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改
(中共信陽市委黨校,河南 信陽 464000)
發(fā)軔于上世紀20年代的河南紅槍會是帶有宗教迷信色彩的農民自衛(wèi)武裝,在河南廣闊農村里,對河南的政治局勢和革命戰(zhàn)爭產生重要的影響。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軍閥混戰(zhàn),天災人禍,使得地處中原的河南大地匪患猖獗,民不聊生,蘊藏在農村的反傳統(tǒng)行政權力的力量就以各種組織形式爆發(fā)出來,以“刀槍不入”法術為主要特征的紅槍會一經出現,便立刻受到了廣大鄉(xiāng)村民眾的歡迎,河南基層社會出現了幾乎“無村沒有槍會”的局面,最高潮時河南紅槍會人數有上百萬①。
河南是紅槍會的肇始和中心省份,也是紅槍會力量最為強盛、影響最為廣泛之地。目前有據可考的是,大約在1917年前后,紅槍會在河南就出現了。據鄭振宇《河南農民狀況調查》介紹:“團結人民來實行自衛(wèi)的紅槍會,便紛紛出現于各地,最早在民國五六年間,豫東歸德一帶就有硬肚會的組織,逐漸豫西及豫南的西部相繼有紅槍會發(fā)生。②”《光山縣志約稿》也有記載:“民國五年,有北來左道就有這樣教人練習符咒,術士謂可以抵御槍炮,縣西北愚民信之,結社練習,謂之硬肚會、紅槍會。③”天津《大公報》載文《戰(zhàn)事與紅槍會》稱,“查紅槍會起源于河南,當為八卦教之余裔。④”《晨報》則記載:“1916年左右,在豫東歸德出現硬肚等組織。其后硬肚會、紅槍會漸漸蔓延河南各地,至1920年已遍于河南全省。⑤”向云龍在《紅槍會善后問題》指出:“作者識紅槍會,是今年各省農民自動所組織的團體。她發(fā)達的速度,幾有一日千里之勢!在初不過僅在河南一省,到現在連直隸、山東、山西、陜西、安徽、奉天都繼續(xù)發(fā)生了。⑥”
紅槍會的成員絕大多數是貧苦的農民,雖然有些地方“這種組織在發(fā)展以后,混入了一些游民分子參加在內,或是有些地方的領導權落在土豪劣紳的手里”⑦,但紅槍會仍不失農民自衛(wèi)武裝的性質。紅槍會的紀律較為嚴明,能維持農村傳統(tǒng)的善良風俗,也是安定地方秩序的基石。紅槍會在武裝自衛(wèi),抵抗土匪、官兵的騷擾,拒納苛捐雜稅,維持地方秩序及抗糧抗捐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由于紅槍會有自衛(wèi)保家的目的,故更有號召力,廣大鄉(xiāng)村民眾對之趨之若鶩,上至六十多歲的老翁,下到十幾歲的未成年人,都加入了紅槍會,形成了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地主鄉(xiāng)紳的領導下,與地方政府和軍閥相抗衡。當時,豫南的不少縣份被紅槍會占領,比如羅山縣紅槍會就曾聯(lián)合正陽、汝陽、息縣紅槍會,大舉進攻羅山縣城。
據《信陽地方志》記載,1924年春,息縣紅槍會、白槍會、黑槍會設壇聚眾,第二十六混成旅張萬信團前往剿辦,紅槍會首領金保仁等聚眾千余人,占據固始縣張家寨抗拒。4月16日,張團攻占張家寨,紅槍會突圍轉移。5月1日,紅槍會眾3000余人襲擊張萬信團部駐地,擊斃張萬信。到了1925年,紅槍會已經遍及信陽各個鄉(xiāng)村,信陽縣設立紅學500多堂,息縣參加紅槍會的農民有15萬人。1926年2月駐息縣的建國豫軍李森然部濫殺城西黃莊群眾,紅槍會首領李生香、宋老保串聯(lián)會眾1萬余人圍攻息縣縣城,遭軍隊追殺,死傷近百人。
1926年秋,信陽、確山、許昌、南陽、杞縣、睢縣、洛陽、鞏縣、安陽、林縣等32縣的槍會,會眾已經達到130萬人,成為一種巨大的武裝力量。到了1927年,河南各地規(guī)模較大的紅槍會有:豫南張猛虎,率10余萬會眾,其部下分三區(qū)。第一區(qū)統(tǒng)領張定山.有4萬余人,散布在南陽、新野等縣;第二區(qū)統(tǒng)領劉胡子,有3萬5千余人,散布在信陽、羅山等縣;第三區(qū)統(tǒng)領猴子精,有2萬余人,散布在西平、舞陽等地。
