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崔雪蓮
(1.常州工學院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江蘇常州203022;2.解放軍第102醫(yī)院,江蘇常州213003)
旅游活動助益游客心理健康
——基于調查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
劉松1,崔雪蓮2
(1.常州工學院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江蘇常州203022;2.解放軍第102醫(yī)院,江蘇常州213003)
心理健康問題得到當今社會的極大關注,旅游有助于改善人們的心理健康,學界也進行了相關探討。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與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89例游客的焦慮狀態(tài)和72例游客的抑郁狀態(tài)在旅游前后進行測評,并運用SPSS 20.0進行檢驗和比對,研究旅游對于改善人們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1.游后焦慮情緒較游前有顯著降低,而抑郁情緒改善不明顯;2.景觀類型選擇對游客焦慮改善存在顯著差異;3.旅游時間長短與游客焦慮存在負相關關系。
心理健康;旅游;漢密爾頓焦慮量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fā)展成最佳的狀態(tài),它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屆國際心理衛(wèi)生大會,1946年)。現(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應激頻繁、節(jié)奏快速,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使人不堪重負,心理健康問題日漸突出。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全球每年自殺未遂的達1 000萬人以上;造成功能殘缺最大的前十位疾病中有5個屬于精神障礙。在中國,12地區(qū)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的焦慮癥患病率為1.48‰,其中城市人口中大約有4.1%~6.6%會得焦慮癥;抑郁癥患病率為29%~35%,目前人數(shù)已超過8 900萬。慶幸的是,心理治療的技術和手段日益多樣化,包括認知療法、暗示、催眠術、精神分析、行為矯正、家庭治療、團體治療、生物反饋、氣功、瑜珈等,學界和醫(yī)療機構也在不斷探索和研究更為有效的治療手段。
旅游作為現(xiàn)代社會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能夠緩解人們的緊張情緒,并在治療心理疾患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人們在旅游過程中,通過對自然景觀的審美,愉悅心靈,與自然融為一體,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消減轉化社會心理壓力;通過對文化景觀的品鑒,提高文化層次和精神境界,從而回歸社會,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旅游對于心理健康的裨益,人們可以做出常規(guī)的經(jīng)驗判斷,然而旅游活動的諸要素,如旅游時間、旅游景觀類型等,對心理疾患的治療影響如何,卻鮮有研究。
國外對旅游與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直接、深入研究的文獻數(shù)量有限。主要有:Sebastian Filep和Elleni Bereded-Samuelb[1]以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埃塞俄比亞移民社區(qū)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假日對抑郁的影響問題,認為假日能夠促使居民拜訪親朋好友,有助于緩解人們的抑郁水平,增強幸福感,從而能夠改善人們的心理健康。R Sushma和D Nagabhushana[2]從另一個側面研究了旅游活動與健康的關系,提出了一個嶄新的學科——旅行醫(yī)學,并對旅行過程中身體、心理健康的保持和改善提出了諸多建議。Harumi Takeda、Kaori Motoki和Takashi Oguchi[3]在第七十屆托索克國際旅游會議中就旅行對心理健康的效應問題進行了交流,他們通過對65對調查問卷和唾液樣本的比對,認為旅游對改善人們心理健康具有積極影響,海濱療法有助于減緩高抑郁水平群體的壓力感,并進一步指出心理健康旅游是預防心理問題的有效方法。
