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秀 王秀英
【摘要】幼兒期是個性形成的關鍵期,幼兒的心理健康與否對以后能否適應社會環(huán)境,承受生活挫折有著密切的關系。現代社會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沒有經得起挫折的良好心理因素,沒有不屈不撓的勇敢精神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所謂耐挫教育是指有意識地利用和設置挫折情境,通過知識和技能的訓練使幼兒正確認識挫折,增強對挫折的承受力的教育。我認為可以從真實感知,讓幼兒充分地認識和理解挫折,教給幼兒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把握適度,挫折教育應注意的問題、家園同步,共同進行幼兒挫折教育等方面來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
【關鍵詞】挫折;教育;自信心
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如今的幼兒生活條件越來越優(yōu)越,可謂要啥有啥,然而,正因為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一帆風順,越來越嬌氣使他們幼小的心靈承受不了一點點的打擊。因此有人提出了對幼兒進行耐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教育,并根據幼兒身心發(fā)展和教育的需要,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讓幼兒通過動手動腦來解決問題,從而使他們逐步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頑強進取的堅強意志。因此,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品行,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認為應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幼兒日常生活,循序漸進,以期達到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的目的。
1、幼兒常見的幾種心理挫折分析
對于幼兒來說,由于處于身心的發(fā)展時期,他們的生理、心理都發(fā)生著巨大變化,很容易受到挫折。常見的心理挫折有學習挫折、交往挫折、情感挫折等。
1.1 學習挫折:主要由于學習上的失敗或偶爾失敗而給幼兒造成的心理障礙就是學習挫折。
1.2 交往挫折:就是由于在人際交往中感到不適、惶恐,害怕與人接觸。這種情緒體驗就是交往挫折。
1.3 情感挫折:是與同伴之間的交流溝通的同時可以獲得情感滿足。當同伴欺騙了自己,或是背叛了自己,因為同伴之間的變故而造成情緒、情感波動就是情感挫折。
2、幫助幼兒走出挫折。提高幼兒應對挫折的能力
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要經歷難以計數的挫折,如對生活小事不能自理、與同伴發(fā)生爭執(zhí)等等。通過對幼兒的挫折教育,使幼兒在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中積累經驗,掌握正確的方法,從而使他們擺脫依賴,提高應付挫折的能力。
2.1 讓幼兒充分認識和正確理解挫折,培養(yǎng)自信心:由于幼兒的自我意識還未發(fā)展起來,缺乏自我評判的能力,根據班圖拉社會學習理論,合理使用獎懲的手段,會對幼兒的行為起到積極的作用。讓幼兒產生“我行,我是一個有用的人”這種感覺是很重要的,它是幼兒產生自信的基礎。
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教師應根據幼兒的獨特性,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揚長避短,為幼兒選擇一條最能發(fā)揮其特長的道路。研究表明:一個人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不在智力,而在于他對成功的信心與潛能的發(fā)揮。幼兒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當幼兒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常常表現為情緒不安、懷疑自己的能力、喪失自信心。作為教師應及時調整幼兒的心態(tài),使他們幼小的心靈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排除困難的勇氣,向既定的目標努力。
2.2 利用榜樣的力量鼓勵幼兒戰(zhàn)勝困難,增強幼兒必勝的信念: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性,生動活潑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動幼兒。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具體的事例來教育幼兒,樹立榜樣。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幼兒摔傷,碰傷等情況。這時,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平靜地對幼兒說:“沒關系,很快就會好的,下次注意一點就行了?!崩蠋熯@樣的行為給幼兒很好的暗示,使幼兒自然而然地學會怎樣坦然地對待挫折,怎樣勇敢地面對未來。
另外,教師和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動為幼兒樹立榜樣,教育幼兒勇于面對困難,面對挑戰(zhàn),在游戲活動中時常鼓勵幼兒戰(zhàn)勝困的決心?!皠e怕,你可以的。”或者說“我相信你會同吳吳一樣的勇敢?!边@樣在榜樣的力量下,幼兒會變得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勇敢,增添了戰(zhàn)勝困難的自信。
2.3 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學習應對挫折的技巧:幼兒的活動范圍有限,許多挫折是現實生活中不常遇到的。老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點,有意識地設置一些難度不等的情景訓練,在利用自然情景進行挫折教育的同時,還要注意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和機會,讓幼兒得到各方面的鍛煉。
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最喜歡的活動,是幼兒接受和掌握戰(zhàn)勝挫折的有效途徑之一。在角色游戲中可安排幼兒分別扮演各種人物的角色,讓他們體會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與同伴游戲活動中可以使幼兒發(fā)現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從而更好地認識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耐挫力,也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3、把握適度。挫折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是為了教幼兒應付挫折事件,提高耐挫力。適度的挫折有利于耐挫力的培養(yǎng),但挫折強度太大或受挫的頻率太高,則會適得其反。所以,在實施挫折教育時要注意:
3.1 要注意適度和適量:為幼兒設置的情境必須有一定的難度,能引起幼兒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難,讓幼兒知道通過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克服的。適度的挫折能使幼兒正確的調節(jié)心態(tài),克服困難,追求下一個目標;而過度的挫折則會損傷幼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使幼兒產生嚴重的恐懼感,最后喪失興趣和信心。
3.2 適時對幼兒進行鼓勵和肯定:在幼兒遇到困難而退縮時要鼓勵他,使他認識到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挫折,關鍵在于我們如何正確地認識和對待它,只有鼓起勇氣努力向前,才能最終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另外,在幼兒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績時,要及時肯定,讓幼兒看到自己的能力,從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對新的困難。
3.3 對陷入嚴懲挫折情境中的幼兒要及時進行疏導:如幫助幼兒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觀原因,找出失敗的癥結所在等。在必要時可幫助幼兒一步步地實現目標,讓幼兒體會只有戰(zhàn)勝了困難才能前進一步,而在平時則要善于觀察幼兒的活動,把握其發(fā)展趨勢,如果幼兒在克服困難時幾經嘗試均告失敗,就應及時給予具體幫助。
3.4 利用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鍛煉幼兒的耐挫能力:幼兒在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難題,家長要充分利用幼兒接觸社會、認識自然的機會培養(yǎng)幼兒的抗挫折能力。從而更好地認識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家長在平時幼兒遇到困難時,教育幼兒采取不回避的態(tài)度,鼓勵幼兒面對現實,勇敢的向困難發(fā)起挑戰(zhàn),激起幼兒戰(zhàn)勝困難的愿望。
4、結語
幼兒挫折能力的教育也離不開家庭、社會的教育,實現家園教育同步,達成同識,才能取得雙贏的教育效果。作為家長應高度認識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不僅要積極配合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同時家長要抓住日常生活的契機隨時對幼兒進行教育,以正確的觀點來指導挫折教育活動,增強幼兒抵御挫折的能力,真正達成幼兒園、家庭、社會三為一體的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