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善
摘 要:初中化學要教給學生什么?是知識、方法、觀念?聯(lián)系社會、聯(lián)系生活的目的是什么……這些問題需要教師深入研究,從灌輸?shù)教骄?、從課堂到課外、從理論到實踐,同時打開多種感官之門,學生從中收獲到的才是“殷實”的、“飽滿”的,才能成為知識庫中長久保留的知識。
關鍵詞:探究活動;生活情境;實驗操作
近年來,在初中化學中,一些新的有趣的話題漸漸被人們所關注:學生需要關注哪些問題?哪些社會、生活問題是與化學密切相關的?化學要教給學生什么?是知識、方法、觀念?聯(lián)系社會、聯(lián)系生活的目的是什么……這些問題實際上是新課標出臺之后,教師思維中出現(xiàn)的新的“拐彎”,新的“索引”,以期取得新的突破。理念在靜悄悄地變化,自然,落實到行動中,不少化學老師已經在教改的路上漸行漸遠。
一、從灌輸?shù)教骄俊獙W習方式更為靈活
“禁止灌輸,保持爭議,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边@句話是德國政治教育家博斯巴赫于1976年說的,時隔三十多年仍不過時。的確,學生都不喜歡機械呆板的灌輸。特別是初中化學課程操作性強,實踐性強,這樣的課程一旦禁錮在單一、機械、支配、限制的純技能灌輸之中,久而久之,學生的興趣必將消失殆盡?!读x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指出:“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在知識的形成、相互聯(lián)系和應用過程中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學習科學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憋@然,所謂“有更多的機會”說明教學應當將重心放在“探究”而不是“灌輸”上。
比如:在學習金屬銹蝕時,不妨設計如下片斷:在切過咸菜的菜刀同一面上選相近的3處進行下列實驗:一處用濕棉球潤濕;另一處用干布擦干;第三處用干布擦干后,涂上一層植物油。放置一晝夜,觀察菜刀3處表面發(fā)生的變化并分析原因。
還比如:一教師在教學有關溶液的內容時,設計了如下探究活動:
(1)問題:冬天,寒風凜冽,街道上的冰會影響車輛行駛。有人在路面上撒鹽,你能解釋是為什么?
(2)探究:在100mL的燒杯內放進一些碎冰,測量溫度;然后加入少量食鹽并攪勻,測量溫度。
學生經過分析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加入少量鹽能使冰點降低,固此,有人在路面上撒鹽的原因自然“呼之欲出”。教師應該經常放手讓學生去主動探究,教師的責任在于鼓勵、喚醒,在于經常性地點燃學生的探究之火。而真正的“點燃”不在于課堂上的“千呼萬喚”,而在于構建一種有助于學生發(fā)展的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情境。
二、從課堂到課外——生活情景密不可分
愈來愈多的事實表明,化學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推進了現(xiàn)代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對人類解決當今面臨的能源危機、環(huán)境危機、資源危機等一系列重大挑戰(zhàn)提供了可能的途徑?!稑藴省分赋觯骸盀閷W生創(chuàng)設體現(xiàn)化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相互關系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初步了解化學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巨大貢獻?!钡拇_,如果學而無用,如果學習與生活沒有“深情擁抱”,學生的興趣怎能如長明之火不滅呢?聰慧的教師不僅僅是待在教室,不僅僅是低頭“耕耘”,而是抬頭看路,把學生引領到廣袤的現(xiàn)實生活之中。因為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更因為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會實踐中學到的化學知識更加刻骨銘心?!皬纳钭哌M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边@句話任何時候都不過時。
例如:教師可以在每一個二級主題中列出建議選擇的內容,
如“服裝干洗”、“制造自來水管材料的變遷”、“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災與自救”、“西氣東輸工程”、“富營養(yǎng)化污染與禁用含磷洗衣粉”等,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增強應用化學的意識。例如:在家中用食醋清洗水瓶中的水垢,用簡單的方法將衣料上沾有的油污洗去,正確使用干電池和充電電池,調查或收集有關“酸雨”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資料……還可以在不銹鋼餐具、食品中的乳化劑、嬰兒奶粉中的蛋白質含量、硬水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葡萄糖在體內氧化釋放能量等方面都大膽一試。這樣的活動多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強了,思維靈活了,眼界開闊了,何樂而不為呢?
三、從理論到實踐——實驗操作不可或缺
“方法固然重要,然而,無論我們做什么,最能獲得實踐效果的東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們內心發(fā)生的事?!睂W生需要什么樣的化學?首先,需要有趣的化學。不可否認,離開了動手實驗的化學,還有趣嗎?在這個意義上,初中化學中的實驗不可或缺。
一些教師主張應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或研究性實驗,這是一條不錯的路子。驗證性實驗和探索性、研究性實驗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關鍵是如何有效地發(fā)揮它們的功效。還有一些教師在實驗趣味性方面進行改革,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如“燃燒條件的探索”、“粉塵爆炸”、“金屬熔化溫度的比較”、“氫氧化鈉的腐蝕性”等,并通過這些有趣味性的實驗來進行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云的光彩、竹的搖曳,雀群的鳴聲”之所以趣味十足,就在于那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學生亦然。只有全身心的動心、動口、動手,同時打開多種感官之門,學生從中收獲到的才是“殷實”的,“飽滿的”,才能成為知識庫中長久保留的知識。
(作者單位 湖北省仙桃市西流河鎮(zhèn)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