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煥麗,吳煥章,郭趙娟
(鄭州市蔬菜研究所,450015)
馬鈴薯是一種重要的菜糧兼用作物,生育期短,適應性強,產量高,效益好[1]。河南省地處中原腹地,無霜期長,在 180~300 d,年平均溫度 10~18℃,最熱月平均溫度22~28℃,屬馬鈴薯二季作栽培地區(qū)。本地區(qū)受氣候條件限制,馬鈴薯栽培面積不足全國總面積的5%[2]。近年來,河南省立足當地資源,發(fā)展特色經濟,馬鈴薯生產已成為解決農民增收緩慢的有效途徑,并作為農民增產增收的一項重要產業(yè)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2011年河南專家調研發(fā)現,隨著農村產業(yè)結構的調整,馬鈴薯種植面積連年擴大,對種薯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品種單一,結構不合理,分布區(qū)域少,嚴重影響了河南省馬鈴薯產業(yè)的發(fā)展。為加快品種更新,進一步豐富河南地區(qū)馬鈴薯品種,我們于2012年引進國內新品種(品系)9個,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本試驗通過對參試品種的田間物候期、農藝性狀、經濟性狀以及抗性等進行調查與對比,進一步確定其豐產性、抗逆性,篩選出適合鄭州市春季露地栽培的早熟馬鈴薯新品種,為促進河南省馬鈴薯產業(yè)持續(xù)高效發(fā)展,增加品種的多樣性,滿足市場不同用途的需要及大面積推廣種植提供科學依據。
供試的9個馬鈴薯品種分別為中蔬05079-66、中蔬02174-142和中薯3號(CK)(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F31和F34(遼寧富友種業(yè)有限公司育成),0306-28(甘肅省定西市旱作農業(yè)科研推廣中心育成),大200205-32(大興安嶺地區(qū)農林科學院育成),克200373-205(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育成),2000-11-8(山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育成)。
試驗安排在鄭州市蔬菜研究所試驗園區(qū)。試驗地前作為白菜,砂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①田間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19.5 m2,行距65 cm,株距30 cm,單壟單行種植,每小區(qū)4行,每行25株,共100株。四周設保護行。
②種薯處理 選擇健康種薯,提前1周切成25 g左右小塊催芽。
試驗于2012年3月14日播種。作基肥的雞糞和磷酸二銨隨耕地施入,每667 m2施入烘干消毒雞糞1 500 kg,復合肥50 kg,另外在現蕾期及開花期結合中耕培土667 m2分別追施碳酸氫銨和尿素30 kg。整個生育期間,中耕除草2次,追肥2次,排灌水5次,噴藥3次,預防蟲害及病毒病、晚疫病等病害。生育期間,在田間對各品種的花葉病毒病、卷葉病毒病、晚疫病和早疫病發(fā)生情況進行調查。2012年6月20日統(tǒng)一收獲。
表1 各參試品種物候期調查結果
①不同馬鈴薯品種物候期比較 由表1可知,參試馬鈴薯品種的出苗期、現蕾期、開花期及生育期均有差異。出苗期以F34最早,比對照早2 d;其次為F31和2000-11-8,比對照早1 d;中蔬05079-66和大200205-32比對照出苗晚3 d;克200373-205比對照晚5 d?,F蕾期F34、2000-11-8與對照相同,其余品種遲于對照1~7 d現蕾。開花期2000-11-8最早,比對照早3 d開花;F34、F31和0306-28與對照開花期相近;其余品種遲于對照4~6 d開花。成熟期F34、F31、2000-11-8和克200373-205相同,比對照提前6 d;中蔬05079-66比對照提早4 d成熟;其他品種比對照晚2~4 d成熟。生育期克200373-205最短,比對照短11 d;中蔬02174-142和0306-28生育期最長,為63 d,比對照長4 d。收獲后,田間觀察發(fā)現中蔬02174-142和0306-28的大部分薯塊的芽眼長出1~3 cm長的嫩芽,初步斷定這2個品種成熟時,地上部葉片生長旺盛,成熟標志不明顯。
表2 各參試品種田間性狀調查結果
