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鳳
(延安大學文學院公共管理研究所,陜西 延安 716000)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qū),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xiàn)即時分享。微博的特點主要包括一下幾方面:第一,信息獲取具有很強的自主性、選擇性,用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偏好,依據(jù)對方發(fā)布內容的類別與質量,來選擇是否“關注”某用戶,并可以對所有“關注”的用戶群進行分類;第二,微博宣傳的影響力具有很大彈性,與內容質量高度相關。其影響力基于用戶現(xiàn)有的被“關注”的數(shù)量。用戶發(fā)布信息的吸引力、新聞性越強,對該用戶感興趣、關注該用戶的人數(shù)也越多,影響力越大;第三,內容短小精悍。微博的內容限定為140字左右,內容簡短,不需長篇大論,門檻較低;第四,信息共享便捷迅速??梢酝ㄟ^各種連接網(wǎng)絡的平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即時發(fā)布信息,其信息發(fā)布速度超過傳統(tǒng)媒體。而在微博的基礎上興起的“微博問政”,是網(wǎng)絡問政中的一種形式表現(xiàn),即指不按傳統(tǒng)的親臨現(xiàn)場,而通過網(wǎng)絡工具,運用網(wǎng)絡技術進行參政及處理政務。
1.微博的巨大影響力是“微博問政”興起的基礎
微博,產(chǎn)生于2006年,是一種及時信息分享傳播平臺。作為一種劃時代的網(wǎng)絡新興媒體,微博于2009年登陸中國,2010年以颶風般的速度快速擴展。2009年國內微博注冊用戶只有800萬,到2011年上半年,中國微博用戶增至1.95億,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國微博用戶數(shù)達到2.5億。如此龐大的用戶群,使得微博影響力的范圍不僅僅局限于一個地區(qū)或者一個群體內,而是網(wǎng)絡覆蓋范圍內所有的人群。巨大的影響力是微博問政興起與快速發(fā)展的基礎。
2.公民參與政治的積極性的提高使得“微博問政”的發(fā)展成為可能
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切政治活動歸根到底是由一定的物質生產(chǎn)方式?jīng)Q定的。當經(jīng)濟發(fā)展處于較低水平時,公民首先考慮的是基本的生計問題而無暇顧及政治生活,他們無法或者根本不想獲知參加公共事務的足夠信息,而且也沒有順暢的傳遞溝通的途徑和渠道,因而就不能對公共事務進行有效的評論,更不能主動地參與政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jīng)濟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與之相適應,公民對政治活動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同時,我國公民的主體意識逐漸增強,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公民參與政治積極性的提高使得“微博問政”成為可能。
3.政府官員開微博加速了“微博問政”的發(fā)展
2009年11月21日,云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伍皓開通個人微博,成為第一個開微博的政府官員。2010年3月23日,惠州市委書記黃業(yè)斌開通微博,成為廣東首個開微博的地市級領導。隨后,廣東迎來官員開微博的高潮。2011年4月27日下午,廣東省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做客新浪微博,成為中國首個利用微博與網(wǎng)友互動交流的地市級市委書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黨委書記張春賢是第一個開微博的省級黨委書記。2011年兩會期間,全國兩會代表中共有363人開通微博,而騰訊微博關于兩會的消息超過了500萬條,之后微博正式進入中文網(wǎng)主流人群視野。2010年2月21日,時任總書記胡錦濤同志在人民網(wǎng)開設微博更成為里程碑式的標志。政府官員開通微博使公民看到政府與公眾溝通的誠意,激發(fā)了公眾參與政治的熱情,從而加速了“微博問政”的發(fā)展。
政策目標是政策制定者期望通過政策實施所要達到的解決問題的社會效果或者要避免的消極社會影響。正確的政策目標才能保證政策過程的順利進行,而任何脫離實際的政策目標只會導致錯誤的結果,使得政策制定過程誤入歧途。正確的政策目標,或者說政策目標的有效性取決于兩個環(huán)節(jié),一個是政策目標的設計正確,一個是不同的參與者對政策目標的認同。所以,公眾對政策目標的認同是實現(xiàn)公共政策目標有效性的重要的途徑。而使公眾認同政策目標的基礎就是讓公眾參與公共問題的討論和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拔⒉﹩栒鼻『脼閷崿F(xiàn)讓公共參與討論、評價提供了較好的平臺,使公眾參與政策制定的過程,從而認同政策的目標?!拔⒉﹩栒蓖ㄟ^微博這種及時有效的方式使得公眾廣泛參與現(xiàn)實的公共問題的討論,參與政策制定的過程,從而大大增加了公眾對最終的政策目標的認同度。數(shù)以萬計的普通民眾通過微博的方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評論,使決策者制定公共政策時,能夠清楚的了解公眾的意見和愿望,從而協(xié)調各方面的利益,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政策目標。而公眾通過微博參與公共問題的討論和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也使得公眾更加易于接受和認同決策者最終確定的公共政策目標,從而實現(xiàn)政策目標的有效性。
經(jīng)過評估、篩選的公共政策方案,并不能立即付諸實施,它需要經(jīng)過合法化的過程,變成正式有效的政策。公共政策只有經(jīng)過合法化的過程,才能被賦予合法性,獲得應有的權威基礎。正因如此,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過程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公共政策執(zhí)行的提前。公民參與和認可是政策合法化的基本途徑之一,尤其是地方性的與公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公共政策,公民參與制定是公共政策獲得合法性的必要條件,由于這些公共政策直接影響到了某個區(qū)域中公民的利益,所以這些政策出臺后想要順利執(zhí)行,就必須得到當?shù)鼐用竦恼J同,這也是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本意所在。“微博問政”是公民參與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公眾通過微博發(fā)表對公共政策問題的討論、評價,甚至可以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議和方案,從而積極的參與到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之中。一方面由于微博廣泛、復雜的社會影響,使公民參與的范圍不局限于某一地區(qū)或者某一單一人群,避免了參與人群的局限性,從而使政策制定更加科學、合理化。另一方面微博發(fā)布信息的自由,使得公民可以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見解,激發(fā)公民政治參與的熱情?!拔⒉﹩栒睌U大了公民參與人群的范圍,同時增強了公民參與的積極性,完善了公民參與進程,從而保障了政策合法性。
