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我國大學改革的十大“著力點”

2013-08-15 00:44羅云孫志強
塔里木大學學報 2013年2期
關鍵詞:著力點學術大學

羅云 孫志強

(蘭州大學教育學院,蘭州 甘肅 730000)

說到中國的大學,大家都覺得問題很多。政府不滿意,社會不滿意,教師不滿意,學生不滿意,連校長自身也不滿意。政府不滿意可以從溫家寶總理在不同場合多次轉述“錢學森之問”得到證明;社會不滿意可以從大學生就業(yè)難與企業(yè)“用工荒”的矛盾來說明;教師不滿意從大學教師對大學的批評聲中可見一斑;學生不滿意則表現(xiàn)為大學生抱怨“大學越上越糊涂”;大學校長不滿意則表現(xiàn)為校長們對中國大學管理困難的抱怨。對于大家不滿意的原因和大學存在的問題,人們已經(jīng)說得很多了;對于大學教育應該改革,人們似乎也沒有異議。但對于大學改什么,怎么改,可以說眾說紛紜,智者見智。因為我國大學中存在的問題太多了,似乎所有的方面都需要改革。筆者也同意這種觀點,但筆者認為,不論從哪方面進行改革,都必須把克服以下十種現(xiàn)象作為改革的著力點。

1 市場化

所謂市場化,就是以交易方式進行辦學和管理,使大學成為各種錢學、權學交易的場所。如大學以掙錢為目的辦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大學教師為了掙錢,以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為幌子,辦公司,當顧問,做項目(課題),搞講座,有的甚至為企業(yè)及其產品作言過其實的虛假鑒定和廣告;大學生通過送禮和行賄方式獲得學分、成績、榮譽、獎勵和各種升學、就業(yè)機會;政府官員和企業(yè)老板通過權學交易、錢學交易獲得大學文憑、學位或教授、研究生導師等學術頭銜,等等,諸如此類的現(xiàn)象,都是大學市場化的表現(xiàn)。

雖然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大學也是市場的主體之一,大學也要面向市場辦學,但面向市場辦學并不等同于市場化?!盎闭?,徹頭徹尾、徹里徹外也。大學作為一個人才培養(yǎng)機構,作為一個研究機構,作為一個傳承和創(chuàng)新文化的機構,有很多內容是不能也無法進行市場交易的。如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等都是公益事業(yè),生產的都是公共產品,而且其中很多都是精神產品,其價值是無法測量的,其效果也都是不確定的,如何通過交易來實現(xiàn)?如果硬要把它們換算成金錢或物質利益進行交易,不僅違背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和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規(guī)律,而且也會改變大學的性質,使大學由一個學術機構變成一個交易市場。當前我國某些大學就存在著這種不良傾向。因此,扭轉大學的市場化傾向,應該是我國大學改革的著力點之一。

2 政治化

所謂政治化,就是用政治領導教育和學術工作,把政治抬高到至高無上、壓倒一切的地位,強調一切工作都要為政治服務,用政治統(tǒng)領一切工作。如在不少大學里,政治口號、標語、話語充斥校園各種場合,甚至在課堂教學、學術討論、學術報告、運動場上和餐廳中也要強調政治掛帥,與政治有關和無關的主題都要先講政治,懂不懂政治都熱衷于討論政治話題,似乎人人都是“政治家”,好像任何事情只有和政治聯(lián)系起來,抬高到政治的高度,就能方向明確、思想正確,就不會犯錯誤,就感覺安全。所有這些,都是政治化的表現(xiàn)。

其實,作為一個學術機構,大學和政治之間的關系是極為復雜的。一方面,政治可以為大學提供保護和支持;另一方面,政治也會干預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使大學為某個政治集團服務。因此,在高等教育史上,大學總是既想方設法尋求政治的庇護和支持,又千方百計的規(guī)避政治的干預和干涉。“大學自治、教授治校、學術自由”等一些具有普世價值的大學理念和制度就是在大學和政治的相互斗爭、博弈中形成的。我國大學在解放前對這些理念和制度也是高度認同并努力堅守的。解放后,由于受特殊的政治體制和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影響,加上歷次政治運動的沖擊,我國大學形成了與世界大學“通則”不同的理念和制度,這就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教育為政治服務”。由于政治方向是不斷變化的,不同的政治方向有不同的需求,這就造成了大學被政治牽著鼻子走的怪現(xiàn)象。上述大學的政治化表現(xiàn)其實就是這種現(xiàn)象的反映。大學的政治化不僅會改變大學的性質,把大學從一個學術機構變成一個政治機構,而且還會束縛人的思維,阻礙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培養(yǎng)和學術水平的提高。因為政治追求的是工具價值,強調統(tǒng)一、服從、紀律、集團利益和眼前利益;大學追求的是理性價值,強調多元、自由、自主、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所以,在高度政治化的校園里,只能培養(yǎng)缺乏理性思維、獨立人格、自主意識、盲目服從的政治順民和沒有公共責任、見風使舵、表里不一、投機鉆營的勢利小人,無法培養(yǎng)獨立自主、個性張揚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這也是我國大學發(fā)展60年卻出現(xiàn)“錢學森之問”的根源。所以,大學改革,首先就要把祛除政治化作為改革的著力點。

