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彬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在初中數學學習,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由于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認真地、持續(xù)地聽課,有意注意的時間相當短;缺乏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僅僅是簡單模仿、識記;上課時,學習思維遲延,跟不上教師的思路;平時學習中對基礎知識掌握欠佳;心理壓力較大,日積月累,造成對學習數學存在一定的困難性。
一、要耐心細致地疏導,增強學生的信心
學習困難生在數學學習上既有困難又有潛能,因此教學的首要工作是轉變觀念,正確地對待學習困難的學生,認真分析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有意識地“偏愛后進生”,允許學生數學學習上的反復,從中來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并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困生體驗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情感。還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降低和調整某些教學要求,以滿足某一層次學生的需要,促使教與學的適應,教與學的促進,教與學的統一。
二、在教學中,實行變抽象為直觀
在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使學生置身于興奮的思維與渴求知識的情景中,不僅能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持久、穩(wěn)定的興趣,激勵學生勤于思考,探索真知,而且能將教材的知識結構與學生的認識結構巧妙結合,使抽象、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得以順利學習。
三、在教學中由淺入深從基礎做起
由于學生基礎較差,因此教學的起點必須低,整體上以加強數的計算為起點,教學中將教材原有的內容降低到學生的起點上,然后再進行正常的教學,教學中主要采用以下幾種“低起點”引入法。以所教學內容的最基本、最本質的東西作為教學的起點。如在“同類項”教學中,將原教材中的同類項概念,分成兩個步驟進行教學:先討論“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再研究相同的字母的指數相同,從而降低了起點,便于學生理解掌握這一知識。
四、在教學中使用生動的教學語言
多歸納、總結,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條理性和規(guī)律性。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隨時觀察全班學生學習情緒,更要特別注意觀察后進生的學習情緒,后進生往往上課思想開小差、不集中,他們對教師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無味的語言講課聽不進耳,對數學知識也不感興趣。這時,教師應恰當運用藝術性的教學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tài),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五、在教學中勤練習,多反饋
在課堂教學中有意注意時間較短,因此單調不變的教學模式易引起這引起原本有意注意時間就短的學生學習注意的分散。教學中將每節(jié)課分成若干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讓自學、講解、提問、練習、學生小結、教師歸納等形式交替出現,這樣調節(jié)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大量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事實表明:課堂活動形式多了,學生中思想開小差、做小動作、講閑話等現象大大減少了。同時還應及時反饋,有意識地出一些較易的題目,培養(yǎng)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嘗到甜頭,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學好的。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從而達到轉化后進生目的。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以課本為主線,嚴格按照大綱要求,狠抓雙基,重視訓練,就一定會使學生克服困難,增強自信心,求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