國內研究旅游與心理健康問題的學者數(shù)量不多,成果較少。李春媛等[4]以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為例,調查了公園游客在游覽中的偏好和習慣,并結合其心境狀況指標(POMS),分析了不同游覽偏好與心境狀況的關系。李春媛[5]通過POMS量表對使用城郊森林的游客進行心理測驗,認為游客使用城郊森林后POMS指數(shù)總體均值降低,心境狀態(tài)顯著好轉、壓力得到緩解、情緒更加穩(wěn)定,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改善;同時指出城郊森林的使用頻率是影響游客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使用頻率越高,心理健康狀況越好,要使城郊森林對心理健康起到作用,游客使用城郊森林的頻率最好在每周1~2次以上。
從現(xiàn)有文獻來看,國內外對于旅游與心理健康的研究相對缺乏,但大多學者都指出了該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本文基于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通過對樣本對象旅游前后的心理測量,研究旅游時間、旅游景觀類型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和調適。
(一)研究工具
本文的研究工具主要是量表的選取。一是漢密爾頓焦慮量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該量表包括兩個因子——軀體性焦慮和精神性焦慮,共14個項目,由Hamilton于1959年編制,是精神心理科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測評焦慮狀態(tài)的量表。二是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 HAMD)。該量表由Hamilton于1960年編制,是醫(yī)學臨床上評定抑郁狀態(tài)時使用最普遍的量表,版本有17項、21項和24項3種,本研究使用17項版本,包括7個因子:焦慮/軀體化,體重,認識障礙,日夜變化,遲緩,睡眠障礙,絕望感。
(二)研究對象確定
本文研究對象主要是在報名參加常州某旅行社的游客中選擇確定。首先,對在2010年1月-2012年6月通過該旅行社出游的客人中進行旅游動機的問詢,篩選出主要以“散心”為目的的游客。接下來,邀請常州精神??漆t(yī)院心理科兩名主治醫(yī)生用HAMA與HAMD對其進行焦慮、抑郁的測評,其中通過HAMD檢測出有嚴重自殺傾向的游客,建議家人不要帶其外出旅游,以防意外發(fā)生。最后,確定研究對象。由于焦慮與抑郁的人有多方面軀體不適的感覺,故排除各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等)的軀體疾病,如癲癇、腦炎、血液病、嚴重心腦血管肝腎疾病病史者等。通過測評,有焦慮傾向且HAMA>14分者89名,有抑郁傾向HAMD>17分者72名。為保證研究效果,所有參加調查的旅客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本文研究數(shù)據(jù)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通過對89例焦慮傾向游客和72例抑郁傾向游客進行問卷調查,獲取基本信息、旅游時間以及景觀類型選擇的相關數(shù)據(jù);在旅游結束后由精神專家分別運用HAMA[6]、HAMD[7]量表對樣本對象重新進行焦慮和抑郁測評,由此得到其游前、游后HAMA、HAMD總分。運用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和檢驗,著重分析旅游對游客心理健康的影響,以及旅游時間長短、景觀類型選擇對心理健康調適的差異。
(一)游客出行前后焦慮、抑郁狀態(tài)的變化
分別對89例焦慮傾向游客和72例抑郁傾向游客旅行前后的HAMA和HAMD總分進行單樣本T檢驗,得出旅游對游客焦慮、抑郁的影響。檢驗結果(見表1)顯示,焦慮組游客游后HAMA總分較游前有顯著下降(P<0.05),且HAMA量表下的精神性焦慮因子和軀體性焦慮因子均有顯著降低(P<0.05);抑郁組游客游后HAMD總分較游前無明顯變化(P>0.05),且HAMD中的焦慮/軀體化因子無明顯降低(P>0.05),雖存在下降趨勢,但未達到顯著性差異。
表1 游客旅行前后焦慮、抑郁狀態(tài)對比
表1 游客旅行前后焦慮、抑郁狀態(tài)對比
因子分游前游后n T值P值HAMA總分19.05±4.83 9.57±3.79 89 2.365 0.02精神性焦慮10.88±3.03 5.01±2.7 89 3.390 0.00軀體性焦慮8.16±2.96 4.59±1.97 89 3.289 0.00 HAMD總分23.24±5.06 20.45±4.87 72 0.579 0.78焦慮/軀體化7.23±3.85 6.13±2.34 72 0.692 0.57
(二)不同景點類型對游客焦慮狀況改善的差異
旅游景觀分類標準不一,但從基本層面上可以劃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分別對焦慮組選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游客進行旅游前后HAMA因子分的樣本T檢驗,得出不同景觀類型對焦慮狀況的影響。檢驗結果(見表2)顯示,選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游客在旅行前的焦慮水平總分及各項因子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旅游結束后,選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游客,其焦慮水平較游前均有顯著下降(P<0.01),且自然景觀組游客的HAMA總分及軀體性焦慮均明顯低于人文景觀組游客的因子分(P<0.05)。
