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皓
聲樂藝術指導與演唱者的共同目標是在相互配合下,將作品演繹得盡善盡美,鋼琴伴奏對于聲樂表演起到的作用大致可分為如下三個方面。
鋼琴伴奏的導入與連接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歌曲前奏、間奏、尾奏的彈奏方面。主旋律聲部的調高、速度、情緒等均通過伴奏在前奏、問奏中給予提示,以便歌唱者能準確地進入,而尾奏則起到收攏全曲的作用。
一般來說,鋼琴聲部在前奏、間奏和尾奏要彈得強些,而且要彈出適合樂曲氣氛的音色,并在演唱進入前有一定的暗示,這些都足使演奏者在練習之初需要反復揣摩的地方。如貝里尼的歌劇《諾爾瑪》中諾爾瑪詠嘆調《貞潔女神》是一首旋律極為優(yōu)美的聲樂作品,速度較慢,意境深邃,其中長達13小節(jié)的前奏部分給鋼琴伴奏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伴奏者在自己進入音樂意境后,通過P的演奏力度奏出輕柔的分解和弦,將演唱者及欣賞者一同帶入到純凈安詳?shù)囊魳贩諊?。當鋼琴部分把整個主題完整地陳述一次之后,才引出歌唱聲部的進入,意味著鋼琴聲部要用很慢的速度奏出安靜、飽滿而連貫的聲音。
隨著歌唱聲部的進入,伴奏者需要迅速調整鋼琴聲部的音量與音色,使歌唱聲部與鋼琴聲部能更好地連接與融合。如舒伯特的《致音樂》,在兩小節(jié)前奏之后,引入男中音聲部,如何讓鋼琴聲部順利自然地實現(xiàn)由獨奏到伴奏的轉化,并與人聲融為一體。這就需要唱奏雙方能互相傾聽,平衡各聲部的音色、音量,對于人聲的微妙變化,鋼琴聲部應隨時做出機警的調節(jié)。在這首歌曲中,前奏部分,鋼琴可以彈得較強而有表現(xiàn)力,并且彈出由弱到強再到弱的句子,句末力度為即,一個小小的“呼吸”之后引入歌唱聲部。在歌唱聲部進入前后,鋼琴聲部一直保持pp,經(jīng)過一小節(jié)的過渡,鋼琴在低音聲部緩緩吟唱,與歌唱聲部形成二重唱,音量相當。而此時右手的鋼琴部分,則擔任填滿和聲的任務,要彈得輕柔而飽滿,與男中音的深沉、深情的音色融為一體。
歌曲是利用各種方法將樂句組合而成的。樂句中,有一口氣能輕松地到達最后的句子,也有中途必須換氣的樂句。對歌唱者而言,呼吸足重大問題。而在此問題上,伴奏者必須注意的是,要把歌唱者因呼吸產(chǎn)生的間隙,巧妙地填補起來。伴奏者必須把樂句處理得讓聽眾感覺好像歌唱者并沒呼吸那樣。有關呼吸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必須思考,當遇見長樂句時,如何一口氣唱完。這時,伴奏者為了助一臂之力,速度可以稍許加快些,容許把樂句提前處理。經(jīng)過處理之后,會使音樂更加連貫、流暢。
作曲家精心構思之后潛寫的鋼琴伴奏與整個作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緊密配合著音樂的進行,并伴隨著音樂的陳述、展開與再現(xiàn)不斷豐富及變化。通過和聲、節(jié)奏及織體等的變化,鋼琴伴奏可以模擬自然界的流水潺潺、鳥鳴聲聲、雪花飄飄……借景抒情;可以模仿鑼鼓的敲打、吉他的彈撥、銅管的吹奏……渲染氣氛;也可以汲取人民生活中熟悉的音調與節(jié)奏,如民間舞蹈的節(jié)奏、行進列隊的步伐聲、母親晃動嬰兒搖籃的律動……來烘托作品的特定意境。伴奏者需要細心琢磨、仔細推敲.方能更透徹地理解作品。