3 行政化

所謂行政化,就是把行政手段作為大學管理的主要手段,用行政手段解決大學所有的問題,包括學術問題,強調權力集中,科層組織、分級管理和下級服從上級。如當前大學里行政權力高度集中,行政機構臃腫,行政等級鮮明,就連教學、科研單位的學科帶頭人、負責人也被賦予了一定的行政等級。沒有行政級別的一般教師甚至包括教授淪為被管理的對象,不僅對學校的重大事務沒有發(fā)言權,即使學術問題也沒有話語權。學校的所有權力都有行政人員來掌控,資源都由行政人員來分配,事務都由行政人員來操作。學術權力被邊緣化,民主權力流于形式,等等,都是大學行政化的表現(xiàn)。

作為一個學術組織,大學也需要行政管理,特別是現(xiàn)代大學,由于規(guī)模龐大、結構復雜、功能多樣、責任重大、地位重要,更需要科學、規(guī)范、高效的行政管理來保障其運行和運轉。但大學的行政管理并不意味著必然導致行政化。大學行政管理造成行政化有兩個前提:一是行政權力控制學術權力;二是行政人員管理學術人員。所以,雖然世界各國的大學都有行政管理,但并不是都存在行政化問題。因為各國大學的行政權力和管理人員,都是為學術人員服務的。只有我國的大學,才具備行政化的條件,所以,我國大學的行政化問題才顯得尤為突出。

大學的行政化,既不符合“大學是一個結構松散,經(jīng)常處于‘有組織的無政府狀態(tài)’的學術組織”的特點,又違背了“學術自由、教授治?!钡氖澜绱髮W“通則”。更為嚴重的是,它使行政職能部門角色錯位,將服務職能置換成指揮管理的權力,造成行政權力泛化,侵害了學術人員的學術權力,抑制了學術人員的學術追求,壓制了學術人員的創(chuàng)造熱情,束縛了學術人員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術人員無法履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科學研究和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職責。這既是我國大學為社會廣為詬病的原因,也是導致我國大學教育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所以,祛除大學的行政化也是我國大學改革的著力點之一。

4 官本位化

所謂“官本位”化,就是整個大學以官為本位,人們以做官為人生追求,以升官為工作目標。人人以當官為榮,官的大小成為了衡量一個人能力大小、價值高低的唯一標準。封官加官成了調動人們工作積極性的唯一手段,整個校園好像就是個官場。如在一些大學里,幾十名教授、副教授競聘處長或副處長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相當普遍。一些學術人員,包括一些教授、學術帶頭人,為了獲得一官半職,甚至不顧尊嚴,不擇手段。如果一個教授沒有混上一個官位,就感覺自己沒有地位。如果學術搞得再好一些,別人就會懷疑他(她)不會“做人”或人品有問題,他(她)就無法安心在本單位工作。在這種狀況下,一些大學領導為了留住人才,不得不因人設職,以致造成大學里機構臃腫,官滿為患。有人曾戲稱現(xiàn)在的大學是“廳級干部一走廊,處級干部一禮堂,科級干部一操場”。

大學本來是一個學術組織,它不同于政府機構。政府的運行以權力為中心,權力與利益緊密相連,權力越大,獲利越多。而權力的大小通過官職高低來體現(xiàn),所以,政府中人以升官為目標,通過升官來獲取個人利益,體現(xiàn)自身價值;大學的運行以學術為中心,學術貢獻與利益密切掛鉤,貢獻越大,獲利越多。而學術貢獻的大小通過知識、技術、思想的先進程度來體現(xiàn),所以,大學中人以學術創(chuàng)新為目標,通過提升學術水平來獲取個人利益,體現(xiàn)自身價值。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邏輯。如果大學按照政府的邏輯來運行,那大學就不是大學,而是政府機構。當前,我國大學中存在的“官本位化”現(xiàn)象,就面臨著把大學變?yōu)檎畽C構的危險。甚至有學者批評我國的大學就是政府機構的附庸。不改變這種現(xiàn)狀,建設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就沒有希望。所以,祛除大學中的“官本位化”現(xiàn)象,恢復大學的學術本位,使大學像大學,也應是大學改革的主要著力點。