自然景觀組和人文景觀組游客旅行前后焦慮改善狀況可以用HAMA/HAMD的減分率來衡量,其中:≥75%為痊愈;≥50%為顯效;≥25%為好轉;<25%為無效。(見表3)通過對兩組游客旅行前后焦慮改善狀況進行卡方檢驗,能夠得出景觀類型選擇對焦慮改善的差異。檢驗結果顯示,Pearson卡方值為5.015,漸進sig.(雙側)為0.025,即不同景觀類型對游客的焦慮改善具有顯著差異。
表2 不同景觀類型對游客焦慮狀態(tài)變化的影響
表2 不同景觀類型對游客焦慮狀態(tài)變化的影響
注:與游前對比,△代表P<0.01;與人文景觀對比,※代表P<0.05。
游后自然景觀(n=52)人文景觀(n=37)自然景觀(n=52)人文景觀(n=37)游前HAMA總分20.12±4.90 18.92±4.66 8.90±3.23△※13.37±3.45△精神性焦慮9.89±2.98 11.02±3.00 4.87±2.67△5.97±3.89△軀體性焦慮8.72±3.85 8.09±3.25 3.24±3.22△※5.92±4.01△
表3 兩組游客旅行前后焦慮改善比較
(三)旅游時間長短對焦慮狀況改善的影響
旅游時間的長短對于改善游客的焦慮狀況存在顯著影響。通過調查,89例焦慮傾向游客旅行時間長短不一,其中3日及以下43例,3~7日29例,7日及以上17例。經(jīng)直線相關分析顯示,游客HAMA總分與旅游時間呈負相關關系(r=-0.312,P<0.05),即隨著旅行時間的延長,焦慮水平下降更多。
焦慮癥(Anxiety)是指一種缺乏明顯客觀原因的內心不安或無根據(jù)的恐懼,是人們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戰(zhàn)、困難或危險時出現(xiàn)的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抑郁癥(Depression)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可由各種原因引起,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嚴重者可出現(xiàn)自殺念頭和行為。美國一項研究表明:高焦慮的男性有大約25%患上了心臟病,且死亡率比正常人高23%;對于女性而言,高焦慮女性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23%,抑郁癥還會大大增加女性患乳腺癌、宮頸癌等。精神心理因素雖不能直接致癌,但它卻往往以一種慢性的持續(xù)性的刺激來影響和降低肌體的免疫力,增加癌癥的發(fā)生率。因此,多手段、多渠道緩解和治療人們焦慮、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對于個體乃至社會意義重大。
傳統(tǒng)的治療焦慮癥、抑郁癥的方法多種多樣,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等。但是,患有此病的人一般都會有一定病恥感,覺得精神疾病跟道德、人品、個性甚至家庭等有直接關系,或者認為長期服用抗焦慮、抗抑郁藥物會對某些內臟器官形成損害。很多人在自己有精神問題時,傾向于盡量隱瞞,盡量掩示,不會尋求幫助。然而,焦慮癥與抑郁癥的早期干預有利于患者愈后社會功能的恢復,因此,本研究主要針對輕度焦慮癥、抑郁癥游客,探討旅游是否可以作為一種放松型心理治療方法,改善焦慮癥、抑郁癥等精神心理狀況。
研究結果顯示,游客的HAMA總分在旅游前后有顯著的下降(p=0.02),即旅游能夠顯著改善游客的焦慮癥狀。進一步分析,HAMA中的兩個因子(精神性焦慮與軀體性焦慮)在旅游前后都有明顯的下降(p=0.00),說明游客通過旅游活動可以使身體和心理得到全方位放松。游客的HAMD總分在旅游前后無顯著性差異(p=0.78),說明旅游對改善游客的抑郁情緒無太大效果,但從數(shù)值上看,HAMD總分及焦慮/軀體化因子分的平均值低于游前。分析認為,旅游對游客的焦慮、抑郁作用的差異可能與兩者疾病的特點有關。焦慮癥是腦功能警覺性增高的心理疾病,臨床特點為驚恐、緊張、植物神經(jīng)功能不穩(wěn)定,患者能夠時刻體會到自己內心與軀體的難受,會積極主動的尋求外界的幫助來擺脫這種痛苦;抑郁癥患者,尤其是內源性抑郁,臨床特點為心理活動阻抑、功能低下、遲緩不敏、體力精力腦力全面下降,很少會主動求治,因此對于外界的幫助是被動接受型的。
景點類型選擇對于游客焦慮的改善效果存在差異。自然景觀相對于人文景觀,能夠更好地改善游客的焦慮水平。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自然景觀能夠更為直接地舒緩人們的緊張情緒,通過自然外在美的呈現(xiàn)愉悅心靈,暫時忘卻工作生活中的壓抑和不滿;二是人文景觀審美與游客個人素養(yǎng)有關,要使游客在對人文景觀的鑒賞之中,領悟生活的道理,從而調整心態(tài)、釋放壓力,須有一定的人文知識、文化積淀,方能與古人對話,指點迷津。此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旅游時間長短與焦慮水平呈顯著負相關。旅游時間越長,對游客焦慮狀況的改善越明顯,這與旅游帶給人們的持續(xù)的正面刺激直接相關。
