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國內外對比修辭研究發(fā)展綜述及啟示

2013-08-15 00:52厲凌華
關鍵詞:文類二語語篇

厲凌華

(滁州學院 外國語學院,安徽 滁州239000)

一、引言

20世紀中葉美國人強調寫作,側重作文研究,促使了對比修辭研究的產生(穆從軍,2007)。對比修辭首先由美國應用語言學家羅伯特·開普倫(Kaplan)于1966年在《跨文化教育中的文化思維模式》中提出。為探討母語對二語寫作的影響及提高二語寫作,開普倫(1966)在借鑒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式的思維模式的基礎上經過對近六百篇不同文化的學生寫的英語說明文進行對比研究,他發(fā)現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在英語寫作中使用不同話語模式:英語是直線發(fā)展語篇結構,閃族語平行型語篇模式,東方語言螺旋型語篇結構,俄語偏離式模式和羅曼語語篇曲折型模式。因將二語寫作研究從詞句層面提升到篇章段落層面,并且將文化概念引入修辭,他的理論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本文將從對比修辭的初步發(fā)展、應用研究來介紹并分析對比修辭的縱深歷史發(fā)展。

二、對比修辭的初步發(fā)展

對比修辭理論提出后,學者們紛紛討論、檢驗和論證該理論。一些學者發(fā)現不同文化下的語篇確實使用不同修辭模式。Coe&胡曙中(1989)發(fā)現以英語為母語的作者用英語寫的語篇和中國作者用漢語寫的語篇在修辭結構上存在明顯的模式差異,而中國學者用英語寫的語篇既不完全像英語族人寫的英語語篇,也不完全象中國作者寫的漢語語篇。Ostler(1987)發(fā)現阿拉伯學生在英語作文中比較多地使用平行式結構。這些研究印證了開普倫的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文化中存在不同篇章模式,文化對篇章有一定的影響。

與此同時,開普倫的理論也受到猛烈批評,一些學者認為他的修辭模式過于簡單,局限于二語學生寫的說明文對比,忽略了學生的年齡、英語水平以及英文寫作學習的過程及影響二語寫作的其他因素,如母語的積極作用、教育方式及環(huán)境以及二語學習者的心理認知過程等。Leki(1991:12)批評開普倫的概括僅是個人的直覺判斷。他認為直線性思維模式是60年代美國寫作教科書的理想化規(guī)定,與實際英語文章不完全符合。Mohan等(1985:517)在比較了加拿大學生和香港學生的英語作文后,認為學習者的二語作文之所以背離英語作文規(guī)范,并非僅僅由于思維習慣的負遷移,還與教育環(huán)境以及學生的總體寫作水平有關,因此學生作文的段落發(fā)展結構未必反映他們的思維模式??傊?,反對者們主要批評開普倫的理論僅基于一小部分不成熟的學習者在某一學習階段的作文,因此缺少數據支撐,過于簡單。另外開普倫也沒有考慮學習者本身的生理因素和心理發(fā)展過程、母語的作用以及教育環(huán)境對學習者的影響。

開普倫本人也意識到該理論的問題。他認為(2000)1966年的研究將英美人士的專業(yè)文章與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學生文章進行比較,既沒有考慮研究對象的差異也沒有控制作文題目、體裁和長度。他還承認該研究存在民族優(yōu)越感和排外性,因為它單從英語的角度分析其他語言的寫作,沒有從其他語言的角度去看英語和其他語言。因此開普倫后來說明修辭差異不一定是由于思維模式差異,但強調語言之間在修辭結構上存在不同。

三、對比修辭的縱深發(fā)展

從20世紀80年代起,對比修辭研究開始轉向,在傳統(tǒng)的語言分析框架以外,出現了包括認知和社會文化因素在內的新研究框架,涉及各種認知和社會語言變量。20世紀90年代這種轉向成為主流。(馬廣慧,2003)對比修辭的新發(fā)展體現在以下領域:不同文化思維傳統(tǒng)和理念教育的對比修辭研究(即不同語篇修辭規(guī)范與二語寫作教學的關系)、對比篇章語言學(對比分析各種語言篇章結構);不同體裁的對比修辭研究(說明文、議論文、記敘文等)。 (Connor,1996;Kaplan,2000;馬廣惠,2003)

