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強國
這幾年,到這個年齡,也?;赝幌略叱黾议T去過的地方,大凡一些自然風光美麗的地方,大凡一些歷史人文景觀奇特的地方;或者從東西南北方向上說,西南啦東北啦;或者從行政劃分上算算,去過新疆,去過上海,去過西藏,去過桂林,等等。新聞上又說某處被聯(lián)合國組織認定為世界自然或文化遺產(chǎn),旅行社的宣傳單上是景點和線路,可細想想,還沒有多強烈的愿望,去一次自己曾經(jīng)去過的地方,也沒有多強烈的愿望,去一去聽上去很有名自己從沒去過的地方。
不經(jīng)意地去了一個小地方,咱甘肅的,咱甘肅隴南兩當縣的,叫云屏的地方。云屏,讓我心動了一下,仿佛是我夢里的地方,夢里常去的,夢里恍惚的,夢里陌生的,而今一下真實夢里的地方,心上放著的地方。
云屏地處南秦嶺北麓,歷史上曾設“黑水縣”。古人用“黑水城、四道門,通巴蜀、襟秦隴”的詩句來形容其地理位置的險要。但是,當我站在云屏鄉(xiāng)政府樓頂?shù)钠脚_上,我拒絕自己去想這里與什么戰(zhàn)爭有關。我看見那山是幾千年幾萬年就有的,那峽谷、那水流也是亙古不曾變過的,那阡陌桑田,綠樹人家,幾百年前就這個樣子,那牽著牛走在山路上的農(nóng)耕漢子,幾個世紀前就這么走的。今天,來這里的客人只有我們,只有那飄動的云霧。我們,我寧可說我們是闖進來的異類。那不知從何處飄來的云,很新鮮,也很魯莽,云飄來飄去,被四方的山峰阻擋,云不知這里是云屏。
我們穿越峽谷而來,正如陶淵明穿溪誤入桃花源,眼前真就一個豁然開朗,一派田園風光盡展眼前,四周群山環(huán)抱,往深山處探究,東西南北有如天塹一般的四門峽谷。
上學時,初讀桃花源,不禁想那桃花源四周的“邊”在哪里,那“邊”是什么,與天接?還是入海去了?答案在云屏這里。
一片又一片的莊稼地,那分明了的色彩,黃的,該是油菜花,墨綠的,該是小麥大麥或者青稞吧。農(nóng)舍有炊煙升起,意在強調(diào)著桃花源是人類農(nóng)耕的杰作,也是中心,環(huán)四周,“邊”上奇峰林立,可以說是桃花源的“邊墻”吧,“邊墻”有多高,魯莽的云彩飄過來,再飄出去,就被“邊墻”攔下來,云橫嶺峰,所謂“云屏”,就這么解釋了。
林立的山峰深處自然是峽。云屏有三峽——土地峽、觀音峽、西溝峽。峰峽圍繞田園,峰峽護守田園,田園的主人也給峰峽人性化的稱謂,并流傳下來各種神奇的傳說。
那山峰上形態(tài)逼真的孤石叫什么,叫望夫石。你一聽就知道那有一個關于愛情的傳說,的確。似乎和別處叫“望夫石”的傳說有相似之處,不費筆墨,只感嘆堅貞的愛情一直被人類傳誦著,向往著。望夫石對面的天門山上,劍峰直立的懸崖上裝飾著一扇巨大的石門,高聳入云,終年煙霧繚繞,故稱作“天門鎖云”。據(jù)傳說,在遠古時代,天門可關可開,洞內(nèi)金銀財寶、珍珠瑪瑙甚多,本是王母娘娘設在凡間的一座寶庫,時有財寶進出,看守寶庫的是兩位仙女,開石門的鑰匙是一對雌雄南瓜。有一日看守庫門的兩位仙女,趁無貨物進出的空隙,結伴游玩云屏山水,當行至“黑水城內(nèi)”,兩仙女被眼前的宜人景色所迷戀,留戀忘返,不想歸途。時值盛夏,天氣炎熱,又恰逢龍洞玉潮,她們?nèi)滩蛔‰p雙解衣寬帶入龍洞潭中沐浴,并隨手將衣裙丟在旁邊的石頭上……就在她們沉浸在沐浴中時,天空中突然飛來一只蒼鷹將兩位仙女的七彩霓裳銜起在空中盤旋,卻不料抖落了掛在衣服上的天門鑰匙——一對雌雄南瓜。這時有一牧童首先看到了丟在山坡上的兩個南瓜,他覺著好玩就揀起拿給大人看,人們看著兩顆黑鮮嫩綠透著香氣的東西不禁饞涎欲滴,頓感饑腸轆轆。人群中的一個采藥漢子拿起砍刀,試著將瓜切開分給人們品嘗。人們將瓜籽吐出后丟在地上,誰知瞬間又神奇般地長出了新瓜蔓并結下了南瓜。人們便興高采烈地爭相將瓜籽帶回家種植……從此云屏人就開始大面積種南瓜,食用南瓜。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介紹南瓜不僅能潤腸通便,還有防治糖尿病、動脈硬化等功效,云屏今天是遠近聞名的長壽之鄉(xiāng),也許就與此飲食習慣有關?又其實,此山此水處生活的人們,又豈是食南瓜而長壽的,與千年松濤,與閑云野鶴同在,千年亦如一日耳。
