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濤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
電子商務(E-Business),是指運用各種技術網絡進行的一切商業(yè)活動,如經濟組織內部的商業(yè)信息共享,經濟組織之間的商業(yè)數據交換,網上購物等電子商務活動。電子商務英文有兩種寫法,一種是以IBM公司為代表的,提出E-Business;另一種是以HP公司為代表的,提出E-Commerce。本文采取第一種稱謂,后同。這里我們所指的技術網絡是指新一代的互聯(lián)網、寬帶電信網、數字電視網三網融合,以及第三次信息技術浪潮——物聯(lián)網,這些都成為現代電子商務的技術網絡,是電子商務的技術手段和市場空間。
目前,電子商務(E-Business)的概念已經被人們所接受,狹義電子商務(E-Commerce)是其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我國1993年引入電子商務概念,1998年第一筆電子商務,至今已經分別為19年和14年,至今我國電子商務經歷了電子商務的引入期、中斷期(2000年電子商務企業(yè)大量虧損、倒閉、破產)、成長期,正在由“成長期”向“發(fā)展期”轉型,但是目前面臨著許多問題,由于過度競爭及其同質化嚴重,甚至存在再次進入“中斷期”的可能。
云計算是一種基于互聯(lián)網的計算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共享的軟硬件資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給計算機和其他設備。整個運行方式很像電網。
隨著云時代的來臨,大數據(Bigdata)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2012年的熱點話題。大數據(Bigdata)通常用來形容一個公司創(chuàng)造的大量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在下載到關系型數據庫用于分析時會花費過多時間和金錢。大數據分析常和云計算聯(lián)系到一起,因為實時的大型數據集分析需要像Map Reduce一樣的框架來向數十、數百或甚至數千的電腦分配工作。
當前我國正在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在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下,正經歷著結構轉變、產業(yè)轉變、環(huán)境轉變、城鄉(xiāng)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消費主導型經濟正在形成,在信息科技三次浪潮的推動下,云消費正在形成一種時尚,相應的云消費類服務產品不斷涌現,這些服務產品包括:云手機、云電視、云音樂、云輸入法、云翻譯、云設計、云廚房等等,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倢、舒適。
隨著我國由 Web1.0、Web2.0、Web3.0、Web4.0、Web5.0 的進化過程,全球的網站是越來越多,網民由1996年6000萬網民,發(fā)展到2006年11億網民,現有17億網民,到2016年全球將達到22億網民,21世紀中葉預計達到30億網民,人們從網絡平臺上獲得各種各樣的信息,而提供的信息卻較少,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一方面人們從網絡得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同時也提供給網絡各種各樣的信息,這樣整合社會就經歷了信息共享、信息共建、知識傳承、知識分配、以及語用網新的階段。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模式創(chuàng)新進入新時期,各類網上交易、電子支付、物流配送,以及相應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guī)、標準體系正在不斷地完善起來,在電子商務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新了多種模式,如:
