中。寫兩位小人物謀生的艱難以及即將面臨的生計風險,也并不回避他們的小狡黠。既不拔高他們的美德,也不回避他們的缺點,這便是帶著生活底色的“偉大的小人物”。作品以毫不煽情的方式,呈現那些平淡無奇的生活,其情其景全無波瀾,一如生活本身。

卑微的小人物和平淡的小城生活,一直是呂魁小說的主角。小說《信仰在空中飄揚》(《山西文學》2011年第1期)多少有些寓言的意味,它以財大氣粗的高中同學老邢回鄉(xiāng)投資,從而點燃整個縣城的物質欲望為線索展開。然而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老邢根本沒有精力和實力繼續(xù)投資,他最終的消失使“我”領略了人生如過山車似的大起大落,而在此之中,似乎只有平淡才是生活應有的底色。正如小說中的黑子所說的,“我和他這輩子注定沒有發(fā)財命,只能在這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小縣城里日復一日地過著單調、平淡但至少安全、踏實、還算快樂的日子。”由此亦可看出,在呂魁筆下,青春和理想的飛揚固然可貴,但現世的安穩(wěn)和人生的平淡或許更加值得珍視。同樣事關生活的價值選擇,《火車要往哪里開》(《大家》2011年第1期)提出了一個嚴肅而認真的問題:火車要往哪里開?小說通過我在鄉(xiāng)村女友牛紅紅與城市夢中情人徐菲菲之間價值選擇的變化,來探討城鄉(xiāng)關系這一嚴峻的社會命題。小說不斷地渲染鄉(xiāng)下人牛紅紅的“土氣”,這無疑也是“鄉(xiāng)下人進城中”的慣常筆墨,而上海姑娘徐菲菲則體現出城市人的一貫嘴臉。當然,故事的結局早已注定,城市人的精明與算計,不過是想利用“我”對付第二天的考試而已,而小縣城或鄉(xiāng)下人的淳樸才是最為穩(wěn)固的社會價值。小說曾飽含深情地回憶起少年時代“我”的鄉(xiāng)村和縣城生活:“那時候的我無憂無慮,并不知道上海在哪里,最大的樂趣是靠打零工積攢的錢去縣城趕集,買幾本武俠小說或是去錄像廳看場槍戰(zhàn)電影?!边@樣的城鄉(xiāng)道德選擇,以及所流露的“原初激情”式的鄉(xiāng)村本位主義,無疑是極為傳統(tǒng)的價值立場,但經由呂魁的樸素之筆寫出卻別有一番韻味。

呂魁近年來的小說呈現出較大的變化,《信仰在空中飄揚》、《火車要往哪里去》、《去烏蘭巴托》等篇較之以前的作品,具有明顯的區(qū)別。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小說中女性的比重有所減少,而竭力在青春的故事之外,呈現出生活的豐富和復雜。比如他的那篇《所有的陽光撲向雪》(《文學界》2010年第10期),作為一篇“故事套故事”的小說,結構設計得比較精巧,這一點與那篇《寫篇小說登〈大家〉》極其相似。通過網游通宵鏖戰(zhàn)“三國殺”時認識的那位姑娘隋靈,依然像所有呂魁小說中的女主角一樣,仿佛是突然之間從天而降,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小說寫出了兩個不同年代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意孤行”的隋靈,依然在追求一些美好而瘋狂的事情,這其中便包括“去一個陌生城市見一位陌生異性網友,和他共處一夜,并聽他講一個愛情故事”。而與隋靈不同,“我”,或者也包括武青青,都已充分領略了生活的庸俗。然而,無論是現實中的我,還是隋靈,抑或是老秦與武青青,“所有的陽光都撲向雪”,這也表明世間的愛情都具有殊途同歸的結局:“再怎么纏綿悱惻,曲折動人,到頭來無非就是你深深地愛著我,而我卻漸漸地不再愛你?;蛘呤悄阋魄閯e戀愛上了他人,我仍在原地癡癡等你?!偠灾碛捎星О賯€,結局只有一種,在分手這件事情上,沒人能免俗?!边@其實也表明了呂魁小說一貫的主題,即人生飛揚與生活庸俗的辯證關系。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有評論者將它視為一篇“成長小說”,它見證的是“一個從青年到中年的故事”,“一個從激情走向平淡的故事”,“一個從詩意走向庸常的故事”,甚至是“一個從生到死的故事”。

