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斌(譯),徐惠如(譯),駱嘉莉(譯),趙肖為(校)
(1.學報編輯部;2.外國語學院;3.生命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溫州大學,浙江溫州 325035)
甌海關十年報告(1912–1921年)①
周 斌1(譯),徐惠如2(譯),駱嘉莉2(譯),趙肖為3(校)
(1.學報編輯部;2.外國語學院;3.生命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溫州大學,浙江溫州 325035)
(一)貿易與航運——這10年中,貿易的年度總估值增長約略400%,其中,進口的貢獻超過8成。然而,為了對正常的貿易狀況進行比較,1921年的反常數據應當剔除,因為當年的巨額增長只是因為通過直接貿易和沿海貿易大量進口了賑災糧。盡管普通貨物的貿易量大致持平,對應年份的估值(主要由進口貢獻,尤其是洋貨進口)卻增長大約 100%——大家都知道,近些年的兌換率偏離常規(guī),相對估值基本上只是比較的虛假依據。如上所述,1921年創(chuàng)下遠高于往年的歷史紀錄完全異常,而在這年,1920年那場暴風雨所造成的嚴重破壞已經得到部分恢復??赡?919年的情況最好,但是主要因刺激出口的諸如抵制日貨之類的人為因素所致。1915年,紅茶貿易興旺,但是,在撰寫本報告時極其不如人意,需求非常有限,主要因為俄羅斯的銷路斷絕了,而某些外國的高額保護性關稅也在推波助瀾;據說一些產區(qū)甚至茶葉都不揀剔了。平陽的明礬出口迅猛增長至1916年而達到巔峰,然而,西伯利亞的混亂局勢攪黃了其主要市場;貿易因香港、新加坡和日本的需求增大才重新開始復蘇。1916年,甌柑也不同尋常地增長。這種水果值得讓外國更為熟知,它擁有極好的藥用價值。本地用青田凍石制作器皿,其貿易活躍,盡管尚未達到戰(zhàn)前水平。戰(zhàn)前,凍石雕刻和硬木飾板主要在巴西和南美以及德國和比利時相當風行。戰(zhàn)爭造成的海運風險使得目的地變?yōu)橄愀邸⒂兔绹?,?1918年以來,主要需求來自日本和香港(多為轉船運輸)。由于本地生產成本低廉,正是經紀人在這項相當賺錢的貿易中牟取了大部分利潤。自 1920年秋女用紙傘采用日本式樣以來,該國的需求巨幅增長。至于其余,木炭、鮮蛋、木板和木桿均有進展。然而,林業(yè)沒有得到應有的培育,盡管進步必須記錄在案。然而,新種植的林木(以松樹為主)近年內不能成材,當前的大部分木材來自一兩百英里之外的處州地區(qū)。隨著人們認識到這些地區(qū)擁有礦產資源并進行有計劃的勘測和開采(1917和1918年曾試采鉬),繁榮即將來臨:僅僅依靠農業(yè)資源不穩(wěn)當。然而,當前甌海關貿易統(tǒng)計所顯示的狀況并不健康:總是入超。中國貨(如棉布和卷煙)正在更多地取代相應的洋貨;撰寫本報告時,常規(guī)的進口洋貨主要是金屬類和煤油。電燈的普及對后者也產生影響;如今,它與其它照明材料和用品(例如蠟燭和火柴)主要運往內地。
洋關所管轄的本地船運只有很少的類別:2艘小型海航汽船,定期直航上海;幾艘跟汽艇差不多大小的汽船,按照《內港行船章程》經由海門到寧波進行貿易;一兩艘更小的汽艇,以相似的方式到瑞安、平陽和鄰近其它一些小鎮(zhèn)進行貿易;還有為數不少的老閘船,基本上到上海進行貿易。偶爾也有汽船從廈門和福州過來。1918年初的一起事故值得記錄:輪船招商局在溫滬線上航行了25年的“普濟”號汽船與同公司的“新豐”號汽船在吳淞附近相撞而沉沒,300人喪生。本口當前的貿易實際上都由懸中國旗船只承運,盡管懸美國、英國、荷蘭(這三國只是偶爾)和日本旗船只也出現在我們的貿易統(tǒng)計之中。
除了2家華資銀行的分行,在本口派駐代理的知名商行只有:輪船招商局、英美煙草公司、紐約美孚石油公司、亞細亞火油公司和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本地的大商號有 20來家,經營木材和紙張(溫州、寧波和臺州商人)、藥材(寧波商人)、綢緞(溫州、湖州和廣東商人)、金銀器皿(溫州和寧波商人);其中,寧波商人最多。2家很大的商行做棉花和棉紗生意,據說每家的年營業(yè)額約略700 000元。本城在表面上沒有透露出任何缺乏商業(yè)活力的氣象,事實上,這10年中新建起很多洋樓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市容,但是,主要由于交通相當不便,本地的癖性的確依然有點守舊。然而,發(fā)展乏力的原因是傳說中——主要是幻想中——溫州本地人能力與活力不足,根本上更是普遍而不可控制的環(huán)境。然而,現代教育(見第十五部分)正在發(fā)揮著逐漸增大、不斷積累的作用。
