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雪梅韓 林李 華王偉偉
突出與臨床、預防學科結合的病理教學方法的改革
蔣雪梅1韓 林2李 華3王偉偉1
病理;實踐教學;能力
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根據(jù)疾病單元增設一些簡單典型的病理討論,如心血管系統(tǒng)引入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心肌梗死、腦中風等,病例討論中我院發(fā)現(xiàn)學生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能夠積極主動查閱相關知識,提出問題,發(fā)表見解,真正把學生擺到“主體”位置上。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用“提問”的方式進行教育活動[1]。他并不把知識直接教給別人,而是指出問題所在,并一步步引導學生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蘇格拉底式教學的優(yōu)點在于以學習者為中心,保證學生的注意力不被分散,增進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這種提問教學方式尤其適用于病理以病例為基礎的學習,通過提問幫助學生構建新舊知識理解的橋梁。因此我院研究的目的是評估教師的理論專業(yè)知識或實踐專業(yè)知識對于學習結果的影響,假設是實踐專業(yè)知識彌補理論知識相應的缺陷,并且是產(chǎn)生同樣的學習結果。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將2010級本科學生兩個班級分為兩組,對照組69人,實驗組84人。對兩組兩種不同教學方法進行評估。
1.2 研究方法評價和反饋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平時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尋求評價和反饋,可隨時考問學生了解知識掌握的情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建議在每個章節(jié)教學完成后進行考試比較,在整門課程教學完成后展開問卷調查評估。
1.2.1 教學后測試教學效果講述的章節(jié)包括總論中組織的損傷與修復、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炎癥、腫瘤,各論中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泌尿系統(tǒng)疾病、生殖系統(tǒng)疾病。對照組采用一般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教材的內容為主。而實驗組在總論的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炎癥、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及泌尿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疾病教學中采用與臨床案例及預防學科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其它章節(jié)按照傳統(tǒng)的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在每次完成各個章節(jié)學習后的一周內進行該章節(jié)的考試,各章節(jié)分值為組織的損傷與修復 16分、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 7分、炎癥11分、腫瘤6分、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15分、呼吸系統(tǒng)疾病8分、消化系統(tǒng)疾病14分、泌尿系統(tǒng)疾病8分、生殖系統(tǒng)疾病5分。
1.2.2 問卷調查問卷調查主要設計五個方面:鼓勵初學者在討論中積極參與;鼓勵初學者提出問題;集中注意力;提供充足的機會讓學生提問題;幫助學生在臨床表現(xiàn)和相關的科學/生理學/解剖學之間建立聯(lián)系。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
1.3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6.0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率的比較用卡方檢驗。
2.1 數(shù)學效果評分比較實驗組采用案例教學方法的章節(jié)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炎癥、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及泌尿系統(tǒng)疾病與對照組考試后的成績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生殖系統(tǒng)疾病與對照組之間無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未采用案例教學方法的章節(jié)(損傷與修復、腫瘤、呼吸系統(tǒng)疾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與對照組考試后的成績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2.2 問卷調查比較兩組在問卷調查方面比較,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見表2。
表1 兩組不同教學方法效果評分比較[分, (±s)]
表1 兩組不同教學方法效果評分比較[分,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組別 炎癥 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泌尿系統(tǒng)疾病生殖系統(tǒng)疾病 損傷與修復 腫瘤 呼吸系統(tǒng)疾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實驗組 8.58±1.48**6.81±1.18**12.63±2.82*6.72±1.61* 3.02±1.18 11.89±2.32 3.67±1.16 7.36±1.36 10.37±3.33對照組 7.36±1.36 5.67±1.16 11.49±3.20 5.17±1.76 2.75±1.24 11.51±2.28 3.60±1.18 7.58±1.58 10.19±3.08
表2 兩組教學效果問卷調查評估[n(%)]
學生在大學畢業(yè)進入社會后,在工作、生活中,具有獲取新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及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小至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大至國家建設與發(fā)展都將是十分重要的。當今大學教育的重要原則即應當培養(yǎng)有廣博知識基礎、有思想并且掌握一定方法以及能力的人。眾所周知,對照本宣科似的教學方式或填鴨式的灌輸法,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的時間較少,非常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的學習主要是依靠記憶力,學生將很少學到應對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而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相互沖突的觀點,有許多問題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在這種環(huán)境中,僅有知識是不夠的,而能夠清楚地思考復雜問題的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2-3]。