1927年3月2-6日,信陽北部的黃家元、洋河紅槍會發(fā)動暴動,圍攻圍攻龐炳勛部二十二旅,息縣、正陽、確山、羅山等縣會眾數萬人聞警馳援,重創(chuàng)該旅兩個團,繳獲大批槍支,截獲8節(jié)給養(yǎng)列車,直至龐師答應移防,紅槍會才答應撤退。4月上旬,又圍攻魏益三軍,迫使兩支軍隊調離信陽。
20世紀20年代,信陽紅槍會不斷發(fā)展壯大,在本區(qū)的農村有著較大的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信陽黨組織根據上級指示,結合本區(qū)情況,對本地的紅槍會進行該在和引導。
河南沒有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農民運動,故河南農村社會一直潛伏著巨大的反傳統(tǒng)權力的力量。直到20世紀20年代,以紅槍會的形式爆發(fā)出來,參與了河南政治格局的演變。初期的紅槍會是反對潰兵土匪劫掠的,所以紅槍會組織勢力強大的地方,很少有兵匪騷擾,儼然成了農村的自衛(wèi)軍。后來,官兵無力剿匪,而且有相當部分的官兵不但不認真剿匪,反而與土匪勾結,利用匪禍,趁火打劫,謀取私利。于是紅槍會勢力逐漸強盛起來,達到可以與軍閥抗衡的地步。
紅槍會雖帶有濃重的封建迷信色彩,會眾魚龍混雜,有些甚至帶有土匪習氣,但因為已經成為一種巨大的武裝力量,可以直接影響全省局勢,所以,受到各種政治勢力和軍事集團的重視,也成為各方爭取的對象。在當時河南的軍閥混戰(zhàn)中,各派都極力對其拉攏,使之為自己賣命。
對于遍布華北地區(qū)的紅槍會眾.國共雙方都十分關注,尤其是對勢力發(fā)展極快的河南紅槍會。1924年,國民黨執(zhí)行委員會第三十八次會議通過《對于農民運動之宣言》,宣言指出:十數年來,兵災遍于全國,一切軍費負擔,無非直接間接取之于農民,于是農民日益陷入水深火熱,而鄉(xiāng)紳之把持鄉(xiāng)政,為富不仁者之重利盤剝,貪官污吏之橫征暴斂,盜賊土匪之焚殺擄掠,無時不聞,禍國殃民,以致于此。又指出:為防御土匪兵災起見,特許在一定計劃之下,組織農民自衛(wèi)軍。據同年8月1日農民部主編的《農民運動》第一期介紹,“散在山東、河南、直隸、山西的紅槍會逐漸與農民協(xié)會合作”。1927年2—3月間,時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的鄧演達曾多次主持召開農民問題討論會,明確指出河南紅槍會是當地民眾的武裝自衛(wèi)組織。之后,汪精衛(wèi)政府、蔣介石政府忙于分共反共,對于頻頻動作的河南紅槍會也就無暇顧及了。
中共對河南紅槍會的認識從一開始就更為深刻,中共中央、中共豫陜區(qū)委領導人先后撰文,介紹紅槍會的性質、作用以及怎樣引導其為革命所用。中共領導人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等,對紅槍會作了全面深入的調查分析,通過剖析它產生的原因、性質及特點等,對紅槍會運動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指出紅槍會是“真正民眾的武裝”,是“民族革命運動中的一個重要力量”⑧。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陳獨秀曾將紅槍會與太平天國、義和團并列為近代中國的三大農民革命運動,在1926年7月召開的第三次中央擴大會議上,專門作出了《對于紅槍會運動的決議案》,明確指出:“在紅槍會最發(fā)達的河南、山東??應注意使農會成為整個的農民組織,紅槍會成為農民武裝組織。在眼前須利用紅槍會去發(fā)展農民協(xié)會,待農民協(xié)會的發(fā)展普遍充實后,當使紅槍會成為農民協(xié)會之武裝力量?!蓖瑫r指出:在河南、山東,要使紅槍會“結成反對當地軍閥政府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⑨。