因蒼鷹銜走了仙女的七彩云衣延誤了歸期,王母娘娘聞訊后大發(fā)雷霆,做出了嚴厲的懲罰,將兩位仙女及蒼鷹貶入凡間,永遠不得再回天庭。于是觀音峽中又多了幾道美麗的風景——姊妹競秀、霧中雙乳、蒼鷹候鳥等。
另一個傳說更有趣些。在觀音山下有一處天然洞穴,據(jù)說,遠古時代黑水城乃天然城池,有帝王之相、是真龍之穴。一千年老龜聞之后欲占此穴,便從東海之濱千里迢迢來到觀音峽,正欲入洞占穴時,黑水城內(nèi)卻出現(xiàn)了種種不祥之兆,雞不鳴,犬不吠,天空飛沙走石,人們昏昏欲睡,于是城內(nèi)百姓便焚香祈求觀音保佑。觀音查實后隨即上報玉帝,下令解救,適逢諸神去天庭趕會,只有灶爺神一神當班,當趕到觀音峽時,千年老龜已入洞口,灶爺神情急之下只好化作一只天狗,守在洞口將老龜鎮(zhèn)住,由于雙方法力相當,二者只能長久地怒目對視。于是留下了天狗望龜這一奇觀。
在土地峽兩岸的懸崖峭壁上,生長著大片的珍稀樹種——白皮松。相傳同豐八年秋天,咸豐皇帝得了吐血病,太醫(yī)把脈后需秦嶺南坡生長的靈芝草作藥引,隨命人在土地峽口采走了九傘靈芝草,從此,洪水朝天,猛獸橫行,草木不榮,民不聊生。忽一日,天降暴雨,洪水泛濫,頃刻間將土地峽兩岸的大片農(nóng)田、民房淹沒,鄉(xiāng)民們被逼到一座孤峰上避難。豈料河水繼續(xù)上漲,眼看就要淹沒孤峰。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土地神突然顯靈,只見他將手杖一扔,隨即在山峰間凌空架起了一座木橋,人們順著這座橋上了河對岸更高的山上,才躲過了這場災難。洪水退后,土地峽兩岸的鄉(xiāng)民們自發(fā)在峽口巖洞旁依山傍水修起了土地廟,焚香敬拜,以表感激之情;與此同時人們在木橋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土地橋,并砍來了形如手杖的樹枝,用剪成胡須狀的白紙條纏裹,然后插在土地峽兩岸的懸崖峭壁上。天長日久,黎民百姓的虔誠之心感動了上蒼,最終使手杖發(fā)芽,白皮青絲、黑石妝粉,成片成林。于是就有了后來的“土地白松架高橋”的神話傳說和今天的土地白松奇觀。白松珍貴,又大片成林,自然引人注目。其實,在云屏,如果你是一個植物學家,從幽深的谷地,至高不可及的山峰,你都會采集到更珍貴的植物。如果你僅是愛花,峰嶺間整個就是一個花的世界,隨季節(jié)的不同,五顏六色裝綴著云屏山嶺,目不暇接。你還并不容易看到的,這里也是珍禽異獸的樂園,羚牛、大鯢、香獐、黑熊、紅腹錦雞悠然自樂于自己的家園。人類可以當自己是這里的主人,那些珍禽異獸奇花異草何不當自己也是這里的主人,一切生命在這里自然天成地生長著。
省內(nèi)著名作家浩嶺,若干年前和我同在文聯(lián)創(chuàng)作組(后來叫省文學院)共事,不談其作品,就人而言,就覺得他很靈氣聰明。離開云屏村,有人說這里是浩嶺的老家,浩嶺還在山坡上的學校教過書,我聽了啞然而笑,繼而想大笑,此山此水此人處,出一作家浩嶺,自然。世上沒有陶淵明式的桃花源,現(xiàn)實世界的桃花源有一條穿透峰嶺的公路,這公路連著世俗,連著現(xiàn)代文明。這條公路只穿透了云屏的一個峽谷。我在想,云屏的其它天塹般的峽谷也有路,只不過那路上走的不是人類,我愿意說有神來仙往。
吉祥,云屏。
穿云屏峽而出幾十公里,就是兩當縣城。當我站在兩當起義的紀念碑前,我忽然想,革命之初,偏于一隅的兩當,已有革命的火種,那完全是與天與地與自然一切相融為一體的云屏以至兩當,接借天地靈秀,順應天道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