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 林
李時珍,湖北蘄州人,明代著名的醫(yī)藥學(xué)家。他為撰寫《本草綱目》,既“搜羅百氏”,又“采訪四方”,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yuǎn)涉深山野林,遍訪名醫(yī)宿儒,搜求民間驗偏方,觀察和收集藥物標(biāo)本,歷時二十七年,終于完成我國醫(yī)藥史上一部杰出的醫(yī)藥學(xué)著作。
長江中下游南岸的藥姑山,地處鄂湘兩省四市縣赤壁、崇陽、通城、臨湘交界,有著豐富的藥物資源,號稱“江南天然藥庫”。這里的藥物種類繁多,計有草本、木本、藤本、真菌,動植物1700多種,是李時珍采集藥物和研究藥物學(xué)的一個重要處所,他在這里采藥數(shù)載,不僅采集到許多珍貴的藥物標(biāo)本,還留下了不少聯(lián)對佳話。
藥姑山上有一座始建于周朝的古老寺廟白云寺,相傳李時珍采藥來到該山白云寺“藥王殿”后,看到一白發(fā)老僧在一棵銀杏樹下摘白果,便信口道出一聯(lián):
密砣僧佛手摘白果;
老僧一看來者不俗,隨對一聯(lián):
金櫻子歸(閨)身披紅花。
李頓悟老僧非等閑之輩,拱手道:
大仙高才,晚輩失禮;
老僧致答:
老朽不才,施主非凡。
老僧請李到禪房歇息,兩人聊得十分投機(jī)。李說話不離本行:
橘皮橘核橘絡(luò)同果功有異;老僧知醫(yī)懂藥:
蘇葉蘇梗蘇子共根效不同。一個稱頌對方:
大仙慈海念佛普渡眾生,
功德無量;一個贊譽對方:
先生深山采藥治病救人,
萬古流芳。
于是二人成為了摯友知音。
當(dāng)?shù)匾恢h對醫(yī)藥略知一二,聽說李時珍在此地采藥,在一個中秋攜酒到藥姑山的白云寺拜訪他。走進(jìn)寺院后,看到院中叢竹,知縣不禁贊嘆:
消暑最宜淡竹葉;李時珍隨口對道:傷寒尤妙小柴胡。知縣看到幾株玫瑰,不勝感嘆:
玫瑰花小,香聞七八九里;
李時珍答道: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知縣不是本地人,見李時珍如此投機(jī),又吟出一聯(lián):
做官者四海為家,不擇生地熟地;
李時珍笑道:
行醫(yī)人一脈相承,豈分桃仁杏仁。
知縣拿起李時珍為他開的處方,自言自語:
紙白字黑,酸甜苦辣五味皆有;
李時珍放下手中毛筆便說:
桿硬尖軟,采曬炒切炙百合俱全。
晚上在賞月時,一陣風(fēng)來,把燈籠吹破了三個窟窿,知縣口占上聯(lián):
燈籠籠燈,紙(枳)殼原來是防風(fēng);
李時珍迅即對出下聯(lián):
鼓架架鼓,陳皮不能敲半下(夏)。
就這樣,賓主唱和屬對,沉浸在妙思雅興之中。翌日,知縣回衙告辭道:
神州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熟地;
李時珍拱手道:
春風(fēng)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