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普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胃潰瘍時,多采用標準的三聯(lián)根除幽門螺桿菌療法。但有研究認為,序貫療法在療效方面可能優(yōu)于標準的三聯(lián)療法。本文觀察上述兩種療法在胃潰瘍中的治療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胃潰瘍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胃潰瘍診斷標準,上述患者均為活動性潰瘍,胃黏膜活檢和14C碳呼氣實驗顯示幽門螺桿菌陽性。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平均為(45.3±5.2)歲;病程為2~6年,平均病程為(3.1±2.4)年;對照組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齡平均為(46.4±6.7)歲;病程為2.5~7年,平均病程為(3.3±2.8)年。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序貫療法:首先給予泮托拉唑口服,40 mg/次,2次/d;同時給予阿莫西林每次 1.0 g,2次/d。泮托拉唑和阿莫西林連續(xù)服用5 d后,再給予泮托拉唑40 mg/次,2 次/d、克拉霉素 0.5 mg/次,2 次/d、替硝唑 400 mg/次,2次/d,再連續(xù)服用10 d。對照組患者給予標準三聯(lián)療法:泮托拉唑40 mg/次,2 次/d、克拉霉素500 mg/次,2 次/d、替硝唑400 mg/次,2次/d,連續(xù)服用7 d。兩組患者均在根除幽門螺桿菌后繼續(xù)服用泮托拉唑40 mg/次,1次/d。兩組前后總療程分別為4周。停藥后對患者進行胃鏡復查,同時檢測幽門螺桿菌根除情況。觀察用藥過程中的不良反應。
1.3 療效評定 14碳呼氣試驗顯示陰性說明幽門螺桿菌已根除。通過胃鏡檢查觀察潰瘍愈合情況,潰瘍消失,周圍炎癥消失,為治愈;潰瘍消失,周圍炎癥仍存在,為顯效;潰瘍面縮小超過50%,周圍炎癥仍存在,為有效;潰瘍面面積縮小小于50%,為無效。痊愈和顯效之和為愈合例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4.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率的比較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惡心、口苦等癥狀2例,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惡心口苦等不良反應共4例,兩組患者均能忍受未停藥,均繼續(xù)治療。觀察組患者中36例幽門螺桿菌陰性,根除率為90.0%,對照組28例顯示幽門螺桿菌陰性,根除率為70.0%。觀察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愈合率為87.5%;對照組治療后愈合率為85.0%,觀察組愈合率和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胃潰瘍的一個重要因素,根除幽門螺桿菌有助于提高胃潰瘍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單一的抗菌藥物根除幽門螺桿菌效果差,所以常常聯(lián)合用藥,提高根除率。目前的治療消化性潰瘍標準療法中,多為質子泵抑制劑聯(lián)合兩種抗菌藥,但是隨著耐藥菌株的出現(xiàn)和增加,常用的根除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在下降[1,2]。序貫療法是新近提出的根除幽門螺桿菌方案[3,4]。在本文的序貫療法中,泮托拉唑能夠抑制胃酸分泌,使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不被胃酸降解,提高抗菌效果,有利于根除幽門螺桿菌。克拉霉素能夠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產生抗菌效果。阿莫西林對繁殖期細菌殺傷能力強,替硝唑能夠破壞細菌DNA結構。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實施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替硝唑序貫療法治療胃潰瘍,觀察組雖然治愈率和對照組無顯著差異,但觀察幽門螺桿菌根除率高于對照組,說明序貫療法不但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同時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效果亦顯著,值得借鑒。
[1]潘秀珍,彭孝緯,彭如潔.幽門螺桿菌對抗生素耐藥研究進展.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8,16(2):806-813.
[2]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感染學組,幽門螺桿菌科研協(xié)作組.第三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若干問題共識報告.胃腸病學,2008,13(1):42-46.
[3]童錦祿,冉志華,沈俊,等.10天序貫療法與標準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薈萃分析.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8,17(2):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