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讓登(湖北省監(jiān)利縣人民醫(yī)院,湖北 監(jiān)利 433000)
隨著人類生存環(huán)境日益遭到破壞,兒童慢性鼻竇炎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已經(jīng)成為一個威脅兒童健康的重要問題。由于兒童鼻竇鼻腔特殊的生理解剖結構,決定了兒童慢性鼻竇炎的診斷和治療均與成人不盡相同[1]。近年來,我院探索采用小劑量阿奇霉素治療兒童慢性鼻竇炎,效果理想,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鼻竇炎患兒的臨床資料,均經(jīng)鼻竇華、柯氏位X線片或CT檢查有竇腔模糊、渾濁、密度增高或積液而確診[2]。男36例,女24例,年齡3~12歲,平均6.5歲?;純罕憩F(xiàn)為不同程度的鼻塞、流膿性或黏液性涕,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鼻內鏡檢查:單純鼻甲肥大23例,伴中下鼻道大量膿涕28例,鼻腔黏膜蒼白濕潤25例,并排除真菌球性鼻竇炎。
1.2 方法:60例慢性鼻竇炎患兒,口服阿奇霉素250 mg,1次/d,連續(xù)服用6個月。用藥期間觀察患兒有無胃腸道癥狀,每2個月復查1次肝功能。記錄治療前后患者癥狀和鼻內鏡檢查、鼻竇冠狀位掃描等結果。評價治療3個月和治療6個月后的療效差異。
1.3 療效評價標準[3]:痊愈:鼻阻、流涕消失,無頭昏、頭痛,中下鼻甲腫脹消退,副鼻竇CT無異常。顯效:鼻阻、流涕顯著減少,無頭昏、頭痛,中下鼻甲腫脹基本消退,副鼻竇CT顯示局部局限性模糊。有效:間歇性鼻阻、流涕、頭昏、頭痛,副鼻竇CT示鼻竇密度較原來明顯減低。無效:患兒鼻阻、流涕、頭昏、頭痛無明顯好轉,中下鼻甲腫脹,副鼻竇CT示竇腔模糊,局部密度高。
1.4 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SPSS 18.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各項參數(sh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60例慢性鼻竇炎患兒治療3個月后,總有效率為46.67%,治療6個月后,總有效率為88.33%,明顯高于治療3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過程中,患兒的肝功能復查無明顯改變,6例患兒服藥出現(xiàn)惡心及腹部不適,改飯后服藥癥狀明顯緩解或消失,無不耐受影響治療的患兒。詳見表1。
表1 患兒治療3個月和6個月后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慢性鼻竇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病,是鼻與鼻竇黏膜的慢性炎性反應,主要病原菌為肺炎球菌、鏈球菌、葡萄球菌、支原體、衣原體、真菌等。臨床癥狀則表現(xiàn)為鼻塞、鼻漏、面部疼痛、嗅覺消失或減退、呼吸困難等[4]。由于慢性鼻竇炎病情反復,病程較長,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兒童時期,兒童的鼻腔鼻竇黏膜相對較厚,淋巴組織豐富,黏膜柔嫩,且竇口長而狹小,位置高,易致竇口鼻道復合體阻塞,容易患慢性鼻竇炎。由于該疾病可能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生長發(fā)育,故應采取積極的治療態(tài)度。但是,對于兒童慢性鼻竇炎患者,首先應選擇保守治療,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者才應考慮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主要包括抗炎、抗過敏、促進黏膜纖毛傳輸以及改變機體免疫缺陷等,其目標是控制感染、改善通氣和恢復鼻—鼻竇生理功能。
阿奇霉素是15元環(huán)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 主要通過阻礙細菌的轉肽過程來抑制蛋白合成,進而抑制細菌生長。且阿奇霉素的抗菌譜廣, 對免疫系統(tǒng)和炎性反應有多重效應,可以發(fā)揮抗菌和抗炎雙重功效[5]。本組資料中,60例慢性鼻竇炎患兒治療3個月后,總有效率為46.67%,治療6個月后,總有效率為88.33%,明顯高于治療3個月,經(jīn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阿奇霉素具有耐胃酸、可口服、療效高、不良反應少等優(yōu)點,小劑量治療兒童慢性鼻竇炎6個月的療效確切,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1] 黃美嬌,向 偉.應用阿奇霉素和甲硝唑及異丙嗪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6,2(6):307.
[2] 郭子恒,謝仁聯(lián),江漢亞.阿奇霉素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2,33(3):515.
[3] 周國藩,楊柳萍,施 進.阿奇霉素聯(lián)合吉諾通治療兒童慢性鼻竇炎的療效觀察[J].大理學院學報,2010,9(12):47.
[4] 劉運春,孫文青,李永賀.阿奇霉素治療急性鼻竇炎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3):129.
[5] 楊全增.阿奇霉素聯(lián)合鼻竇炎口服液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療效觀察[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8,24(18):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