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走上了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在農村地區(qū)建立革命根據地,積聚和發(fā)展力量。由於革命力量開始時的弱小,根據地最初只能在邊界地區(qū)存在,而當時的這些地區(qū)恰好是紅槍會的集中地帶。紅槍會擁有一定的武力,控制著一定的勢力范圍,在當地居民中擁有一定的影響力,并占據著相關的經濟利益和其他利益。因此,中國共產黨及其各地組織在創(chuàng)立革命根據地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第一,加入紅槍會中,啟發(fā)農民的階級覺悟,使其明了“農民階級在國民革命運動中的地位和責任”。各地紅槍會運動的事實說明,“同一農民,守著他的階級,則可以戰(zhàn)勝一切軍閥;離開他的階級,則將與軍閥同趨于滅亡的命運?!币虼宋覀儜撌罐r民“明了其階級地位,把他們的鄉(xiāng)土觀念,漸漸發(fā)展而顯出階級的覺悟,知道農民的團結應該是擴大的而不是狹隘的”,“使他們消免相互間的沖突”,“使他們有集中的組織,聯(lián)絡的關系”。同時,對紅槍會的落后性、封建性要進行改造。紅槍會反洋人,這是農民反對外國帝國主義的表現,但他們并不了解帝國主義的本質。“我們應該給他們以正確的解釋,使他們知道帝國主義的本質,把他們的仇恨轉移到帝國主義者壓迫中國剝削中國農民的行動和工具上去,以漸漸地消滅他們狹隘的人種的見解,知道全世界革命的工農群眾,都是他們的朋友?!奔t槍會要“真主”是農民要求政治安定的表現,他們不知道自己起來革命可以自救,“我們應該告訴他們,只有工農民眾自己團結起來,才是他們得到生活安定的唯一出路?!敝劣诿孕?,這是客觀事實的自然反映,農民要自衛(wèi),而其武器卻只是些木棍刀槍之類,“吞符念咒”也就成了他們在敵不過快槍大炮之下的一種無奈的補充。一旦他們“有了機關炮、大炮,便用不著孫悟空、豬八戒,便用不著畫符念咒了,現代的武器入了他們的手中,五行八卦的迷信,便漸漸的失去了效力”。因此革命者和青年農運工作者,要趕快加入到紅槍會中,“變舊式的紅槍會而成堂堂正正的現代的武裝農民自衛(wèi)團”,使之真正達到“除暴安良,守望相助,阻御后匪,抗拒苛稅,抵制暴官污吏,打倒劣紳土豪”的目的⑩。
第二,改造紅槍會,“利用紅槍會去發(fā)展農民協(xié)會”,“使紅槍會成為農民協(xié)會之武裝力量”。在紅槍會最發(fā)達的河南山東直隸等省,農民運動與紅槍會運動不容易劃分清楚,因此在這些地方開展農運工作,須利用紅槍會去發(fā)展農民協(xié)會,等農民協(xié)會的發(fā)展普遍充實后,再使紅槍會變?yōu)檗r民協(xié)會的武裝力量。但是紅槍會的指揮權,往往容易落到土豪手中,變成土豪利用的工具,還有一種匪化的紅槍會,也常常成為土豪最得力的基本群眾,并與純粹的農民組織為仇。
