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
(黑龍江省牡丹江林業(yè)科學研究所,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0)
山杏(Prunus sibirica Linn.)為小喬木,高2~5m;小枝淡紅褐色或灰色,無毛;芽鱗邊緣有疏柔毛。葉卵圓形或近圓形,葉緣有單鋸齒,兩面無毛;葉柄長2~3cm,無毛;托葉早落?;▎紊?,近無梗,花徑1.5~2cm;萼片長橢圓形,先端鈍;花瓣白色或粉紅色,倒卵形或近圓形;果肉薄,質干,成熟后開裂;核兩側扁,徑1.2~1.5cm,扁圓形,先端圓形,基部不對稱?;ㄆ?~6月;果熟期6~8月。
本試驗的地點選擇在黑龍江省東南部,優(yōu)樹主要選擇標準為果大、豐產和無病蟲害,選擇后采種并進行主要性狀的測定。本次試驗的具體地點為牡丹江市的北山、牡丹江的東村林場、牡丹江林科所青梅實驗站、林口林業(yè)局的建堂經營所和西北楞林場、雙鴨山林業(yè)局的青山林場、柴河林業(yè)局的向日林場、東京城林業(yè)局的江山嬌林場、綏陽林業(yè)局的寒蔥河林場,確定優(yōu)樹50株。于7月初采種并進行測量。
調查山杏種子的生物學性狀,主要測定內容包括山杏果核三徑(橫徑、縱徑、側徑)、種子重量以及病蟲害等方面,根據性狀的性質進行記載,然后進行評價。
各產地所選優(yōu)樹的果實、果核重量性狀指標存在一定的差別。從表1中可以看出,寒蔥河的果實鮮重最大,高達18.28g,建堂的最小,前者大約是后者的6倍。
表1 各優(yōu)樹果實、果核重量性狀測定值
對各地山杏的果實重量進行方差分析見表2。結果表明,各產地的果實鮮重、核鮮重、核干重之間均存在顯著或極顯著差異。
表2 優(yōu)樹果實重量性狀方差分析
對各地山杏的果實鮮重平均數進行差異比較(見表3)。果實鮮重方面,寒蔥河和雙鴨山與其他產地之間的差異顯著,而建堂、東村、江山嬌、西北楞、柴河之間差異不明顯;杏核鮮重方面,寒蔥河與青梅的差異不明顯,而與其他產地的差異顯著;核干重方面,青梅與北山之間差異不顯著,而與其他產地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由此可見,以北山、青梅為優(yōu)、寒蔥河、雙鴨山次之,建堂和東村最差。
表3 優(yōu)樹果實鮮重多重比較
各產地所選優(yōu)樹的果核重量性狀指標也存在一定的差別。從表4中可以看出,核鮮重的結果與果實鮮重基本相似。從核干重看,青梅的最大,建堂、東村的較小。
表4 各優(yōu)樹果核重量性狀測定值
表5 優(yōu)樹杏核鮮重多重比較
表6 優(yōu)樹杏核干重多重比較
表5、表6對各地山杏核鮮重、核干重平均數進行差異比較,杏核鮮重方面,寒蔥河與青梅的差異不明顯,而與其他產地的差異顯著;核干重方面青梅與北山之間差異不顯著,而與其他產地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由此可見,以北山、青梅為優(yōu),寒蔥河、雙鴨山次之,建堂和東村最差。
各地山杏的杏核性狀指標見表7。杏核橫徑以雙鴨山與青梅的最大,均為1.61cm,寒蔥河的最小,僅為1.22cm;而對縱徑和側徑來說,寒蔥河反而最大,說明寒蔥河的山杏杏核屬于長橢圓形,縱橫比較大,而雙鴨山與青梅的縱橫比較小,杏核趨于卵圓形。
表7 優(yōu)樹杏核性狀測定值
表8 優(yōu)樹杏核性狀方差分析
各地山杏的杏核性狀方差分析見表8。結果表明,各產地杏核的橫徑、縱徑、側徑之間的差異性均達到顯著或極顯著水平。各產地杏核性狀的差異越大,說明在山杏資源中以杏核為目標進行選優(yōu)的范圍和可能性就越大。
表9 優(yōu)樹杏核橫徑多重比較
表10 優(yōu)樹杏核縱徑多重比較
表11 優(yōu)樹杏核側徑多重比較
從表9、10、11分別對各地山杏的杏核縱徑、橫徑、側徑的平均數進行差異比較。結果表明,在杏核橫徑方面,寒蔥河與建堂、東村之間的差異不明顯,而與柴河、西北楞、北山、江山嬌、青梅、雙鴨山的差異達顯著水平;在杏核縱徑與側徑方面,寒蔥河與其他產地之間差異顯著,雙鴨山、青梅、北山、江山嬌之間差異不明顯。
黑龍江省山杏資源豐富,我們主要對黑龍江省東南部地區(qū)的9個地點進行調查,根據選優(yōu)的標準,確定了50株優(yōu)樹,并對優(yōu)樹采種測量,通過方差分析表明,種子三徑和種子重量均存在顯著或極顯著差異。從杏核橫徑來看,雙鴨山與青梅的最大,寒蔥河的最?。粚v徑和側徑來看,寒蔥河的反而最大,這也從杏核形狀上有所體現,寒蔥河的山杏杏核屬于長橢圓形,縱橫比較大,雙鴨山與青梅的縱橫比較小,杏核趨于卵圓形。從核鮮重和核干重來看,青梅的最大,建堂、東村的較小。各產地的果實性狀和杏核性狀有所不同,存在較大差別。各產地的差異越大,說明在山杏資源選優(yōu)的范圍和可能性就越大。
[1]趙峰,張毅.中國仁用杏的生產概況及發(fā)展前景[J].北林果研究,2001(4):377-379.
[2]劉寧,劉威生.我國仁用杏主產區(qū)生產發(fā)展概述[J].北方果樹,2004(增刊):48-49.
[3]劉寧,張加延.仁用杏新品系選育報告[J].北方果樹,1999(2):9-10.
[4]賈永國.仁用杏優(yōu)良品種及豐產栽培技術[J].河北果樹,2004(4):23-25.
[5]曾燁,牟蘊慧.李、杏遠緣雜交種的創(chuàng)造及其利用研究[J].北方園藝,2000(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