(一)對二語寫作教學的影響

開普倫的對比修辭模式理論提出后對寫作教學有很大影響,其模式經常為寫作教材所引用,而且至今仍是美國英語寫作教學的一種傳統(tǒng)方法(林大津,1994)。但因一些學者批評開普倫沒有考慮學習者本身的生理因素和心理發(fā)展過程、母語的積極作用以及教育環(huán)境對學習者的影響,因此后續(xù)學者在這些領域做了進一步探索。在母語的作用方面,一些學者探討了二語學習者的母語讀寫對二語寫作的影響,如卡森、傅爾曼和薩里格等(Connor,1996)。 王立非,文秋芳(2004)探討了中國大學生的母語能力對二語寫作的影響。他們發(fā)現漢語水平變量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對學習者的英語寫作能力產生影響,其中漢語寫作能力、漢語詞匯能力和漢語語篇能力對英語寫作影響顯著。孫鑫,項蘭(2007)在對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寫作、漢語寫作及英語水平比較研究后,也得出相似結論。因此對中國學生來講,“中文學習對外語專業(yè)本科生來說既能補益外語學習,又能增強就業(yè)競爭力”(梁端俊,2010)。關于教育環(huán)境對學習者的影響,學者們從宏觀和微觀方面都進行了相關研究。宏觀方面,主要探討二語寫作教學的理念,比如教師要向學生灌輸二語的語篇規(guī)范,引導學生關注不同文化下語篇的不同特征等。微觀方面,一些學者研究了母語文化下的寫作課堂活動對寫作的影響,涉及的課堂活動包括課堂討論,小組活動等。關于學習者的心理發(fā)展過程或認知因素,相關研究較少。索玉柱(1996)曾嘗試從功能、認知與推理三者的關系出發(fā),探討中國大學生在理解英漢語篇中的詞匯銜接搭配時能否生成連接性推理。

(二)與語篇分析理論相結合

隨著篇章語言學的興起,各種語篇分析方法紛紛被引入對比修辭分析。國外學者運用各種方法來分析語篇,如Halliday等(1976)提出粘連分析方法,他們將銜接手段分為指稱、替代、省略、連接詞語和詞匯銜接并提出粘連分析方法;Hoey(1983)運用問題-方案分析模式,Lautamatti(1987)提出主題結構分析等。研究人員運用上述語篇分析方法對各種語言的各種篇章結構進行跨文化對比研究,關注不同語言(對比的語言包括英語、漢語、日語、朝鮮語、老撾語、德語、越南語、芬蘭語和阿拉伯語)在連貫、銜接、邏輯等方面的不同(馬廣慧,2003)。國內學者也逐步把語篇分析方法應用到篇章分析。許余龍(2005)從篇章粘連性和連貫性對比分析了中英文的差別與聯系。胡曙中(1993,2005)從漢英語段結構、銜接手段、開頭和結尾以及議論文論點、論證等方面分析對照漢英的謀篇布局。夏莉(2007)從說理策略、論辯有效性及訴求手段對比了英漢議論文語篇的差異。總之,對比修辭研究向多元化發(fā)展,逐步與語篇分析理論、二語寫作在廣度和深度上相結合,從而減少了對比修辭研究的主觀性,使研究結果更加科學可信。

(三)對比修辭的文類分析

國外基于對比修辭的文類分析研究繁盛于20世紀90年代,國內的此類研究則主要集中在本世紀。關于不同文類對比修辭研究,學者們在早期注重運用對比修辭理論來分析不同文類,從最初的說明文分析擴展到記敘文、議論文分析等。另外在運用對比修辭理論分析文類時,研究者也考慮到寫作者自身的差異,從研究二語學習者擴展到較為成熟的二語學習者或母語寫作者。具體文類分析方面,80年代國外學者們關注的是二語學生寫作的說明文。到了90年代,他們轉向研究記敘文和議論文以及專業(yè)寫作。目前文類分析多集中在碩博士論文寫作分析以及社會因素對作者的影響(穆從軍,2007)。