(二)稅課——洋關稅收在這10年的開局之年為54 145關平兩,收官之年為61 757關平兩;年均58 188關平兩,比上10年減少4 994關平兩。但是,如果不計從前的鴉片稅厘而進行上述比較,在所回顧的這10年中,從普通貨物所征的年均稅收實際上增長了。1919年開始實施新訂的進口稅則對本口的稅收沒有產生明顯的影響,因為占洋關進出口估值8成以上的洋貨進口幾乎全部在上海完稅而持免重征執(zhí)照運抵本港。也因為這后一原因,在整個時段里,出口稅反常地貢獻了大約88%的總稅收,盡管出口在同一時段僅占總估值的20%。茶葉、豬油、凍石器皿、明礬和女用紙傘依次是最主要的稅源。至于茶葉,自1920年8月以來,毛茶的稅率從每擔1關平兩降至0.7關平兩,而從1919年10月10日以來,所有出口國外的中國茶葉全部免除出口稅。然而,由于對俄羅斯出口完全停頓了,我們從茶葉征稽的稅收無論如何都會嚴重下降(事實上,比1920年下降約50%,而比1915年下降80%以上)。常關稅收從1912年16 176關平兩逐年增至1921年50 267關平兩,木材和油是主要稅源;自1913年以來由洋關全面掌管是其稅收增加的原因。本口常關于1921年10月重新開始征收梁頭稅;但是,按照目前的章程(依據浙海關現行做法),此稅使總稅收所增無幾。
(三)鴉片——1914年的年度貿易報告宣告“浙江省徹底禁絕鴉片”。然而,自那以后,種種原因使得鴉片非法回潮:福建種植的土藥主要由民船也經陸路非常容易地偷運到本省,洋藥也尋隙而入。盡管警察時常入室搜查,洋關傾力緝私,本地鴉片消費量相當大乃是不能否認的事實。
(四)貨幣與金融——1910年,四明銀行在本口開設分行。1914年,中國銀行開設分行。后者除了常規(guī)金融業(yè)務以外還接收和匯付溫州和處州兩地征稽的關稅、鹽稅以及多種其它稅項,并從1915年5月1日起接手原歸公一錢莊的海關銀號業(yè)務。1916年,中國銀行在處州開設分理處,但是由于業(yè)務量小,次年即關閉,委托當地一家商店兌付銀行票據。本地有 26家機構經營金融業(yè)務,除了3家之外規(guī)模都非常小,其中,上海的華孚商行1918年才在本口開設分號,1920年就歇業(yè)了。鈔票由中國銀行和四明銀行發(fā)行。本地錢莊發(fā)行的一種見票即兌的本票也在流通,面額50元及以上。還要補充說明一下,以前在用的1元(面額)和規(guī)洋(值0.70元)的本地鈔票逐漸貶值,現在已經完全消失了①譯注: 原文如此: “It should be added that the $1 (face value) and Kueiyang (規(guī)洋, value $0.70) local bank-notes, in use previously, gradually lost value and have now disappeared entirely.” 未能明辨$1 (face value)與Kueiyang (規(guī)洋, value $0.70)的關系: 從local bank-notes采用復數形式看, 應指2種鈔票, 面額的單位分別為元($)和規(guī)洋(Kueiyang);但是, Kueiyang (規(guī)洋)前面沒有數詞, 又讓人不解. 敬請方家不吝賜教: sherwood@wzu.edu.cn.。在各種各樣的流通銀元中,每元北洋要折扣3–6分才被接收。盡管日本龍洋流通于福州,但是本口不用。1914年引進1分銅元,一度按面額流通,然而時間很短,現在市場上不多見。在這10年中,1元兌1分銅元的換率在125–160枚之間浮動。自1分銅元流通以來,銅錢逐漸匿跡,據說現在只有大約30%還在流通,大部分是舊的日本銅錢和朝鮮銅錢。自1917年7月1日以來,任何月份向洋關和常關納稅時銀元對關平兩和庫平兩的兌換率根據上月銀元對上海規(guī)元的平均兌換率確定,而非固定為100關平兩 = 152元和100庫平兩= 151元。自那以后,關平兩和庫平兩對銀元的兌換率每月變動,記錄其最高值、最低值和最近4年半的平均值于右表(單位:元),可能有所便利。上海規(guī)元浮動于130–140.60元之間,1元的小銀元券則浮動于11枚10分銅元加2枚1分銅元與11枚10分銅元加5枚1分銅元之間。
