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曉琰
【摘 要】先驗感性論作為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的第一部分,回答了作為先天綜合判斷的純粹數(shù)學知識何以可能的問題。而作為感性直觀純形式之一的空間,正是因為它先天性的存在才使得幾何學原理具有了普遍性與必然性。所以,在這里對于空間先天性的分析論證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關鍵詞】空間;先天性;感性直觀的純形式
康德對于先天性的闡述是與知識的必然性與普遍性息息相關的,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觀點認為只有符合經驗對象的知識才是可靠的,但由于所有經驗的事物都缺乏普遍性與必然性,所以按照這樣的邏輯思路就無法解釋科學知識的普遍性與必然性的問題。于是,康德就創(chuàng)造性的在哲學領域開啟了哥白尼式的革命,因為只有具有先天性的東西才具有普遍性,所以康德在承認知識是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的同時,將認知主體所具有的先天的認識形式也作為了知識得以形成的必要條件,而且知識的形成不再是認識符合對象,而轉變?yōu)閷ο蠓险J識。這樣,主體所具有的這一先天性的形式,就可以順理成章得賦予科學知識以普遍性與必然性。而按照康德的觀點,主體所具有的先天的認識形式就是剔除掉一切感覺的感性的純直觀,也就是時間和空間。這樣我們就可以從康德的觀點中得出結論,時間和空間作為感性直觀的純形式,作為知識必然性與普遍性的前提,是一定要具有先天性的特征的。下面,我將對作為感性直觀的純形式之一的空間的先天性予以分析論證。
首先,空間是感性直觀的純形式,它作為純粹的直觀而非知性(即推論的概念)而存在的,這就決定了空間是具有先天性的。由此我們即可得到,空間不可能作為知性的概念而存在,那么空間就只能作為直觀而存在了。而直觀作為直接和對象發(fā)生關系的知識,又可以通過是否與感覺對象相關這一標準劃分為經驗性的直觀和純直觀,而純直觀就是與感覺的東西無關的表象,可以先天的在內心中被找到的純粹形式。空間作為先于經驗的表象而存在于人心的外感官的形式,它一定是純直觀。因此,從這一角度即可以說明空間是先天直觀,而非經驗性的直觀。
其次,空間作為一切外部直觀基礎的形式,是先天的在內心中被給予的,因此是具有先天性的。從康德對先驗感性論整體的闡述中就可以看出,其中包含著濃厚的心理學的先驗的特征。因此,空間作為感性直觀的純形式也不例外。在康德那里,空間是心靈直接對應的東西,具有心理學的特質。因此,對于空間來講,它不是從外部的經驗當中抽引出來的經驗性的概念,也不是獨立存在的東西和附屬于物的客觀屬性,而是先天的存在于人心的,是由人的主觀產生的,屬于人的外感官的形式。不僅如此,康德在論證了空間的觀念性的同時,進而也就順理成章的論證了空間的先天性:即作為先于經驗的人的外感官的形式,空間不僅不是經驗性的表象的結果,相反,與外部經驗相比,空間邏輯上是在先的。即空間作為一切外部直觀基礎的必然的表象,它是先于一切經驗的表象而先天的存在的,對于空間不存在,我們永遠無法形成任何經驗的表象。
最后,空間作為幾何學得以存在的前提,幾何學命題的普遍性與必然性,就決定了空間只能是先天的,而不能是經驗的。幾何學以空間為對象,作為一門綜合的、先驗的確定空間各屬性的具有普遍性與必然性的科學,空間表象的性質應該在其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幾何學命題作為綜合命題,只有通過直觀才可以得到,而真正的幾何學命題只能是先天綜合判斷而不能是經驗性的判斷,因為幾何學的所有命題都是具有普遍性與必然性的,而如若是經驗性的判斷,就不可能賦予幾何學命題絕對的普遍性與必然性。正因為如此,作為幾何學得以存在的前提,作為幾何學命題普遍性與必然性的決定性因素的空間,一切有關空間的概念都必須以先天直觀為基礎,即空間必定是先天的。
康德認為只有先天綜合判斷,即既具有普遍性與必然性,又可以增加其內容的判斷,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知識。正因為空間所具有的先天性、直觀性的特征,才使作為先天綜合判斷的幾何學原理成為可能。再加之康德對于時間先天性與直觀性的闡明,就解決了代數(shù)學何以可能的問題。這樣,康德在對于時空的闡明當中,就解釋了純粹數(shù)學何以可能的問題。正是時空所具有的先天性,賦予了純粹數(shù)學知識普遍性與必然性。
需要說明的是,在以上對于空間先天性的論述中,是對于空間作為感性直觀的純形式而言的,即它不是獨立存在的東西,不是抽掉物的直觀的一切主觀條件仍然還會留存下來的東西。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作為先天直觀的空間,是具有確定的先天性的。但對于一切從外部作為對象呈現(xiàn)給我們的東西而言,正是因為所有的經驗對象都是隸屬于空間的條件之下才給予我們的,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也可以認為空間具有經驗的實在性。但對于作為感性直觀的純形式的空間本身而言,作為人的主觀心理產物,空間仍然是具有無可辯駁的先天性的。
參 考 文 獻
[1]康德.鄧曉芒譯.楊祖陶校.純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