②不同馬鈴薯品種田間性狀比較 由表2可知,在9個參試品種的出苗率都在98%以上,均高于對照中薯3號97%的出苗率。不同品種的主莖數差別不明顯,為1.2~2.9個。不同品種株高差別明顯,0306-28株高最高,為54.6 cm,其次為2000-11-8和克200373-205,分別為53.5 cm和50.2 cm,其余品種均低于對照,株高最低的是中蔬02174-142,為35.0 cm。0306-28單株結薯數最多,為9.0個/株;克200373-205最少,為5.5個/株,與對照相同;其余參試品種單株結薯數均高于對照。2000-11-8的單株塊莖質量最大,為620.0 g/株,其余參試品種均低于對照,單株塊莖質量最小的為0306-28,僅有241.8 g/株。對照中薯3號的單薯質量最大,為103.3 g;單薯質量最少的為0306-28,僅有26.8 g。參試品種的商品薯率均低于對照的81.09%,最低的為0306-28,僅有43.01%。
③不同馬鈴薯品種植株性狀和塊莖性狀比較 由表3可知,克200373-205莖為綠帶褐色,其余品種為綠色。 中蔬 02174-142、F34、0306-28、大200205-32和2000-11-8的葉片為深綠色,其余為綠色。2000-11-8和克200373-205的花冠為淡紫,其余為白色;花繁茂性除0306-28及2000-11-8繁茂外,其余中等。2000-11-8結實性中等,F34和CK無結實,其余有少量結實。中蔬02174-142和0306-28的匍匐莖長,結薯不集中;2000-11-8匍匐莖長短中等;其余品種匍匐莖短,結薯集中。中蔬02174-142、0306-28和對照的薯塊大小最整齊一致,其余表現中等。塊莖形狀表現不一,中蔬02174-142、F31和對照的塊莖為橢圓形,2000-11-8為長圓形,其余為圓形。各參試品種中只有克200373-205的皮色棕紅,其余均為黃色或淺黃色,其中F31黃色較亮。中蔬02174-142塊莖肉色表現為淺黃,0306-28表現為白色,其余表現為黃色。薯皮外觀除中蔬02174-142、克200373-205和對照為略麻皮外,其余品種均比較光滑;各參試品種芽眼均較淺。
由表4可知,2000-11-8平均產量最高,折合每667 m2產量為2 024.6 kg,比對照增產14.57%,其次是F34,折合每667 m2產量為1 891.5 kg,比對照增產7.04%,中蔬05079-66比對照增產0.70%,但三者產量與對照的差異不顯著。其余品種的鮮薯平均產量均低于對照,平均產量最低的為0306-28,667 m2產量僅有 797.3 kg。 其中,0306-28 產量極顯著低于對照,克200373-205產量顯著低于對照,其余參試品種產量與對照相比差異不顯著。
表3 各參試品種植株形態(tài)特征及塊莖性狀調查結果
表4 各參試品種產量調查結果及差異顯著性分析
表5結果顯示,參試的馬鈴薯抗病性表現有較大的差異。花葉病毒病除了F34發(fā)病率為30%較高和中蔬 02174-142、F31、0306-28、和 2000-11-8 不發(fā)病外,其他品種發(fā)病率低于20%,病情指數均小于10,發(fā)病不嚴重。卷葉病毒病以大200205-32和F31發(fā)病率高,為40%,病情指數分別為12.5和10,其他品種病情指數較低,發(fā)病較輕。晚疫病F31病葉率最高為89%,病情指數為44.78,中蔬02174-142、中蔬05079-66晚疫病發(fā)生較對照輕,其余品種較對照有不同程度加重。
表5 各參試品種主要病害情況調查
通過對引進的馬鈴薯品種進行對比試驗,觀察其特征特性,并測定鮮薯產量,結果表明,2000-11-8植株較高,葉片顏色深綠,生長勢強,塊莖長圓形,結薯集中,薯塊中等、整齊,薯皮光滑,黃皮黃肉,芽眼淺,單薯質量75.9 g,商品薯率72.58%,折合每667 m2產量2 024.6 kg,抗晚疫病弱,綜合性狀表現好。F34植株株高中上,葉片顏色深綠,生長勢強,塊莖圓形,結薯集中,薯皮光滑,黃皮黃肉、芽眼淺,塊莖大、整齊度中,單薯質量73.9 g,商品薯率72.30%,折合每667 m2產量 1 891.5 kg,抗晚疫病弱,綜合性狀優(yōu)良。中蔬05079-66植株株高中等,葉片綠色,結薯集中,塊莖圓形,薯塊大小中等、整齊,黃皮黃肉,表皮光滑,芽眼淺,單薯質量68.7 g,商品薯率63.06%,折合每667 m2產量1 779.4 kg,抗病性好,綜合性狀優(yōu)良。其余品種表現一般,需繼續(xù)試種觀察。
本研究結果表明,2000-11-8、F34和中蔬05079-66這3個品種在外觀品質、產量和生育期等方面均表現較好,較適合河南鄭州地區(qū)春季露地種植,可進行擴大生產試驗與示范推廣。
[1]李麗淑,唐洲萍,王暉,等.廣西冬種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2(2):167-170.
[2]溫亞麗.河南省馬鈴薯產業(yè)發(fā)展現狀與對策[J].種業(yè)導刊,2010(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