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楓 鄧秋迎 李彥麗 彭佳麗 顧鵬鵬 劉青艷
(廣東省中醫(yī)院大院,廣東 廣州 510120)
急診分診是用科學的方法將患者進行分類,迅速識別急、危、重患者,使之得到及時的救治,減少患者死亡率和致殘率。分診是急診護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項專業(yè)技術,所有的急診患者都要經(jīng)過護士分診后才能得到??漆t(yī)生的診治,分診的準確與否關系到患者能否得到及時的救治,直接影響急診的搶救質量[1]。本院急診科從2011年5月份開始改良急診分診模式,制定急診分診指南,實施病情3分類(Ⅰ類危急,Ⅱ類緊急,Ⅲ類次緊急)的分診標準。分診護士對所有的急診患者均進行分診評估,將評估內(nèi)容記錄在門診病歷的“急診就診章”內(nèi),同時制定了4個綠色通道病種分診記錄單以評價分診質量,經(jīng)過一年時間的實踐和反饋,收到較好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3215例屬于這4個綠色通道病種的患者進行分診評估,并記錄在分診記錄單(科室留底)。其中急性腦卒中862人,急性胸痛1446人,急性腹痛893人,創(chuàng)傷14人。
1.2 方法 分診護士采用分診記錄單進行分診評估,根據(jù)評估的結果將患者進行病情分類。分診記錄單的主要內(nèi)容:就診時間、方式、姓名、年齡、性別5大生命體征,患者主訴,癥狀,既往史,病情分級,就診區(qū)域,患者診斷,最終去向,分診護士隨訪。并且每個月向患者和家屬隨機發(fā)放20份問卷,調(diào)查急診患者滿意度。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資料采用統(tǒng)計描述的方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候診時間及分診準確性變化 見表1。綠色通道病種的Ⅰ、Ⅱ類危重患者候診時間大大縮短。Ⅰ類患者候診時間平均為0 min,Ⅱ類患者候診時間平均為3.18 min,Ⅲ類患者候診時間平均為10.2 min。并且在這一年內(nèi),沒有患者在候診期間發(fā)生嚴重病情變化而出現(xiàn)猝死等現(xiàn)象。病情分診準確性提高,4個綠色通道病種的見表1。Ⅰ類患者有大于90.5%的收住院或收留觀,Ⅱ類患者有大于67.9%的患者收住院或留觀,Ⅲ類患者有小于4.6%的患者收住院或留觀。
表1 4個綠色通道病種每個類別的平均候診時間及住院或留觀患者的百分率
2.2 患者滿意度變化 與之前“交通指揮式”的分診模式相比較,在實施新的分診模式和使用4個綠色通道病種分診記錄單后,2010年7~12月患者的滿意度為91.58%;2011年1~6月為94.25%;2011年7~12月為95.84%;2012年1~4月為96.79%,急診患者的滿意度大幅度的提高。
在國內(nèi),部分醫(yī)院急診僅對分科的準確度進行粗略的評價,病情分診的準確性幾乎為空白。國內(nèi)部分三甲醫(yī)院的急診分診記錄(比較簡單,主要是就診時間和生命體征)均是記錄在患者門診病歷上,而最終門診病歷在患者診療結束后又返還給患者,所以醫(yī)院和科室沒有留下任何分診記錄,導致分診質量評價實施的困難。
在現(xiàn)階段,國內(nèi)急診分診模式大相徑庭,分診信息電子化未普及的情況下,本科通過制定綠色通道病種分診記錄單,一方面能清晰指導分診護士識別出危重患者,縮短危重患者的候診時間;另外一方面,通過對分診單的回顧性分析,從而得出每個病種的分診準確率,對于分診失誤的個案進行討論和經(jīng)驗總結,以逐漸提高護士的分診準確率。分診護士主動服務意識增強,與患者溝通時間增多;分診護士專業(yè)感增強,促使不斷學習急救和分診知識;分診護士有效地將急診患者分類,快速地識別出危重患者,醫(yī)護配合更加默契。
[1]孫紅,繩宇,周文華.急診分診標準探討[J].護理研究,2007,10(21):2709-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