B2B(經濟組織對經濟組織)、B2C(經濟組織對消費者)、B2B2C(企業(yè)對企業(yè)對消費者)、C2B(T)(消費者集合競價—團購)、C2C(消費者對消費者)、B2F(企業(yè)對家庭)、O2O(網上與網下相結合)、SaaS(軟件服務)、PaaS(平臺服務)、IaaS(基礎服務)、M-B(移動電子商務)、B2G(政府采購)、G2B(政府拋售)、B2M(面向市場營銷的電子商務企業(yè))、M2C(生產廠商對消費者)、SoLoMo(社交 +本地化 +移動)、ABC(代理商 -商家 -消費者)、BAB(企業(yè) - 聯(lián)盟 - 企業(yè)’)、P2C(生活服務平臺)、P2P(點對點、渠道對渠道)、SNS-EC(社會化網絡電子商務)、B2S(分享式商務,或體驗式商務)等電子商務模式,以及未來商店等的智能交易過程。
隨著各種電子商務模式創(chuàng)新,電子商務交易額由2001年的1200億元,已經上升為2011年68000億元,2012年超過8萬億元,2015年將達到18萬億元。
具體分析我國電子商務模式:
第一,B2B電子商務模式主要包括三種模式:
(1)B2B電子商務的一般模式。以中華糧網為代表的B2B電子商務模式主要有5種交易模式,如協(xié)商交易、競價交易、合同轉讓、棧單交易(由于某種原因而停止)、自由貿易等。
(2)逆向拍賣(RAT)模式。是指逆向拍賣技術(Reverse Auction Technology,簡稱RAT)在流通領域里的應用——是一種在采購方法上具有革命性和劃時代意義的技術或者模式。逆向拍賣是指采購商(買家)向眾多賣家采購商品,賣家在規(guī)定的時間獨立出價賣出商品,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條件下,最后只有少量的賣家與買家達成協(xié)議關系,這種方式具有公開、公平、公正的特點,能夠形成合理的采購價格,買家可以通過科學的方式確定采購對象。
(3)網上商品交易市場模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有8萬多家商品交易市場,近幾年來,商品交易市場正在經歷經濟結構調整和發(fā)展方式轉變,按照“控制規(guī)模、調整結構、交易創(chuàng)新、管理升級”的現代化方向發(fā)展,在此過程中,許多商品交易市場探索了多種網上交易方式,如下圖:
但是在我國商品交易市場現代化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準期貨”交易,短短幾年間,大宗商品市場盲目發(fā)展超過500家,2012年鐵礦石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開業(yè)后門可羅雀,一些電子交易所市場模式投資大、效果小,既不反映商品供求,又不反映商品價值,投機性過度,預計其負面效應將在2013年更多地表現出來,在國家政策干預下許多市場被迫關門。在理論上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將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中衍生出一種所謂的“準期貨”交易。如圖:
第二,B2B電子商務交易流程
B2B電子商務需要有一個交易前準備、買賣雙方尋求合作伙伴、交易磋商、簽訂合約、辦理手續(xù)、履行交易合、售后服務的過程。如圖:
第三,B2B電子商務模式利潤源
B2C是英文Business to Consumer(商家對客戶)的縮寫,“商對客”是電子商務的一種模式,也就是通常說的網上零售,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其主要模式如圖:
2011年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guī)模達到2億人,占中國互聯(lián)網網民的比例超過30%,B2C市場交易規(guī)模占總體網絡購物份額近20%,2011年網購市場交易規(guī)模超8019億元,平均每人每年消費近4000元。
B2C盈利模式渠道主要包括:1銷售產品收入2銷售主營業(yè)洐生產品收入3產品租賃收入4拍賣收入5銷售平臺收入6特許加盟收入7會員費收入8上網服務費收入9信息發(fā)布收入10廣告費收入11咨詢費服務收入。
