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旺梅 海日汗 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獸醫(yī)學院 010018
腸道相關淋巴組織由細胞因子以及相關淋巴組織(PP)構成,其中PP也是我們慣稱的派伊爾結。腸道的免疫反應誘導器官派伊爾結(Peyer.s patches,PP)外表的濾泡連接上皮(FAE)具有一些特定的受體可以結合某些細菌[1]。本次實驗主要研究乳酸菌黏附內(nèi)化于派伊爾結性能從而發(fā)揮免疫作用的機制。結果發(fā)現(xiàn)派伊爾結是通過細菌的內(nèi)化吸附能力從而被誘導產(chǎn)生免疫因子發(fā)揮免疫作用的。具體內(nèi)容如下。
1.1 材料
FITC(異硫氰酸熒光素)于Am resco采購;OVA(卵清蛋白)于 Hyclone采購;RPM I1640是由GIBCO公司生產(chǎn)的培養(yǎng)基。用于TNF-A,IL-10,IL-12檢測的試劑為中國醫(yī)藥上?;瘜W試劑公司產(chǎn)品。實驗采用的所有菌株均為本實驗室培養(yǎng)。
1.2 方法
(1)培養(yǎng)乳酸菌
將保存在含甘油15%的細菌培養(yǎng)基中的乳酸菌菌株進行活化(使用-70e的瓊脂培養(yǎng)基),之后將其進行單株菌落分離培養(yǎng)在37e的液體培養(yǎng)基內(nèi)17h,進行連續(xù)2次的轉接,使用4800r/m in的離心速度離心10m in,進行菌株的收集。
(2)熒光標記乳酸菌
把活細菌或處理過的細菌懸浮于100 mg Pm LFITC中 (溶解于PBS,pH7.3),37e暗處作用1 h,PBS洗四次,然后把細菌懸浮于PBS(109CFUPm L)[2]。
(3)制備體外派伊爾結
參照原雪琦、常桂芳等[3,4]的制備進行方法總結:把6周齡健康KM種小鼠用乙醚麻醉,脫頸處死,取出小腸,用預冷的PBS(磷酸緩沖液)清洗內(nèi)容物,剪下派伊爾結段組織塊。
(4)測定乳酸菌內(nèi)化黏附于派伊爾結
將被熒光素標記的乳酸菌按照菌株的不同放入96孔板的微孔,每個微孔內(nèi)放入4個派伊爾結組織塊(內(nèi)壁朝上)。于暗處37e的培養(yǎng)基進行1小時的搖床培養(yǎng)。然后使用PBS進行清洗,加入消化液,于70e培養(yǎng)基內(nèi)17小時,待組織塊耗盡,以PBS為空白對照,使用化學發(fā)光或熒光分析儀,分別在530nm發(fā)射光以及485nm激光波長的光下對熒光值進行檢測。內(nèi)化黏附性為每克派伊爾結相對的熒光數(shù)值。
(5)測定細胞因子
按照TNF-A,IL-10,IL-12檢測試劑的說明書進行檢測。每個樣品要重復檢測。
(6)小鼠分組處理
實驗采用的是6周齡的小鼠(KM種),隨機分成6個小組,每組10只。①為空白組:不進行OVA致敏處理,全程使用PBS洗胃。②為致敏空白組:進行OVA致敏處理,全程使用PBS洗胃。③致敏L.rhamnosusGG洗胃組:進行OVA致敏處理,全程使用菌懸溶液洗胃。第④,⑤,⑥三組分別為致敏L.acidophilusFn037 L洗胃組,致敏plantarumFn008 L洗胃組,致敏caseiFn012洗胃組,其操作方法均與第③組相同。在實驗3周后,脫臼處死小鼠,看小鼠糞便形狀,水樣球狀糞便就成功。
(7)測定小鼠腹腔巨噬cell的吞噬活性
在實驗3周后,脫臼處死小鼠,使用PBS溶液取其腹腔滲出液,經(jīng)過與熒光標記以及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后,在530nm發(fā)射光以及485nm激光波長的光下,檢測熒光值。
(8)測定小鼠糞便中sIgA
實驗3周后,對每只小鼠進行糞便的新鮮收集并給予稱重,使用PBS稀釋后于溫室培養(yǎng)半個小時,混合離心,按照測定試劑說明書測定小鼠糞便中的sIgA。
(9)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計算處理,并使用方差檢驗。
2.1 乳酸菌對派伊爾結的黏附性以及誘導細胞因子的數(shù)量比較
L.caseiFn012,L.plantarum Fn008,L.philusFn 037,L.rhamnosusGG對派伊爾結的內(nèi)化能力依次增強,但對派伊爾結誘導產(chǎn)生IL-12,TNF-A和IL-10的能力相當。
2.2 對腹腔巨噬cell吞噬活性的影響
從結果來看,第②組小鼠腹腔巨噬cell吞噬活性顯著增強,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第③組進一步顯著上升,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它菌株組除了第⑥組與空白組相比較也均有提升,且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第⑥組與空白組無明顯差異(p>0.05)。 具體見表 1。
表1 各組對腹腔巨噬cell吞噬活性的影響比較
2.3 測定小鼠糞便中sIgA致敏可抑制小鼠對sIgA的分泌,乳酸菌則可增強小鼠對sIgA的分泌,第③,④,⑤三組均可削弱由于致敏導致的sIgA分泌下降情況,且效果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第⑥組菌株無明顯作用,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見表2。
表2 各組對小鼠分泌sIgA的影響比較
筆者通過此次研究得出,派伊爾結是通過細菌菌株的內(nèi)化黏附,被誘導產(chǎn)生免疫細胞因子從而發(fā)揮其在腸道黏膜免疫中的作用,并且免疫因子分泌的多少與細菌菌株的內(nèi)化黏附能力成正比。這可為以后工作中對免疫調節(jié)性乳酸桿菌以及活菌疫苗載體的篩選提供科學依據(jù)。
[1]Brayden DJ,Baird AW.Apical membrane receptors on intes-tinal M cells:potential targets for vaccine delivery [J].AdvDrug Deliv Rev,2004,56(6):721-726.
[2] Vinderola CG,Medici M,Perdigon G.Relationship betweeninteraction sites in the gut,hydrophobicity, mucosal immuno -modulating capacities and cell wall protein profiles in indigenous and exogenous bacteria[J].J Appl M icrobiol,2004,96(2):230-243.
[3]原雪琦,孫進,常桂芳,樂國偉,施用暉.10株乳酸菌黏附小鼠派伊爾結及免疫調節(jié)作用研究[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09,21(7):577-580.
[4]常桂芳,施用暉,樂國鋒,孫進,徐子偉,原雪琪,胡曉麗.乳酸菌內(nèi)化小鼠小腸派伊爾結特性及其影響因素[J].科技導報,2008,26(23):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