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以嗜酸粒細胞、肥大細胞反應為主的氣道變應性炎癥。由于該病具有反復、急性發(fā)作的特點,因此要求患者需要進行長期的管理控制,自我管理是支氣管哮喘患者控制的關鍵[1],這樣才是減少疾病發(fā)作,提高生活質量的有效手段。本文對6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并加強健康教育,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60例患者均符合2003年我國哮喘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2]。男38例,女22例,年齡最大76歲,最小22歲,平均年齡51.2歲。其中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臟病5例,呼吸衰竭19例,慢性支氣管炎15例。
1.2 方法 將6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9.6歲;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用護理干預措施,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23~76歲,平均年齡52.8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并發(fā)癥等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干預組的護理干預措施包括①心理護理干預:經常與患者交流,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增強其對治療的信心。②加強支氣管哮喘基本知識的宣教,使患者對疾病有進一步的了解,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度。③指導患者調整飲食結構,多補充優(yōu)質蛋白,每次進餐前都向患者交代飲食對支氣管哮喘的重要性。④合理用藥:指導患者科學、合理的選擇適合自身的藥物,教授患者氣霧劑和激素的正確使用方法,了解藥物的不良反應,提高其自我調控能力。⑤指導患者進行適當?shù)捏w育鍛煉:科學的鍛煉方式可以有效增強患者的免疫力,改善患者體質。⑥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時對患者再次進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講明容易誘發(fā)哮喘復發(fā)的因素,囑患者要保持室內的清潔,避免靠近花粉、油漆、霉菌等過敏原,注意調查自身的情緒,避免情緒的大起大落,并進行適當?shù)捏w育鍛煉。
1.3 評價標準 顯效:患者無需任何藥物保持無癥狀1年以上;有效:喘哮癥狀減輕,但偶爾使用支氣管舒張藥物緩解癥狀;好轉:喘哮癥狀減輕,但需經常使用支氣管舒張藥物緩解癥狀;無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3.0軟件包對兩組患者護理效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認知度改善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項認知度改善情況(例,%)
支氣管哮喘在臨床中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支氣管炎性疾病,具有反復發(fā)作、急性發(fā)作的特點,且周期長?;颊咭话阍谝归g或清晨發(fā)作較多,對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隨著環(huán)境的不斷改變,支氣管哮喘患者的死亡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威脅人群健康。支氣管哮喘目前無法治愈[3],對于該病的控制,目前只能通過合理的醫(yī)療護理手段,而且,患者自身的調控對該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顯示,對支氣管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后,總有效率明顯提升,患者對飲食、合理用藥等認知程度也顯著提高,這有利于患者在疾病轉入緩解期后,對疾病進行繼續(xù)治療。健康教育促進了患者防治疾病的依從性,從而更好的使患者配合治療,對有效控制和延緩支氣管哮喘的發(fā)作、長期維持穩(wěn)定狀態(tài),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意義重大。
[1] 劉曉聯(lián).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摘登.中華護理雜志,2009,44(5):434.
[2]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3,26(3):132-138.
[3] 鄭東英,王麗娟,何杏蘭,等.循證護理在支氣管哮喘中的應用研究.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3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