(五)人口——根據官方提供給本關的最新人口普查數據,永嘉縣包括溫州城的人口:男,117963人;女,80324人。這10年中,受嬰兒大量夭折與大規(guī)模瘟疫和洪澇的阻抑,本地區(qū)人口可能幾無或者零增長。
(六)航道;海港;水道——1917年秋,海關測量師駕“厘金”號海關緝私艇勘測了從本城下游 10英里的磐石山到海港上界(包括海港)的水道。次年,河床發(fā)生巨大變化,于是,這艘海關緝私艇于 1919年春再次勘測部分河段。這后一次勘測開辟出一條新航道,從七都涂到潮岙大廟沿著江北岸的舊航道廢棄不用。新航道比舊航道短得多,自那以后實際上沒有發(fā)生變化,至少從新涂到楊府山的河段如此。但是,楊府山以下,并行于蒲洲河,淤積起一大片沙灘,迫使船只進出港時急轉拐向七都涂。再往下游,靠近任洲西端,正現出一片更加令人生畏的沙灘:1918年還淹在水下2英尺,而如今低潮時已高出水面4 – 5英尺。海港上、下界限之內的河床沒有如此明顯的變化,汽船和民船仍在已經使用了 50年甚至數百年的相同位置上停泊、裝載和卸貨。海港上段(本城西北角與洋關之間,北邊以江心嶼為界)對于普通沿海貿易汽船那樣大小的船只來說是最佳錨地,低潮水位18 – 22英尺,變化不定。這里有一處很方便老閘船下錨;老閘船錨地上游的西門外停泊運載木材的民船。對于洋關以下的海港,所遇到的困難主要是從不停歇、不斷變換大小和方向的沙灘。河段北部因淤積了很多沙灘實際上無法通航;南部的情況較好,水位當然隨季節(jié)而變化,不過溫州一側總能保持足以航行的水位,小型內河汽船、正在結關的民船和所有福建民船??坑诖?。海港下界以下,甌江南側的沙灘受到在此匯入主流的楠溪江②譯注: 原文為“North River (柟溪港)”. 楠溪江在晉朝之前稱為甌水, 因南北朝以來移民所致的文化斷代現象改名南溪, 而葉適愛其溪畔處處梅林首先寫作柟溪. 《康熙字典》: “柟或作枏, 俗作楠非也.” 但1955年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將柟、枏歸為楠的異體字. 當地習稱能行駛舴艋船的溪流為港, 其方言港、江諧音(但港念上聲、江念平聲), 故而現在訛為楠溪江. 參見: 陳曉江. 從甌水到楠溪江[EB/OL]. [2012-03-20]. http://bbs.66wz.com/ thread-517052-1-1.html.的沖擊,處在這些沙灘和海港內的沙灘之間的深水航道于1921年夏下移3鏈,目前在大潮期低潮時的水位9英尺。此外,在過去這10年中,楠溪江口墾拓出一大片土地:1910年還只是小小的蘆葦灘,逐漸淤高,先變?yōu)閸u(新涂),現在與大陸相連,形成面積相當大的半島。這片拓墾出來的土地,部分種植稻谷,其余部分在大潮期高潮時還半淹著,生長著用于編織草鞋的草(就是蘆葦)。在這片新土地以東的楠溪江口另一側,正冒出一個小島(草涂①譯注: “草涂”的原文為“Grass Island”, “新涂”的原文為“New Island”. New Island翻譯為新涂以中文資料為據[參見: 張葉春. 浙江甌江口地區(qū)平原形成過程[J]. 西北師范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1990, (4): 70-75], 而Grass Island比照性地權且翻譯為草涂.),半潮時與大陸相連,到時候也可以墾為涂田。一條大沙灘從草涂開始順江而下,經美孚石油公司的油庫,止于七都涂附近的一片淤泥灘?,F在的航道在這條沙灘的南側。老航道在其北側,沿著江北岸從七都涂經美孚石油公司和亞細亞火油公司的碼頭到潮岙大廟戛然而止,最近3年里淤高了大約10英尺。眼下的憂慮是:不斷淤積的沙灘將完全圍堵住兩家石油公司的庫區(qū);甚至溫州港最終也無法進入。前者當然可能發(fā)生,至少暫時被圍困,而預言后者不大明智。甌江是一條潮汐河,湍急的潮流沖刷到溫州城上游100多里,涌入的潮水總能找到或者沖出通道回歸大海。1891年11月,河泊司報告這條航道水位只有1.2英尺,幾天后又報告航道變深了。這似乎證明30年前甌江的情況比現在糟糕。事實上,盡管飄忽不定,與有些年份的勘測結果相比,現在的航道更加令人滿意。這 10年中,甌江的出海水道也發(fā)生了變化。船只還是走北航道,因為比南航道短而易于航行;然而,從烏仙頭到岐頭山這一段北移了一段距離。過去船只可以從烏仙頭直線駛進甌江口,現在不得不從航崖嶼②譯注: 原文為“Bluff Island”. 烏仙頭與岐頭山之間有 2座無人島: 航崖嶼和烏牛礁. 根據二者的位置, 推測Bluff Island應是航崖嶼. 參見: 周航, 國守華, 馮志高. 浙江海島志[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圖26.開始S形航行以進入甌江口。1921年12月對攔門沙進行最近一次測探,大潮期低潮時水位9英尺。