微博傳播信息的及時性、公開性,再加上關注人群的廣泛性,使的通過微博傳播的某一社會問題迅速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熱門話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一旦這些問題形成一定的社會輿論,對公共政策制定就會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在某些特點的情況和條件下甚至產(chǎn)生決定性影響。“微博問政”對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學性的影響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微博問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公共政策的出臺。公共政策的制定就是為了適應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需要,解決人民群眾所關心的重大問題?!拔⒉﹩栒笔沟霉娔軌蚣皶r的反應自己的生存狀態(tài)、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從而使政策制定者在第一時間了解群眾最關心和最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來解決這些需求和問題。其次,“微博問政”提供的信息具有廣泛性。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在他們中間往往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巨大的能量,能及時、敏銳的察覺和發(fā)現(xiàn)問題,微博問政使得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政策討論成為可能。微博關注人群的廣泛性決定了通過微博發(fā)布的信息資源的廣泛性。廣泛全面的信息使政策制定者能夠全方位的了解情況,從而制定客觀全面有效的公共政策。再次,“微博問政”構建了政社互動的平臺。政府部門通過微博及時的與公眾溝通,了解公眾關心的問題,解答公眾的疑問,同時也向公眾及時的發(fā)布政府的最新動態(tài)。通過微博,在公眾的參與和監(jiān)督下進行公共政策的制定將成為可能?!拔⒉﹩栒笔且环N政社互動新模式,在這種互動中,社會輿論表達和反應公眾的愿望、呼聲和要求,對政策制定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促成了某項重大政策的出臺。同時,公眾的踴躍參與,強化了決策的民意取向,增強了決策的透明度,豐富了決策的信息來源,保證了決策的可行性、科學性。
微博作為“自媒體”強化了傳播主題的個性,每個公眾都成為信息的發(fā)布者,并且可以自由參與到討論中來。這種對信息發(fā)布主體和信息發(fā)布內容的零門檻為微博用戶開辟了一個自由、隨意的言論空間,從而導致出現(xiàn)大量失真、虛假的信息和真實信息同時傳播的情形。真假難辨造成公眾認知的無所適從?;ㄙM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分辨真假信息,大大增加了政策制定者在獲取真實有效的信息的難度,從而增加公共政策制定的成本。
網(wǎng)絡資源的分布是不公平、單一和分散的,因此微博問政的參與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微博只是表達了一部分人的意志和訴求,有時這一部分人的意見會掩蓋沉默的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成為虛假的共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微博所反映的問題具有偏頗性,有時甚至是失真的。也就是說微博反映的信息只是擁有并且使用網(wǎng)絡資源的一部分人的意志,如果這部分人的意志主導了輿論走向,其結果將會影響政策制定者。這就有可能導致公共政策只是反映和強調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訴求,忽視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訴求,從而造成政策制定時的考慮因素缺乏全面性和充分代表性。
政策制定過程中,尤其是政策備選方案是設計與論證過程,必須堅持民主參與原則,聽取社會各方面的不同意見和建議,只有在不同見解的沖突、辯論和交鋒過程中決策部門才能做出明智的判斷和選擇。但是“微博問政”使得公眾廣泛、自由的參與政策的制定過程,可能導致“強勢民主”的混亂局面,大量不同意見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反復討論而得不到最終結果,這對于具有時效性的公共政策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因此,為了保證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的民主參與原則,必須有相應的“微博問政”的制度設計,從而規(guī)避出現(xiàn)“強勢民主”的局面。
“微博問政”影響范圍的不斷擴大,影響程度的持續(xù)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呈現(xiàn)公開化和透明化趨勢。如何科學合理的利用微博輔助政務,實現(xiàn)政社的良性互動,以微博為媒介快速有效的為公眾排憂解難,需要在實踐中找到突破口并不斷的加以完善。“微博問政”雖然在促進公共政策目標的有效性,公共政策的科學性,以及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但是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消極的影響。微博作為公民表達政治意見、參與政治活動的方式,應該加以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的約束,充分發(fā)揮微博對公共政策積極的作用,避免其負面的消極影響。
[1]孔杰.微博兩會冷暖自知——辯證看待微博問政的利弊[J].學術探討,2011,(2).
[2] 周 斌,虞谷民,李 怡.微博問政:政社互動的新模式探析[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2012,(1).
[3] 廖海敏.微博問政對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影響與應對機制研究[J].當代論壇,2011,(9).
[4] 李志飛.微博問政的利弊與對策[J].學術交流,2012,(1).
[5] 毛壽龍,藍 茜.網(wǎng)絡民意在民主政治中該扮演何種角色[J].公眾論壇,2010,(11).
[5] 陳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6] 陳 潭.公共政策學[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7] 馮 靜.公共政策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