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李冰
摘 要:山水詩在中國古代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過并出現(xiàn)了眾多的描寫山水的著名詩人,像陶淵明、鮑照、謝靈運、謝眺等。然而山水詩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且集大成者卻是謝靈運,由于謝靈運是中國詩歌史上全力創(chuàng)作山水詩的詩人,所以謝靈運的山水詩在中國文學史上就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長期以來,寫作山水詩的論文眾多,依據(jù)謝靈運山水詩創(chuàng)作的成就,結(jié)合詩人所處時代的社會歷史背景,并且依據(jù)當時(魏晉南北朝)的文化思想潮流,對謝靈運的山水詩作出較為深刻地分析。
關(guān)鍵詞:山水詩特點;山水情懷;原因
先秦以來的文學作品如《詩經(jīng)》《楚辭》中就出現(xiàn)了自然山水,然而多是用作比興的材料或作為人事的背景而存在,并不是作為詩人或讀者的獨立審美客體。曹操的《觀滄?!房梢哉f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詩,其成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其原因在于當時世族及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條件有關(guān),即:他們大都以隱逸為清高,在園林別墅里過著悠閑的生活。正是由于優(yōu)越的物質(zhì)條件、高度的藝術(shù)素養(yǎng)和漫游山水的體驗相輔相成,使謝靈運成為詩歌史上一位有極大成就的山水詩人。他留傳至今的一百余首詩歌創(chuàng)作中,一半以上為山水景物的描寫。由于他個人愛好山水景物以及他當時的社會聲望,從而帶動了當時的許多詩人也都創(chuàng)作了不少山水詩,由于眾多詩人競相創(chuàng)作山水詩作,從而為自然山水詩的出現(xiàn)準備了條件。
一、謝靈運山水詩的山水情懷體現(xiàn)在奇山異水的山水之美
上,表現(xiàn)在游覽山水時意境深遠上
他好取人之所罕至的深山大壑,從而為后人留下許多優(yōu)美的詩句。例如,其筆下的山多險峻連綿:“連嶂疊滟鍔”選自《晚出西射堂》;谷則多幽深難覓的:“谷幽光未顯”選自《從斤竹澗越嶺溪行》。由一山一水,可以看出謝靈運對生新之景、幽奇之景的偏愛。然而從他的詩作的語言特色上可以看出:
1.深微清新
沈德潛評謝靈運的山水詩為:“匠心獨造,少規(guī)往則,鉤深極微,而漸近自然?!庇终f:“謝詩經(jīng)營而反于自然,不可及處,在新在俊”在他的山水詩中常從深微的刻畫中表現(xiàn)出一種清新的氣息,如“猿鳴誠知曙,谷幽光未顯”。寫幽谷晨景就細微而清新,幽谷里的黎明要來的遲一些。雖從猿鳴可知天已破曉,但山谷幽深、夜色未盡。而“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則從草生鳴禽中寫出初景新陽的生意,而又完全不費雕琢,運筆自然之神別有一段雋永意味。
2.幽秀明麗
對于謝靈運的山水詩的山水刻畫,則表現(xiàn)為有時幽秀,有時明麗,有時幽秀之中有明麗,有時又是明麗之中別有幽秀。像膾炙人口的“罨峭嶺稠疊,綠莜媚清漣”中在罨峭洲縈的幽秀之中呈現(xiàn)白云綠莜的明麗景色。而“石淺水潺媛,哀禽相叫嘯?!眲t在夕陽輝耀的明麗的秋山之景中,透出一脈荒林哀禽的幽秀之感。正是由于魏晉世人具有濃厚的山水情節(jié)以及他們對與山水的那種熱愛,才促成了山水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盛行與繁榮。從而也促使山水詩在中國詩歌史上留下了深厚的精神財富。還可以看出作者在感情上的孤獨,在意興正濃的登臨山水之際,詩人謝靈運表現(xiàn)出來這種孤獨的情感基調(diào),這不能不使千年以后的我們,在閱讀這些詩作的時候,心境也隨之一沉而發(fā)出謝靈運是孤獨的感慨。而在“握蘭勤徒結(jié),折麻心莫展。情用賞為美,事昧競誰辨?!保ā稄慕镏駶驹綆X溪行》)詩句體現(xiàn)了他這種揮之不去的孤獨感。正是對山水的熱愛與內(nèi)心的孤獨中,謝靈運山水詩的山水情懷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二、謝靈運的山水詩具有山水情懷的原因
一方面,得益于其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即江南一帶的美麗山水
