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斌
(內蒙古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內蒙古 包頭014010)
歷史主義認為,任何理論體系都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憑空產生的,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必然要應運時代風潮的洗禮而完成一次又一次華麗轉身。理論體系在歷史中生成,也必然要歸復于歷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亦如是。中國共產黨九十余年的建黨史、六十余年的執(zhí)政史、三十余年的改革開放史,共同演繹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華彩樂章。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chuàng)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加倍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fā)展。”[1](P3-25)這種堅定的理論自信無疑源自理論本身的內在邏輯。具體展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邏輯之“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遵循的三大規(guī)律——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邏輯之“應該”,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趨勢——共產主義的一般圖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邏輯之“實踐”,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的實踐唯物論基礎、實踐辯證法取向和實踐主體意識的有機統(tǒng)一。
毫無疑問,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構邏輯,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要追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始點,并予以充分的正名。關于這個邏輯始點問題,目前理論界的觀點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梁樹發(fā)教授在《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的路徑問題》一文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始點問題進行了全面的梳理,概況為六種提法:“(1)‘解放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2)‘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3)‘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4)‘以人為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5)‘社會主義本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6)‘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保?](P11-13)顯而易見,這些論要都是將某一個“點”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始點,并沒有觸及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邏輯之“面”。換言之,這些理論都沒有言說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邏輯之一般,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邏輯之“是”。
“是”就是客觀事物的一種內在相關性,是一種內在的聯(lián)系,即規(guī)律性。這顯然是不以我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chuàng)造也不能為消滅,我們只能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這里講的規(guī)律,不僅包括自然規(guī)律,而且還包括社會規(guī)律甚至思維規(guī)律。鑒于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構必然要探求其理論體系的內在相關性,把握其自身的規(guī)律(即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之向導,這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是”,之一般,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邏輯之“始”。
第一,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邏輯之“是”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是指共產黨奪取政權后自覺地提出相應的理論組織和領導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并在建設的過程中升華其歷史經驗和實踐經驗,進而形成的有關共產黨執(zhí)政的歷史地位、自身狀況、執(zhí)政環(huán)境、執(zhí)政理念、執(zhí)政任務等一系列關于共產黨執(zhí)政問題的理性反思,是加強黨的建設、改善黨的領導,最終推動社會主義事業(yè)取得勝利的行動指南。我們現(xiàn)在所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完成的,都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概言之,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故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構邏輯之“是”必須深化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的認識。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盡管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沒有根本改變,但我們黨所面臨的世情、國情和黨情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冷峻的審視這些新變化,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緊緊地抓住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關系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不斷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逐步將治黨、治國和治軍的新鮮的實踐經驗加以概括,最終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僅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而且還把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進一步納入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之中,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的認識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一微觀例證充分表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構必須建立在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的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之上,否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將會失去它的“精神領袖”而迷失方向。
第二,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邏輯之“是”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二。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是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深刻哲學反思和冷峻的理論建構,是對社會主義的本質、根本任務、發(fā)展階段、發(fā)展動力、戰(zhàn)略步驟、政治保障、精神資源、祖國統(tǒng)一、外部環(huán)境、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問題的理性凝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構無非是為了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之發(fā)展,而這一事業(yè)無疑離不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指引。故而,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必然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邏輯之“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白钥障肷鐣髁x的鼻祖托馬斯·莫爾以來,社會主義在波瀾壯闊的歷史浪潮中業(yè)已奔涌了五個世紀。這五百余年演繹著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再到現(xiàn)實的歷史圖景,敘述著整個世界在這一學說的范導下所締造的巨大成就?!鐣髁x作為一種崇高的社會理想,一直吸引、凝聚和激勵著實事求是的中國共產黨人。他們敏銳地洞察到蘇聯(lián)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只是走進了它自己的‘死胡同’,而不是整個社會主義的末路?!保?](P13-16)所以,“每個國家要根據本國的歷史條件,來決定自己在社會主義建設上的具體道路和具體做法?!保?](P1-6)對我國而言,這種具體道路和做法實際上就是“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不是對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否定,而是對它的深刻領悟。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雖然描繪了社會主義發(fā)展的一般圖景,但各社會主義國家可以根據本國實際,以其獨特的個性豐富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故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構必須立足于對社會主義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的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應然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邏輯之“是”。
