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開迪
如圖1所示,地理課程標準僅僅從宏觀上規(guī)定了“課程目標”,從中觀上選定了“課程內容”(包括“標準”與“活動建議”),缺少微觀上對課堂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但是,課堂教學目標是地理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這就要求我們地理老師把一條條上位的“標準”(也是“目標”)分解并轉化為具體的便于操作、利于評價的課堂教學目標。本文著重討論“標準”的陳述方式,分解“標準”并轉化為課堂教學目標的基本方法。
1、“標準”的陳述方式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課程內容”的“標準”(包括“活動建議”)是以行為目標方式進行陳述的。一般來說,這種“行為”取向的地理教學目標包括五個基本要素:
1.1 行為主體:行為主體闡明學習對象。雖然“標準”省略了行為主體,但是我們應該明確每一條“標準”的行為主體都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如“在我國政區(qū)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單位”就應該表達為“學生能夠在我國政區(qū)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單位”。
1.2 行為動詞:行為動詞用以描述學生所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指向學習水平?!读x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初步規(guī)范了體現(xiàn)學生學習水平與行為的動詞,主要包括“結果性目標”動詞和“體驗性目標”動詞兩大類,如表1所示。
結果性目標動詞,強調“結果”,指向學習結束后學生的外顯行為的變化;所采用的行為動詞明確、具體,便于測量、評價,主要應用于“知識與技能”領域。體驗性目標動詞,強調“體驗”,指向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內部心理的變化;所采用的行為動詞往往是體驗性、過程性的,主要應用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領域。如“在我國政區(qū)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單位”中“找出”這一行為動詞就對應“了解”學習水平。
1.3 行為內容:行為內容是行為動詞指向的對象,是地理學習的核心概念。如“在我國政區(qū)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單位”中“34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單位”就是行為動詞“找出”所指向的核心概念。
1.4 行為條件:行為條件說明學習行為在什么條件下發(fā)生,主要指向學習情境和學習方式方法。如“在我國政區(qū)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單位”中“在我國政區(qū)圖上”就是“找出”的行為條件?!读x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供了基本的行為條件,如表2所示。
1.5 行為程度:行為程度是指學習行為應該達到的程度,多為形容詞或副詞。如“在我國政區(qū)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單位”這一條目中“準確”就是對學習程度的要求。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標準”的陳述特點為:所有條目省略了行為主體、規(guī)范了行為動詞、明確了行為內容;大部分條目提供了行為條件;少量條目給出了行為程度。
2、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
“標準”條目沒有具體陳述“行為”的所有要素,這就要求我們依據(jù)具體的校情、學情,分解“標準”以形成課堂教學目標。下面我們就以“地球的自轉”一課為例,探討開展基于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基本步驟。
第一步,對照“標準”。“地球的自轉”一課,所對應的“標準”有兩條,即“用簡單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轉”、“用地理現(xiàn)象說明地球的自轉”。
第二步,分解“標準”。分解“標準”就是剖析、擴展或補足“行為”五個基本要素的過程。上面兩條“標準”分解后的結果如圖2所示。具體過程如下:
(1)明確行為主體。分解“標準”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牢記行為主體是學生,不是教師。為了簡便,在敘寫教學目標時可以省略行為主體。
(2)擴展或剖析核心概念。上述兩條“標準”的核心概念是“地球的自轉”。地球的自轉可以剖析為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等特點以及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更替、時間差異等地理現(xiàn)象。
(3)擴展或剖析行為動詞。“演示”屬于技能類目標動詞?!罢f明”屬于理解型知識類目標動詞,可以剖析為同一級學習水平的“理解”、“辨別”以及低一級學習水平的“說出”、“描述”等動詞。
(4)確定行為條件?!坝煤唵蔚姆椒ā毖菔镜墓ぞ呤堑厍騼x和手電筒,組織形式是分組,演示的過程當中需要觀察、記錄、討論、歸納等活動。
(5)確定行為程度。修飾“理解”、“辨別”、“說出”、“描述”等行為動詞的副詞可以是“準確”、“正確”等。
第三步,分析學情、校情。分解“標準”后形成的教學目標是否便于操作、利于評價還要看學校的教學條件和學生有無前備學習經驗。就本節(jié)課而言,大部分學校能夠提供演示實驗所需要的地球儀和手電筒。關于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周期在小學1-6年級的《科學》課上學習過,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那么我們對地球自轉方向、周期的教學應該從復習回顧開始。
第四步,敘寫教學目標。綜上所述,按照行為目標陳述方式,我們可以把“地球的自轉”一課的教學目標敘寫為:①回顧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周期。②利用地球儀,通過分組演示、觀察、記錄,能夠從不同角度準確說出地球自轉的方向,并且能夠在俯視圖上進行辨別。③利用地球儀和手電筒,通過分組演示、討論、歸納,能夠正確理解晝夜更替、時間差異等地理現(xiàn)象,并且能夠用準確科學的語言進行描述。④學會利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的自轉,初步形成動手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