5 功利化

所謂功利化,是指大學的一切行為都帶有明顯的爭名奪利目的,爭名逐利成了大學的主流價值觀。如大學的所有工作都和名利掛鉤。學校擴招不是為了培養(yǎng)人才,而是為了擴大規(guī)模,爭取更多的國家撥款;引進人才不是為了學科建設而是為了提高大學排名位次;教師上課不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發(fā)表論文不是為了傳播學術思想,爭課題不是為了解決學術問題,做項目不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是為了完任務,掙津貼,評職稱、弄經(jīng)費。學生上大學不是為了研究學問、探索真理,而是為了“混文憑”、“找工作”,就連學生上課,也不是為了學習,而是“混學分”,等等,這些現(xiàn)象都是大學功利化的表現(xiàn)。

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機關,是人類文明的象征,是自由思想的家園,是探索真理的場所。大學的這些屬性決定了大學應該堅守“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謀其道不計其功,正其義不計其利”;“志存高遠、淡泊名利”;“甘于清貧,追求卓越”;“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這些傳統(tǒng)的價值觀。但由于受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這些傳統(tǒng)的價值觀正在被追逐名利的功利化價值觀所取代。上述大學功利化的各種表現(xiàn)就是這種現(xiàn)狀的反映。日趨功利化的價值觀不僅會腐化大學追求卓越的理想,而且會異化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等基本職能,使這些職能的履行都變成一種爭名奪利行為。其結果短期內則會激化矛盾,影響校園穩(wěn)定,長此以往,則有可能危及人類的文明。所以,去除大學的功利化也應該成為大學改革的著力點之一。

6 工程(計劃)化

所謂工程(計劃)化,是指大學里所有的工作都用工程(計劃)管理的方法來進行管理的現(xiàn)象。如建設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學有“985”工程;建設重點學科有“211 工程”;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有“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立德樹人工程”;加強在大學生中發(fā)展黨員工作有“鑄魂固本”工程;加強政治理論課建設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推出一批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標志性成果有“基礎研究中長期重大專項和學術文化工程”;加強校園信息化條件建設有“金教工程”;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和優(yōu)秀人才走向世界有《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計劃》;培養(yǎng)一批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專家有“立德學者計劃”;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有“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試驗計劃”以及“實施卓越工程師、卓越醫(yī)生、卓越法律人才、卓越農林人才、卓越教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等等。名目繁多的工程(計劃)令人眼花繚亂,似乎學校的工作只有用“工程”方法和“計劃”的手段才能完成。

大學中有些工作確實可以用工程(計劃)管理的方法來進行管理,如校園建設、體育文化場館建設、教學、科研和生活的基礎設施建設等,這些工作用工程(計劃)管理的方法進行管理不僅能夠保證進度、質量,而且能夠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因為工程(計劃)管理具有目標明確、設計精確、執(zhí)行到位、組織嚴密、監(jiān)控及時、效果確定的特點。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他工作也可以使用工程(計劃)管理的方法。如創(chuàng)造性人才培養(yǎng)工作、創(chuàng)新性科學研究工作、課堂教學質量、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等等,都具有目標模糊、技術路線不清晰、效果不確定、無法監(jiān)控的特點,因而,在具體的工作中,都無法使用工程(計劃)管理的方法。如果不顧這些特點,硬要使用工程(計劃)管理的方法進行管理,不僅違背人才培養(yǎng)、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的規(guī)律,而且會適得其反,事與愿違,妨礙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和科學、文化的創(chuàng)新。我國大學中普遍存在的為改革計劃管理方式而設計實施的管理改革,之所以沒有達到目的反而強化了計劃管理的痼疾,就是因為我們在管理改革中使用了工程(計劃)管理的方法。因此,要推進大學管理改革,促進大學面向社會自主辦學,就必須祛除大學的工程(計劃)化。

