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吳易風經濟思想述評

2013-08-29 07:44劉學梅
當代經濟研究 2013年5期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經濟全球化

劉學梅

摘要:吳易風教授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在五十多年的經濟學教學和研究工作中,一貫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等研究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吳易風教授有關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以國有經濟為主導,保持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fā)展的主張,對于當前進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外國經濟思想史;西方經濟學;經濟全球化;國際金融危機

中圖分類號:F0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674(2013)05-085-07

吳易風教授是新中國培養(yǎng)出來的學貫中西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1959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吳易風教授的研究工作起始于60年代初,他的第一部著作《空想社會主義》完成于1965年,經過長期精心的修改,于1980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他的另一部經濟學著作《英國古典經濟理論》于1988年完成,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以此為開端,吳易風教授完成了一系列的著作和論文,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外國經濟思想史和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研究做出了貢獻。

一、對外國經濟思想史和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的研究

1 科學界定古典經濟學。關于如何界定古典政治經濟學范疇,中外經濟思想史學者們一直存在不同觀點的爭鳴和論戰(zhàn)。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兩大理論體系來看,資產階級經濟學一直拒絕接受馬克思關于資產階級經濟學從古典經濟學轉化為庸俗經濟學的論斷。吳易風在《英國古典經濟理論》一書中詳細分析了西方經濟學家關于古典經濟學范圍的窄、中、寬三派經濟學家的觀點。他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地批判了西方經濟學有意抹殺古典經濟學和庸俗經濟學的界限,拒絕承認庸俗經濟學的客觀存在,揭露了西方經濟學替資產階級辯護的本質。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界,絕大多數(sh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都堅持馬克思的觀點,即資產階級經濟學已經于1830年從古典經濟學轉化為庸俗經濟學。當然,在許多具體問題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之間也存在著意見分歧。吳易風教授根據馬克思對英國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和庸俗經濟學劃分的理論的論述,在經過長時間深入細致的研究之后,把英國古典經濟學分為產生、發(fā)展和完成三個歷史時期,確定了配第、洛克、諾思、康替龍、范德林特以及“斯密的那位匿名前輩”等為英國古典經濟學產生時代的經濟學家;確定了詹姆斯-斯圖亞特、亞當·斯密等為英國古典經濟學發(fā)展時期的經濟學家;確定了李嘉圖以及威斯特、巴頓、瓊斯、拉姆塞等為英國古典經濟學完成時期的經濟學家。吳易風教授的這一研究成果為后來國內出版的經濟學說史教科書所普遍接受和推廣。

2 恢復亞當‘斯密比較優(yōu)勢原理首創(chuàng)者地位。西方經濟學家和一部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都普遍堅持這樣的觀點:亞當·斯密提出了絕對優(yōu)勢原理,李嘉圖提出比較優(yōu)勢原理,也就是說李嘉圖是比較優(yōu)勢原理的首創(chuàng)者。吳易風教授根據對亞當·斯密《國富論》的認真研究,提出了亞當·斯密不僅有絕對優(yōu)勢原理而且還有比較優(yōu)勢原理?!氨容^優(yōu)勢”在亞當·斯密著作中是以相對優(yōu)勢概念的形式論證的。這樣,吳易風教授就指出了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原理與亞當·斯密相對優(yōu)勢原理的一致性和繼承性。不僅如此,吳易風教授還進一步分析了約翰·穆勒以及以后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包括馬歇爾、艾奇沃思、哈勃勒、米德、赫克希爾、俄林、薩繆爾森等人對李嘉圖比較優(yōu)勢原理的“發(fā)展”不過是對李嘉圖比較優(yōu)勢原理的庸俗化的過程。這個過程的一個明顯特征是,它一步一步地去掉了作為比較優(yōu)勢原理的勞動價值論基礎。吳易風教授還站到了一定的理論和歷史高度,指出了比較優(yōu)勢原理在古典經濟學時期就是為英國殖民主義服務的理論?!艾F(xiàn)代比較優(yōu)勢原理”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為新殖民主義服務的理論武器。吳易風教授批評某些國內學者迷信比較優(yōu)勢原理,主張接受現(xiàn)行國際分工模式,認為今后我國仍應以發(fā)展勞動密集型經濟為主,繼續(xù)為外國打工。吳易風教授指出:“我們在發(fā)展勞動密集型經濟方面是有優(yōu)勢的,但絕不能只發(fā)展勞動密集型經濟,也不能只滿足于發(fā)展勞動密集型經濟為主,要成為社會主義大國不能指靠人家,要破除迷信,自己動手,獨立自主地加強科學研究,加強前沿性技術研發(fā),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以期在不遠的將來進入科技經濟先進的行列?!眳且罪L教授關于比較優(yōu)勢原理的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對于指導一國如何獨立自主地建立本國的經濟體系、以及如何正確處理和發(fā)展對外經濟關系,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3 正確對待西方經濟學。對于國內一部分沒有深入研究過經濟思想史的人來說,他們不了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他們往往認為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是一門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不同的現(xiàn)代經濟學。面對學術界存在的這種混亂,吳易風教授引用西方有權威的《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在即將進入21世紀的今天,‘政治經濟學和‘經濟學這兩個名詞都還存在。自它們產生以來,涵義都有所變化,然而,兩者基本上可看作同義語?!庇纱说贸鼋Y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是同一門學科領域里站在不同階級立場上的兩種對立的經濟思想體系。

