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孝
(江陵縣普濟鎮(zhèn)農業(yè)服務站 434100)
江陵縣位于長江流域湖北省中部偏南,屬典型的平原湖區(qū),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季。在江陵縣,中稻是一季重要的糧食作物,高產穩(wěn)產,常年種植面積4.3萬hm2,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二化螟主要為害中稻,形成枯鞘、枯心、枯孕穗、白穗、蟲傷株等癥狀。每年發(fā)生3代,有世代重疊現象,這無疑增加了測報和防治的難度。二化螟的危害前期導致基本苗數不足,有效穗數減少。后期形成白穗和蟲傷株,下雨之后,北風一吹,成片倒伏,直接造成嚴重減產。筆者從2009年至2013年連續(xù)5年對二化螟進行了系統的調查,基本摸清了二化螟的發(fā)生規(guī)律,并全程跟蹤防治,找到了有效的防治措施?,F將其發(fā)生規(guī)律與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1.1.1 越冬代發(fā)生期
在江陵縣,二化螟多以4齡~6齡幼蟲于稻樁、稻草及茭白、田邊雜草中滯育越冬。二化螟越冬代主要在中稻苗田上產卵,卵塊在田間的分布是隨機的。越冬代的產卵盛期為5月4日~21日,高峰期在5月7日~14日。其中2010年在5月18日又出現第2個產卵高峰日,與前一個高峰日相差9d。同樣在2013年的5月16日也出現第2個產卵高峰日,與前一個高峰日相差7d。另外,從累計卵塊密度上看,最低為0.35塊/m2,最高為1.47塊/m2,折算成667m2最低為230塊/畝,最高為980塊/畝。雖然不同的年份田間落卵量有差異,但不難看出這5年來幾乎每年都是大發(fā)生的級別(表1)。
表1 江陵縣不同年份越冬代的產卵盛期和卵塊密度調查(月/日)
1.1.2 第一代和第二代發(fā)生期
選擇有代表性的田5塊~6塊,每隔5d調查一次。表2給出了江陵縣5年來第一代和第二代的盛蛹期和盛蛾期。由表2可知,第一代盛蛹期為6月27日~7月16日,第二代盛蛹期為8月3日~8月17日。第一代盛蛾期為7月3日~7月23日,第二代盛蛾期為8月9日~8月22日。
表2 江陵縣二化螟的盛蛹期和盛蛾期(月/日)
二化螟的寄主除水稻外,還有茭白、玉米、甘蔗和稗草等禾本科作物,早春越冬幼蟲還能為害大麥、小麥、油菜、蠶豆等作物。成蟲有趨光性和趨嫩綠性。在中稻苗田上,越冬代的卵塊多產在葉正面離葉尖3cm~5cm處。第一代和第二代蛾在分蘗期后多產在離水面7cm以上的葉鞘外側。
第一代蟻螟孵出后,通常分散蛀食葉鞘內部,形成枯鞘??萸适嵌鵀楹Φ淖畛醢Y狀,此時幼蟲尚未侵入稻莖,是防治的有利時機。其余各代蟻螟先群集在葉鞘內部為害,形成枯鞘,三齡以后逐漸轉株分散,蛀入莖內。幼蟲侵入與中稻生育期關系不大。在分蘗期為害形成枯心。孕穗期為害形成枯孕穗或白穗,抽穗后為害形成蟲傷株。天氣干旱,土壤缺水,幼蟲轉株頻繁,為害加重,各種被害株成團出現。第一代螟害率重于第二代,例如第一代平均枯心率,2012年為3.2%,2013年為2.5%。第二代平均白穗率,2012年為0.6%;2013年為1.5%。第三代為害遲熟的中稻品種、機插秧和直播田,第三代螟害主要以蟲傷株的形式出現,處于隱蔽狀態(tài),外觀上不易看出。其實損失有時超過第一代,例如2012年部分未防治的直播田塊,8月底才齊穗,導致蟲傷株嚴重發(fā)生。667m2產量不到400kg。原因一是籽粒不飽滿,引起千粒重下降。二是后期倒伏引起的損失。
幼蟲老熟后,第一代在葉鞘內側化蛹,第二代和越冬代在稻株下部莖內化蛹?;嫉牟课浑S水位而變,田間水大時化蛹部位高,水小時化蛹部位低。農業(yè)防治時可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降低化蛹部位,然后灌深水,淹死二化螟蛹。
二化螟的發(fā)生與氣候、稻作制度、品種、天敵和農藥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關。
1.3.1 氣候
江陵縣所處的溫度從4月到9月都適合二化螟的生長發(fā)育,有效積溫能滿足其發(fā)育三個世代。越冬代不同年份產卵量雖有差異,但落在苗田上的卵量都是大發(fā)生的級別,這是因為江陵縣中稻水育秧一般在4月底播種,5月上中旬正值越冬代產卵高峰期,因此秧田變成了誘集田。7-8月間,如遇雨水多的年份,田間積水較深時,能淹死大量的蛹和幼蟲,致使第二代和第三代的螟害減輕。