第三,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邏輯之“是”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三。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是自然、歷史和思維在不斷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中的一種內在互動,是以人類社會實踐為基礎的“自然歷史化”和“歷史自然化”的有機統(tǒng)一,是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與人的自覺的實踐規(guī)律的有機統(tǒng)一。進言之,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既是一個客觀的自然的歷史過程,又是一個主體的能動的對象化過程,是規(guī)律性與意志性相統(tǒng)一的過程,是一個客觀決定性與主體選擇性相統(tǒng)一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社會主義變?yōu)楝F(xiàn)實這是客觀規(guī)律性使然,而它所內蘊著的“中國特色”則是主體的主觀意志,是主體(中國人民)的自由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沒有否定、消解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所內蘊著的客觀決定性和主體選擇性辯證統(tǒng)一的鮮明寫照。一言以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原點是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有鑒于此,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必然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邏輯之“是”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概言之,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以其鮮明的針對性、深邃的辯證性和深厚的歷史性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邏輯之“是”。這里需要指出的是,這三大規(guī)律并不是各行其是、獨走其道,而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有機統(tǒng)一的一個整體。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決定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二者共同受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制約又體現(xiàn)其鮮明特色。
如前所述,三大規(guī)律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邏輯之“是”,那么,在這三大規(guī)律的作用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究竟會走向何處,實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邏輯之“應該”,即共產主義的一般圖景。按照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論述,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終極階段,是人類最美好最理想的社會,它包括低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和高級階段的共產主義社會。我們在這里所講的共產主義的一般圖景,是指作為高級階段的共產主義社會的生存之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然之態(tài),一般表征為: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們的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
第一,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馬克思主義認為,一種新的社會制度的不可能建立在比它所取代的舊制度還低的生產力水平的基礎之上。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謂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并不是物質財富越多越好,甚至多到讓人無法想象的狀態(tài)。它只是相對于人們的需求而言的,并不是指生產力的無限發(fā)展、物質財富的超乎想象的豐富。唯有如此,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實現(xiàn)消費資料的按需分配。這里又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這些用于滿足“按需分配”的消費資料從何而來呢?顯然,只能來源于人的勞動。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指出:“在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隨著個人的全面發(fā)展,他們的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以后,……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5](P305-306)簡言之,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發(fā)展,為“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提供了物質前提。此外,它還以人們的精神境界極大提高為思想支撐。
第二,人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馬克思主義認為,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發(fā)展,階級將被消滅,國家也將消亡,農業(yè)和工業(yè)的差別、城市和鄉(xiāng)村的差別、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差別也將消散,這必然使得社會關系高度和諧,人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階級既是一個經濟范疇又是一個歷史范疇,它是生產力有了一定發(fā)展而又相對發(fā)展不足造成的。而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全社會成員在生產資料占有的地位上是平等的,這樣階級就會由于失去它產生的物質基礎而退出歷史舞臺。伴隨著階級的消滅,所有的國家機器都將土崩瓦解。誠如恩格斯所言:“隨著階級的消滅,國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產者自由平等的聯(lián)合體的基礎上按新的方式來組織生產的社會,將把全部國家機器放到它該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陳列館去,同紡車和青銅斧陳列在一起?!保?](P174)此外,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全體社會成員將從舊式的社會分工和落后的生產力的桎梏中徹底解放出來,“三大差別”也將最終消失。這樣,人們已經在完全意義上擺脫了腐朽思想的束縛,成為了具有高度共產主義覺悟和道德品質的共產主義新人。這時,人們的精神境界極大提高,個性獲得了真正的解放。
第三,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實現(xiàn)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價值指針和制度特征。共產主義的實現(xiàn)是以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為前提條件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自由發(fā)展的條件?!保?](P730-731)毫無疑問,現(xiàn)有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社會關系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物質的歷史前提。但從根本上來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還是取決于人們自身的實踐活動。因為實踐不僅是一個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更是一個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的雙向運動,這一運動產生了新的觀念、新的生產方式和新的需要等,這必然一步步地接近進而實現(xiàn)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誠如江澤民同志所言:“我們堅信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必然走向共產主義這一基本原理。