[1] Sebastian Filep,Elleni Bereded-Samuelb.Holidays against depression? An Ethiopian Australian initiative[J].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12, 15(3):281-285.
[2] R Sushma,D Nagabhushana.Emporiatrics:The travelers medicine[J].I-ranian J Publ Health,2012,41(3):133.
[3] Harumi Takeda,Kaori Motoki,Takashi Oguchi.Effects of an excursion on mental health[C].2011 TOSOK International Tourism Conference, 2011:661-670.
[4] 李春媛,等.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游覽狀況與其心理健康的關系[J].城市環(huán)境與城市生態(tài),2009,22(3):1-4.
[5] 李春媛.城郊森林公園游憩與游人身心健康關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09.
[6] Hamilton M.The assessment of anxiety by rating scale[J].Brit J Med Psychol,1959,32(1):50-55.
[7] Hamilton M.Development of a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for Primary Depression[J].Brit J Soc Clin Psychol,1967,6(4):278-296.
Discussion on Travel Benefit to Mental Health——Based on Empirical Analysis of Survey Data
Liu Song1,Cui Xuelian2
(1.College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22,China; 2.102nd Hospital of PLA,Changzhou 213003,China)
Mental health issue causes the great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Travel contribut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mental health,and academic circles have been carrying out relevant discussions.This paper evaluates 89 cases of anxiety tourists and 72 cases of depression tourists using the Hamilton's Anxiety Scale(HAMA)and Hamilton's Depression Scale(HAMD)before and after travel,and undertakes inspection and comparison applying SPSS 20.0.Further,the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s of travel to reduce anxiety and depression.Study results shows:1 Anxiety has a significant lower after travel,while depression has no obvious improvement.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ourist's anxiety by landscape types;3 Anxiety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ravel time length.
mental health;travel;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F590.3
A
1674-3784(2013)03-0030-04
[責任編輯:連云凱]
2012-12-24
劉松(1982- ),男,山東鄒平人,常州工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休閑社會心理;崔雪蓮(1983- ),女,湖北宜昌人,解放軍第102醫(yī)院心理科,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心理疾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