海港內只有3座碼頭架設浮橋以供汽船??俊C梨谑凸驹诤8弁饨艘蛔蛶?,但尚未啟用。
(七)燈塔與助航設施——本海域唯一歸本關管理的燈塔是溫州港內的象巖信標。冬瓜山燈塔歸福海關管理。1910年設置的港內浮標和1914年設置的山北口浮標均于1917年拆除,沒有重新設立。1917年,在楠溪江口下游設立2座浮標,一座指示山北口沙灘,另一座指示十八家沙灘;十八家村附近舊有的淺灘信標拆除了,由這兩座浮標替代。1921年,新立2座信標,一座在七都涂,另一座在對岸社田村附近。1919年夏,在溫州城上游約5英里的甌江北岸建立1座燈塔③譯注: 應是礁港燈塔. 參見: 胡珠生. 溫州近代史[M]. 沈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0: 274.。黃道尹④譯注: 應是時任甌海道道尹黃慶瀾. 參見: 胡珠生. 溫州近代史[M]. 沈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0: 270-275.促成這項工程,他發(fā)起募捐,籌集資金;官員和商家等捐了約 600元。用石材建造的燈塔高16英尺,現在閃耀著白色定光燈,指示著一塊十分危險的1/4受潮礁,這對江上來往的千帆百舸裨益良多。此礁離燈塔所在的磯頭約300英尺,以往已經造成許多船只失事和生命喪亡。燈塔每年120元的維持費由永嘉縣支出。1920年,在三盤峽花崗島建立1座燈塔。這項工程不是官方發(fā)起,費用由島民承擔,是商業(yè)行為,意在島民可以向通過海峽的民船收取一定的費用。撰寫本報告時,這座燈塔運行得相當有條不紊。
(八)郵政與電報——這10年中,設立了1家郵政支局(在東門外)、1家代辦所、6處郵票售點、7處鄉(xiāng)下郵票售點和7個郵筒。本地區(qū)只有相當有限的機會,而所有的機會都已經轉化為切實的發(fā)展。10年里接收的各類郵件增多大約2.5倍;寄出的郵件增多3倍;中轉的郵件增多2倍;寄往本埠的信件多至3倍,其它郵件類似;由民信局寄出的郵件持平;匯兌單據的數量增多約4倍、金額增多6倍;匯兌單據取現的數量增多4倍、金額增多3倍。
這 10年中,周圍地區(qū)的電報沒有發(fā)展,盡管撰寫本報告時正在認真考慮某項工程,即,海門-臺州-溫州電報線路。本口發(fā)出的所有電報,不管往北還是往南,抑或發(fā)往國外,都經上海轉發(fā)。1920年,東甌電話公司開業(yè)。它有一項本地業(yè)務,客戶服務電話為180,私宅收費每月3元,政府機關每月5元,商店4元。
(九)行政;省議會——在這10年中,地方行政發(fā)生下列變化:
1.裁撤府與取消府級區(qū)域劃分——辛亥革命①官方宣布辛亥革命發(fā)生在當地時間1911年10月9日, 新政權所擬定的國號“中華民國”從1日開始使用(然而,民國正式始肇于1912年1月1日).之后馬上發(fā)生此事。當時,滿清王朝的最后一任溫州知府離職。自那以后,知府衙門為永嘉縣知事所占用。
2.裁撤道臺,代以相當的道尹——前朝最后一任道臺兼海關監(jiān)督于1911年底離去,而統(tǒng)領接管因此騰空的房屋作為他的司令部。然而,1914年8月,大總統(tǒng)諭令委任一位地方行政長官管轄原溫處道的16個屬縣,他的新官名叫做甌海道尹。1916年6月,護國運動剛結束,這一職位被裁撤;但是,1917年3月重新設立。過去的府學宮經改建為自治會所用,現在作為道尹公署。
3.重新設立永嘉縣——附郭首縣的知縣(相當于現在的縣知事)這一職位于1911年秋暫時裁撤,1912年初本地軍政分府解散時重新設立。
4.海關監(jiān)督——辛亥革命后,道臺離去,統(tǒng)領也臨時代理甌海關監(jiān)督。然而,1912年6月1日,省政府任命了一位不受本地當局節(jié)制的海關監(jiān)督。自1914年3月1日以來,大總統(tǒng)諭令委任的官員掌管本關,駐本口的外交部特派交涉員這一職位也隸屬于海關監(jiān)督。原鎮(zhèn)臺衙門的一部分作為海關監(jiān)督公署。
這10年中,省議會(設在杭州)3次選舉議員。第三次在1921年8月舉行,選出21名溫州議員和15名處州議員。