第三,給紅槍會“一點組織的方法和行動的政綱”。在對紅槍會加強改造和領導時,在組織方法上要采取兩步走。第一步,宣傳他們聯(lián)合各地方紅槍會,組織一個秘密的交通機關,作為各方面互通聲氣、接洽互助之所,并逐漸把它發(fā)展為指導機關;第二步,設法召集各地方紅槍會領袖,召開代表大會,形成一個簡單的組織,議定一個共同行動的政綱。這個政綱包括:“(一)抵抗土匪;(二)抵抗無紀律軍隊之騷擾;(三)抵抗苛捐雜稅;(四)抵抗拉夫拉差;(五)拒絕行使軍用票,或要求以政府所出紙幣納稅;(六)保護地方秩序 (即參加地方自治工作);(七)監(jiān)督地方財政公開;(八)反抗貪官污吏?!卑鸭t槍會的行動規(guī)范在以上政綱的范圍之內,使其成為真正農民的自衛(wèi)組織。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土地革命文獻選編》中所指出的,當時黨在紅槍會中的影響“雖然已經有些,但是還很弱”。在河南,“我們有工作的地方雖有十余縣,而比較有基礎的還是豫南一帶的信陽”,“其它的地方便是太差了”。信陽紅槍會人數眾多,影響力大,成為豫南重要的農民武裝。
但是由于紅槍會本身的落后性,其經常搖擺在各種勢力之間,立場多變,時而與某一勢力對峙,時而又與其合作,受其挑唆利用,比如在1927年5月,信陽柳林農協(xié)懲辦了24名土豪劣紳,信陽、羅山的紅槍會就受到奉軍的利用,附近各縣槍會聚眾數千發(fā)動暴亂,攻擊當時駐扎在信陽柳林的北伐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宣傳車,搶劫北伐軍給養(yǎng)列車,致使南北交通中斷,制造了柳林事變。慘殺了農運人員和革命青年,造殘15人死亡,包括當時中共信陽地委書記周敘倫及數名共產黨員在平叛斗爭中犧牲。為了更好的將紅槍會引導到革命的隊伍中來,同時更好的發(fā)展壯大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武裝,中共信陽地委加強了對紅槍會的領導和改造。主要方法有:
其一,通過啟發(fā)其階級意識來爭取他們。
通過對紅槍會社會進行階級分析,啟發(fā)其階級意識,是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成功經驗。1929年7月中共中央擴大會議通過的《對於紅槍會運動決議案》指出:紅槍會是軍閥政治下的產物,是一般中小農民不堪貪官污吏之搜刮,苛捐苛稅之剝削,軍閥戰(zhàn)爭之破壞,土匪士兵之騷擾,以及受帝國主義經濟侵略之破產,土豪劣紳之魚肉,才發(fā)生這種農民原始自衛(wèi)組織。雖然這種組織在發(fā)展以後,混入了一些游民分子參加在內,或是有些地方的指導權落在土豪劣紳手上,然而絕不能說它純是土匪的組織。……它是真正民眾的武裝,它已成為民族革命中破壞軍閥的一個重要力量。
按照中央對紅槍會改造的思想策略,1926年,中共信陽地委通過對“紅槍會”的爭取和改造,1926年冬天,在信陽北部編組了兩個農民自衛(wèi)團,共有武裝農民1萬余人。
中國共產黨還通過分析紅槍會的階級屬性和經濟關系,進一步區(qū)分了槍會組織和土匪組織之間的差別,并為不同的策略找到了依據。1929年12月2日鄂豫邊第一次全區(qū)代表大會通過的群眾運動決議案,對於槍會和土匪的工作方法基本上持相同的態(tài)度,但在吸收槍會和土匪加入革命的問題上則表現了不同的態(tài)度。對于豫南領導改造紅槍會的實踐,中共1930年1月的一份報告 《全國蘇維埃區(qū)域與紅軍擴大總形勢》說:“河南南部靠近湖北安徽的地方……大部分槍會走向革命化?!?/p>
其二,打入秘密社會內部,爭取其群眾,孤立其首領,分化其組織。
大革命期間,中共在鄂豫邊槍會中的工作走 “上層路線”,并未注重爭取其群眾以分化階級意識模糊的槍會。后因未得好處,槍會的首領即認為革命黨人是騙子,恨入骨髓。河南民眾一般的趨向怨恨革命運動,河北及信陽鄉(xiāng)間看見學生都要殺,以為革命就是學生弄出來的。通過總結教訓,1927年8月中共河南農運報告提出了利用槍會首領與群眾之沖突,做分化工作的策略。9月4日河南省委又提出“打入槍會中去,取得傳師地位,樹立首領”,“破壞他們的組織,形成在我們領導下的革命勢力”等方法。黃麻暴動後,中共派人打入豫南規(guī)模最大的光山南部槍會內部做工作,最終結束了農民自衛(wèi)軍與紅槍會之間的戰(zhàn)斗。
