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寄語:2013—我們別無選擇
時光匆匆,2013年——來到這個世界已近50載,即將步入知天命之年的自己,在一個相對閉塞的城市,演繹著自己的人生。忙忙碌碌又無所事事,每每審視自己,感覺自己與從前相比有了許多的變化。別的不說,就說心境吧,總是時好時壞,被一種惆悵困擾著,與范仲淹先生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境界相去甚遠,可生活還要繼續(xù),在城市的一隅看大千世界,觀茫茫人海,等日出日落……
40歲之前,我們耽于幻想,習慣做那些五顏六色的白日夢,因為生活本身提供了許多可供我們選擇的范式,我們便不遺余力地朝秦暮楚,今天想著這樣生活,明天又想著過另一種生活,變換生活方式的念頭隨時誘惑著我們。因為年輕——我們精力充沛,朝氣蓬勃;因為年輕——我們思維活躍,目空一切。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生活在我們自己營造的幻想王國里,幻想到雨夜,幻想到雪晨……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屬于幻想的年齡卻沒有或少有幻想的人是可憐的,更是可悲的。
時間匆匆滑過,到了50歲,被幻想打得一敗涂地的我們,傷痕累累,疲憊不堪,孤獨惆悵?;蛟S這種被稱為惆悵的情緒是步入知天命之年的人的共同特征吧,這一特征使我們的目光寫滿了憂郁,無奈、無助、無依、無靠……既沒有青年人的朝氣蓬勃,也缺失老者們的泰然自若。憂郁的目光和惆悵的情緒如影隨形,成為一種擺脫不了的痛。和同齡人相處,每每感到大家竟然驚人地相似,成功者也罷,失意者也罷,同樣憂郁同樣惆悵。躊躇滿志時,骨子里隱藏著惆悵和憂郁;做青年人狀時,骨子里也隱藏著惆悵和憂郁;甚至什么都不在乎時,骨子里仍然隱藏著惆悵和憂郁。大家體味到的人生況味兒毫無二致。盡管我們無一例外地把工作、生活看得更重,更具責任感,這不過是一種拒絕回答甚至回避思考的一種別無選擇罷了。其實,我們幾乎無一幸免地掉進了一個人類思想的永恒黑洞——人生的意義究竟何在?
于是,在這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年齡,我們便別無選擇抑或說無可奈何地去體味人生的另一種況味兒——回憶,回憶從前和以往,回憶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那些有意義或無意義的人和事,曾經(jīng)的輝煌和失意,像一部人生的記錄片,在自己的潛意識中一遍一遍地播放,我們成了迷途的羔羊,沿著記憶的小路往活過來的路上逆向行進。另一方面,我們又在骨子里渴望著什么,仍然不愿意放棄對現(xiàn)實的審視與關(guān)注,并不時警告自己,生活還要繼續(xù),日子還要重復,路上既有茉莉花的芳香也有罌粟花的誘惑。可見,過去與現(xiàn)在,正如夜晚與白晝,其邊緣是交織在一起的,當現(xiàn)實分外生動的時候,許多回憶則相應地更加清楚了。而回憶本身也是一種享受,比如現(xiàn)在的我,在2013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刻——回憶著,享受僅僅屬于自己的美好時光——靜靜地想著什么,從容地讀著什么,悄悄地看著什么,默默地寫著什么……與自己的心靈愉快地交談、討論、甚至爭辯,而外面的世界,鴉雀無聲,萬籟俱寂,置身于這樣一種舒適安逸的環(huán)境,多好??!
不過話還得收回來,就嚴格意義而言,知天命之年的人的憂郁和惆悵對世界是無害的,它只不過構(gòu)成了人類社會一道特殊的、不可缺失的風景罷了——襯托著少男少女們的純潔爛漫、生動多情,襯托著老人們的悠然自得、淡泊寧靜……
那么,就讓我們扮演著這樣一種不可或缺的角色吧——又成熟又疲憊,把憂郁隱藏在眼睛里,把惆悵保留在心靈中。
時光匆匆,生活還要繼續(xù)……
赤峰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 執(zhí)行主編 孫國軍
2013年 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