B2F模式,即指電子商務按交易對象分類中的一種模式,把消費者分類于家庭音單位之中,以21世紀最為便捷的購物方式來吸引消費;一站式服務和高效率免費的配送、安全可靠的現金交易來贏得市場位置,即表示消費機構對家庭消費的營銷服務。這種模式一般以目錄+網絡銷售為主,主要借助于DM和互聯(lián)網開展銷售活動。如被蘇易易購收購的“紅孩子”,專做婦嬰市場,另外還有零售連鎖超市聯(lián)合一百。
C to C(Consumer to Consumer)模式,即消費者對消費者的網上交易模式,是將現實中的“跳蚤市場”移植到網上,建立了一個消費者之間交易的平臺,讓眾多的消費者在完全自愿的基礎上就轉讓商品進行“一對一”的交易,相互砍價,公開、公平、公正地進行競價,眾多的消費者都可以參與這一交易活動。這一形式使參與交易活動的消費者人數、空間范圍擴大,帶來了最實際的“一手錢,一手貨”的交易。
C2C盈利模式收入來源:1交易提成2會員與附加服務費3廣告費。
B2B2C電子商務是指“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ustomer”,第一個B,是指商品和服務的供應商。第二B是B2B2C電子商務的服務提供商,通過統(tǒng)一的經營管理對商品和服務、消費者終端同時進行整合,是廣大供應商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為供應商和消費者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C表示在第二個B構建的統(tǒng)一電子商務平臺購物的消費者。B2B2C模式是對B2B、B2C模式的演變和完善,通過B2B2C模式的電子商務企業(yè)提供統(tǒng)一的服務。中國尾貨網就是這一模式。
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即線上到線下,O2O是一種線下商務和在線電子商務相結合的交易平臺。O2O模式的關鍵點就在于平臺通過在線的方式吸引消費者,真正消費的服務或者產品必須由消費者去線下體驗。線下服務就可以用線上來攬客,消費者可以用線上來篩選服務,還有成交可以在線結算,很快達到規(guī)模。對于商家來說,O2O模式的魅力在于,它是支付模式和客流引導的結合。推廣效果可查,每筆交易可跟蹤。
C2B(Customer to Business/Team),即消費者與企業(yè)之間的電子商務,由客戶選擇自己需要的產品和價格,然后由商家來決定是否接受客戶的要求。假如商家接受客戶的要求,那么交易成功;假如商家不接受客戶的要求,那么就是交易失敗。商家通過網絡搜索合適的消費者群,真正實現定制式消費。對消費者而言,是一種理想化的消費模式。通過聚合為數龐大的用戶形成一個強大的采購集團,以此來改變B2C模式中用戶一對一出價的弱勢地位,使之享受到以大批發(fā)商的價格買單件商品的利益。這種模式的核心是通過聚合相對弱勢群體提升與強勢個體進行交易的話語權并最終獲得更大的利益空間。
企業(yè)全程電子商務是指企業(yè)在進行商務活動的各個流程中都導入電子商務。企業(yè)進行全程電子商務需要借助一些系統(tǒng),用以實現資源、信息的有效整合。ERP系統(tǒng)可以幫助企業(yè)重塑內部管理流程和體系結構,能夠解決企業(yè)內部各系統(tǒng)之間信息孤立、運作不協(xié)調等問題,提高了整個企業(yè)的運作效率。但是,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和企業(yè)重心從運作效率到以顧客為中心的轉變,原有的ERP已不足以支撐整個供應鏈中所有商業(yè)流程的集成。
其具體模式包括SaaS軟件服務模式、PaaS平臺服務模式、IaaS基礎設施服務模式,為中小微型企業(yè)提供各種各樣的電子商務服務。
移動電子商務(M-Businesse),它由電子商務(E-Businesse)的概念衍生出來,是指通過手機、PDA、掌上電腦等手持移動終端從事的商務活動。與傳統(tǒng)通過電腦(臺式PC、筆記本電腦)平臺開展的電子商務相比,擁有更為廣泛的用戶基礎。
B2G(Business to Government),即政府采購的電子化,指的是企業(yè)與政府機構之間進行的電子商務活動。例如,政府將采購的細節(jié)在國際互聯(lián)網絡上公布,通過網上競價方式進行招標,企業(yè)也要通過電子的方式進行投標。
