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煥民
貧窮促使人發(fā)憤掙錢。小處說,沒有錢就解決不了衣食住行問題;大處說,沒有錢,就解決不了尊嚴問題。
對年輕人來說,無論職業(yè)取向如何,首要的任務都是掙錢。那些不急于掙錢的人,則是潛心解決掙錢的能力問題。
我一直認為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有些機械。比如他認為人的需求是依次滿足并上升的。其實,人的需求層次在每個時期,甚至每一天都存在五個層次。區(qū)別僅僅是“層次”的層次差異。
比如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他們不存在自我實現的需求?相反,他們可能比中年人需求更強烈。我還沒有太強烈的自我實現愿望,而正在讀書的女兒卻一有機會就跟我探討如何自我實現的問題。年輕人與中年人相比,對尊重要求的強烈程度和方式,僅僅是有區(qū)別而已。
如果五個層次的需求是依次滿足的,那,人度過一生該有多么痛苦?可在現實中,金錢,正在把人推進痛苦的漩渦。就物質而言,錢的特點是越多越顯得少。
一個朋友非常痛苦地跟我講:2000萬元根本無法保證一輩子的生活。本來認為他在炫耀,可經他一算,果真差得很多:一個人一年起碼需要50萬元的開銷;想擁有一個背山面水的,占地不少于三畝地的住宅;住在海濱城市的他,需要一個能夠容納20 人的豪華游艇……
經他一說,我也認為2000萬元也就是“那點錢”了,如果他活到80歲,也就是夠他個人花。如果不趕快掙錢,他余下的人生不僅活不出新精彩,而且很有點不安全。對他來說,傾其一生的努力,可能也沒有辦法滿足自己的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
金錢的最大作用是幫助人們過上富裕的日子,以至于可以不必為金錢而工作了,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金錢的最大魔力是讓人窮其一生,圍著它轉。華爾街那些被奧巴馬斥為貪婪的大亨如此,中國那些動輒上億的貪官也是如此。
一切向錢看,全民向錢看,既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動力,最終也必將成為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障礙。
其實,我自己心里也清楚,這是一個國家從貧困到富裕轉化過程中不可逾越的階段,但面對這種狀態(tài),仍然感到困惑。但困惑并不是來自現象本身,而是從輿論上沒有引導的聲音,偶爾發(fā)出的聲音甚至會被視為異類。
沒有家底的人為金錢工作,是必須的。而已經步入小康的人們仍然被錢奴役,那只能從人生追求上去查找原因了。
如何戰(zhàn)勝金錢的魔力,對于個人或者一個國家,都不是一個虛無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