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受昇,孔令辰,羅晶璐,張 翰,孫彥偉
(廣東省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總所,廣東 廣州510230)
鴨鏈球菌病是由鏈球菌引起的鴨的急性或慢性傳染病,雛鴨感染主要表現(xiàn)為急性死亡,一旦發(fā)病,可引起大量死亡。成年鴨和種鴨感染主要表現(xiàn)為跛行與癱瘓,死亡率一般較低,對生產性能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造成經濟損失[1]。2011年6月,某鴨場先后引進雛鴨兩批,其中第1批4 000羽于7日齡發(fā)病,4d后,第2批4 000羽(3日齡)也開始發(fā)病,表現(xiàn)為拉稀,縮頭,精神差,腳軟,減食,其后出現(xiàn)死亡,立即使用氟苯尼考、硫酸新霉素等藥物進行治療,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全程兩批鴨共死亡100多只。現(xiàn)將診斷情況介紹如下,供讀者參考。
1.1 材料 病料:某肉鴨場10日齡病死雛鴨。
試驗動物:1日齡健康雛鴨,飼養(yǎng)觀察到5日齡。
主要儀器與試劑:營養(yǎng)瓊脂、血液瓊脂、麥康凱瓊脂培養(yǎng)基為廣州環(huán)凱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在使用時自行配制;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tǒng)VITEK-32、GPI細菌生化鑒定卡、革蘭染色液、接觸酶試劑、氧化酶試劑均為法國梅里埃公司產品;藥敏試紙為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產品;PCR預混試劑Premix Ex、載體pMD18-T、DH5α感受態(tài)細胞均為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產品;DNA回收試劑盒 Wizard SV Gel and PCR Clean-Up System為Promega公司產品。
1.2 方法
1.2.1 剖檢與細菌分離 常規(guī)方法對病死鴨進行剖檢。無菌操作采集肝臟、心血,接種于營養(yǎng)瓊脂、血液瓊脂、麥康凱瓊脂平板培養(yǎng)基,37℃培養(yǎng)24h。1.2.2 生化試驗 將細菌的純培養(yǎng)物,按試劑說明書進行氧化酶、觸酶試驗,再選用梅里埃細菌生化鑒定卡GPI在VITEK-32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tǒng)中進行鑒定。
1.2.3 藥敏試驗 紙片法,按試劑說明書進行。
1.2.4 動物試驗 用滅菌生理鹽水,將培養(yǎng)基中的菌落洗下(約2個麥氏比濁度),腿肌注射,接種5日齡雛鴨8只,每只0.5mL,對照組雛鴨8只,以同樣的方式和劑量接種生理鹽水。每天進行觀察,對死亡鴨只進行剖檢,并從肝臟和心血中分離細菌。
1.2.5 16SrRNA序列的測定 引物采用細菌16S rRNA 通用引物 F27:5′-AGAGTTTGATCMTGGCTCAG-3′,R1492:5′-TACGGYTACCTTGTTACGAC-TT-3′,擴增長度約為1 500bp,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合成。PCR擴增采用50μL體系,Premix EX 25μL、上下游引物各1μL、去離子水20μL、菌液3μL;反應程序為95℃30s,53℃30s,72℃90s,30個循環(huán);72℃ 延伸8 min。產物電泳回收后,與載體pMD18-T連接,轉化到DH5α中,經克隆鑒定后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進行測序。
2.1 病理剖檢 剖檢病變主要為:全身充血、出血;肝臟腫大、充血出血;脾臟腫大,有灰白色壞死點;腎輕度出血,輸尿管有白色尿酸鹽沉積;跗關節(jié)稍腫大,關節(jié)液增多;腦膜下出血(見中插彩版圖1)。
2.2 細菌培養(yǎng)及染色特性 從肝臟、心血中分離到一種菌落形態(tài)較一致的細菌。營養(yǎng)瓊脂上菌落為灰白色細小菌落,生長很貧瘠;血液瓊脂上菌落為圓形、邊緣整齊、表面光滑、扁平隆起、淡白色的細小菌落,呈α溶血;麥康凱瓊脂上不生長(見中插彩版圖2)。取純培養(yǎng)物進行革蘭染色,結果為革蘭陽性球菌,呈單個、成對、短鏈狀或成堆排列(見圖3)。
圖3 革蘭染色結果
2.3 生化鑒定結果 氧化酶試驗為陰性,觸酶試驗為陽性。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tǒng)VITEK-32的GPI卡的鑒定結果為Streptococcus anginosus(Strep.milleri)(咽峽炎鏈球菌)或Streptococcus asnguinis(Streptococcus sanguis)/gordonii(血鏈球菌),鑒定值分別為77%和15%。具體生化特性見表1。
表1 GPI卡VITEK-32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tǒng)生化鑒定結果
2.4 藥敏試驗結果 紙片法藥敏試驗結果為先鋒必、先鋒Ⅴ、先鋒噻肟、青霉素G、氨芐青霉素、氧呱嗪青霉素、苯唑青霉素、菌必治高度敏感;復達欣、頭孢拉定、氧氟沙星、萬古霉素、氯霉素敏感;環(huán)丙沙星、阿米卡星、氟哌酸、強力霉素低敏;紅霉素、卡那霉素、利福平、呋喃妥因、痢特靈、鏈霉素、妥布霉素、慶大霉素、四環(huán)素、復方新諾明完全耐藥。