1927年11月豫南確山縣秋收暴動,參加者除槍會會眾外,還有部分土匪武裝。1928年3月固始縣大荒坡起義,紅槍會則成了骨干力量。
1929年12月2日鄂豫邊第一次全區(qū)代表大會通過了群眾運動決議案,總結出了槍會工作16條:1、利用各種關系打入其組織奪取其群眾;2、擴大政治影響到槍會中去;3、利用受我影響的槍會打入其他組織;4、作戰(zhàn)時捉大批槍會群眾加以宣傳,留一部分加以長期宣傳并采取「取?!沟姆绞剑?、勾結其領袖藉以分化其群眾;6、有時拘留其領袖,主動必要時殺戮之;7、拘留其家屬,放本人回去做破壞工作;8、挑撥其群眾與領袖斗爭,絕對禁止群眾與群眾沖突;9、用小恩小惠聯(lián)絡其感情奪取其群眾;10、利用在反動區(qū)域出來的群眾做宣傳工作,不可殺戮;11、收買它處紅學鄉(xiāng)村領袖到反動區(qū)域做宣傳工作;12、勾結紅學群眾到赤色區(qū)域來受政治影響;13、打開紅學鄉(xiāng)村時撫慰紅學家屬,絕對禁止燒殺并注意其組織;14、對於群眾的反動領袖不能即時殺戮,但終久必須殺戮,殺戮之前必須向群眾宣布其罪狀;15、對槍會宣傳只能反對其領袖,不能反對其組織;16、赤白對立的地方槍會只能用武裝鎮(zhèn)壓和宣傳,以不用武裝解決為原則。
其三,直接建立紅槍會,以紅槍會為掩護,發(fā)展農民武裝。
1926年冬天,中共箭廠河支部負責人吳煥先等在四角曹門、鄭家邊、詹家灣成立了“三堂紅學”。1927年4月,為了建立黨領導的農民武裝,中共箭廠河組織以原群眾性的自衛(wèi)武裝三堂革命紅學為基礎,又抽調了一些不脫產的自衛(wèi)隊中的進步分子100多人,組織建立了箭廠河農民自衛(wèi)軍,共產黨員吳煥先任總指揮。4月至7月,箭廠河農民自衛(wèi)軍與反動地主武裝進行了多次較量,數千武裝農民手持鋼槍、大刀、長矛迎擊來犯之敵。隨后,箭廠河農民自衛(wèi)軍成為黃麻起義的主力。這是鄂豫皖邊區(qū)在共產黨領導下創(chuàng)建的較早的農民自衛(wèi)武裝。
《新華日報》1938年11月3日報道,抗戰(zhàn)開始后,中共派出的戰(zhàn)區(qū)政治工作隊進駐信陽后,“一向在行動上反抗政府的紅槍會,經他們耐心的宣傳與說服,也一變而為愿意和政府合作抗日了”。11信陽的紅槍會對日軍發(fā)起進攻,“計毀敵汽車三四十輛,獲子彈萬余發(fā)、槍七十四支、輕機槍三十一挺、迫炮四門、手榴彈二十七枚”。
其四,對不同規(guī)模不同性質的紅槍會采取不同的“統(tǒng)戰(zhàn)”策略:大股拉,小股打,聽招呼者拉,不聽招呼者打。
大股、小股是指紅槍會的人數。小股幾十人,一二十人,甚至更少,大股則成百上千上萬。小股力量有限,大股力量不容輕視。通常所說的土匪,成千上萬的比較少見,但像槍會刀會那樣的組織,人數則一般比較為多。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對於土匪和會黨采取不同策略的原因之一。“拉”是指拉攏和爭取,“打”則是指打擊和消滅?!按蠊衫」纱颉笔侵泄哺鞯亟M織在開辟根據地創(chuàng)立革命武裝過程中的普遍做法。不少地方的革命武裝最早就是從奪取小股土匪武裝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
1935年至1936年的鄂豫邊中共堅持游擊戰(zhàn)爭,對當地的土匪采取了“大股拉、小股打”的策略。鄂豫邊區(qū)黨委曾派陳香齋以與土匪頭子拜把子的方法打入土匪內部,與匪股建立了配合作戰(zhàn)關系,同時利用匪股之間的矛盾,采取分化策略。是采取“拉”的政策,還是采取“打”的政策,自身力量是最主要的依據。如果革命力量比較薄弱,“拉”就成了一般的方法;而當革命力量占優(yōu)勢時,“打”的方法則更易推行。1928年底,豫東商、固等縣的著名土匪李老麼擁有8000余人槍,但因無法應付馮玉祥的壓力,主動請求和共產黨合作。無論是“打”還是“拉”,必須根據具體的敵我雙方的形勢作出選擇。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要求中共對秘密社會暫時“退讓”,這也是策略的表現。
