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袁天昂
云南地處我國西南邊疆,與越南、老撾、緬甸接壤,并和印度、泰國為鄰。在古代,曾有一條由巴蜀經滇西通往南亞各國并經印度直抵大泰(羅馬)的絲茶古道,成為我國古代與南亞諸國經濟交往的第二條絲茶之路;在近代,則有一條由越南海防通往云南昆明的滇越鐵路。滇越鐵路不僅是我省通往國外的第一條鐵路,而且是云南與外界進行商品交換、對外聯(lián)系的重要通道,它對云南近代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起過一定作用。
長期以來,云南由于地處高原,山嶺重疊,交通閉塞,和內地各省往來的交通要道僅有滇川大路、滇桂大路和滇黔大路,而且運輸工具落后,全靠人背馬馱,運輸量不大,貿易額也非常有限,云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也因此落后于內地各省,交通的閉塞阻礙著云南近代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英法殖民主義者開始向東南亞國家拓殖,法國在把越南變?yōu)橹趁竦睾螅M一步覬覦云南,圖謀把云南也納入其勢力范圍之內。1885年,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后,法國政府強迫滿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獲得了在云南筑路、開礦等特權。1901年,法國開始動工修筑滇越鐵路,工程歷時10年,于1910年竣工。滇越鐵路是軌距為一米的窄軌,由越南海防至云南省城昆明,全長854公里。滇越鐵路的建成,打開了云南的后門,改變了云南被萬山隔絕的情況,沖擊了云南封閉式的自然經濟,刺激了云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在滇越鐵路修通之前,云南個舊的大錫運往外地,一是取道滇川大路,另一條是滇桂大路。由于運輸?shù)睦щy和運量的限制,使得大錫的產量和銷量都受到限制,加之路途花費時間較多,一般要20天左右才能運出境外,錫商還要隨時承受因錫價變動帶來的損失,因此在鐵路修通以前,個舊大錫在云南對外貿易中的地位遠不及后來那樣突出。
自1910年滇越鐵路通車后,個舊大錫改由鐵路運往海防,轉輪運渡到香港,獲在英國倫敦國際五金市場上出售。利用鐵路運輸,不僅運載量大大增加,而且運輸時間大為縮短,降低了成本,刺激了大錫的出口,從而逐步增加了產量(云錫產量光緒年間僅產1315噸,而民國10年產量達到10731噸),提高了質量。在當時的國際錫市上,個舊大錫銷量躍居第五位。在云南,個錫占全省出口貨物的85%以上,而其中90%都由滇越鐵路運往國際市場出售,一度成為云南近代主要的經濟支柱。除大錫出口外,云南的黃絲(多為川產)、羊毛、牛羊皮、豬鬃、鴨毛、麝香、藥材、香料、茶葉等產品也由滇越鐵路運到國際市場上出售,僅1937年云南通過滇越鐵路所獲得的對外貿易額就超過銀元3822萬元,而由滇越鐵路輸入的外國貨物如棉紗、棉線、棉花、金屬及砂礦、車輛、船舶、機器、金屬工具和金屬制品以及米麥雜糧和煤油、藥品等,也在逐年增加,僅1937年從滇越鐵路輸入的外國貨值就超過銀元1117萬元。
在與內地的貿易中,由于經滇越鐵路至海防口轉輪渡可至香港、上海等口岸,從而加強了云南與內地的交通聯(lián)系,以前云南一直由英國、日本輸入棉紗等外國貨物,自滇越鐵路通車后,便改購上海產的申紗和國產各種產品,來自內地的貨物也大都取道這條鐵路。僅1937年內地運入貨物的價值,就達到國幣2046萬元,云南運出到內地的貨值也在國幣二千萬元左右。
由此可見,滇越鐵路的建成通車,改變了云南傳統(tǒng)的對外貿易流向,溝通了云南與外界的經濟往來,客觀上刺激了云南對外貿易發(fā)展。
隨滇越鐵路而來的外商銀行,主要有法國東方匯理銀行和中法實業(yè)銀行,其中東方匯理銀行對云南經濟的影響最大。法國東方匯理銀行(Banque de LInolo chine),是法商印度支那銀行的中文名稱,民國二年(1913年)東方匯理銀行蒙自分行在云南蒙自正式開業(yè)。1914年,該分行遷往云南省城昆明,直至1950年云南和平解放后,該行才結束了它在云南長達30多年的歷史。法國東方匯理銀行通過滲透云南財政性資金,控制云南外匯、壟斷云錫出口等種種手段來控制云南的金融市場,擾亂了當時云南的經濟和金融的穩(wěn)定,是法國對云南進行經濟滲透的工具之一。但是該行為維護其自身利益,也帶來了一些諸如實行股份制,實行洋幫和華幫合資經營辦理外匯業(yè)務和押匯業(yè)務,以及采用較先進的復式記賬法(當時云南的商號及部分銀行都普遍使用單式的“四柱結算清冊發(fā)”),以及辦理大錫跟單押匯業(yè)務等當時較為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業(yè)務。云南的富滇新銀行后來就是在與東方匯理銀行的反控制斗爭中,逐步學會了它的一些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業(yè)務,開始辦理外匯和大錫跟單押匯業(yè)務,然后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奪回了被該行長期壟斷的外匯及財政性資金的控制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云南金融不再受制于人。
滇越鐵路通車后,法商的徐壁雅洋行和寶多洋行、隆冬公司以及郵電局等商號和企業(yè)相繼來到云南,帶來了一些當時較為先進的技術,徐、寶二洋行在昆明開辦的洗鬃工廠,采用流水線生產,其規(guī)模都在500人以上,逐步把持了當時云南出口換匯的豬鬃市場。在豐厚利潤的刺激下,昆明先后出現(xiàn)了如同慶云等一批民族資本洗鬃工廠。除了辦工廠外,法國人還在云南開辦了郵電局,有了郵電局,云南同國內外的聯(lián)系進一步加強了,為廠商們進出口商品提供了信息,同時,也使內地的報紙、刊物、書籍和國外的科學儀器、文教用品日漸輸入云南。當然,我們并不排除法商對云南地方民族工業(yè)和民族資本主義的擄掠和打擊,云南的謙太和等許多小型企業(yè),就是在與法商的競爭中紛紛倒閉的。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法國根據(jù)《中法專約》同意在鐵路貨運上給予中國一些便利,同時,內地工商企業(yè)紛紛遷往云南,借助滇越鐵路運輸貨物的企業(yè)增多了,滇越鐵路也顯得日益重要,這段時期滇越鐵路的客、貨運量都在逐年遞增,在云南的各行業(yè)由于有滇越鐵路這條國際通道運輸貨物,保證了云南地方生產的順利進行和群眾生活安定,云南的商品經濟從而得以較快地發(fā)展,這段時期也是云南近代商品經濟較為繁榮的時期。當然,滇越鐵路只是促使云南近代商品經濟發(fā)展的因素之一,其他如內地工商業(yè)在南遷時把一些在當時較為先進的管理方法和先進技術帶進了云南,也是促使近代云南商品經濟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得以較快發(fā)展的因素之一。
1940年,日軍侵占越南,為防止日軍侵入云南,云南地方當局將河口鐵橋炸毀,滇越鐵路從云南河口至越南海防路段的交通從此中斷??陀^地看,滇越鐵路在抗戰(zhàn)期間所起的作用是不小的,無論在軍事還是在經濟上都有其積極作用。
總之,滇越鐵路固然是當時法國出于支配云南的戰(zhàn)略目的而修筑的,但它客觀上對云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