1.地方檢察廳,由1位檢察長和4位檢察官組成②譯注: 原文為“… composed of one Chief and four Assistants”. Chief和Assistant權且翻譯為“檢察長”和“檢察官”.;
2.地方審判廳,由1位審判長、2位刑案法官、5位民案法官和1位執(zhí)行法官組成③譯注: 原文為“… composed of one Chief Judge, two Judges for criminal causes, five Judges for civil causes, and one Executive Judge”. Chief Judge、Judge for criminal causes、Judge for civil cause和Executive Judge權且翻譯為“審判長”、“刑案法官”、“民案法官”和“執(zhí)行法官”.;
3.高等檢察分廳,由1位首席檢察官和2位副首席檢察官組成④譯注: 原文為“… composed of one President and two Vice-Presidents”. President和Vice-President權且翻譯為“首席檢察官”和“副首席檢察官”.;和
4.高等審判分廳,由1位首席法官和4位法官組成⑤譯注: 原文為“… composed of one Presiding Judge and four Judges”. Presiding Judge和Judge權且翻譯為“首席法官”和“法官”. 民初, 全國的司法機構不統(tǒng)一. 由于未能找到關于近代溫州司法制度的詳細資料, 而在本報告所回顧的年段里, 溫州的上訴、抗告案件曾經歸寧波的地方審判廳暨檢察廳受理, 所以 4家法庭的官名翻譯根據英文原意并參考: 鄒劍鋒. 寧波近代法制變遷研究[M].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0: 86-101.。
按照上述的機構設置,縣知事的司法職能再次被分立而轉與法院。然而,甌海道 16縣中,迄今只有永嘉(附郭首縣)實際上擁有獨立的縣級司法機構;另外 15縣的縣知事仍然履行著知縣的法定職能,但是,外縣的上訴案件必須轉交給溫州的高等分廳。
溫州的警察機構首建于這10年之初,稱為永嘉警察事務所,1916年2月改稱永嘉警察局,省警務處任命1位局長和6位警佐,統(tǒng)領400多名警察。滿清王朝的水師整編為本地的水上警察,組成浙江水上警察第三區(qū),下分第九、第十和第十一隊,每隊轄7支分隊,每分隊有1艘巡邏帆船,配備1位警官和16名警察。這21艘巡邏帆船分布在從臺州到福建邊境的沿海。
有些年頭了的本地牢獄(省司法當局任命1名管獄員)由永嘉縣知事管轄,盡管他不具有司法職能或法定職能。牢獄辦的工場有4個車間,分別編席、縫紉、織草鞋和納鞋底。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分層教學模式尊重和認可了學生個體差異性,要求老師徹底轉變教育理念,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潛力,通過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轉變課后作業(yè)布置方式等途徑,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積極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為初中學生以及初中英語教育事業(yè)的共同發(fā)展奠定基礎。
(十一)農業(yè)——溫州及其鄰近地區(qū)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稻谷(品質不太好,一年兩熟)、小麥、豆類、油菜和甘薯。自1914年中以來,浙江禁止進口和種植鴉片,以前種植罌粟的土地改種稻谷、油菜和小麥。然而,本地小麥供應量小,1921年進口了26299擔上海碾磨的面粉。甌柑種植沿襲著陳規(guī),品質趨于劣化?;靵y無序是茶葉貿易停滯不前的部分原因,更是林木保育產出情況不景氣的全部原因。水果種植未能進一步發(fā)展,實屬遺憾;譬如,葡萄可以在山坡上繁茂生長。