陳岱孫先生晚年曾題詞“弘揚馬列、銳意求新、借鑒西學、體察國情”。對此吳易風教授十分認同。國內許多經濟學家都不主張全盤照抄照搬西方經濟學,而是要吸收借鑒其科學成分。但關鍵問題是確實有人以吸收借鑒其科學成分為名,行盲目照抄照搬其理論體系之實。那種把西方經濟學看作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理論寶庫的人,在口頭上也稱自己是吸收借鑒西方經濟學的合理成分。那么,究竟應該如何處理吸收借鑒西方經濟學的科學有用成分和全盤照抄照搬其理論體系的關系問題,吳易風教授用一個醫(yī)學例子予以說明。吳易風教授認為“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和西方經濟理論是兩個性質根本不同的機體,這就決定了不能像器官移植手術那樣把西方經濟學的這個或那個部分直接移植到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中來。西方經濟學中某些有用的東西并不是在純粹的形式上存在著,而是常常和庸俗的辯護性的東西共生,并緊緊結合在一起。對于這些,我們應當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進行分析和批判,從根本上加以改造。只有這樣,才能汲取其中有用的東西?!痹谶@里,吳易風教授事實上為經濟理論界提出了一個十分嚴肅的理論問題:即使是西方經濟學的科學成分,我們對它進行吸收借鑒也不能夠沒有革命性改造。這與吳易風教授批判學術界有人否認經濟學的階級性,主張西方經濟學是普世的價值體系是相一致的。

1990年代中期,我國經濟學界圍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二者誰應作為指導我國經濟實踐的基礎理論的問題,展開了一場關于“范式危機”的爭論。一方認為西方經濟學正處于深刻的危機之中;另一方認為目前正處于危機之中的不是西方經濟學,而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吳易風教授對此發(fā)表文章支持前一種觀點,他提醒國內學者和廣大讀者,不要把西方經濟學當作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基礎理論,更不要盲目地把連西方學者也批判和否定的洋教條當作真理在中國廣為宣傳。中國應該而且必須有自己的基礎理論。他指出,“必須記住,西方經濟學并不是自然科學,也不是象邏輯學或語言學那樣的社會科學,而是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有大量的意識形態(tài)成份?!彼€系統(tǒng)地引證西方學者沃倫·薩繆爾森、彼得·懷爾斯的觀點證明經濟學具有意識形態(tài)性質。并指出如果中國經濟學改革不堅持正確的方向,我們的教科書就會成為西方經濟學教科書的翻版,我們的一些經濟學家就可能成為西方經濟學洋行的小販,我們的經濟學領域就會成為西方經濟學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4 如何吸收借鑒西方經濟學。吳易風教授和王健教授合作的《論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的生產函數(shù)》一文,為科學地吸收借鑒西方經濟學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眾所周知,在數(shù)學領域里數(shù)學家用函數(shù)表示集合之間的映射關系。西方經濟學家把函數(shù)關系應用于分析生產領域里投入和產出之間的對應關系。吳易風教授肯定西方經濟學家對函數(shù)關系的這種運用。他認為西方經濟學中的生產函數(shù)是一種有用的分析工具,能夠用于描述生產過程中投入產出的技術關系。但是,吳易風教授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中的生產函數(shù)是以薩伊的生產要素論為理論基礎的。吳易風教授秉承唯物辯證法的辯證否定觀,一方面肯定了西方經濟學家運用函數(shù)關系描述生產中的投入產出關系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否定西方經濟學家以生產要素論作為生產函數(shù)的理論基礎。在該文中,吳易風教授建立了奠定在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全新的生產函數(shù)論,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按照這種對待西方經濟學的辯證否定觀,吳易風教授分別在經濟增長理論、產權理論和宏觀調控理論等重要理論方面吸收和借鑒西方經濟學的科學成分并進一步進行發(fā)展,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為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繁榮和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吳易風教授長期耕耘在西方經濟學的教育教學領域,早年他和高鴻業(yè)教授合作在《教學與研究》上連載它們的西方經濟學講稿,后來分別于1998年和1990年在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了《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上)和《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下)兩冊教材。這部教材為后來教育部社會科學司組織編寫的《西方經濟學》統(tǒng)編教材奠定了基本的范式基礎。2009年吳易風教授和顏鵬飛教授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西方經濟學課題組首席專家率領課題組全體成員共同編寫了《西方經濟學》教材。該教材不僅堅持了西方經濟學教學工作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而且對許多西方經濟學研究的前沿理論也做了最新的介紹,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工程的一部優(yōu)秀教材。