在漢英語篇不同體裁修辭對比研究中,對比分析的有學術文章,說明文和議論文等。Taylor等(1991)運用Swales的文類分析理論分析了有關理工類論文31篇,其中英語族人寫的論文11篇,漢語族人用英語和漢語寫的論文各10篇。他們發(fā)現漢語族科學家不注重研究領域的文獻綜述并闡釋了原因。胡曙中(1993)比較了漢英學術性哲學雜志的修辭結構,發(fā)現漢英語篇修辭模式存在明顯區(qū)別。王墨希,李津(1993)通過分析180篇二語說明文,發(fā)現學生語篇修辭模式有四種類型,即一般特殊型,隱伏型,混合型和匹配比較型。關于議論文篇章對比研究方面,Coe和胡曙中(1989)對英語和漢語報刊社論進行對比,發(fā)現漢語社論中有較多的次主題和重新陳述。許力生,李廣才(2002)選取了千字左右的漢英論說文各八篇分析對比了漢英議論文的主位推進程序、語義銜接、語段發(fā)展方式,發(fā)現漢語修辭模式的狀況比開普倫所認為的更復雜。柳淑芬(2008)利用三段式結構理論分析了取自《人民日報》與《紐約時報》22篇社論樣本篇章的結構方式以發(fā)掘英漢篇章潛在的篇章模式及其制約因素。由此可見,漢英篇章對比修辭研究文類較為分散,對各文類做系統(tǒng)分析對比比較少;研究視角雖然逐步與語篇分析相結合,但大多關注微觀視角,對語篇宏觀視角關注不夠。

四、結語

國內外對比修辭研究當然遠不止上文所提。根據以上對國內外對比修辭研究的簡要綜述,我們可以發(fā)現對比修辭研究主要有以下特點:雖然對該理論有批評的聲音,但總體來說肯定了該理論的價值,并注意運用語言學其他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及探討社會文化、教育環(huán)境以及學習者本身因素來修正該理論,使研究成果更科學。但是作為語言學一門年輕的分支,該領域有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v觀上述研究,對學習者的心理認知過程研究較少,該領域有待于進一步與認知語言學相結合。另外應用對比修辭理論來分析各種文類的研究較為分散,所選文類例文數量不夠大,較為缺少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因此對比修辭的相關研究空間仍然較大。

(注:該論文屬滁州學院校級社科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1sk010B)

[1]Coe.R.M.,胡曙中.英漢對比修辭研究初探[J].外國語,1989,(2):40-46.

[2]Connor,U.Contrastive Rhetoric:Cross-Cultural Aspects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M].Cambridge:CUP,1996.

[3]Kaplan,R.B.Contrastive rhetoric and discourse analysis:Who writes what to whom?When?In what circumstances?[A].Discourse and Social Life[C].New York:Longman,2000.82-101.

[4]Leki,Ilona.Twenty-five years of contrastive rhetoric:text analysis and writing pedagogies[J].TESOL Quarterly,1991,25(1):123-413.

[5]Mohan,B.A.,W.A.Lo.Academic writing and Chinese students:transfer and development factors[J].TESOL Quarterly,1985,19(3):515-534.

[6]Ostler,S.E.English in parallels:A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Arabic prose[A].In Writing across Languages:Analysis of L2 Text[C].edited by U.Connor and.Kaplan,1987.169-185.

[7]Taylor,G.,T.Chen,Linguistic,cultural and subcultural issues in contrastive discourse analysis[J].Applied Linguistics,1991,12(3):319-336.

[8]胡曙中.英漢修辭比較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3.

[9]胡曙中.英漢語篇語言學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10]梁端俊.提高外語專業(yè)本科生中文水平的意義與方法[J].滁州學院學報,2010,(12):91-93.

[11]林大津.國外英漢對比修辭研究及其啟示[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3):14-19.

[12]柳淑芬.漢英社論篇章的修辭模式比較[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8,(9):49-53.

[13]馬廣惠.國外對比修辭研究36年述評[J].山東外語教學,2003,(3):3-6.

[14]穆從軍.對比修辭研究發(fā)展四十年綜述[J].修辭學習,2007,(5):21-25.

[15]王墨希,李津.中國學生英語語篇思維模式調查[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4):59-64.

[16]夏莉.英漢論辯語篇說理策略、論辯有效性及訴求手段對比修辭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3):75-78.

[17]許力生,李廣才.漢英論說文語篇的修辭模式對比[J].浙江大學學報,2002,(5):56-64.

[18]許余龍.對比語言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19]王立非,文秋芳.母語水平對二語寫作的遷移:跨語言的理據與路徑[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36):205-212.

[20]孫鑫,項蘭.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寫作、漢語寫作及英語水平比較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1):20-23.

[21]索玉柱.連接推理與世界知識——英漢語篇的詞匯銜接實驗研究[J].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6,(2):17-22.

猜你喜歡
文類二語語篇
文類生產
——探析文類與社會的互動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透視”第二語言習得心理過程*——關于二語加工的一次學術訪談
當代二語習得研究中介語對比分析方法理論與實踐
《教學二語習得簡介》述評
袁說友《成都文類》研究綜述
二語習得中母語正遷移的作用分析
契接古今中外的理論辨析
后現代主義小說的文類混用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