B2G是政府的電子商務行為,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包括政府采購、網上報關、報稅等,對整個電子商務行業(yè)不會產生大的影響,其特點是速度快和信息量大。由于活動在網上完成,使得企業(yè)可以隨時隨地了解政府的動向,還能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延誤和費用,提高政府辦公的公開性與透明度。
G2B的全稱是 Government to Business,G to B。(1)G2B是指政府對企業(yè)稅收。(2)G2B是指政府商品儲備向市場拋售。
G2C是指政府(Government)對消費者(Customers)的電子商務,即政府對消費者征收稅費的電子商務,這與個人報稅制度緊密地結合起來,如深圳市地稅局于1997年在國內率先推出電子納稅系統(tǒng),目前深圳市納稅人都是通過該系統(tǒng)實現了納稅“足不出戶”的愿望,而且簡便、快捷、易行。
B2M(Business to Marketing),即面向市場營銷的電子商務企業(yè)。B2M電子商務公司根據客戶需求為核心而建立起的營銷型站點,并通過線上和線下多種渠道對站點進行廣泛的推廣和規(guī)范化的導購管理,從而使得站點作為企業(yè)的重要營銷渠道。相對于擁有站點的簡單電子商務模式,B2M注重的是企業(yè)網絡營銷渠道的建立,是針對網絡市場營銷而建立的電子商務平臺,通過接觸市場、選擇市場、開發(fā)市場,而不斷的擴大對目標市場的影響力。從而實現銷售增長、市場占有。為企業(yè)通過網絡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
M2C(Manufacturers to Consumer),即生產廠家直接對消費者提供自己生產的產品或服務的一種商業(yè)模式。M2C擁有互聯(lián)網和地面渠道,通過共享各地的終端推廣渠道和售后服務網點,讓產品從生產商直接到消費者,并由生產商為消費者提供配送服務和售后服務的商業(yè)模式。M2C的特點是減少流通環(huán)節(jié),降低銷售成本,保障售后服務質量,并能滿足顧客的個性化定制需求。
BMC(Business Medium Consumer),即企業(yè) + 中介平臺(網絡)+終端客戶的模式。BMC集量販式經營、連鎖經營、人際網絡、金融等傳統(tǒng)電子商務模式優(yōu)點于一身,解決了傳統(tǒng)電子商務模式的發(fā)展瓶頸,是B2M和M2C的一種整合電子商務模式,即B2M+M2C=BMC(M=Medium)。B=Business,指企業(yè);C=Customers,指消費者,終端;M=Medium媒介,第三方管理平臺,具有Monitor(監(jiān)控)、Media(多媒體)、Middleman(經紀人)等多重屬性,就是通過第三方的平臺為企業(yè)提供第三方質量監(jiān)控、多媒體整合推廣、全民參與經營、保障企業(yè)/消費者權益、改變網絡誠信危機、降低企業(yè)運營成本等的新型電子商務模式。
2010年2月,美國KPCB風險投資公司合伙人約翰·杜爾提出SoLoMo模式?!癝oLoMo”即社交化、本地化、移動化應用。Social(社會化)、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動化)三位一體的SoLoMo模式。
Social是由Facebook,Twitter,Zynga這些公司帶起的社交化運動,互聯(lián)網應用必須要靠著社交來提供更多價值,才能夠打敗對手。Local是隨著智能手機的發(fā)達,我們得到的資訊將會越來越本地化,即LBS(Location-Based Service)。Mobile則是Mobile Internet的崛起,將會在近年內超越桌上電腦,成為人們上網的主流方式。
ABC電子商務模式,ABC分別是代理商(Agents)、商家(Business)和消費者(Consumer)英文第一個字母。ABC模式是由代理商、商家和消費者共同搭建的集生產、經營、消費為一體的電子商務平臺。商家通過ABC平臺發(fā)布產品;消費者通過購買ABC平臺上的產品而獲得積分,積分累加到一定數額,即可提升為“代理商”,同時享受購買折扣;成為“代理商”的消費者可向其他消費者推銷ABC平臺上的產品,若達成交易,可從中獲取提成,同時,當其引薦的消費者的購買積分達到成為代理商的要求時,便自動成為了其下線成員。代理商、商家和消費者的三重身份相互之間可以轉化。代理商、消費者和商家都是老板。