二、對全球化與國際金融危機最新研究

人類社會進入到21世紀,在全球范圍內有兩件大事影響世界經濟:一個是經濟全球化,另一個則是始于2008年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吳易風教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分別對這兩大事件進行了系統(tǒng)的理論研究。

1 關于全球化本質的理論闡釋。吳易風教授對全球化問題的研究,首先從全球范圍內推行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兩種運動考察開始。通過對1999年11月在美國西雅圖召開的世貿組織第三屆部長會議起,至2002年6月八國峰會在加拿大舉行止這樣一段時間反對全球化運動的考察,揭示了推行全球化的是以美國為主的西方發(fā)達國家,反對全球化的則是發(fā)展中國家以及發(fā)達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和各階層人士。他們之所以反全球化,據說是因為全球化加大了貧富之間的不合理分配、剝奪了民族國家的主權。全球化就是工業(yè)國家一手策劃的、不尊重人的賭博資本主義。

吳易風教授進一步考察了西方學者關于全球化的概念。在討論全球化的問題時,人們大都只從純粹的經濟和技術現(xiàn)象出發(fā)來理解全球化。西方學者通常把全球化定義為:“全球化是指各種生產要素或資源在世界范圍內自由流動以實現(xiàn)生產要素或資源在世界范圍的最優(yōu)配置?!贬槍@個全球化定義,吳易風教授用大量事實證明:“發(fā)達國家的資本或資源這種生產要素確實在世界范圍內無拘無束地自由流動,而發(fā)展中國家的勞動(力)這種生產要素或資源卻不能在世界范圍自由流動?!辟Y本流遍世界,利潤流向西方??梢姡鞣綄W者關于全球化的這個定義,并沒有反映當前現(xiàn)實的經濟全球化的實際。

那么,究竟應該怎樣認識全球化呢?吳易風教授以他淵博的馬克思主義知識和寬廣的視野提出,要“區(qū)分兩種不同性質的全球化:當前的現(xiàn)實的全球化和未來的理想的全球化?!瘪R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經過科學地證明,得出社會主義必將代替資本主義,人類社會最終將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拔磥淼睦硐氲娜蚧睂⑹菬o階級的、大同世界的社會主義全球化和共產主義全球化。至于“當前的現(xiàn)實的全球化”,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chuàng)作《共產黨宣言》時,就已經做出了分析。馬克思、恩格斯那個時代的全球化由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目的是“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于西方?!眳且罪L教授深刻地指出:在我們這個時代,美國和其他發(fā)達國家所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企圖使發(fā)展中國家從屬于發(fā)達國家,使社會主義國家通過演變從屬于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使東方從屬于西方。吳易風教授認為,馬克思和恩格斯當年分析的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產生和發(fā)展時期的全球化和我們今天現(xiàn)實的以美國和其他發(fā)達國家所主導的全球化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叭蚧琴Y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全球化,是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的全球化。資本增殖,剩余價值的生產和占有,是全球化最深刻的動因。”當前的現(xiàn)實的全球化其實質是資本主義全球化。

