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鄭德勇 葉乃興 ,* 劉 偉 楊江帆 ,4*
(1.福建農(nóng)林大學 園藝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農(nóng)林大學 材料工程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3.福建農(nóng)林大學 茶葉科技與經(jīng)濟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4.武夷學院 茶與食品學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茶樹是我國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是三大天然飲料之一。茶具有保健和醫(yī)療作用,茶葉中富含微量元素和茶多酚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氟是人體、動植物的必需元素之一,飲用水中添加適量的氟可以預防齲齒??;氟也是一種具有毒性的元素,長期過量攝入會引起氟中毒,會對人體骨骼、腎臟、甲狀腺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損害,嚴重者可形成氟骨癥,使人喪失勞動能力[1]。
茶樹是耐氟植物,氟富集量比一般植物高,因種植區(qū)域、生長環(huán)境、加工方法和沖泡方式的不同,茶葉或茶湯中氟的含量也會有很大的差異[2]。其中品種是茶葉含氟量差異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3-6],各茶區(qū)的環(huán)境因子,如氣候、地貌、土壤母質(zhì)與土壤類型等均有很大差異,環(huán)境因子對茶樹鮮葉含氟量也可能產(chǎn)生影響[7]。本試驗選擇同一環(huán)境同一栽培條件下的不同茶樹品種為研究對象,探討茶樹不同品種、不同老嫩程度葉片間全氟量和水浸出氟含量的差異。
供試材料采自福建農(nóng)林大學茶葉科技與經(jīng)濟研究所茶樹資源圃,包括福云6號、福云7號、烏牛早、早春毫、金萱、黃觀音、丹桂、福建水仙、龍井43、霞浦春波綠、福安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霞浦元宵茶、白雞冠F1等共15個茶樹品種。采樣時間為2010年9月下旬。
1.2.1 主要試驗儀器
奧利龍PH-ISE復合測定計,PF-C1型氟離子選擇電極,磁力攪拌器,恒溫水浴鍋。
1.2.2 試樣制備
在茶樹同一輪新梢(秋梢)不同葉位按老嫩程度分別采摘上部葉、中部葉、下部葉以及上季老葉,每個葉位采摘8-10片鮮葉,然后微波殺青30 s,于80℃烘箱烘2 h,磨碎過40目篩。
(1)水浸出氟含量測定:參照徐建峰[8]等的方法,略作修改。稱取上述磨碎試樣0.1500 g,置100 mL三角瓶中,加入20 mL沸水,在沸水浴中密閉煮提30 min,取下冷卻,用25 mL總離子強度調(diào)節(jié)緩沖液將浸提液轉(zhuǎn)移至5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混勻、備用。同時做空白實驗。插入氟電極在攪拌下讀出平衡電位值。
(2)全氟測定[9]:稱取上述磨碎試樣 0.2000 g,置50 mL容量瓶中,加1 mol/L鹽酸10 mL,加蓋密封塞,提取1 h(每隔15 min輕搖一次),加總離子強度緩沖液25 mL,加水定容。插入氟電極在攪拌下讀出平衡電位值。同時做標準曲線。
茶葉含氟量測定方法:GB/T 5009.18-2003氟離子選擇電極法[10];茶湯中氟浸出量測定方法:GB/T8538-1995飲用天然水檢驗方法中離子選擇電極法[11]。
試驗測定重復3次,運用EXCEL2003和DPS7.05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1 不同茶樹品種間全氟含量的差異
不同品種的茶樹、不同葉位全氟含量的測定結(jié)果如表1所示,丹桂全氟含量最高,為145.3 mg/kg,是同部位含氟量最少的烏牛早(90.0mg/kg)的2.71倍;上部葉的氟含量是含氟量最少的霞浦春波綠(12.4mg/kg)的11.7倍。不同茶樹品種上部葉、中部葉、下部葉和 老 葉 的 氟 含 量 分 別 為 :12.4~71.1 mg/kg、45.5~115.3mg/kg、53.5~124.8mg/kg、91.0~145.3mg/kg。不同茶樹品種間氟含量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2.1.2 不同葉位間全氟含量的分布