中國共產黨對紅槍會爭取,主要依靠與其領袖聯(lián)絡的方式進行。紅槍會的領袖都是當地的地主鄉(xiāng)紳,因此,當反軍閥、反土匪等目標一致時,雙方就能很好的合作;一旦出現分歧,這種合作關系隨時就可能破裂。同時,由于地方組織把聯(lián)絡和利用秘密社會當成組織暴動的快捷方式,來不及做更細致的工作。其中最大問題是:被爭取暴動的秘密社會并不穩(wěn)定,有的甚至“反水”進攻暴動隊伍,以至令暴動失敗。尤其是大革命失敗后,中共進行土地革命和懲罰地主時,紅槍會轉而又將矛頭指向了共產黨。比如,1927年4月湖北麻城的紅槍會勾結河南光山的紅槍會,制造反共的麻城事變。此后,光山紅槍會又數次向麻城發(fā)起進攻。在鄂豫皖根據地,當地的紅槍會多次參與國民黨對共產黨的 “圍剿”活動。盡管如此,黨的紅槍會工作,還是取得了很大成績。通過對紅槍會的爭取和改造工作,部分地掌握了這一現成的農民組織,擴大了黨的群眾基礎。
同時,通過對紅槍會的爭取和改造,基本上防止了統(tǒng)治者對紅槍會的利用,擴大中共的軍事組織,便於開展根據地的工作擴大了紅軍的隊伍和影響,為后來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各項工作創(chuàng)造了條件,還幫助解決了紅軍的經濟和生活問題,豐富了中國共產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思想和實踐,最重要的是為根據地的各項事業(yè)創(chuàng)造了條件,也為後來的匪運工作積累了經驗。隨著革命力量的壯大以及根據地的發(fā)展,中共在對待紅槍會問題上有了更多的主動性和選擇,在后期就偏重於改造和取消的策略。在豫南,聲勢浩大的槍會運動基本上為中共領導的農民運動所代替。
注釋:
①向云龍在《紅槍會的起源及其善后》中認為,紅槍會“總共不下八十余萬人”,見1927年11月lO日《東方雜志》第24卷2I期;王天獎在《也談本世紀20年代的槍會運動》中指出,“到20年代中期,豫西槍會發(fā)展到200萬人,聲勢極盛”,見《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5期。
②《民國日報》1927年3月19日。
③晏兆平:《光山縣志約稿》,民國25年(1936)鉛印本,臺灣成文出版社印行。
④《大公報》1927年6月9日。
⑤《晨報》1927年7月24日。
⑥《晨報》1928年2月7日、8日
⑦對于紅槍會運動議決案[A].中共中央文件選集[M].1926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
⑧《對于紅槍會運動議決案》,《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26),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8月版,第216~218頁。
⑨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26年)[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
⑩李大釗:《魯豫陜等省的紅槍會》,《李大釗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871~8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