7 同質化

所謂同質化,它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同一類型、同一層次的大學在辦學理念、目標定位、辦學模式上基本相同,在專業(yè)設置、課程設置、培養(yǎng)目標、教學方法等方面相互雷同,在機構設置、規(guī)章制度、校園建設上基本相似;二是指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大學相互看齊、相互模仿,有逐步趨同的傾向。如在辦學目標上,都追求“高”“、大”、“全”;在學校定位上,都追逐“綜合性”、“研究性”、“國際化”;在人才培養(yǎng)上,都強調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

事實上,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大學,即使同一類型、同一層次的大學,由于所處環(huán)境不同,發(fā)展歷史不同、師資條件不同,資源稟賦不同,不論在專業(yè)設置、教學模式和培養(yǎng)目標上,還是在辦學理念、目標定位和組織結構上,都應該有所不同。我國大學之所以出現(xiàn)“同質化”的現(xiàn)象,一方面是由國家的集權控制、計劃管理、統(tǒng)一要求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與辦學者缺乏改革勇氣,辦學思想過于保守,不敢承擔改革風險有關。因為在集權統(tǒng)一的環(huán)境里,規(guī)避風險的最好方法就是上行下效,相互同一。

大學的同質化固然有利于培養(yǎng)同一類型、同一要求、同一規(guī)格、同一水平的人才,但它卻無法滿足市場經(jīng)濟對多樣性和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需求。因為多樣性的人才是由不同類型的人才組成的,創(chuàng)新性的人才也是由不同類型人才的優(yōu)質元素化合而成的,沒有不同類型的人才,就沒有創(chuàng)新性人才。而不同類型的人才需要不同的高校來培養(yǎng)。同質化的高校不可能培養(yǎng)出多樣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人才。這既是造成大學生就業(yè)困難的主要原因,也是出現(xiàn)“錢學森之問”的原因之一。所以,防止大學的同質化也應該是當前大學改革的著力點之一。

8 地方化

所謂地方化,是指高等學校的教師聘任、學生來源、校園文化、生活方式逐步以本地為主的發(fā)展趨勢。如當前我國的高校,不論是地方高校,還是一些國家部委直接管理的行業(yè)大學,甚至包括教育部直屬的一些國家重點大學都出現(xiàn)了這種嚴重的地方化趨勢,不僅學校的教師聘任和學生來源以本地籍人為主,就連學校的校園文化、生活方式也出現(xiàn)了地方化的傾向,甚至在一些學校,地方方言競成了學校的“官方”語言。

高等學校地方化發(fā)展趨勢的形成,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推進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國家過分強調高等學校為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服務,強調省級政府的統(tǒng)籌管理,強調省部共建;二是高等學校開放辦學能力和水平不高。

雖然從短期來看,高等學校的地方化可以吸納地方人士就業(yè),提高地方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為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貢獻。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不僅不是明智之舉,而且是一種“殺雞取卵”的做法。因為高等學校為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服務主要是通過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來實現(xiàn)的。不論是人才培養(yǎng)還是科學研究都需要發(fā)揮“遠緣雜交”、“多元融合”的優(yōu)勢,都需要防止近親繁殖,否則,就會造成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功能的退化。這也是生物學的基本規(guī)律。而高等學校的功能一旦退化,不僅不能持續(xù)為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服務,而且還會危及高等學校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因此,在今后的高等教育改革中,我們應該未雨綢繆,把防治高等學校的地方化作為改革的著力點之一。

9 世俗化

所謂世俗化,是指高等學校對各種流行的社會價值觀念、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的主動迎合、適應和接納。