由表1可以看出,丹桂老葉的全氟含量最高,為145.3 mg/kg,分別是上部葉 (57.5 mg/kg)、中部葉(115.3mg/kg)和下部葉(124.8mg/kg)的 2.53 倍、1.26倍和1.16倍,老葉氟含量最少的是烏牛早,為90.0mg/kg,上部葉氟含量最少的是霞浦春波綠,為12.4 mg/kg。不同茶樹品種上部葉、中部葉、下部葉和上季老葉的全氟平均含量分別為:(36.8±2.6)mg/kg、(67.5±2.0)mg/kg、(82.6±1.8)mg/kg 和(112.2±2.0)mg/kg。不同葉位氟含量的高低為:上季老葉﹥下部葉﹥中部葉﹥上部葉。其中上季老葉的氟含量可以達到上部葉的2.04~11.70 倍(平均 3.05 倍),中部葉的 1.26~3.19 倍(平均 1.66倍),下部葉的 1.16~2.71倍 (平均 1.36倍)。不同葉位間全氟含量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
表1 不同茶樹品種全氟含量的差異(mg/kg)Table 1 The total fluorine content in different tea vaviaties (mg/kg)
水浸出氟是指在茶葉沖泡時直接浸出,并溶入茶湯的氟,是人體通過飲茶攝入氟的主要形式。不同品種的茶樹、不同葉位試樣水浸出氟含量測定結(jié)果列于表2。
2.2.1 不同茶樹品種間水浸出氟含量的差異
由表2可看出,霞浦元宵茶4個葉位的水浸出氟含量均為最高,最高的老葉含氟量為:120.6 mg/kg,是同部位含氟量最少的黃觀音(65.7 mg/kg)的1.83倍;上部葉的氟含量是含氟量最少的霞浦春波綠(8.0 mg/kg)的7.31倍。福鼎大白茶和金萱含氟量差異不明顯,丹桂、烏牛早、水仙和福安大白茶的氟含量也相當,在同一數(shù)量水平,但與氟含量差異不大的福云7號和福云6號到達了顯著性差異水平;福鼎大毫茶與福云6號、龍井43的氟含量也存在顯著差異;龍井43、早春毫、霞浦春波綠、白雞冠和黃觀音4個茶樹品種的氟含量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不同茶樹品種上部葉、中部葉、下部葉和老葉的氟含量分別為:8.0~58.5 mg/kg、38.8~86.6 mg/kg、47.7~94.9 mg/kg、65.7~120.6 mg/kg。與表1對比可見,茶樹葉位水浸出氟含量與全氟含成正比,即在相同的浸泡條件下,全氟含量高的茶樹品種通過泡茶人體攝入的氟含量越多。
表2不同茶樹品種水浸出氟含量的比較 (mg/kg)Table 2 The fluorine content in diffeent tea vaviaties (mg/kg)
2.2.2 不同葉位間水浸出氟含量的分布
由表2可以看出,霞浦元宵茶老葉的氟含量最高,為 120.6 mg/kg,分別是上部葉(58.5 mg/kg)、中部葉(86.3mg/kg)和下部葉(94.9mg/kg)的 2.06 倍,1.39倍和1.27倍。老葉氟含量最少的是黃觀音,為65.7mg/kg,是其上部葉的3.04倍,中部葉的1.69倍,下部葉的1.3倍。不同茶樹品種上部葉、中部葉、下部葉和上季老葉的平均氟含量分別為:27.0mg/kg、57.5mg/kg、67.5mg/kg和96.5mg/kg。不同葉位氟含量的高低為:上季老葉﹥下部葉﹥中部葉﹥上部葉。其中上季老葉的氟含量可以達到當季新梢上部葉的2.06~6.70倍 (平均 3.6倍),中部葉的 1.39~3.10倍(平均 1.67倍),下部葉的1.27~2.52倍(平均1.43倍),由此可見,氟含量隨葉齡增加而逐步富集。
2.2.3 茶樹品種間氟浸提率比較
由表2可知,氟浸提率最高的茶樹品種是龍井43,高達97.2%,丹桂的水浸出率最低,可能與丹桂的總氟量最高有關(guān)。在15個品種中,氟浸出率高于平均水平(82.6%)的有9個,浸提率范圍為:61.6%~97.2%。浸提率為水浸出氟含量與全氟含量之比,浸提率越高說明在沖泡茶葉過程中溶出的氟含量越高,通過飲茶攝入的氟含量也越多。
不同葉位的含氟量之間相差較大,都達到了極顯著水平,其中老葉水浸出氟含量達到了新葉的3.58倍;全氟含量老葉是上部葉的3.06倍。對不同葉位與平均水浸出氟含量進行相關(guān)分析得其回歸方程為:y=22.002x+7.0858,R2=0.9738;全氟的回歸方程為y=24.336x+14.116,R2=0.9845。由此可見,不同葉位與氟含量之間存在顯著性正相關(guān)。
對15種茶樹不同葉位的水浸出氟和全氟含量進行聚類分析,結(jié)果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當距離閾值為71.9時,可以將其劃分為三個類型,含氟量較高的品種有2個,為丹桂和霞浦元宵茶;中等氟含量的品種有5個,為福云6號、福云7號、金萱、福建水仙、福鼎大白茶;低氟含量的品種有8個,為早春毫、白雞冠F1、龍井43、福安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霞浦春波綠、黃觀音、烏牛早,說明這8個品種對氟的聚集能力相對較弱,在選育低氟品種時可以作為參考。
經(jīng)聚類后三類茶樹品種的特點:第Ⅰ類上部葉和中部葉水浸出氟和全氟含量比較高,第Ⅱ類和第Ⅲ類相差不大。其中第Ⅰ類上部葉平均水浸出氟含量分別是第Ⅱ類的1.89倍和第Ⅲ類的1.97倍,全氟含量分別是第Ⅱ類的1.87倍和第Ⅲ類的2.04倍;中部葉平均水浸出氟是第Ⅱ類的1.35倍和第Ⅲ類的1.59倍,全氟含量是第Ⅱ類的1.51倍和第Ⅲ類的1.77倍。三類茶樹品種老葉水浸出氟含量差別不大,全氟含量有一定的差異,說明不同茶樹品種聚氟能力不同,以第Ⅰ類含量最高。