(十二)礦藏與礦產——除了明礬和凍石(以前的十年報告已經記錄其詳細情況),幾乎無法獲得關于本地區(qū)礦產資源的可靠信息;因而沒有進行認真的開發(fā)或勘探。1917年,在距溫州約2天路程的鄉(xiāng)下發(fā)現鉬礦石。1918年,在另一個地方啟動錳礦石的開采。然而,這些項目沒有取得成果,因而沒有聞知更多的相關消息。據說,樂清縣著名景區(qū)雁蕩山鄰近地區(qū)的溪沙可以煉出一定量的生鐵;處州也有這種傳聞。
(十三)制造業(yè)——溫州沒有真正重要的制造業(yè);除了1家電廠和1家松香廠,沒有現代化工廠。電燈公司于1913年以70000元的資本開業(yè),逐漸擴大規(guī)模,但是仍然供不應求,燈光時常既昏暗又晃悠,而且白天不供電。松香廠建于 1920年,由日本人經營,生產受到嚴格限制。為許多本地人提供就業(yè)機會的工業(yè)是編席,有2家大廠,名叫振興席廠和中一席廠。產品精致,用于鋪地、遮陽和裝飾;與別地產品相比,款好,耐用,價格公道。出口上海和南京,總體而言,生意的前景很喜人。歷史悠久的主要工業(yè)是制作紙傘(女用紙傘);自1920年秋以來,對日本的出口顯著增長。凍石器皿的貿易在第一部分已經提及。城外有2家小型玻璃廠,將本地為此目的回收的破碎玻璃熔融,加工成商品,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日本粘土石;主要產品是燈罩。上個十年報告提及的鋸木廠由于經營不善而沒有收益,已經關閉。大約3年前,創(chuàng)辦了1家肥皂廠,采用中國工藝,年產量限于固定的箱數。至于其余,溫州的家庭工業(yè)包括三等紙張、錫镴器皿、皮箱、綢緞床罩、大量廉價而管用的機造毛巾和短襪以及棕(原料主要產自處州的荒野地區(qū))的制作,產品主要供給本口城鎮(zhèn)或其內地。茶油榨取在鄉(xiāng)下的工業(yè)中位居榜首。
(十四)鐵路與道路——鐵路沒有進展。本城沿江而下正在修建一條適合于機動車和普通交通的道路,這是一項省道計劃本地所承建的部分,這條省道從杭州經臺州和本口到福建邊界,與貫穿該省的類似通道相連。本地在開工時熱火朝天,不過工程看上去沒有太多的實際進展。然而,撰寫本報告時,據說由于地方上的掣肘和資金短缺暫時停止繼續(xù)修建;希望這種狀況轉瞬即過。
(十五)教育——溫州的學校分兩個階段:小學校和中學校。小學校分為初等小學校和高等小學校;中學校則分為中等學校、師范學校、商業(yè)學校和工業(yè)學校,不過商業(yè)學校和工業(yè)學校設有相當于高等小學校的學部。除了藝文學堂和各個教會所辦的小學校之外,辦學經費來自稅收;小學校來自本地稅收,中學校來自省府歲入。
小學校——有311所初等小學校(學生總數約20000名)和14所高等小學校(學生總數1680名),36所在城區(qū)。教師總數720位,每年總費用估計為18500元。
近些年對女子教育有所關注,但是,小學校就學兒童中女孩的比例現在還不到10%。不過,新近建立的教育機構中有1所女子高等小學校和1所女子師范學校。
1914年,有人提議未來幾年內增辦50所小學校,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資金,這項提議至今沒能落實。
這些學校由私宅、舊衙門、寺廟和祠堂改建而成,很少建造專門的校舍。
1918年,溫州開辦1所蒙養(yǎng)園,現有31名幼兒正式入學。教育的這一重要分支邁出了非常令人滿意的第一步。
中學?!谑袑W校和第十師范學校是本縣最主要的官辦學校,前者成立于 1902年,現有340名學生和36位教師,省里補助辦學經費19000元。1902–1922年間,共有679名學生從該校畢業(yè)。校舍新潮而寬敞,學校的聲譽很高。
第十師范學校成立于1908年,現有250名學生和25位教師。以前,學生免費入學。但是,隨著學生人數增大,學校不得不緊縮一些開支,現在仍然不收學費,而學生須交納一半的伙食費。該校擁有本城所有官辦學校中迄今最好的房舍,而教學質量漸臻佳境。甲種商業(yè)學校成立于1917年,每年預算6000元,有12位教師和80名學生。該校困于辦學宗旨有點不明。所有通商口岸都需要能夠提供扎實的商業(yè)訓練的學校,而甲種商業(yè)學校無疑不久就能滿足溫州的這種需求。
工業(yè)學?!獪刂萦?所工業(yè)學校,包括1所蠶學館。但由于缺乏資金,狀況都不十分好。
藝文學堂——該學堂創(chuàng)辦于大約24年前,當時的規(guī)模很小,1903年蓋了現在的大樓。這些校舍處于最大負荷,迫切需要增建宿舍。正式入學學生171名,其中104名寄宿。除了洋籍校長,還有14位華籍教師,他們各自擅長1門或多門科目。該學堂成果斐然,桃李滿天下,很多畢業(yè)生從事體面的工作。
