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家庭教養(yǎng)與兒童青少年社會化

2013-08-15 00:42楊世昌杜愛玲張迎黎
四川精神衛(wèi)生 2013年3期
關鍵詞:教養(yǎng)社會化子女

楊世昌 杜愛玲 張迎黎

1 引言

弗洛伊德有句名言“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誤,全盤皆輸,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還不如弈棋,不可能再來一局,也不能悔棋?!庇行└改副M管沒有聽說過這句名言,但生活中對待子女的成長,他們是虔誠的實踐者。唯恐失敗在起跑線上,唯恐平時的考試分數(shù)下降,唯恐在將來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唯恐……。

在心理咨詢中接觸的父母大部分認為參加各種補習班給自己子女壓力過大,感嘆自己的童年可以無憂無慮地玩耍。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競爭的加劇,唯恐自己的子女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中失敗。故而,當看著別人補習,父母自己比孩子還擔心,為孩子的將來道路恨不得從出生的一剎那就將他/她的人生軌跡予以規(guī)劃。針對孩子的成長過程更是如履薄冰,處處小心,唯恐脫軌,誰也不想把自己的子女當作競爭激烈環(huán)境中完全放松的實驗品,因為父母覺得生活不能重來,不敢拿孩子做試驗。在軀體疾病方面,子女的一次感冒發(fā)燒,父母雙方的家庭“全家總動員式”的送到診室。在心理方面,有些父母的生活壓力遠遠大于子女,緊張的壓力氣氛影響并熏陶著子女。

也許正是父母上述擔憂、矛盾的心理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有些帶著孩子小心謹慎地走到心理咨詢室,低聲細語地講述他們發(fā)現(xiàn)孩子的“異常行為”,最終發(fā)現(xiàn),所謂子女“異常行為”正是父母將孩子自幼逐漸培養(yǎng)出來的結果。如有的父母說自己的子女特別自私,無論何事只考慮自己,從來不為父母著想。讓我們仔細回想,有多少孩子當?shù)谝淮文玫剿J為好吃的東西時,首先不是放到自己的口中,而最常見的是給他/她的母親,這時母親的反應呢?不是鼓勵、稱贊孩子的這種行為,而是說“孩子,你吃吧,媽媽吃過了”,第二次,第三次……。到后來,孩子再拿到好吃的東西,就會“理直氣壯”地首先放入自己的口中。時光飛逝,孩子長大了,父母覺得孩子自私,而這種行為是不是與身為父母者的“教養(yǎng)”有直接的關系呢!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失敗常會直接影響兒童青少年的成長,導致其社會化不良。

2 家庭是兒童青少年社會化的重要場所

自漢代以來,我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個人理想構成了歷代中國人生活的基本動力,家國同構、由內而外的建設模式也一直是中國人構筑家庭生活的基本思路。家庭是社會環(huán)境中的基本單元,是組成社會的細胞,是培養(yǎng)兒童青少年人生觀的重要基地。家庭不僅是子女賴以生存的場所,也是青少年接觸最早,受影響最深的教育基地。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兒童青少年的不良行為意味著個體社會化的失敗,特別是早期社會化的失敗。所謂“社會化”,是指作為個體的生物人成長為社會人,并逐步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霸缙谏鐣敝饕l(fā)生在兒童到青年前期,該階段的社會化是否成功對于一個人成年以后的發(fā)展極其重要。在早期社會化階段,外部環(huán)境的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家庭環(huán)境。研究表明,家庭對兒童青少年人格塑造及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如果家庭結構失調、破裂,家長不良言行的污染、教育不當?shù)榷伎蓪е录彝ソ逃毕?。研究表明,家庭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個性的基礎[1]。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和經(jīng)濟急劇轉變,家庭也面對相應的壓力和考驗,家庭功能缺陷也日益明顯,極易影響兒童青少年正常的社會化。

3 家庭教育是兒童青少年社會化的途徑

兒童青少年社會化的目標是培養(yǎng)身心健全的人,青少年不僅僅需要具備良好的智力、與眾不同的技能,更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文明而充滿愛心。家庭教育在塑造青少年時與其它社會化力量不同的一點是,它在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上起著更大的作用。要研究青少年的社會化,不得不研究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父母(或監(jiān)護人)的教養(yǎng)觀念、教養(yǎng)行為及其對兒童的情感表現(xiàn)的一種組合方式,這種組合方式是相對穩(wěn)定的,一般情況下,不隨情景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中國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三字經(jīng)》強調了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記載了及時的教育、正確的方法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才。書中闡述了人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圓滿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huán)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善與惡及好與壞的差別;同時也記錄了如果沒有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并進一步提出:僅僅是供養(yǎng)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特別強調父親在家庭教養(yǎng)中的作用,如有“子不教,父之過”的說法。大量例子證明養(yǎng)育、培養(yǎng)、教化子女的重要性。

