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 明 尹訓剛
(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qū)高莊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山東 萊蕪 271100)
在我國,糖尿病患病率正逐步上升,年齡在40歲以上者高達30%~40%,其中有20%~30%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xiàn)腎損傷,造成腎功能衰竭,最終進展為尿毒癥。所以,糖尿病腎病不容忽視,必須加強它的治療與預防。選取2011年5月~2012年6月間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行中醫(yī)辯證治療及營養(yǎng)護理干預,現(xiàn)對臨床治療效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140例均在2011年5月~2012年6月間我院住院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7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齡28~71歲,平均49.4±4.8歲;病程3~20年,平均7.8±4.4年;中醫(yī)分型:肺胃兩虛型13例,心脾兩虛型14例,脾腎兩虛型14例,肝腎陰虛型15例,濁毒淤阻型14例。對照組7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34例;年齡29~70歲,平均年齡48.9±5.2歲;病程3~21年,平均8.4±4.6年;中醫(yī)分型:肺胃兩虛型14例,心脾兩虛型13例,脾腎兩虛型15例,肝陰虛型13例,濁毒淤阻型15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中醫(yī)分型方面其差異無顯著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觀察組和對照組均行糖尿病飲食、蛋白控制量0.8g/kg/d以內,適當運動,口服卡托普利緩釋片37.5 mg(日1次),洛伐他丁20 mg(日1次),達美康80 mg(日2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服用降糖溫腎湯(處方組成:玉竹12g,黃精10g,熟地10g,沙參12g、砂仁12g,山茱萸15g,酸棗仁10g,枸杞子10g,山藥15g,郁金10g,桃仁10g,仙靈脾10g,巴戟天10g)。按傳統(tǒng)煎制方法水煎2次,合并煎液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兩組均治療12周為一療程,治療三個療程觀察療效。
1.3 營養(yǎng)護理干預:護理干預通過深入病房與患者交談,了解其心理動態(tài)并做好心理護理。護士以熱情誠懇的態(tài)度,關心體貼患者。特別在其悲觀失望的時候給予支持與鼓勵,在病情好轉時予以表揚并提醒別放松警惕。根據患者的年齡、文化層次進行多形式的營養(yǎng)宣教,宣教內容主要是營養(yǎng)治療在DN中意義、地位及方法;營養(yǎng)治療指導低蛋白飲食,早期蛋白攝入量在0.8g/(kg.d)(以動物蛋白為主的優(yōu)質蛋白,例如雞蛋、牛奶、瘦肉、魚等。占總量的10%以下)。臨床期蛋白質攝入量為0.5~0.6g/(kg.d)(占總熱量的70%以下)。適當放寬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攝入量占總入量的60%~70%)。部分主食可以粗糧代替如蕎麥、小米、玉米等。脂肪的每日攝入量占總量的20%~30%,不超過1g/kg;不采用高脂肪膳食。每日膽固醇的攝入不超過300 mg.對高血壓、高脂血癥的患者特別選擇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天供應膳食纖維20~35g如黑木耳、海帶、紫菜、麥麩等。對水鈉潴留的患者嚴格控制鈉鹽的攝入,每日2~3g.補充維生素B1、維生素C、B12和維生素A等,選用含維生素B1高的食品如豌豆、生花生仁、干酵母等[2];有效控制血糖研究證實,血糖的控制可決定DN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效控制血糖主要有兩種途徑:即口服降糖藥和注射胰島素。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教會患者及家屬正確的注射方法,做到按時準量注射。使用胰島素的患者最常見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反應,用藥過程中需不斷地調整其用量至恰當水平。這就需要經常監(jiān)測患者的血糖水平,盡可能使血糖控制在6.5 mmol/L以下[3];控制血壓DN患者出現(xiàn)高血壓,對其腎病變的進展有重要影響,嚴格控制血壓可延緩DN的進展。應每日常規(guī)監(jiān)控患者血壓,如血壓≥150/90 mm Hg時,則有使用降壓藥的指征,認真觀察降壓藥患者血壓的情況,降壓不宜過低,以免腎血流灌注不足而加重腎損害。理想的血壓應控制在130/80 mmHg.;隨訪時間及內容每周查看患者2~3次,了解患者的飲食情況,定期測血糖、血壓、尿糖、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變化。平均營養(yǎng)護理干預時間3~4個月。
