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江
摘 要:在《鹽鐵論》的版本中,《四庫全書》收錄的是明張之象本,《四部叢刊》收錄的是長沙葉氏觀古堂藏明刊本,然經(jīng)過對比,《四庫全書》本在一些地方勝于《四部叢刊》本。
關(guān)鍵詞:《鹽鐵論》;《四庫全書》本;《四部叢刊》本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17-0013-01
近日,筆者做了《鹽鐵論》張之象注的匯編以及《四庫叢刊》本的校對工作,發(fā)現(xiàn)的《鹽鐵論》的《四庫全書》本和《四部叢刊》本出現(xiàn)的差異頗多?,F(xiàn)列舉出一二,望與各位方家探討。
一、文字相異。如《未通第十五》:
《四庫全書》本:民饉,已不獨衍;民衍,已不獨饉。
《四部叢刊》本:民勤,已不獨衍;民衍,已不獨勤。
我們先看看“饉”字作何解。依據(jù)許慎《說文解字》云:蔬不熟曰饉。意為短時間缺乏食物。我們從句意來看,可知“饉”在這已引申為動詞“缺乏”義,因為“饉”與后邊的“衍”相對,“衍”即有過多的、富足之意。再者,我們也可以在《通有第三》中找到相互印證的依據(jù):
《四庫全書》本:是以多者不獨衍,少者不獨饉。
《四部叢刊》本:是以多者不獨衍,少者不獨饉。
可以看出,在這一句上兩個版本是相一致的。因此,在這里《四庫全書》本的“民饉,已不獨衍;民衍,已不獨饉?!辈攀钦狻?/p>
二、改頭換面。如《通有第三》:
《四庫全書》本:昔季文子相魯,妻不衣帛,馬不秣粟。
《四部叢刊》本:昔孫叔敖相魯,妻不衣帛,馬不秣粟。
這兩個版本的句意差不多,只是主人公變了。那到底是“季文子”呢還是“孫叔敖”呢?讓我們來看看張之象的注解:
《魯世家》曰:季文子卒。家無衣帛之妾,廄無食粟之馬,府無金玉,以相三君。君子曰:季文子廉忠矣。
這個是當(dāng)時最直接的證據(jù)證明相魯?shù)氖羌疚淖樱摇凹覠o衣帛之妾,廄無食粟之馬”即為“妻不衣帛,馬不秣粟”。而后的劉向《說苑·反質(zhì)篇》更是直截了當(dāng)?shù)刂赋觯骸凹疚淖酉圄敚薏灰虏?,馬不秣粟?!倍鵀楹巍端牟繀部繁緟s變成了“孫叔敖”,頗令人費解。
三、文字脫落。如《禁耕第五》:
《四庫全書》本:死生用則仇讎滅,仇讎滅則田野辟,田野辟則五谷熟而寶路開,寶路開則百姓澹而民用給,民用給則國富。
《四部叢刊》本:死生用則仇讎滅,仇讎滅則田野辟,田野辟則五谷熟,寶路開則百姓澹而民用給,民用給則國富。
兩個版本不同之處在于《四部叢刊》本脫落了“寶路開”三字。如若我們沒看過上下文,就很難讀懂《四部叢刊》本的“五谷熟”與“寶路開”有什么直接的聯(lián)系。而《四庫全書》本就不一樣了,整段話運用了頂真手法,干凈簡潔,一讀就明白。
以上只是列舉其中三個方面,至于其他方面諸如衍文之類的,就不再一一列舉。下面,筆者對以上的幾個問題談?wù)勛约旱目捶ā?/p>
其一是關(guān)于《四庫全書》的收錄文獻的問題,這也是歷來學(xué)者批判得最激烈的問題。我們知道,“《四庫全書》是由清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歷決定編纂的。他的主觀動機,是想借此搜羅天下書籍,來一次大規(guī)模全面審查,清除其中對清朝統(tǒng)治者不利的因素?!钡覀兺ㄟ^《四庫全書》本同《四部叢刊》本的比對,發(fā)現(xiàn)《四庫全書》本卻略勝一籌,這又該如何解釋呢?筆者認為,《鹽鐵論》成書于漢代,年代久遠,其內(nèi)容大多為漢武帝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等,與清朝無直接關(guān)系,找不到犯忌之處,所以內(nèi)容大多得以保留。
其二,《四庫全書》本不光是同《四部叢刊》本比較勝之一籌,同王利器先生校注本亦勝?!端膸烊珪凡捎玫氖敲鲝堉蟊荆瑥钠涓膭拥牡胤娇?,《四庫全書》本大抵保持張之象本原樣,抄錯的不多,有的地方也作了改動,但比較謹慎。相比之下,王利器先生本則改字過勇,造成許多新的錯誤,且其中有些改動,可說是嚴重破壞了原文的本義。舉個例子:
《四庫全書》本:推車之蟬攫。
王利器校注本:椎車之蟬攫。
依據(jù)《淮南子·說林》“古之不可更,則推車至今無蟬攫?!贝颂幰虿恢跋s攫”為車的種類,而把“推車”改為“椎車”,錯矣。
從以上種種來看,在古代各本《鹽鐵論》中,《四庫全書》本是否最好的版本,筆者不敢妄言。但可以說,《四庫全書》本《鹽鐵論》至少是個比較好的本子。而這也告訴我們,《四庫全書》收錄的文獻典籍,未必都是經(jīng)過刪減修改的,也未必都是變換原有的版式,相反,其中亦不乏優(yōu)秀的版本,《鹽鐵論》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參考文獻:
[1]王利器.鹽鐵論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2.
[2][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3][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文藝生活·中旬刊201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