(即深山絕谷,滾滾的大河,古廟茅亭等)給人們提供了山水文學的良好環(huán)境;另一方面,更與詩人的精神風貌有關(guān),即由于當時的政治腐敗,引起了一般人對于現(xiàn)世的不滿和厭惡,在這其中有依廣大文人表現(xiàn)得最為強烈,同時對于長期以來盛極一時的游仙哲理的玄言文學,大家都感到過于空虛乏味,可是由仙界而入于自然界。謝靈運一生中,除了最后幾年以外,始終沒有喪失他的傲岸之氣,他從自然界中悟出的“道”沖淡了抑郁和憤怒,從而能以喜悅的心情來領(lǐng)略自然美。這樣,在他的多數(shù)作品里的自然景色,不論幽深還是絢麗,都具有新鮮和歡愉的姿態(tài),借用他自己的詩句來比喻,就是“云月相輝映,空水共澄鮮。”《登江中孤嶼》到達這樣的境界還需要高度的藝術(shù)技巧。在談及謝靈運的山水詩所達到的藝術(shù)境界時在《南北朝文學史》中是這樣闡述的:“在謝靈運的主觀思想中,山水往往是悟道的手段。從玄理出發(fā),又要回到玄理,總是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一道障礙,總會影響詩人的感情和大自然融洽無間?!彼?,謝靈運筆下的山水,多數(shù)情況下屬于欣賞和思辨的對象,還沒有跳出王國維所說的“有我之境”,并且謝靈運筆下的山水是人格化的,他常用頗為別致的“媚”字在“綠莜媚清漣”《過始寧墅》,以及“孤嶼媚中川”《登江中孤嶼》中都有擬人的意味?!懊摹弊衷谶@里表現(xiàn)了一種超拔俗流,孤芳自賞的情懷,再推廣而言之,謝靈運山水詩的意境,大抵具有幽深,明麗,孤峭的特征,尤其是他筆下的山勢,極少呈現(xiàn)平遠悠渺之壯,而多是崢嶸層疊,線條銳利,很有力量的狀態(tài)。這和他的個性及寫作時的心境有關(guān)。謝詩幾乎全都是在他政治上失意的時候?qū)懽鞯?。他企圖通過對山水的欣賞來忘卻現(xiàn)實的壓迫,但出于高傲和褊燥的個性,一種賢者不能為世所用的孤獨和苦悶,總是頑強地沖破超然物外的需求,在詩中呈現(xiàn)出來。所以,他的詩,常常是外在的平靜與內(nèi)在的不平靜的結(jié)合。
三、謝詩的山水情懷在抒情描寫上的特點
開始時,詩人總是懷著各種強烈的人世情感步入山水。通過對自然的真實寫照,情感漸漸平息淡泊,最終完全泯滅在景物境界里。而后再由嘆賞(有些則經(jīng)過問答式的物我交流)轉(zhuǎn)為思考,末尾則表示為釋然,與初時情感發(fā)生根本轉(zhuǎn)變的說理結(jié)束。原先的情緒消逝在景物境界里,新的俚語又繼景語而出。由情至景至理,這無疑是詩人在山水觀照中情緒活動的一個過程。恰又與佛學中從“人我”出發(fā),借助禪定功夫,于觀照對象中悟出萬化皆空之理,返照于心,覺悟到自我也是“空”,否定一切情欲觀念,發(fā)現(xiàn)“佛性我”,與般若境界的參禪過程相吻合。因此,無論是鋪陳、描寫、說理,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構(gòu)成詩人在山水中情感活動發(fā)展的完整過程。這些理語,其意義并不在于哲學的內(nèi)涵本身,全不同于魏晉名士的清談玄理。所以,王夫之說謝詩:“理關(guān)致極,言之曲到,人或及此理,便死理中,自無生氣?!眲⑽踺d亦說:“陶謝用理語各有勝境?!彼杂衅洳豢赡⒌谋砬橐饬x和審美價值,僅僅從狹義上的“情景交融”來貶之為“玄學的尾巴”,顯然是不恰當?shù)?。結(jié)合他的山水詩來分析其詩作的藝術(shù)成就時就會發(fā)現(xiàn)在謝靈運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獨創(chuàng)了山水詩寫作上的范式,并在描摹性的寫景上,取得了異常豐厚的成績。這種成績的取得,一方面,為后來山水詩的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另一方面,也為文學回到文學性的軌道上起到了力挽狂瀾的奠基作用,從而徹底完成了玄言詩背景下文學創(chuàng)作的兩個方面的工作:自然山水作為一種獨立的因素成為文學的描寫對象,使文學的主體性從哲理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一方面,我們既要鼓勵同學們來學習詩歌,品味詩歌中所蘊含的深厚感情;另一方面,又要培養(yǎng)學生感悟古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意境。讓學生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精深與博大,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北京大學中文史教研室.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J].北京:中華書局,1961,12.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08.
(作者單位 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四女寺鎮(zhèn)明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