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陸華胄 編輯|陳景揚
紅色的甲板徐徐地降下,海浪聲嘩嘩作響,船員拉起窄窄的黃色警戒帶,人群隨著船身的顛簸魚貫而出,在碼頭的遠處散去。這一熟悉的場景每日貫穿維多利亞港,連接港島和九龍兩端的天星小輪,亦見證香港開埠以來的流金歲月,往來于最繁華的中環(huán)、老區(qū)灣仔和尖沙咀之間。
天星小輪早在1898年已開辦,相比晝伏夜出的海上郵輪,百年間,它仍勤勤懇懇,忙忙碌碌,為打拼生活的人們服務。這足以驗證,每個大城市,都有這樣一條小小的渡輪,承載著時光與回憶,它是香港的標志,因為這個城市的人愛它,他們甚至為了一個碼頭的存廢而抗爭。
歷史記載最早的小輪,真的很小,只有一層,像極烏篷船。 如今的小輪分上下兩層,不見得豪華,但很受普通大眾歡迎。近年更被國家地理旅游雜志列為『人生50個必到景點』之一,并獲美國旅游作家協(xié)會評選為『全球十大最精彩渡輪游』之首。
天星小輪對于很多人來說,不是旅行者的獵奇,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從港島到九龍,過海巴士和地鐵的確方便,惟最愜意的一定是小輪,也最便宜。小輪駛在維港中央,暫離了熠熠浮華、如潮熙攘,船艙里,燈光溫存,吱呀作響的古老木椅上,船客三三五五,這是片刻的安靜,是燈海與喧嚷的邊際。
搭乘天星小輪,每次的感受都是截然不同的。記不清多少次來回穿梭,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天氣,遇見不同的人。天星小輪上裝載著香港的民生社會,去探望兒孫的婆婆、愛攝影的公公、去上夜班的藍領(lǐng),訴說著家長里短。 這兒亦有來自不同國家的游客,各種各樣膚色,聽到七嘴八舌外語。 時而表情明媚,時而語氣驚奇。倘若心情郁悶,坐一趟小輪,吹下維港的海風,保證煩惱消半,它輕晃著,安撫著一顆顆疲倦的心。
由港島搭天星小輪進入尖沙咀,從密集的摩天大樓,來到較為開闊的平原,空間展開了,由一條彌敦道通向四面八方,有重慶大廈、燈火闌珊的廟街及人潮洶涌的旺角。這樣的過渡,平凡卻動人,這些細枝末節(jié),充滿著人情,讓回憶不致被現(xiàn)代的石屎森林所湮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