4 家庭文化及其分類

4.1 家庭文化具有時代特征 以往,家庭文化基本上可以作為家教的代名詞。隨著人們對家庭文化的理解和認識,社會學家的深入研究證明家庭文化的產生與家庭的產生和演變有密切關系。家庭文化是家庭構成要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社會文化形態(tài)的重要分支,是家長對子女教育的首要文化內容,家庭文化建設的好壞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子女的身心健康。

4.2 家庭文化分類 家庭文化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就其具體內涵來看,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①根據(jù)家庭文化所屬地域分為:農村家庭文化與城市家庭文化,即分別以農村和城市為單位所形成的兩種不同文化氛圍,其中前者更多地體現(xiàn)在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建設,后者更多地體現(xiàn)為商品經(jīng)濟下形成的具有現(xiàn)代特點的文化體系。②根據(jù)家庭文化的內容分為:一是家庭物質文化,包括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居室文化、用品文化等;二是家庭精神文化,指家庭成員基本認同的價值觀念、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等;三是家庭制度文化,指家庭婚姻關系及由此派生的血緣關系。物質文化滿足人們生存需要,屬于低層面;精神文化滿足人們創(chuàng)造發(fā)展需要,屬于高層面;制度文化滿足人們行為規(guī)范需要,是介于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間領域。③根據(jù)家庭成員所擁有的文化資本分為:高層次家庭文化和低層次家庭文化,此分類是基于家庭背景及家庭成員受教育程度等因素進行劃分的。④根據(jù)家庭文化對子女教育的影響分為:積極的家庭文化和消極的家庭文化,在對子女的教育中,一般而言,前者常會產生積極影響,后者則往往帶來負面效應。

5 家庭教育失敗的常見相關因素

5.1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是指對家庭成員進行傷害、折磨、催殘和壓迫等方面的強暴行為,其手段有毆打、捆綁、殘害身體、凌辱人格、限制人身自由、遺棄以及性虐待等。家庭暴力不僅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醫(yī)學問題和公共衛(wèi)生問題。家庭暴力已日益受到各國醫(yī)學界的關注[2]。從家庭暴力的傷害程度方面,可以將家庭暴力分為強暴力和冷暴力。強暴力指施暴者運用器械或身體部位毆打受害人,給其身體上造成一定的傷害,甚至死亡;冷暴力指施暴者用威脅、恐嚇、譏諷、冷落、限制人身自由、肆意凌辱人格等對受害人的精神造成傷害。家庭暴力的現(xiàn)象將會使青少年形成一種用暴力來處理問題的方式,使他們習慣于暴力攻擊行為。生活在習慣通過暴力解決問題的家庭中的青少年,形成了其固有的性格特征,在行為方面易出現(xiàn)兇暴、易于沖動、控制力差、多屬于攻擊性行為[3]。

5.2 家庭的殘缺 殘缺家庭是指家庭出現(xiàn)夫妻雙亡、單親、分居、離婚、重組等情況。殘缺家庭致使青少年無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溫暖和關懷,過早地失去了父母關愛,有的失去了經(jīng)濟上的依靠,這危害了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形成病態(tài)人格[4]。如家庭結構破裂、父母感情破裂、婚姻失敗、家庭失和,以致放棄對子女的撫養(yǎng)義務,影響子女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

5.3 有缺陷的父母 主要包括兩種情況:一是父母智力或身體有缺陷,如精神病、盲人,他們自己生活都無法自理,嚴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處于這種家庭的青少年,在學校、社會容易因家庭的原因遭受歧視。二是父母素質低下,父母如果本身道德敗壞,致使子女難以管理,其不良行為還可能被子女所效仿。

6 家庭教育中不適當?shù)慕逃绞?/h2>

6.1 父母未親自照顧子女 目前研究顯示,中國家庭常采取隔代撫養(yǎng)的方式。一項調查顯示,孩子入托前的主要看護人為:母親43.22%,祖輩親屬52.84%,其他親屬4.89%,托養(yǎng)在別人家6.78%,保姆16.32%,其他人0.79%。隔代撫養(yǎng)是中國很重要的一種撫養(yǎng)方式。隨著父母對子女身心健康的重視,很多婦女生育孩子之后,為了養(yǎng)育孩子,常采用休長假或停薪留職,或干脆辭職,使得母親親自撫養(yǎng)孩子的比例比以往有較大提高。盡管如此,隔代撫養(yǎng)的比例仍超過50%,這一數(shù)據(jù)提示:在中國,有一半兒童在生命的最初階段是與祖輩親屬而不是與父母密切交往。