Davis[4]等在1994年的一個研究也表明當結構很好的案件被使用時,傳統(tǒng)照本宣科教學的優(yōu)點已消失,其它小組也確認了這個新的發(fā)現(xiàn),并且提出結構很好的案例,也有降低專業(yè)和沒有教師指導之間的代溝和/或降低學生學習所教的知識對教師的依賴性[5]。
本研究中,比較對照組和實驗組在某些章節(jié)中使用傳統(tǒng)教學和設計案例與臨床、預防交叉的教學之間,發(fā)現(xiàn)學習結果有顯著的差異,然而兩組在某些章節(jié)采取相同的傳統(tǒng)教學發(fā)現(xiàn)學習結果無顯著的差異性。不同類型的小組設計學生的學習結果及能力培養(yǎng)的反饋也不同,同學普遍反映采取設計案例與臨床、預防交叉教學問卷調查的五個方面均有較大提高。
研究表明,與結合臨床病例的教學小組通過實踐專業(yè)知識能夠彌補,甚至超過理論專業(yè)知識的不足。傳統(tǒng)的純理論專業(yè)知識教學,教學成績和學習結果是非線性的。實際上,依賴教師學習的同學,通過純理論專業(yè)知識教學也許妨礙了教學工作的完成。Schmidt定義了作為學生表達自己語言能力的認知一致,通過討論才使得教學更有效[6]。但是只通過純理論教學的小組不會認為學生的語言是必要的。Ericsson已證明了專業(yè)知識增加的認知過程稱為自動化[7]。與此相同,Peyton描述了具有無意識競爭力功能的專家不得不回到有意識競爭能力的水平來教育學生[8]。所以,特別是初學的學習者獲得認知一致,也許對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更具有挑戰(zhàn)性。有研究已經(jīng)報道了純理論教學傾向于直接學習[9-10],甚至教師過多的指導只能導致學習者變的更被動。Eagle等[11]和 Schmidt等[12]也證明了學生鑒定更多的學習內容當其接受的是純理論教學時,由于工作記憶能力限制,額外的信息被傳統(tǒng)的純理論教學介紹也許會引起一個更大的認知負荷及更少的有效學習,這是因為更多新的理論產(chǎn)生更大的內在認知負擔[13]。因為通過結合臨床、預防實踐等相關知識教學,通過這種方式,實踐知識也許能促進更簡明和認知負擔,引起更多關鍵內容的長期記憶。
關于教育如何使實踐知識提高學習結果,研究的局限性就是結合案例的實踐教學不能普遍被滿足。另外,選擇結合案例的實踐教學所覆蓋的內容有可能在普通的臨床呈現(xiàn)且被少研究、少實踐、少訓練[14]。
本研究結果表明,通過結合臨床、預防實踐等相關知識教學至少引起的結果是較好的學生成績,根據(jù)分組教學形式,學習者的類型和覆蓋內容的類型,可能還存在理想的理論和實踐教學的結合,應具有為激勵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品質。進一步的研究為了決定專業(yè)知識的理想結合點,并且決定如何促進適合教師最好水平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也是必須的。
[1] 方福德.我國醫(yī)學教育改革任重道遠[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 2012,32(11).
[2] 德里克?博克,徐小洲,陳軍.走出象牙塔——現(xiàn)代大學的社會責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50-151.
[3] 史密斯,程方平.哈佛世紀[M].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2004.
[4] Davis WK, Oh MS, Anderson RM, et al. Influence of a highly focused case on the effect of small-group facilitators’ content expertise on students’ learning and satisfaction[J]. Acad Med, 1994, 69(8):663-669.
[5] Regehr G, Martin J, Hutchison C, et al. The effect of tutors’content expertise on student learning, group process, and participant satisfaction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curriculum[J]. Teach Learn Med, 1995,7(4):225-232.
[6] Schmidt HG, Moust JH.What makes a tutor effective? A structural-equations modeling approach to learning in problembased curricula[J]. Acad Med, 1995,70(8):708-714.
[7] Ericsson KA. Deliberate practice and the acquisition and maintenance of expert performance in medicine and related domains[J]. Acad Med, 2004,79(10):70-81.
[8] Peyton JWR. The learning cycl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medical practice[J]. Edited by:Peyton Rickmansworth UK Manticore Europe Limited, 1998:13-19.
[9] Gilkison A. Techniques used by ‘expert’ and ‘non-expert’ tutors to facilitate problem-based learning tutorials in an undergraduate medical curriculum[J]. Med Educ, 2003,37(1):6-14.
[10] Hay PJ, Katsikitis M.The ‘expert’in problem-based and case-based learning: necessary or not?[J]. Med Educ, 2001,35(1):22-26.
[11] Eagle CJ, Harasym PH, Mandin H. Effects of tutors with case expertise 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issues[J]. Acad Med, 1992, 67(7):465-469.
[12] Schimdt HG, Van der Arend A, Moust JH, et al. Influence of tutors’subject-matter expertise on student effort and achievement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J]. Acad Med, 1993,68(10):784-791.
[13] Paas F, Tuovinen JE, Tabbers H, et al. Cognitive load measurement as a means to advance cognitive load theory[J]. Educ Psychol, 2003,38(1):63-71.
[14] Coderre S, Woloschuk W, McLaughlin K. Twelve tips for curriculum blueprinting[J]. Med Teach, 2009,31:322-324.
R-05
A
1673-5846(2013)07-0189-03
1三峽大學醫(yī)學院,湖北宜昌 443003
2三峽大學人民醫(yī)院,湖北宜昌 443003
3三峽大學第一臨床學院,湖北宜昌 44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