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 周存娟
教師自覺地運用“控制論”的原理,對地理課堂教學實施有效的調控,使課堂出現(xiàn)張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學格局,整個教學流程呈現(xiàn)出預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調控態(tài)勢,這是現(xiàn)代中學地理教學的顯著特點之一。
地理課堂調控教師自覺地運用“控制論”的原理,對地理課堂教學實施有效的調控,使課堂出現(xiàn)張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學格局,整個教學流程呈現(xiàn)出預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調控態(tài)勢,這是現(xiàn)代中學地理教學的顯著特點之一。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筆者常用的調控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教法調控
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調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學生集中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美學的角度講,引起人們審美注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客觀對象的新異性和多樣性。因而,課堂教學方法是否新穎、是否多樣,是決定能否有效地實施地理課堂教學調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教師要克服教學方法模式化的傾向,追求教法的新穎性,以新穎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穩(wěn)定的注意力。當前,地理課堂教學要一改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陳舊模式,建立以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為主的新模式,確實把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位置。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學生學習,而應重在誘導、引導、指導,讓學生積極活動,主動參與,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引路,學生走路,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學、思考、討論、訓練、實踐等多種學習活動,獨立地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
其次,教師不能總是固守某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堂堂用、年年用,而要追求教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以不斷變化的信息去刺激學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地理教學實踐證明,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學,即使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教師久用而不變其法,學生也會感到索然無味,學習情緒低落。
二、興趣調控
學生對學習發(fā)生興趣時,總是學習積極主動,樂此不疲。因而,如果教師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地理學習興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那么,地理課堂教學的主動權將牢牢地掌握在教師的有效調控范圍內。
心理學認為,好奇心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因之一。揭示地理知識中的新異之處,可使學生獵奇喜新的心理轉化為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地理知識內容豐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鄉(xiāng),遠及全球。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在的吸引力,或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描述絢麗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或采用直觀手段,在學生面前展示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創(chuàng)造地理意境,把學生帶入“想象”的王國中探索,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注意不能停留在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的淺表,而應引導學生對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加以分析比較,揭示其間的共性與差異,進而探索其所以然,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也可適當聯(lián)系地理科學的新資料、新發(fā)現(xiàn)、新理論、新問題,如南北極考察、太空探索、外星文明、厄爾尼諾現(xiàn)象等,使學生產生耳目一新之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語言調控
在地理教學中,知識的傳播,思維的引導,認識的提高,能力的培養(yǎng),處處都需要通過語言這個載體來實施。地理教學無論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離不開教師的語言。因此,對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調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教師的教學語言準確科學,符合邏輯,遵循語法,通俗流暢,學生才會樂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師的教學語言簡明扼要,內容具體,生動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教學語言語音清晰,音量適度,語速適中,有節(jié)奏感,音樂性濃,才能增強語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描述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時,要生動形象,造成一種地理意境;講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時,要嚴密準確,深入淺出,化抽象為具體;總結地理規(guī)律時,要抓住要領,編成口訣,言簡意賅;講述重點時,可提高音量,減慢語速,適當重復;學生注意力分散時,可暫時變換聲調,提醒注意;突出思想教育時,要富于感情,聲情并茂,使學生受到感染。
四、情緒調控
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緒,是影響學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學生的學習情緒,課堂的氣氛很多時候是與教師的情緒同步的。因此,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將自己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
首先,教師在課堂上始終都應該情緒飽滿,精神抖擻,目光有神,滿懷激情,對上好課充滿信心。這樣,學生勢必就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教師的感染,精神振奮,情緒高漲。
其次,教師在講解不同的教材內容時,應該表現(xiàn)出不同的神情。如用熱情自豪的神情講祖國的風景秀麗、資源豐富,用嚴肅憂慮的神情講當前面臨的環(huán)境、人口等問題,用充滿信心的神情講祖國未來的前景。這樣,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與教師的喜、怒、憂、樂發(fā)生共鳴,達到“未聽曲調先有情”的境界。教師上課時進入“角色”,以飽滿的、愉快的、積極的情緒投入地理教學,真正用情去講授,不僅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的學習情境,而且可以使學生受到教師情緒的感染,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學習中去。
五、反饋調控
信息反饋是地理課堂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教學方法把學生看作接受信息的容器,教師講、學生聽,是單一的信息輸出式課堂結構。教師輸出的信息量大,而學生反饋的信息源少,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心里沒底,教學過程的調控也往往處于盲目狀態(tài)。因此,要對地理課堂教學實施有效的調控,必須改革教學方法,加強教學信息反饋。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唱獨角戲、滿堂灌的做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師生共同活動,做到有啟有發(fā)、有講有練,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信息反饋的教學情境,開辟多種信息反饋的渠道,通過提問、討論、練習等多種方式,及時從學生那里獲得反饋信息,從中了解學生對教師輸出的知識信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哪些已達到了目標,哪些還有差距,并做出簡捷、精辟、深刻的分析,及時調控教學進程,調整知識信息的再輸出,揚長救失,亡羊補牢。同時,教師還要善于及時捕捉學生的聽課情緒、神態(tài)等間接的反饋信息,透過學生的眼神、情態(tài)去識別他們那豐富的表情語匯,透視出他們那靈活跳躍的思想火花,從中推測和判斷他們對教師輸出的知識信息,是否理解、滿意、有興趣、有疑問,進而迅速調整教學措施,并將教學繼續(xù)引向深入。
中學地理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只要重視和強化教學反饋功能,創(chuàng)設種種情境,采用多種形式誘導學生做出及時反饋,并善于利用學生的反饋信息,因勢利導,及時調控教學進程,就能夠把教與學有機地統(tǒng)一在一個最佳的程序之中,使地理課堂教學收到滿意的效果。
六、機智調控
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遇到來自自身、學生和外界的意想不到的偶發(fā)事件。因此,教師應具備一定的教學機智,做到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快速做出反應,當機立斷,及時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化被動為主動,有效地調控地理課堂教學。
總之,地理教師運用教學機智,隨機應變地巧妙處理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是一種對地理課堂教學實施調控的教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