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紅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語文素養(yǎng)對于人的終身學習和整體發(fā)展的重要性,已經(jīng)被人們普遍認同和重視,但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仍然丟棄了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最佳契機,其實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許多看似“枝節(jié)”的問題實在不可小覷。
如一位教師教二年級語文《秋游》,教師范讀課文后,讓學生看課文背景圖并討論:你看到了什么?學生觀察得很細致,討論很熱烈,也能把圖上的景物說得清楚,但有些凌亂。這時的點撥顯得很有必要。無論是提示性的、啟發(fā)性的或鼓勵性的都將有效?!靶∨笥延^察得多么仔細啊!如果能按照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的順序看圖并說出來,就有條理了!”“剛才這位同學觀察并說得很仔細,哪位同學能在他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順序說一說?”可惜這位教師沒有抓住契機,沒能把‘有順序觀察”這一作為二年級的重要知識點加以強化。難道只有在輔導看圖說話寫話時才指導觀察方法?
要避免上述現(xiàn)象的發(fā)生,真正把課堂效益最大化,除了教者自身需強化抓契機的意識,熟悉并研讀相應的語文知識體系外,加強集體備課,精心組織單元教學是極為重要的途徑。盡管語文課本都已按單元編排,我們?nèi)孕韪鶕?jù)《新課程標準》和《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分析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單元與單元之間以及某一單元內(nèi)課文與課文之間有哪些應重點掌握的知識點、能力點,再對這些知識點、能力點進行比較異同、綜合歸納,使之有機組合,形成共有的因素。
三年級語文(上冊)中安排了“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意在培養(yǎng)學生讀書做筆記和隨時使用工具的良好習慣。有位教師在教學“讀書做筆記”過程中,總結(jié)做讀書筆記的常用方法有三種:摘抄,編寫提綱,寫讀后感。一目了然,當然第三種方法最難??墒窃趯W生交流時,采用“摘抄”法的最多,因為最容易,好理解;也有不少學生采用了“寫讀后感”的方法,基礎好、能力強,也好理解;而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竟然沒有一個學生采用“編寫提綱”法。課后與學生交流,我問:“你為什么不采用‘編寫提綱’法?”生答:“編寫提綱?太難了!”我問:“你們不是經(jīng)常為課文小結(jié)段意和中心思想什么的?”生答:“那個容易?!蔽一腥淮笪?,原來在學生心目中,編寫提綱與小結(jié)段意是風馬牛不相及、毫無聯(lián)系的兩碼事。究其原因是教師客觀上隱晦曲折,未能深入淺出,造成學生感覺上的深文奧義。如果課堂上教師稍加點撥,讓學生知道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學生不就都認為“那個容易”了嗎?
由此想到,語文教學也存在一個梯度問題,上述情況是因教師的教學忽略造成的,但也有的是教材本身的問題?,F(xiàn)在新編的小學教材,都往新課標改革的方向靠,應當說各有特色、各有所長,但好像不太講究梯度,僅靠比較零碎的穿插補充某些語文知識小板塊。教學中教師不必死板地按照教材的體例和順序進行教學,要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對現(xiàn)有教材可以做必要的調(diào)整。同時要認真參考新課標對不同學段的要求,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和教學需要,對教材的單元結(jié)構(gòu)進行重組,遵循由淺入深的規(guī)律安排語文學習的某些基本要素。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經(jīng)??吹皆S多無效環(huán)節(jié),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是無效合作學習。我們看到不少教師忘記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初衷,流于形式,為合作而合作;深度不夠,時間不足,更沒有任何效果可言,純粹浪費課堂時間。
二是讀寫過程流于形式,要加強讀的訓練,以讀為本,讀中感悟?,F(xiàn)在有兩個極端的傾向:有的教師為了豐富讀的形式,一堂課齊讀、默讀、自由讀、分組讀……都用了,但每一種讀、每一次讀,僅僅有此形式,無談任何實際,有的才讀幾句,教師便叫停,開始討論,然后又是一種讀,也僅一兩分鐘或更短,根本沒有讓學生真讀,全憑教者主觀臆斷,匆忙收場,這樣只能使學生圍著教鞭轉(zhuǎn),學生學得不知所然。
三是提出的問題研究不深,討論不透,有時看看時間不夠,甚至由教師匆忙解答,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權(quán)利,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是以多媒體代替文本。不少教師在教學中,用大屏幕大段大段地投影課文片段,有的甚至投影整篇課文,筆者覺得這也是不可取的。如果因為使用多媒體而剝奪了學生與文本的親密接觸,那將是得不償失的。
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應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常態(tài)目標,重視語文課堂教學細節(jié),強化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意識,是每個語文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