2.5 動物試驗結果 接種后表現(xiàn)為精神沉郁,拉稀,厭食,腳軟,接種后第2天死亡3只,第4天死亡2只。隨后,剩余的3只,精神、食欲逐漸轉好,到接種后11d,基本痊愈。對照組鴨只正常。從每只病死鴨的肝臟和心血中,均分離到菌落形態(tài)一致的細菌,經鑒定,形態(tài)與生化特性與接種菌相同,成功的進行了人工發(fā)病試驗,進一步證實了本病例的病原為該鏈球菌。
2.6 擴增結果 PCR擴增產物經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可見1 500bp左右的特異條帶(圖4),與預期大小相符。
2.7 序列分析 測序結果已提交GenBank(收錄號為JN594664),將所得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在NCBI上用BLAST進行同源性比較,結果與Streptococcus pasteurianus(巴氏鏈球菌,序列號AP012054)相似性達100%。在最靠前25個序列中,有16個為巴氏鏈球菌,有6個為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解沒食子酸鏈球菌),另3個為未能鑒
圖4 PCR擴增結果
定的細菌,與該菌株的相似性在98%~100%。從GenBank數(shù)據(jù)庫中選取不同種的鏈球菌參考株14株,沙門菌、鴨疫里默氏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多殺性巴氏桿菌各1株(見表2),將其16S rRNA基因序列,用軟件 MEGA 5.05進行多序列匹配排列,以Neighbor-Joining方式進行同源性比較,并繪制進化樹。結果發(fā)現(xiàn),各種鏈球菌16S rRNA基因序列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差異不超過4%,本菌與巴氏鏈球菌參考株關系最近;其次為解沒食子酸鏈球菌、牛鏈球菌,相似性均超過了99%;與咽峽炎鏈球菌相似性為98.46%;與變形鏈球菌的距離最遠,差距達3.17%。本菌與大腸桿菌、沙門菌、銅綠假單胞菌、巴氏桿菌的同源性差異約為14%;與鴨疫里默氏菌的同源性則更遠,超過16%(圖5)。
表2 參考16SrRNA基因序列來源及數(shù)據(jù)庫存取號
圖5 16SrDNA序列分析結果
3.1 本分離株生化鑒定結果為咽峽炎鏈球菌,鑒定值較為77%,通過進一步測定其16SrRNA基因序列,其與巴氏鏈球菌最為接近,兩種鑒定結果存在差異,但由于生化鑒定值較低,僅為77%,且其16S rRNA基因序列與咽峽炎鏈球菌的相似性為98.46%,低于“同一個種同源性為98.8%的標準”[2],故將本分離株定為巴氏鏈球菌。
3.2 將分離株接種健康雛鴨,成功復制出與原來相同的癥狀及病變,發(fā)病率達100%,致死率達62.5%,說明本病例由巴氏鏈球菌引起,且本巴氏鏈球菌分離株具有較強的毒力。鴨鏈球菌病多感染雛鴨,多呈急性敗血性感染,鳥鏈球菌、獸疫鏈球菌、糞鏈球菌等感染雛鴨,獸疫鏈球菌感染成鴨的鏈球菌病已有報道[3],但由巴氏鏈球菌引起的未見報道,在當前養(yǎng)鴨業(yè)不斷朝著集約化方向發(fā)展,養(yǎng)殖密度不斷增大,水質日益惡化的條件下,該菌的致病作用增強,是否會成為危害養(yǎng)鴨業(yè)的一種新病需引起關注。
3.3 本病可通過用藥進行治療和預防。對該菌株的藥敏試驗結果顯示,青霉素類藥物高敏,氯霉素類藥物敏感,本病例中及時應用氟苯尼考進行治療,成功的地控制了病情,將死亡率降至2%以下,及時用藥物進行治療是減少損失的關鍵。
3.4 對于本病的預防,除了在發(fā)病敏感期前使用藥物外,更重要的是采取降低飼養(yǎng)密度,優(yōu)化水質,改善飼養(yǎng)條件,加強環(huán)境消毒等綜合防控措施。
3.5 通過16SrRNA基因的序列測定,從分子遺傳進化和分子水平對細菌進行鑒定,使細菌鑒定更加科學與準確[4]。當前,對鏈球菌屬的各種細菌進行鑒定,存在一定的難度,但以16SrRNA基因序列相為基礎,加上酶切分析及各種的特征性序列分析,能很好的將鏈球菌鑒定到種[5],16SrRNA序列測定可作為細菌鑒定的一種可靠方法。
[1] Y.M.Saif.禽病學(第十一版)[M].蘇敬良,高福,索勛譯.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5:917-921.
[2] 韓文瑜,馮書章.現(xiàn)代分子病原細菌學[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60.
[3] 李峰,苗立中,沈志強,等.鴨鏈球菌病的診斷與防治[J].水禽世界,2009,2:39-40.
[4] Lee-Jene Teng,Po-Ren Hsueh,Yu-Hsuan Huang,etal.I-dentification of 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on the basis of an unexpected specific amplicon of universal 16Sribosomal DNA PCR[J].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4,42(4):1727-1730.
[5] Margot E,Grinwis Christopher D,Sibley Michael D,Parkins,etal.Characterization of streptococcus milleri group isolates from expectorated sputum of adult patients with cystic fibrosis[J].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10,48(2):39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