藝術歌曲之首舒伯特,在其創(chuàng)作的大量杰出的作品諸如《菩提樹》、《冬之旅》等鋼琴伴奏中,對傳統(tǒng)的鋼琴伴奏法則就有了許多突破性的新發(fā)展。他把鋼琴部分從單純的背景作用中解脫出來,使之與歌唱者的旋律、歌詞融成了完美的一體,共塑音樂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這已成為音樂史學家的共識。
為藝術歌曲伴奏,一方面要準確把握作品的風格并竭力挖掘為詩文譜曲的深刻內(nèi)涵,采取恰當?shù)囊羯?、速度、力度、表情等;另一方面,以豐富的想象力去體驗及渲染作品的特定意境。比如,舒伯特雖著名的藝術歌曲之一《魔王》,鋼琴伴奏從頭至尾貫穿著以三連音構成的節(jié)奏,用以模擬急促的馬蹄聲,烘托出父親懷抱重病的孩子飛馬疾馳的音樂背景。在彈奏中要注意這個特別的節(jié)奏音型。右于的八度和弦震音要彈得集中而平均,左手的樂句連、跳要分明;音樂要隨著情緒的變化而變化,弱起漸強或突強突弱要處理得當。又如另一首著名的獨唱曲《鱒魚》,其伴奏通過快速的六連聲,描寫鱒龜在水中歡快跳躍的身影。彈奏時左右手銜接緊密.六連音清晰而富有光澤,音樂處理猶如一個個波浪,弱起漸強,對第二拍的最高音略加強調,整個伴奏活潑而靈巧。
幾乎所有的音樂作品都有高潮部分,聲樂作品當然也不例外。此時鋼琴部分要推動音樂的發(fā)展,使音樂形象與音樂主題達到完美統(tǒng)—。當演唱者與伴奏者共同表演的作品即將進人高潮的時候,伴奏者不應當將銜接部分“輕描淡寫”一帶而過,而應當“推波助瀾”,提前進入音樂高潮狀態(tài),將音樂與演唱者一同推向高潮,此時的音樂感染力也將達到頂峰。有些聲樂作品為了突出主題或是體現(xiàn)演唱者的技巧,用鋼琴伴奏“獨唱”或與演唱者“輪唱”等方法,強凋主題,補充完善音樂形象,使音樂形象與音樂主題完美而統(tǒng)一。如普契尼作曲、裘塞佩·阿達米作詞的《圖蘭朵》中的《今夜無人入睡》,鋼琴伴奏為了達到樂隊伴奏的輝煌與雄壯氣勢,左手使用了連續(xù)不斷的震音,右手則以八度音程再現(xiàn)主題旋律,使演唱者的情緒逐漸平靜下來,轉到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之中,也使欣賞者在欣賞男高音演唱者的技巧的同時,重溫音樂主題,使整部聲樂作品得以補充。
鋼琴部分常與主旋律聲部“平分秋色”,利用模仿、對答、間插、主題因素展開等不同于法與旋律聲部相互配合,取得相得益彰的整體效果。安東魯賓斯坦曾經(jīng)說“鋼琴是—百種樂器”,鋼琴是一種能夠模仿其他樂器或其他聲音的樂器。作為聲樂藝術指導要有一雙善聽的耳朵、靈巧的手指,能模仿演奏出不同的音響。在有的歌曲里,鋼琴與歌者組成“二重唱”;一些藝術歌曲中則可能要去模仿某一件或幾件樂器;而在彈奏歌劇的伴奏時,還要有樂隊感(總譜感要很強)。
歌劇藝術是以音樂為主要表演手段,以戲劇為最終目的的綜合藝術。要提高歌劇鋼琴伴奏水平,必須從歌劇這一特殊角度入手。了解并傾聽歌劇藝術的有關資料,了解歌劇音樂中的詠嘆凋、宜敘調等的特性,熟知自己即將伴奏的歌劇的劇情、對白……以便把握不同角色,不同聲部在不同唱段中的風格、性質、音量、音色特點等并準確地在各幕各場中適時進入鋼琴伴奏。如歌劇《藝術家的生涯》中米賽塔的詠嘆調《漫步街上》的鋼琴伴奏,前奏一開始音色較亮,力度較強,速度漸快。突然急轉直下,音量突弱、節(jié)奏突慢,漸漸引出“米賽塔”主題。歌唱聲部進入之后,左手和弦觸鍵應較慢,不宜過強,右手分解和弦要彈得清晰而流動,此時由4/4拍轉換為3/4拍的節(jié)奏也使音樂更有舞蹈性。高潮部分節(jié)奏略自由,但結尾要處理得干凈而利落,不宜拖拍。整個伴奏要彈得符合這位賣弄風情的絕色佳人的性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