吳易風教授認為當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主導的全球化涉及經濟、技術、民主和人權、法律、文化、語言等在內的全面的全球化。這些全球化內容既有反映作為社會經濟發(fā)展趨勢的客觀要求的合理成分,更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妄圖推銷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同化世界上的所有國家,使世界成為資本主義一統(tǒng)天下的圖謀。因此,我們應當堅決反對和抵制資本主義的全球化。對于經濟全球化,吳易風教授提到要反對以私有化、自由化、非調控化為特征的“經濟全球化”,特別是要反對以私有化為核心的“經濟全球化”。

當前,一方面,全球化的呼聲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反全球化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那么,究竟如何看待當前現(xiàn)實的全球化的利弊問題呢?吳易風教授認為,全球化的“利和弊都是對特定的主體來說的。重要的問題是要弄清楚對誰利大于弊,對誰弊大于利?!比蚧赡芙o發(fā)展中國家?guī)頇C遇和利益,全球化還可能給發(fā)展中國家?guī)盹L險甚至災難。對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fā)展中國家,吳易風教授的政策建議如下:第一,在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為中心時,一定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第二,在深化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時,一定要反對西方國家在經濟全球化名義下圖謀在社會主義國家推行私有化、自由化和非調控化,特別是圖謀在社會主義國家推行私有化;第三,在擴大對外開放時,一定要與廣大發(fā)展中國家一道為反對有利于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國際經濟舊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新秩序而團結一致地進行有效的斗爭。

2 對當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跟蹤研究。2007年始于美國的次貸危機迅速發(fā)展成為席卷全球的國際性金融危機。吳易風教授撰寫了系列文章跟蹤研究這一輪危機的文章,并于2010年把這些論文整理成冊,出版了《當前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背景下西方經濟思潮的新動向》一書。

首先,吳易風教授用詳實可信的資料闡述了從次貸危機到信貸危機,再到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演進過程,深入探索了當前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起因和根源。他指出起因于次貸危機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是與美國經濟中的次級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這一金融創(chuàng)新,以及次級住房抵押貸款證券這一金融衍生產品有直接關系,這類金融創(chuàng)新和金融衍生產品制造了次貸泡沫,其實質既是滿足政客們建設“所有權社會”所需要的手段,更是金融寡頭攫取高額利潤的工具。次貸泡沫的破滅是金融危機爆發(fā)的導火索。美國次貸危機很快發(fā)展成為信貸危機、銀行危機以至全面的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很快發(fā)展成為經濟危機。由于美國主導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美國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就迅速蔓延成全球性金融危機和全球性經濟危機。針對這場危機根源究竟是什么?吳易風教授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危機的根源在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危機,因而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不可離異的終身伴侶。只有用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取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只有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取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才有可能從根本上預防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只有那時,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才會隨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終結而終結?!?/p>

其次,吳易風教授以一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理論視角分析了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對這次經濟危機所起的推波助瀾作用。全世界范圍內經濟學家公認這次危機是上個世紀30年代以來的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吳易風教授分析指出,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思潮在西方上升到主流地位,主導著美、英等國的經濟政策。他認為,這一輪危機固然是資本主義制度基本矛盾作用的結果,同時也應看到西方新自由主義思潮對這場危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危機發(fā)生后,西方國家不同程度地拋棄了新自由主義的理論和政策,轉而寄希望于新國家干預主義,以確保類似危機不再發(fā)生。對于新國家干預主義,吳易風教授的看法是:“與經濟自由主義相比較,國家干預主義認識到市場調節(jié)的局限性,認識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存在失業(yè)、通貨膨脹、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等等的可能性,并認識到政府調節(jié)的必要性。這些是國家干預主義超越于經濟自由主義的所在。但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在資本主義經濟中,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預充其量只能減輕危機的破壞程度,縮短危機的持續(xù)時間,或者暫時推遲下一次危機的發(fā)生,而決不能根治和預防危機的發(fā)生。這已經為危機的歷史和現(xiàn)實所充分證明。”

最后,吳易風教授探討了經濟全球化與金融危機的關系。他指出: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普及到哪里,美國所爆發(fā)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就通過金融全球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傳染途徑輸送到哪里。越是“體弱多病”的經濟體,就越是容易被美國金融瘟疫和經濟瘟疫傳染,而且病情越重,損失就越大。吳易風教授深刻地指出了這場全球性經濟危機發(fā)生后,為什么美國經濟恢復相對較快,而美國以外的大多數(shù)國家卻在很長時間內很難走出危機的原因。