共產主義只有在社會主義充分發(fā)展和高度發(fā)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xiàn)?!仨毧吹剑瑢崿F(xiàn)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鐣a力和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人的全面發(fā)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這兩個過程應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地向前發(fā)展?!保?](P177-18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邏輯之“是”實際上講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實然”,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邏輯之“應該”實際上講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應然”。這就構成了“是”和“應該”、“實然”和“應然”的對立統(tǒng)一,而要化解這一矛盾只有求助于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哲學。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的實踐唯物論基礎——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是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邏輯的實踐唯物論基礎。實事求是內在的包含著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和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堅持實事求是,就意味著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和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堅持實事求是的結果,也必然在堅持實事求是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構必然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產生主要是為了解決“中國問題”,是基于中國實際的理論考量。而目前我國的最大實際就是現(xiàn)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fā);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構要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我們不能為理論而理論。理論一方面來源于實踐,另一方面實踐又需要理論的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產生的,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也必然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最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構必然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一項全新的事業(yè),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也沒有做過,所以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通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實踐,來檢驗、豐富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的實踐辯證法——尊物敬人。如果說“實事求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構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唯物論基礎或存在宗依的話,那么,尊物敬人的實踐辯證法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自我揚棄的內在機理。這種辯證法來源于對社會自然主義辯證法和社會人本主義辯證法的雙重批判和重構,即在對社會自然主義辯證法批判的過程中借鑒了其“基本內核”(尊物)和在對社會人本主義辯證法批判的過程中借鑒了其“合理內核”(敬人)。首先,社會自然主義辯證法是關于社會自身矛盾運動的客觀辯證法。它“只是描述表象意識中的對象事物的流變,而沒有自覺地反省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無法在‘概念的邏輯中’去表達事物運動的本質。”[8](P1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如果只停留在“表象世界”的層面中,勢必會走向抽象的無休止的爭論,最終只講生產關系而不講生產力,產生一些貌似神離的“社會主義論調”。如“一大二公三純四平均的社會主義”、“跑步進入共產主義”、“寧要社會主義的窮,不要資本主義的富”如此等等;其次,社會人本主義辯證法是關于人類社會一般知識(屬人特性)的主觀辯證法?!芭c其說人本主義辯證法是對自然主義辯證法的‘佐證’,還不如說它是對自然主義辯證法的‘顛覆’。它在給予自然主義辯證法以一定的‘人情味’的同時,也在與之相反的道路上漸行漸遠,最終形成一種‘腦體倒掛’的辯證法?!保?](P13-16)社會人本主義辯證法過于彰顯其對社會人的理解和關注,而忽視了社會人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現(xiàn)實的感性自然。這種過于敬人的辯證法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也找到了它施展的時空,產生了一些林林種種的奇談怪論。如“要高山低頭,要河水讓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等等。這種對社會人的能動性的鼓噪并沒有使中國的社會主義形成“特色”,反而險些葬送了社會主義。有鑒于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構不應重蹈他們的覆轍,而應汲取他們的合理內核,即尊物和敬人應該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的實踐辯證法的“兩翼”。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的實踐主體論——人民群眾。如果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的實踐唯物論和實踐辯證法是這一理論體系建構的起點和中介的話,那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的實踐主體論則是終結和歸宿,而這一實踐主體顯然是人民群眾。
依靠誰、為了誰,是否立足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創(chuàng)造者。而唯心史觀既看不到人們活動的物質原因,又片面地夸大了個人的歷史作用。誠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言:“歷史什么事情也沒有做,它‘并不擁有任何無窮盡的豐富性’,它并‘沒有在任何戰(zhàn)斗中作戰(zhàn)’!創(chuàng)造這一切、擁有這一切并為這一切而斗爭的,不是‘歷史’,而正是人,現(xiàn)實的、活生生的人?!畾v史’并不是把人當做達到自己目的的工具來利用的某種特殊的人格。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9](P118-119)人民群眾作為社會實踐的主體,作為創(chuàng)造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主體,作為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必然推動著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故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構也必然要以人民群眾作為其理論體系建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始終以“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我們制定方針、政策和制度的最高指針。唯有如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獲得廣泛的群眾基礎,最終得到人民的認可。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還在建設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還在發(fā)展之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構邏輯也必然還在討論之域。實踐無止境,創(chuàng)新亦無止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偉大征程上,進一步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xiàn)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必然完成的神圣而莊嚴的歷史責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求是,2012,(22).
[2]梁樹發(fā).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的路徑問題[J].理論視野,2011,(2).
[3]楊彥斌.從本體到歷史: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論的形而上學解讀[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4]胡繩.馬克思主義是發(fā)展的理論[J].中共黨史研究,2000,(6).
[5]〔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江澤民.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8]楊耕,陳志良,馬俊峰.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9]〔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