(1)葉片含氟量是茶樹各組織中最高的[12],茶樹葉片中富集的氟約占全株積累的氟質(zhì)量的90%[13]。而葉片中的含氟量又依老嫩程度而異,即茶葉原料越老,含氟量越高[12]。本試驗的測定結(jié)果表明,上季老葉和當季嫩梢上部葉水浸出氟含量分別為65.7~120.6mg/kg和8.0~58.5 mg/kg,全氟含量分別為145.3mg/kg和12.4mg/kg,茶樹上季老葉水浸出氟含量和全氟含量分別是嫩葉氟含量的2.06~15.10倍和2.04~11.70倍,隨著葉齡的增長,茶葉氟積累量明顯增加,這說明茶樹不僅具有富集氟的作用,并且隨葉齡的增長茶葉氟含量明顯累積,這與侯少范等[14]的報道相一致。
氟浸出率最小的黃觀音為61.6%,最大的龍井43為97.2%,平均為82.6%,說明水浸泡可以溶出茶葉中大部分的氟,人們通過飲茶攝入茶葉中的氟含量比較高。
(2)梁遠發(fā)等[15]認為茶樹品種間對氟富集能力的差異受遺傳差異性所決定,可能與茶樹氟吸收轉(zhuǎn)運及代謝的一些基因有關(guān)。但是銀霞等人認為,這與葉質(zhì)、細胞組織的排列不同有關(guān)[16]。本試驗的結(jié)果表明,茶樹品種間的氟含量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說明聚氟能力的差異主要來自于茶樹品種本身。
(3)不同茶樹品種不同葉位水浸出氟的含量為8.0~145.3mg/kg,明顯低于磚茶含氟應小于300mg/kg的標準,這是一個可避免大多數(shù)人不發(fā)生氟骨癥的標準[17],可見研究對象茶樹品種均不屬于高氟區(qū)的茶葉。適量的氟可以預防齲齒病,而飲茶可作為人體攝入氟化物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可通過飲茶補充人體所需的氟。
[1] 涂云飛,毛志方,周衛(wèi)龍,等.2,2-二苯基-1-苦基肼(DPPH)法測定茶抗氧化性能條件的研究 [J].中國茶葉加工,2008(3):29-30.
[2] 張星海,王岳飛.茶多酚與綠原酸生物活性的比較研究[J].茶葉科學,2007,27(1):39-44.
[3] 沙濟琴,鄭達賢.福建茶樹鮮葉含氟量的研究[J].茶葉科學,1992,12(1):33-38.
[4] 白學信.磚茶高氟的原因調(diào)查 [J].茶葉科學,2000,20(1):77-79.
[5] 陳瑞鴻,梁月榮,陸建良,等.茶樹對氟富集作用的研究[J].茶葉,2002,28(4):187-190.
[6] 楊陽.湖南茶葉含氟研究[J].福建茶葉,2007(1):13-14.
[7] 沙濟琴,鄭達賢.福建主要茶區(qū)茶葉含氟量與茶區(qū)環(huán)境及土壤含氟量[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12(1):105-112.
[8] 徐建峰,周衛(wèi)龍.茶葉中氟含量的測定[J].中國茶葉加工,2002(3):35-36.
[9] 商業(yè)部茶葉畜產(chǎn)局,商業(yè)部茶葉加工研究所.茶葉品質(zhì)理化分析[M].上海:上??茖W出版社,1989:599-602.
[10] GB/T5009.18-200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氟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11] GB/T8538-1995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飲用天然水檢驗方法,氟化物[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0.
[12] 羅淑華,賈海云,童雄才,等.磚茶中氟的浸出規(guī)律研究[J].茶葉科學,2002,22(1):38-42.
[13] 馬立鋒,阮建云,石元值,等.茶樹氟累積特性研究[J].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2004,16(2):96-98.
[14] 侯少范,李海蓉,王五一.茶樹富集鋁氟的生物學特性與茶葉鋁氟含量的關(guān)系[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08,23(3):186-189.
[15] 梁遠發(fā),劉聲傳,王家倫,等.不同茶樹品種對氟的富集特征[J].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9(4):24-26.
[16] 銀霞,羅軍武,岳婕.安化不同茶樹品種化學成分含量的比較研究[J].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10(9):22-24.
[17] 孫殿軍,劉立志.我國飲茶型氟中毒研究的回顧及展望[J].中國地方病學雜志,2005,2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