縣知事設立科室并委任4位講官,試圖通過公益講座為文盲階層啟智。這個科室以李景賢先生為首,他從前就學并畢業(yè)于藝文學堂。講官每周在固定時間舉行講座,用淺顯的語言解說時事新聞和社會問題,很受歡迎。有1家與該科室有關系的圖書館,可以擴展為配得上本口的公共城市圖書館。然而,眼下由于缺乏資金,館藏中幾乎沒有新書,只有一些報紙和雜志。不過,掌管人滿懷信心地認為,即將從私人或者公家募得錢款而使圖書館與時俱進。
還要補充一下,為了政府的教育管理和檢查,永嘉縣分為或大或小的 17片學區(qū)。管理和檢查人員包括2位指導員、3位視學員、4位勸學員和17位學務委員,全由永嘉縣知事委任。他們的職能是檢查和監(jiān)督諸如所屬學區(qū)內的官辦或官助學校。
(十六)市政與衛(wèi)生改善;博物館;醫(yī)院——1917年,為了能夠通行本地于當年12月引進的黃包車(現在約有300輛),整治了街道和巷弄。但是,除了幾盞費用由鄰近商店支付的電燈外,街道照明沒有進步。衛(wèi)生狀況沒有值得一提的改善。沒有博物館。
隸屬于圣道公會①譯注: 即過去的“英國偕我會”, 1911年改為現名.的白累德醫(yī)院繼續(xù)發(fā)揮著非常出色的作用。1912年,接治1313名住院患者和17236名門診患者,而1921年分別為1759名和35 503名。目前,醫(yī)院有1位洋籍醫(yī)生,另配5位華籍助手和5名工讀學徒。不過,正打算增擴洋員,計劃再聘1位醫(yī)生和1位護士長。患者掛號費10分,住院患者每天收費10–50分。在這10年中,業(yè)已成立5家醫(yī)院或類似機構。羅馬天主教差會于1914年建成的那家醫(yī)院能接納約100名住院患者,每天收費3–5元,窮人免除??h知事衙門附近的伯蘭氏②伯蘭Po-lum = plum, 源自創(chuàng)始人李笑波(Li Hsiao-po)的姓. 譯注: plum, 李屬植物.醫(yī)院乃私立,由一位從前在白累德醫(yī)院工讀的學徒開辦于1918年,能接納60名住院患者,每天收費0.30 – 1元,每名患者掛號費10分。其它私立機構還有成立于3年前的友文醫(yī)院和成立于1916年的惠愛醫(yī)院。然而,后者也指望羅馬天主教差會的一些資助。地方當局經營的甌海醫(yī)院開辦于1919年,每周有3天(星期二、星期四和星期六)免費接診(包括藥費)貧困的門診患者,而住院患者每天收費0.50 – 1元;醫(yī)務工作由5位在日本、杭州或其它地方接受教育的華籍紳士負責。這家醫(yī)院馬上要搬遷到一座新建的時髦洋樓。自1917年以來,育嬰堂實施免費的公共疫苗接種,由羅馬天主教差會的一位修女籌劃。地方當局給予補助,每年有許許多多的孩子得以接種疫苗。
(十七)移民——來到本城的人(主要是福建人和寧波人)似乎比離開本城的人多,移民多半來往于上海這個轉運中心。相當多的青田人受歐戰(zhàn)①譯注: 原文為“European War”, 即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雖說主要發(fā)生在歐洲, 但波及全世界.的影響,不得不回到位于本城上游50英里的故鄉(xiāng),他們在外國賣凍石器皿或打雜工。而在1919–1921年間,許多青田人去日本制作女用紙傘或售賣凍石器皿。1912年的嚴重水災似乎沒有引起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徙,除了純粹發(fā)生在本地內部的人口流動。
(十八)物價;工資——這10年中,普通華人所用的主要必需品的價格大幅升高,從下表(單位:斤)可以看出1元所能購得的數量。咸魚和火柴升高約100%;本色布、蔬菜、小麥、豆類、家禽、植物油和羊肉升高約75%。地價和房租上升約3倍。而且,同別地一樣,溫州人不再過比較簡樸的生活,幾乎所有的街道迎合新式需求開張了餐廳、布莊、裁縫鋪、靴舍、雜貨攤、文具店、書坊、理發(fā)館(盡管留著舊式長辮的農民依然多見);這些店鋪,以及許多其它事物,展現了一個新時代。1913年安裝了電燈,1920年架設了電話,1917年引進了黃包車,建造了許多洋式房屋,人們一般上大手大腳地講求吃穿玩樂,所有這些無不推高生活成本;保險地說,工資平均增長將近100%。