6.2 過分溺愛子女 這種家庭的家長對子女嬌生慣養(yǎng)、百依百順,甚至袒護包庇。在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或者性格脆弱,無法接受任何挫折;或者任性、自私、以自我為中心致使個體無法形成社會所希望的性格取向,在欲望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導致不良品行問題的出現(xiàn)。

6.3 放任不管子女 這主要表現(xiàn)為父母忙于自身的工作、應酬等,無暇顧及子女,放任自流。在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下子女和父母缺少情感溝通,他們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親情的溫暖,長大后孩子任性與孤避冷漠,久而久之,誘發(fā)抑郁、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責任感等心理障礙和人格缺陷[5]。

6.4 粗暴的教育方式 這是指用武力高壓的手段管教不聽話的子女,動不動就拳腳相加,這種教育方式會產生很多惡劣后果[6]。在我國,“嚴”常常成為使用嚴厲的懲戒方式對待孩子的代名詞。如針對安徽省農村2149 名由父母帶養(yǎng)的1~14歲兒童近一個月的體罰行為研究提示,近1 個月來,挨打發(fā)生率約為40%,打3 次以上約為18%,罰站或罰跪約為4%,不讓回家為2%,不給吃飯為30%。通過隨機抽取湘潭某工廠子弟中學二年級282 名學生進行的研究發(fā)現(xiàn),1 年內遭受言語侮辱、經(jīng)濟控制、忽視、拳打腳踢、使用器械毆打者共計86 名,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30.5%。長期采用這些教養(yǎng)方式會使兒童青少年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還可能會產生與父母的尖銳對立。

6.5 相互矛盾的教育 是指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出現(xiàn)矛盾,或者是父母之間,或者是父輩與祖輩之間,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產生分歧,對孩子的行為有的縱容,有的批評,有的肯定,有的否定,這種教育會使青少年無所適從。或者在教育過程中往往表現(xiàn)出態(tài)度上的兩面性,過分的寵愛和極端的嚴厲結合在一起,一邊責打孩子,一邊還想著“都是為了你好”。其實,這是一種“非愛行為”。所謂“非愛行為”,就是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的這種非愛性掠奪。這種行為經(jīng)常在家庭教養(yǎng)子女的過程中出現(xiàn),如母子之間、父女之間,也就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之間。父母對孩子經(jīng)常說:“你看看,自從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不好了,人也變丑了;我一切都犧牲了,就是為了你,你為什么不好好地念書呢?”所有這些,其實通通被稱為“非愛行為”,因為它是以一種愛的名義所進行的一種強制性控制,讓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因此,目前有學者提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大家都想最后走到一起。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越早讓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你就越成功。”

7 小結

家庭教養(yǎng)對兒童青少年早期社會化有重要意義,已受到國家多部門的重視,如在法律層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均涉及在家庭教養(yǎng)過程中對兒童成長的相關條例,確保兒童健康成長。在父母及監(jiān)護人層面,應及時、多層面、多渠道的宣傳,普及相關精神衛(wèi)生知識,提高家庭教養(yǎng)對個體早期社會化重要性的認識,使其很好的社會化。

1 楊世昌,杜愛玲.家庭教養(yǎng)與兒童青少年心理[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

2 柳娜,張亞林.家庭暴力施暴行為的代際傳遞[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2,21(11):1044~1046.

3 鄒楓,李昊,王金祥,等.工讀學校男生攻擊行為與兒童期受虐及養(yǎng)育方式的關系[M].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2,33(9):1077~1079.

4 楊世昌,姚桂英,杜愛玲,等.兒童期精神虐待對大學生人格及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0,19(9):835~837.

5 黃國平,張亞林,曹玉萍,等.家庭暴力施暴行為與生活事件、社會支持和施暴態(tài)度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7,21(12):845~847.

6 曹玉萍,張亞林,楊世昌,等.家庭暴力受虐者的求助方式研究[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1,20(3):264~266.

猜你喜歡
教養(yǎng)社會化子女
為子女無限付出,為何還受累不討好?
與子女同住如何相處?
牽手校外,堅持少先隊社會化
農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遠?
行政權社會化之生成動因闡釋
教養(yǎng)方程式
教養(yǎng),就是選擇做個更好的人
高校學生體育組織社會化及路徑分析
公共文化服務亟須推進社會化
十二位果敢媽媽不同尋常的教養(yǎng)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