這些成長的軌跡,從呂魁小說一個個創(chuàng)傷性的事件便可看出。呂魁筆下的青春往往終結于一起創(chuàng)傷性的事件,這也是人生的飛揚走向世俗與庸常的起點。比如《小染》中三個年輕人的離散源于一場瀕死的毆斗;《少年行》的結尾,人物情感矛盾的激化將故事引向殘酷境地。在《去烏蘭巴托》(《文學界》2011年第11期)中,也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殺戮,打破了三個年輕人去往烏蘭巴托的計劃。這篇小說的開頭在墨縣的季節(jié)上大做文章,夏季的游泳池和冬季的火鍋,三個小城青年“子承父業(yè),代代相傳”,日復一日地重復著單調的生活,而聚會則成了可怖的日常生活必要的調劑。就像呂魁小說所慣常書寫的那樣,一位熱情、漂亮的女子從天而降,成為了平庸生活的亮色。而去烏蘭巴托,也是這群眺望夢想的小城青年追求別樣生活的契機,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使這卑微的夢想煙消云散。這些“創(chuàng)傷性事件”的意義,無疑在于使得浪漫的理想與堅硬的現實劈面相迎。然而,青春之后的故事該如何講述?或許那飛揚的理想和激情終將化為泡影,而成長之路上的少男少女們也會像小染、莫塔,抑或呂魁小說中更多的主人公那樣,在與現實短兵相接的過程中與生活達成妥協(xié)。自此,無憂無慮的青春時代宣告結束,生活本身也在青春終結之后顯露出世俗的殘酷面貌。呂魁的小說就是以這樣的方式書寫同齡人的當下境遇的,正如他所秉持“小說永遠不會比生活精彩”的理念,他筆下那些純真與世俗的辯證故事寫得并不頹廢悲觀,而是心懷憐憫和同情。一切都極為自然,雖不深刻,但卻和諧。當然,年輕的呂魁目前的作品還不多,所涉及的生活面也并不廣闊,好在一切才剛開始,我們有理由對他的寫作抱以期待。

注釋:

①參見魯順民:《青春的書寫與吟唱——讀呂魁的中篇小說〈小染〉》,載于《黃河》2005年第3期。

②魯順民:《青春的書寫與吟唱——讀呂魁的中篇小說〈小染〉》,載于《黃河》2005年第3期。

③ 汪政、劉忠、李云雷:《愛情的存在方式與講述愛情的方式——〈所有的陽光撲向雪〉三人談》,載于《小說選刊》2010年第11期。

猜你喜歡
小人物青春小說
從《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創(chuàng)作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34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埋線:1厘米提升的青春
Coco薇(2017年10期)2017-10-12 19:26:55
青春獻禮
青春不打烊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16:46:39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
山東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5
小人物的施予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1
小人物的大格局
小說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1:10
我的青春誰做主 爆笑篇等
新野县| 南华县| 青海省| 兴安盟| 墨脱县| 章丘市| 琼中| 莲花县| 镇远县| 白银市| 六安市| 云浮市| 凌云县| 容城县| 嘉定区| 嘉峪关市| 若羌县| 崇礼县| 永宁县| 平利县| 饶平县| 邓州市| 丰县| 应用必备| 红河县| 泌阳县| 沁水县| 永胜县| 浦城县| 甘泉县| 莱州市| 上虞市| 和田市| 新蔡县| 定结县| 平阴县| 冕宁县| 玛纳斯县| 台东县| 山丹县| 萨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