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丹
(云南省新平縣中醫(yī)院,云南 653400)
腰背肌筋膜疼痛綜合征是臨床常見疾病,是慢性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以青壯年多發(fā)。我科從2010年至 2011年采用銀質(zhì)針溫針灸治療腰背肌筋膜疼痛綜合征,與傳統(tǒng)針灸治療對照觀察,現(xiàn)報告如下。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60例患者均來自本院針灸科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見表 1。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1990年Simons提出的肌筋膜疼痛綜合征的主要診斷標準[1]。
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年齡在 35~50歲;③知情同意并配合治療者。
①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及納入標準,無法堅持治療或無法配合治療者;②體質(zhì)過度虛弱,合并有嚴重的心腎疾病,有嚴重的糖尿病、血液性傳染病者,有局部感染者。
患者采取俯臥位,根據(jù)患者腰痛區(qū)域的壓痛點,選取 T12-L4夾脊穴及相鄰兩夾脊穴之間定點作為第一排進針點,在夾脊穴旁2 cm處選取第二排進針點進行傍針刺。用龍膽紫標記各進針點,碘伏消毒鋪巾。沿標記點做0.5%利多卡因局麻皮丘,選用長17 cm銀質(zhì)針對第一排進針點進行直刺直達腰椎椎板骨面,對第二排進針點進行斜刺,直達腰椎橫突根部骨面。在各銀質(zhì)針針柄端用長3 cm清艾條灸1壯,艾炷燃盡針體變涼后收灰起針,按壓 3~5 min,碘伏消毒針眼,無菌輔料覆蓋。3 d內(nèi)防水浸污。治療7 d后評定療效。
參照《針灸治療學》[2]中腰痛的相關(guān)治療方法,主穴取腎俞、命門、委中、阿是穴。寒濕腰痛加腰陽關(guān);勞損腰痛加陽陵泉、三陰交;腎虛腰痛加志室、太溪。留針 30 min。腘窩絡(luò)脈瘀脹者,用三棱針點刺放血。針后用4孔或6孔艾盒溫灸腰部穴位。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觀察臨床療效及遠期療效。治療組在治療后 7 d評定療效,對照組在1個療程后評定療效。而后在治療后1星期、1個月、3個月、半年后對患者進行隨訪,門診復查患者的靜息痛、運動痛和檢查局部壓痛點。應(yīng)用11點數(shù)字評分法(NRS)記錄患者的疼痛程度[3]。
治愈: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功能恢復。檢查無顯性和潛性壓痛點存在。
顯效:癥狀、體征消失,功能基本恢復,僅在勞累或氣候變化時感覺患處不適,無痛或麻木征象,能參加體力勞動。病變部位軟組織處有潛性壓痛點。
好轉(zhuǎn):癥狀、體征大部分明顯改善,殘留有不同程度的痛或麻,或征象完全消失后復發(fā),仍有較輕的麻與痛。病變部位軟組織處有一定數(shù)量的顯性壓痛點殘留。
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病變部位軟組織處有相當數(shù)量的顯性壓痛點殘留或有更多的顯性壓痛點出現(xiàn)。
3.3.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和愈顯率為90.0%和70.0%,對照組分別為83.3%和3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詳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3.3.2 兩組患者NRS評分比較
由表3可見,兩組治療前N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在 1星期至 6個月后 NRS評分均保持在較低水平,表明治療組近期和遠期療效穩(wěn)定。對照組在1星期后評分雖在較低水平,但仍高于同期治療組(P<0.05);而在1個月至6個月NRS評分逐月增高,6個月后NRS評分為所有評分中最高,表明對照組近期療效不如治療組,遠期療效明顯下降。
3.3.3 不良反應(yīng)
治療組有1例出現(xiàn)心慌、頭暈癥狀,休息后緩解;有3例出現(xiàn)局部疼痛瘀血現(xiàn)象,一般在1星期周內(nèi)消失。對照組有2例出現(xiàn)暈針,平躺休息后恢復正常。
表3 兩組患者NRS評分比較 (x ±s,分)
宣蟄人密集型銀質(zhì)針療法以解剖結(jié)構(gòu)為基礎(chǔ),根據(jù)軟組織的損害程度,肌肉的起止點,攣縮肌腱的范圍大小,所損害的深淺進行定點治療,按2 cm針距進行密集型布針。結(jié)合腰背肌筋膜疼痛綜合征特點,該病壓痛點主要分布在腰骶部,常規(guī)布針在腰骶椎旁。該部位正好在督脈與膀胱經(jīng)之間,夾脊穴于此聯(lián)絡(luò)溝通二脈,具有調(diào)控二脈的樞紐作用。因此,我們采用夾脊穴,并在夾脊穴旁2 cm處定點旁針刺。通過觀察對比顯示,在臨床療效及遠期療效方面,密集型銀質(zhì)針溫針灸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針灸治療,具有確切的鎮(zhèn)痛治痛效應(yīng)。
[1] 李雪,肖征宇.肌筋膜痛綜合征研究進展[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9,9(7):620-622.
[2] 楊長森,何樹槐.針灸治療學[M].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89:91-92.
[3] 王寧華.疼痛定量評定的進展[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8):2738-2739.
[4] 宣蜇人.宣蜇人軟組織外科學[M].上海:上海文匯出版社,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