1.3.2 稻作制度
江陵縣的稻作制度以油(麥)稻兩熟制為主。中稻播種期從4月中旬開始,一直到5月底。有三種栽培方式,分別是手插秧、機插秧和直播稻。各種類型的田混栽在一起,為二化螟提供了豐富的食料。但單一的作物惡化了天敵的生存條件,削弱了天敵的自然控制作用。
1.3.3 中稻品種
近些年來,優(yōu)質稻以其價好產量高,迅速得到了推廣。特別是香型品種更容易吸引成蟲產卵,有利于幼蟲的侵入和成活。加上偏施氮肥,營養(yǎng)條件好,成蟲繁殖力強。
1.3.4 天敵和農藥
天敵對二化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要保護利用好天敵,不要在稻田里隨意使用菊酯類和劇毒的有機磷類農藥,以免殺傷天敵。不要長期使用單一的藥劑,不要隨意提高農藥的使用濃度和增加防治次數,以免產生抗藥性。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盡量使用新的高效低毒的藥劑。
防治二化螟,要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農業(yè)防治為基礎,輔之以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充分利用其生活史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達到壓低蟲口基數,減輕螟害的目的。
2.1.1 適時整田
4月中旬,及時翻耕苗田,灌水淹沒稻樁5d~6d,殺死蟲蛹。
2.1.2 清除雜草
苗田邊上、溝中的雜草也是二化螟的越冬場所,要及早清除干凈。
2.1.3 深水灌溉
在6月底至7月上旬,第一代幼蟲老熟后,結合曬田,降低化蛹部位,然后在盛蛹期灌深水15cm,保持5d左右,殺死大量的蛹;在7月中下旬蟻螟孵出后,當其群集葉鞘為害時,灌深水淹沒葉鞘2d~3d,殺死低齡幼蟲。同樣在8月份也可采用盛蛹期和枯鞘期灌深水的辦法消滅蟲蛹。
2.2.1 燈光誘殺
在4月底~5月上旬、7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這三個時間段,開啟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減少田間落卵量
2.2.2 人工摘卵
在5月10日左右,越冬代產卵高峰期,3d查一次,連續(xù)2次~3次。剛產下的卵塊呈乳白色,田間葉片少,容易辨認。將其摘除,帶到田外銷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1 防枯心
狠治第一代,以中稻苗田和早栽的大田為主,在保苗的同時,壓低下一代的蟲口基數。藥劑跟蹤試驗表明,在苗田普施兩遍藥,基本上能控制螟害。產卵高峰期后10d打第一遍藥,時間在5月20日左右。7d后打第二遍藥,秧苗帶藥出嫁。藥劑可選用20%氟蟲雙酰胺WG15g~17g/667m2、20%氯蟲苯甲酰SC10ml/667m2、48%毒死蜱EC 60ml~80ml/667m2等。對于早栽的田塊或因下雨而未帶藥出嫁的秧苗,在大田必須及時補施一遍藥,如發(fā)現枯心后再用藥,效果差。
2.3.2 防白穗和蟲傷株
防治第二代和第三代,要根據發(fā)蛾高峰期來推算,嚴格按照防治指標,掌握在卵孵高峰期后用藥。第二代防治時間在7月下旬,第三代防治時間在8月下旬。藥劑同上。
施用各種藥劑時,要用足水量,至少兌水30kg/667m2,均勻噴霧。田間應留有淺水層,保水4d~5d,以提高防效。
[1]農業(yè)昆蟲學:南方本/丁錦華,蘇建亞主編,-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2.6
[2]昆蟲生態(tài)及預測預報/張孝羲主編,第三版。-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1.12
[3]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學各論 南方本/四川萬縣農業(yè)學校主編,農業(yè)出版社,19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