三、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

1 對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全新闡釋。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面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需要,面對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建設的理論任務,我國經濟學界圍繞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問題展開了又一次大討論。在新中國經濟思想史上,圍繞著如何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如何理解作為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生產方式等等,學術界已經進行過多次討論。然而,這一次討論的問題卻和以往有所不同。這一次討論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問題的直接背景就是如何正確對待和處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關系。主要問題是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是否包含資源配置問題。當時學術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論觀點:一部分人徹底放棄以往關于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觀點,直接導向西方經濟學,他們把研究資源配置問題作為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另一種觀點主張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是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吳易風教授于1997年發(fā)表了《論政治經濟學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載《中國社會科學》1997第2期)一文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吳易風教授堅持《資本論》研究對象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他認為,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版序言中關于《資本論》的研究對象所說的生產方式是指生產的社會形式。對生產方式的研究包含了對資源配置方式的研究。但是,不能把政治經濟學或經濟學只規(guī)定為關于資源配置的科學。為了更好地理解馬克思的有關論述,吳易風教授根據馬克思的有關論述概括出生產力一生產方式一生產關系原理:“第一,生產力決定生產方式。生產力的變化引起生產方式的變化。第二,生產方式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和一定的生產方式相適應。生產方式的發(fā)展變化引起生產關系的發(fā)展變化。第三,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具有歷史暫時性?!彼J為,理解馬克思《資本論》研究對象的關鍵,在于理解馬克思的生產力一生產方式-生產關系原理。吳易風教授將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的生產方式置于“生產力-生產方式-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之中確實有新意,對中國經濟學界后來的研究影響很大,以至于此后國內很多學者沿著吳易風教授所提出的這一研究思路闡述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在吳易風教授看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在研究對象上的根本分歧,并不在于要不要研究資源配置,而在于西方經濟學研究的是生產一般的資源配置,把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逐出經濟學的研究范圍,屬于西方學者所說的“逃避考察人與人之間的社會經濟關系”的理論。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不僅研究資源配置一般,而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同生產方式相適應的歷史的、具體的資源配置及其特征。這樣,吳易風教授就以一個更寬廣的視角重新闡述了馬克思關于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理論。對于拓寬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領域有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2 對馬克思產權思想的理論闡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國國有企業(yè)面臨著如何改革的問題,此時,科斯的產權理論在中國大陸甚為流行。國內有學者認為馬克思無產權理論,因而主張要用西方的產權理論指導我國國有企業(yè)的產權改革。1995年吳易風教授在《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第1期發(fā)表了《馬克思的產權理論與國有企業(yè)產權改革》一文,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馬克思的產權理論,并主張用馬克思的產權理論指導中國國企改革。

他認為,馬克思著重研究了資本主義的財產關系,即在揭示經濟領域中資本和雇傭勞動之間對立關系的基礎上,論證了資本主義財產關系和產權制度的階級對抗性質。馬克思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及其產權制度將被公有制的經濟關系和法權關系所代替這一歷史必然性和長期發(fā)展趨勢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據此,吳易風教授證實了佩喬維奇的論斷,指出馬克思早于科斯等西方學者以前一百多年就創(chuàng)立了科學的、系統(tǒng)的產權理論。他還認為,馬克思的產權理論,特別是關于產權的性質、關于權利統(tǒng)一與分離的理論,是指導我國國有企業(yè)產權改革唯一正確的理論。馬克思的產權理論為中國國有企業(yè)產權改革指明了方向。吳易風教授指出西方產權理論是適應私有制經濟關系的資產階級利益要求的理論,決不能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國企改革的理論依據。吳易風教授對我國理論界有些學者主張照搬西方私人財產原則及以此為出發(fā)點提出的幾種錯誤的產權改革方案,進行了有理論深度、有說服力的批判。

針對以科斯等人的產權理論為主的新自由主義思潮在中國泛濫,為充分論證馬克思產權理論的科學性,吳易風教授將馬克思的產權理論與科斯的產權理論進行了比較。2007年,吳易風教授在《中國社會科學》發(fā)表《產權理論:馬克思和科斯的比較》一文,從學術背景、方法論、理論體系、政策含義、歷史地位等方面對馬克思和科斯的產權理論進行了系統(tǒng)比較,證明了馬克思產權理論是迄今為止真正科學的產權理論。他指出,“馬克思證明,法律科學所研究的財產關系,實質上就是經濟科學所研究的生產關系”,“科斯沒有生產關系概念”,從而“根本不可能揭示財產關系和產權制度的本質”。吳易風教授以大量的史實證明:西方經濟學的產權理論以及產權明晰的私有化方案,即使是在她的故鄉(xiāng)即在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理論界也遭到許多人摒棄和唾棄的。這對那些不明真相的年輕學者無疑是一種警示,而對那些執(zhí)迷不悟地販賣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人無疑是當頭一棒。吳易風教授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做出了榜樣。