(十九)饑饉或荒歉;水災;鼠疫;霍亂;其它時疫——1912年夏發(fā)生的水災據說是這些地區(qū)在幾個世紀里所遭遇最嚴重的。甌江在青田段漲得比平常水位高出 90英尺,縣城幾乎被摧滅,很多城鎮(zhèn)和村莊消失。繁榮的小集市白巖有1600名居民,喪生了1300名。華洋聯手的救災措施立即有序地施行,成千上萬的災民得到賑濟。事實上,在這危難時刻唯一讓人欣慰的是,互有分歧的各界,不論華洋,精誠團結,共克時艱。8年后,2次駭人的臺風幾乎蹂躪了從福建邊界到椒江整個甌海關區(qū)大約5 300平方英里的沿海地帶。上海的華洋義賑會捐贈了大量錢物,尤其在 1921年,華洋聯手籌集了很多援助物資。每年夏季都會爆發(fā)霍亂,1919年尤為嚴重;當年秋,流行性感冒也奪去了許多生命。1921年冬,天花流行。
(廿)陸軍與海軍的變革——前朝末年,舊有的鎮(zhèn)臺這一職位被裁撤之后,本口的軍權易手給巡防隊統(tǒng)領——其官名在辛亥革命后改為第二警備隊統(tǒng)帶。1913年二次革命期間,杭州過來另一有500人的步兵營與警備隊一起駐扎本地。1919年,由浙軍步兵3個營組成的第四師某團接替上述步兵營。當年 10月,警備隊換防到處州城。簡而言之,自民國建立以來,本地全面調整了軍事部署,應對當年形勢的過時布防(諸如像原本為抵御帆船時代的日本入侵而建造的江防工事之類②溫州府志記載, 破敗的軍事要塞磐石(即海圖上的“Walled Town”)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 直至民國建立時, 一位少校銜的軍官還駐防于此. 鄰近可見許多日本士兵的墳墓.)或撤除或更變。
軍艦很少到訪本港。至于水上警察,見第十部分。
(廿一)本地報紙——上一報告認定為溫州地方報紙之先驅的《東甌日報》于1914年???。《醒報》于1914年發(fā)刊,1915年改名為《溫處公報》,1917年再改為《大公報》?!讹w霞報》也于1914年創(chuàng)刊。1921年增加了另外兩家報紙,就是印著羅馬字報名的《新甌潮》和《甌海公報》。后四者是現存的地方日報?!缎庐T潮(New Wenchow Tide)》最受好評,每天發(fā)行兩整版,刊載哲學隨筆和異域專述、特別評論與長短篇小說,以及其它報紙所共有的尋常內容(社論、電訊、國內外新聞、浙江和地方消息與韻文)。上述報紙每份的月訂費60分,除了《飛霞報》只收40分。這些報紙在本地的發(fā)行量微不足道,據說只有:《飛霞報》每天約70份,《大公報》約100份,《甌海公報》約150份,《新甌潮》約200份。收入來源主要靠廣告。這10年中還出版了另外5家地方報紙,但是,由于發(fā)行量小,刊行時間很短暫,具體情況見右表。
感謝本口圣道公會的蔡博敏(T. W. Chapman)教習為“教育”提供資料(同一差會的L. F. Yang先生也有幫助);另外,本關同仁對其姓名之后所列的部分也有貢獻:K. Hirano先生,第二、十一、十二和十三部分;H. Christophersen先生,第六和七部分;黃厚慶先生,第九、十和二十部分;劉謙興先生,第十六部分;柯呦蘋先生,第四、十八、十七和二十一部分。
甌海關稅務司阿拉巴德(E. Alabaster)謹呈
1922年2月28日
(編輯:周斌)
Wenchow Decennial Report, 1912–1921
ZHOU Bin1(transl), XU Huiru2(transl), LUO Jiali2(transl), ZHAO Xiaowei3(rev)
(1.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2.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3.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10.3875/j.issn.1674-3555.2013.04.017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從xuebao.wzu.edu.cn獲得
2012-03-21
周斌(1976- ),男,江蘇連云港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跨文化交際
①譯注: 本文根據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和中國海關總署辦公廳匯編、京華出版社2001年版《中國舊海關史料》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