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惠
對話作為一種教育原則,強調的是師生的平等交流和意義共建。要讓學生共建文本真義,首要的一點就是讓學生共享各自對文本的個性解讀。意義共享,從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上來講,就是在分享個性解讀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個體吸納他人解讀的意義、重構自我解讀的意義,從而實現(xiàn)對文本意義的建構,也能落實個性解讀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那么,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意義共享呢?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我們每個人手中仍然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這就是教給學生共享意識的一種方式。當然,僅僅做到這些還不夠。因為,意義共享的過程是復雜的,學生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教師要隨時對對話過程進行調控,有時可以用一些問題吸引學生參與:你們覺得他的觀點怎樣?對于他的發(fā)言你有什么想說的嗎等。教師甚至可以隨時抽查學生傾聽的情況,讓學生重復別人的發(fā)言,以確保意義共享的凝聚力。
關于意義共享的過程大家都知道可以分為:對話前——思考醞釀,對話中——分享、建構意義,對話后——反思提升。那么,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在思考的時間內,教師要讓每個學生都進入沉思的狀態(tài),先不要忙于請學生回答問題。例如有學生想回答問題教師可以提醒這些學生再對問題進一步深入思考。在交流對話之前,教師應該告訴學生:下面進行對話交流,請你準備好自己的理解。不過,在別人回答問題的時候不要舉手,而是要靜靜地聽,邊聽邊思考,等別人回答好問題再舉手闡述自己的觀點。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就喜歡用“我喜歡聽不同的聲音”來引導學生意義共享。在集體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抓住一些逼近文本真義的理解,讓學生分享,從而達成自我理解的建構。比如我們在進行文本解讀的時候,可以有意展示幾位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讓全體學生體悟,從而使全體學生對文本的解讀達成一個共識真義。然后進行集體交流,在集體交流后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對剛才的對話進行總結:通過剛才的交流,你有哪些收獲?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剛才的對話進行評價。只有通過這樣的反思,學生的對話能力才會不斷提高,高質對話也才能逐步實現(xiàn)。
“傾聽就像海綿一樣,汲取別人的經(jīng)驗與教訓,就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彎路,經(jīng)過你有目標的艱苦奮斗,就能順利地到達理想目的地?!币虼耍瑢W會傾聽是進行有效對話的首要策略。教師可以用一些問題在學生傾聽的過程中進行引導,使學生學會思考:這位同學的發(fā)言主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別人的理解與自己的理解是否相同?不同,是什么原因?相同,有沒有更完善的理解了?同時,教師應該教給學生如何在別人發(fā)言的基礎上進行對話的方法。在課堂上,當我們聽到學生說“老師,我不同意這位同學的觀點”,這時我們不禁歡欣鼓舞,因為這名學生已經(jīng)懂得如何和別人進行意義共享了。但是,我們還可以走得更遠一些,比如說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贊同別人的理解、補充別人的理解等等。當然,進行有效集體對話的策略還很多,比如說擱置己見、懸置本體感受……這些還需要在學生進行意義共享的過程中進一步滲透與輔導。
學生獨特而又個性的解讀是提高閱讀效果的有效途徑,在完成課文解讀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多角度的對比閱讀、個性見解討論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續(xù)寫等多種方式方法,使學生在研究整理、合作爭鳴、發(fā)展創(chuàng)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從而提升了課文閱讀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希望教師們都能在教學中,真正地落實個性解讀,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從而提高我們的閱讀教學,成就學生自身的個性解讀,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