3 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數(shù)學化或模型化的理論貢獻。關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數(shù)學化和模型化問題,是國內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和其他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共同關注的問題。究竟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數(shù)學化和模型化呢?如果一提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數(shù)學化或模型化,就要理解為“徹頭徹尾”、“徹里徹外”地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數(shù)學化,或者說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每一內容、甚至是每一段文字都用數(shù)學符號表述出來,那么,作為本質上是歷史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當然是無法數(shù)學化的。然而,如果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數(shù)學化僅僅理解為一種數(shù)學化表述的趨勢,也就是指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大的或主要的理論用數(shù)學公式或數(shù)學模型表示,那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數(shù)學化或模型化這個命題還是可以成立的。事實上,吳易風教授正是沿著馬克思的主要理論部分進行數(shù)學化的。吳易風和白暴力教授率領他們的學術團隊最近完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成果《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數(shù)學模型研究》,該成果人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于2012年3月出版。在該書《序言》中,吳易風和白暴力教授等主張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科的數(shù)學化建設,但是他們強調“加強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科中的數(shù)學建設,并非數(shù)學方法運用得越多越好,越復雜越好?!毕喾矗麄兲岢隽耸褂脭?shù)學方法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進行研究的前提問題。他們認為要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進行數(shù)學化,首先“要真正弄清楚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真實的內容是什么?!敝挥性诖嘶A上才能建立真正表達馬克思原意的數(shù)學模型。按照這一原則,吳易風和白暴力教授所率領的學術團隊分別對馬克思的生產函數(shù)理論、經濟增長理論、價值轉形理論進行了創(chuàng)新性研究。

4 以俄為鑒,指明中國改革的正確方向。1995年,吳易風教授應俄羅斯科學院邀請訪問俄羅斯,回來后發(fā)表了《訪俄報告》,報告的發(fā)表正值我國國企改革推進之時。這篇報告包括“私有化及其后果”、“兩極分化和新資產階級形成”、“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給俄羅斯帶來了一場空前的大災難”、“莫斯科是北京的一面鏡子”等10個專題。文章詳細介紹了俄羅斯的改革是怎樣一步步走向失敗的。報告指出希望中國的改革應該以俄為鑒,避免落入私有化和自由化陷阱。吳易風教授通過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給出了一個私有化概念,認為如果國企改革的結果是社會主義國家失去對企業(yè)的所有權,企業(yè)所有權轉移到非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組織和私人手中,企業(yè)從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變成非社會主義性質的所有制,就是私有化。他認為“非國有化”實質上是變相的私有化,認為將國有企業(yè)所有權二重化為企業(yè)所有權和國家最終所有權這一主張在理論上是站不住腳的,在實踐上是有害的。

現(xiàn)在,我國正在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2012年12月31日下午,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改革開放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繁重的事業(yè),必須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強調堅持“改革與國情辨證統(tǒng)一的關系”。因此,吳易風教授的《訪俄報告》中有關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以國有經濟為主導,保持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fā)展的主張,對于當前進一步深化改革具有更為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責任編輯:胡岳岷

猜你喜歡
西方經濟學經濟全球化
淺談開放教育模式下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
淺議融合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
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討
云南民族民間工藝生存發(fā)展分析
試論講好導論這一課在《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新時期下企業(yè)經濟管理創(chuàng)新
永新县| 柳林县| 金坛市| 长沙市| 清丰县| 习水县| 莲花县| 永吉县| 潮州市| 泰来县| 石门县| 会泽县| 安西县| 静乐县| 霍山县| 吴川市| 浦北县| 洱源县| 郴州市| 汝州市| 永兴县| 东丽区| 城步| 玉田县| 平武县| 鄢陵县| 麻阳| 阳朔县| 峨山| 文山县| 察哈| 镇赉县| 岚皋县| 盱眙县| 罗江县| 辛集市| 老河口市| 兴安县| 武城县| 白城市|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