哈佛大學前校長普西教授指出:“每一個較大規(guī)模的現(xiàn)代社會,無論它的政治、經(jīng)濟或宗教制度是什么類型的,都需要建立一個機構來傳遞深奧的知識、分析批判現(xiàn)存的知識,并探索新的學問領域。換言之,凡是需要人們進行理智分析、鑒別、闡述或關注的地方,那里就會有大學。”[1]這說明不論什么時候,大學都具有傳遞深奧知識、分析批判社會、探索未知領域、引領社會前進的職能。盡管與中世紀歐洲“修道院式”的經(jīng)典大學和19 世紀被喻為“象牙塔”的德國模式大學不同,現(xiàn)代大學已經(jīng)從社會的邊緣走進了社會的中心,它不可能不接受社會的影響,它也不可能獨立于社會而存在,它必須滿足社會的需求,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可以不加分析批判的接受社會的影響,無條件的滿足社會的要求。美國教育家赫欽斯說過:“大學不應是‘一面鏡子’,而應是社會的‘一座燈塔’?!保?]美國教育學家弗萊克斯納也說過:“想要的并不是真正需要的,我們不是給予社會想要的,而是給予社會真正需要的?!薄按髮W不是風向標,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學應不斷的滿足社會的需求,而不是它的欲望?!保?]但在我國,由于過度強調大學要適應社會需求,要為社會服務,而對大學批判社會、引領社會前進的職能重視不夠,導致一些大學在適應社會、促進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和使命,迷失了精神和方向,幾乎變成了一個價值混亂、理想墮落、精神缺失的世俗場所。如今,在大學校園里,社會上各種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都可以流行,各種功利主義、犬儒主義、“中庸”之道、“無為”思想都有人追捧,各種不正之風都有人理解,甚至各種腐敗行為也都有發(fā)生。這樣的大學,怎么還能承擔指引社會前進、凈化人類靈魂、陶冶精神情操、提升道德品位的社會責任。因此,重建大學精神、提升大學文化、防止大學的世俗化也是今后大學改革的著力點之一。

10 低俗化

所謂低俗化,是指大學的價值標準、道德操守、行為準則低于社會世俗水平的現(xiàn)象和發(fā)展趨勢。

如果說大學的世俗化還是大學受社會的影響,是大學適應社會的結果,那么,大學的低俗化就是大學自甘墮落、喪失“靈魂”和“底線”的一種表現(xiàn)。近幾年,媒體報道的一些大學校長論文抄襲、貪污腐敗、生活腐化、作風不良現(xiàn)象;一些管理人員不學無術,欺上瞞下,狐假虎威,胡作非為現(xiàn)象;一些教師無心學術,專業(yè)不精,弄虛作假、欺世盜名現(xiàn)象;一些學生不務正業(yè),吃喝玩樂,談情說愛,昏昏噩噩現(xiàn)象,等等。更有甚者,還有個別大學教授勾引女高中生作情人、“國罵”記者以及女大學生爭做“二奶”現(xiàn)象,這些都已經(jīng)超出了社會所能容忍的底線[t13]。這表明,大學中的一些低俗化現(xiàn)象已經(jīng)到了觸目驚心、令人發(fā)指的程度。難怪社會上對大學校長、教授和專家的污名正在成為一種風尚,有人甚至污蔑大學校長為“笑長”、教授為“叫獸”,專家是“磚家”!

大學的低俗化固然有社會的影響因素,正如弗萊克斯納(Abraham Flexner)在《大學:美國、英國、法國》一書中所說:“大學不是某個時代一般社會組織之外的東西,……它不是與世隔絕的東西、歷史的東西、盡可能不屈服于某種新的壓力的東西。恰恰相反,它是……時代的表現(xiàn)?!保?]但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因還在于大學失去了鑒別真善美的標準,喪失了堅守真善美的原則。否則,大學里的教職員工就不會為了名利而不分真假,不辨善惡,不講美丑,更不會以假亂真,抑善揚惡,以丑為美。

大學的低俗化不同于社會其他機構的低俗化。一方面,其他社會機構的低俗化影響面小、影響時間短,大學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機構,社會文明的燈塔,人類道德的標桿,大學的低俗化不僅會影響到全社會,還會影響幾代人;另一方面,其他社會機構的低俗化還有大學來批判、矯正、診治。大學作為學術批判的中心、社會批判的武器,一旦低俗化,則無可救藥。正如清代學者鄭珍所言:“學術正,天下亂,猶得持正者以治之;至學術亦亂,而治具且失矣?!闭憬髮W老校長竺可楨也曾說過:“亂世道德墮落,歷史上均是,但大學猶如海上燈塔,吾人不能于此時降落道德標準。”[5]因此,遏制大學的低俗化應該是當今大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1][美]約翰·S·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M].鄭繼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

[2][美]羅伯特·M·游飲斯.學習社會[M].1968 :131 轉引自趙祥麟主編.外國教育家評傳(第3 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94,95.

[3][美]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現(xiàn)代大學論——美英德大學研究[M].徐輝,陳曉菲,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

[4]Flexner.Universities:American,English,German[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0:3-4.

[5]竺可楨.竺可楨日記: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840.

猜你喜歡
著力點學術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學術是公器,不是公地
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統(tǒng)一的著力點
《大學》
學好集合的三個“著力點”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大學求學的遺憾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fā)的學術思考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鄉(xiāng)村振興的幾個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