1.4 統(tǒng)計方法: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
2.1 療效標準: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全國第二屆消渴病學術會議制定的糖尿病腎病的療效標準。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24小時尿蛋白定量較治療前下降2/3以上,或<0.5g,血肌肝、尿素氮正?;蜉^前下降2/3以上,空腹血糖<16.9 mmol/L,或較前下降1/2,血脂TC下降正?;蛳陆捣龋?0%,TG下降正?;蛳陆捣龋?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減輕,24小時尿蛋白定量,血肌肝、尿素氮較前下降1/3以上,空腹血糖較前下降1/3,血脂TC下降幅度10~20%,TG下降幅度20~4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治療前后無明顯改善或加重。
2.2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兩組患者均治療12周為一療程,治療三個療程觀察兩組治療前后各項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s)
注:治療前后比較,Δ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血糖(mmol/L)TC(mmol/L)TG(mmol/L)Bun(mmol/L)Ser(umol/L)24小時尿蛋白定量(g/24h)觀察組 治療前 14.1±3.2 6.8±0.84 1.89±0.45 9.79±1.49 161.34±15.1 1.68±0.95治療后 6.3±0.8Δ* 4.54±0.37Δ* 1.24±0.31Δ* 5.58±1.24Δ* 85.30±12.34Δ* 0.64±0.58Δ*對照組 治療前 13.9±4.7 6.92±0.71 1.84±0.42 9.98±1.52 164.32±14.9 1.71±0.89治療后 7.9±0.7Δ 5.53±0.62Δ 1.60±0.23Δ 6.89±0.64Δ 110.59±11.57Δ 0.71±0.61Δ
2.3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療效比較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中醫(yī)認為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病機理是“本虛標實”,本虛指氣陰兩虛,標實為痰濕、濕熱、痰濁、痰熱、淤血。因此應注意心、脾、肺、胃、肝、腎幾個臟器的變化及瘀血阻絡現(xiàn)象,在治療上應從本病的正邪關系入手,首當以扶正固本,祛邪為標,攻補之法有機結合,依據中醫(yī)辯證分型論治,中藥的作用主要是減輕DN早期腎小球高濾過,高灌注、降低血糖、血脂,減輕非酶促糖基化的作用,改善微循環(huán),改善腎功能,抑制醛糖還原酶,降低組織中山梨醇含量,消除或抑制機體中氧自由基及其衍生物對機體的損害,抑制腎系膜細胞增殖和細胞外基質積聚,抑制腎代償性肥大。依據中醫(yī)辯證分型論治,方中選用玉竹、黃精、熟地、沙參等以補肺益胃,養(yǎng)陰,主治肺胃陰虛型;方中選用砂仁、酸棗仁等以補血養(yǎng)心,益氣安神主治心脾兩虛型;方中選用山藥、山茱萸等,治以溫補脾腎、化氣行水,主治脾腎兩虛型;方中選用仙靈脾、巴戟天、山茱萸、枸杞子等治以滋養(yǎng)肝腎、養(yǎng)陰填精,主治肝腎陰虛型;方中選用桃仁、郁金等溫補脾腎、化濕降濁,主治濕毒淤阻型。
[1]潘長玉.加強糖尿病綜合防治努力減輕糖尿病負擔.中華醫(yī)學雜志,2000,80:165-166
[2]呂曉能.前列腺E聯(lián)合中藥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觀察及護理.當代護士,2006,3:34-35
[3]王改勤,辯證論治糖尿病腎病體會[J],江西中醫(yī)藥,2004,3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