BAB(Business Alliance Business),企業(yè) - 聯(lián)盟 - 企業(yè),“A”即聯(lián)盟(Alliance)。BAB模式是指企業(yè)之間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從事商務活動的直接關系,比起傳統(tǒng)商務模式來說,它解決了企業(yè)間的信任問題,它的目的是創(chuàng)造一個包括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知識流在內的,有信用的電子商務環(huán)境。BAB模式把網絡提供的技術手段和依靠有信譽的agent提供保證結合起來,把身份認證、信息服務、網上支付、物流配送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集成起來,提供統(tǒng)一的、可靠的平臺,從而真正實現了“三流合一”(信息流、資金流、物資流),為企業(yè)之間的電子商務提供必要的服務和基礎條件。
娛樂競拍網站提供非常便宜的產品讓消費者競拍,與其他競拍網站不同的是,消費者每一次競拍前需要購買娛樂幣,消費者可以用很少的錢購買到他所喜歡的商品。娛樂競拍網站的競拍模式分為兩種:升價模式和降價模式。
P2C(Service Provider to Consumer)即生活服務平臺,是我國互聯(lián)網界圍繞電子生活資訊黃頁服務領域提出的一種新的服務模式,“C”代表“Customer”,而對“P”所代表的解釋,有著不同的說法。
P2C是指把老百姓日常生活當中的一切密切相關的服務信息,如房產、餐飲、交友、家政服務、票務、健康、醫(yī)療、保健等聚合在平臺上,實現服務業(yè)的電子商務化。如中國雅虎整合口碑網、谷歌中國推出生活搜索平臺。盡管生活服務領域市場潛力巨大,但在互聯(lián)網的世界中目前尚未出現寡頭分割的局面。
所謂P2P,就是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為達到一定的目的而進行的直接的、雙向的信息或服務的交換。P2P即代表了信息和服務在一個個人或對等設備與另一個個人與對等設備間的流動。P2P是指Peer To Peer貿易伙伴對貿易伙伴、Point To Point點對點、Person To Person人對人、Path To Path渠道對渠道。
社交電子商務(social commerce,簡稱SNS-EC)是電子商務的一種新的衍生模式,它是在線社交和電子商務的結合。它借助社交媒介、網絡媒介的傳播途徑,通過社交互動、用戶自生內容等手段來輔助商品的購買和銷售行為。在Web2.0時代,越來越多的內容和行為是由終端用戶來產生和主導的,比如博客、微博。一般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專注于商品信息的,比如國內的較新網站:美麗說、辣媽說、葡萄網。主要是通過用戶在社交平臺上分享個人購物體驗、在社交圈推薦商品的應用。另一類是通過社交平臺直接介入了商品的銷售過程,例如社交團購網站。這類是讓終端用戶也介入到商品銷售過程中,通過社交媒介來銷售商品。
B2S(Business to Share),即分享式商務或體驗式商務。與傳統(tǒng)電子商務不同的是,B2S平臺即通過互聯(lián)網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全新的購物模式——分享式購物或叫體驗式購物,是指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一群人,通過享客中國平臺,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每個人通過網上支付很小的一筆費用(比如1元錢),大家累積起來的錢剛好能支付這個商品價錢,然后從這些人中挑選一個幸運者,由幸運者擁有并體驗這款最新潮商品。
由于這種享客中國模式聚集了一大批有共同興趣的人,人人出一點力,幸運輪流轉,每個人都有機會受益。當然即使您不是那個幸運兒,您所支付的每一筆錢(比如1元錢)都會變成等額的積分累積在您賬戶里,您隨時可以到同樣價格優(yōu)惠的積分商城兌換你喜歡的商品。這是一個既有強烈娛樂性的游戲,又是一個可以有效存取零碎錢的好地方。
至今我國創(chuàng)新了多種電子支付模式,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電子支付概念,我將其歸納總結為以下眾多模式,如電子支付的構成由卡基支付、網絡支付、移動支付、其他支付構成:
“1+5”盈利模式由一個核心和五個基本點組成,用這一范式既可分析傳統(tǒng)店,也可以分析網店(站):
一個核心是指一個電子商務網站以其明確的服務對象(如顧客及供應商)價值創(chuàng)造為中心模式構建的“3+4”框架體系。所謂“3”是指網上交易、電子結算、物流配送“三位一體”(Trinity);所謂“4”是指電子商務的主體、客體(實物商品、服務商品、系列服務)、對象、空間(寬帶信息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lián)網形成的融合網絡)。
1個核心框架體系——以顧客、供應商價值實現為核心框架體系。
一個核心是指一個電子商務網站以其明確的服務對象(如顧客及供應商)價值創(chuàng)造為中心模式構建的“3+4”框架體系。所謂“3”是指網上交易、電子結算、物流配送“三位一體”(Trinity);所謂“4”是指電子商務的主體、客體(實物商品、服務商品、系列服務)、對象、空間(寬帶信息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lián)網形成的融合網絡)。
5個基本點——五個基本構成要素:
1.利潤點——指企業(yè)可以獲取利潤的產品和服務。好的利潤點:一要針對目標客戶的清晰的需求偏好;二要為構成利潤源的客戶創(chuàng)造價值;三要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它解決的是向用戶提供什么樣的價值。
2.利潤對象——指企業(yè)提供產品或服務的購買者和使用者群體,他們是企業(yè)利潤的唯一源泉。它解決的是向哪些用戶提供價值。
3.利潤源——指的是企業(yè)的收入來源,即從哪些渠道獲取利潤,解決的是收入來源有哪些。
4.利潤杠桿——是企業(yè)生產的產品或服務以及吸引客戶購買和使用企業(yè)產品或服務的一系列相關活動,必須與企業(yè)的價值結構相關,它回答了企業(yè)能夠提供的關鍵活動有哪些。
5.利潤屏障——利潤屏障是指企業(yè)為防止競爭者掠奪本企業(yè)利潤而采取的防范措施,它與利潤杠桿同樣表現為企業(yè)投入,但利潤杠桿是撬動“奶酪”為我所用,利潤屏障是保護“奶酪”不為他人所動,它解決的是如何保持持久盈利的方法。
2012年12月12日,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獲獎名單公布,在頒獎晚會上王健林與馬云的“對賭”引導起了社會的較大反響,值得我們認真地反思。王健林先生提出賭局:“2020年,也就是10年后,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占50%,我給馬云一個億,如果沒到他還我一個億。”馬云認為電商必勝。馬云說:“電商不會取代傳統(tǒng)商業(yè),但會基本取代。因為它不是模式創(chuàng)新,而是生活方式的變革,要建立透明、開放、公平、公正的商業(yè)環(huán)境”。
這里反映了實體經濟與網絡經濟沖突,但實際上,未來二者將是有機融合,即網上交易、網上結算、網上信息搜尋,但是網下體驗、網下物流配送、網下實體交貨領貨等相互融合,網上交易不會代替實體店網絡,但是實體面臨著轉型,網上交易也應轉型,與實體網絡融為一體,所謂自建渠道網絡是不經濟也沒有必要,大量的實體網絡也就在電子商務中發(fā)揮作用。
有人曾說電子商務具有無限大的功能,實際上電子商務商圈受物流配送大小的影響,特別是物流配送決定了電子商務商圈的大小,除了服務商品外,實物商品必須靠傳統(tǒng)實體網絡完成其空間位移、時間的延續(xù)。
電子商務結算不僅僅是網上支付,而是多種電子支付,特別是移動支付、卡基支付等將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大宗商品交易是現貨交易,而不是期貨交易,更不是“準期貨”交易,因此,不是回歸現貨而是“實實在在”的現貨,只有按現貨運營,大宗商品電子交易才能夠在國民經濟中發(fā)揮其巨大的信息導向作用,否則只能是賭博的工具而已。
隨著計算機——互聯(lián)網——物聯(lián)網信息技術浪潮的到來,智能流通已經悄然來到我們身邊,智能生產、智能交易、智能支付、智能交易環(huán)境、智能消費、智能再生資源流通將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