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信息很熱,數據很忙

2013-04-29 00:44:03郭影強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3年5期
關鍵詞:王震教育學生

郭影強 等

欄目寄語:新技術進入教育領域,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新與舊的碰撞、前衛(wèi)與傳統的沖突引發(fā)了強烈的社會輿論,而身為教育者則需用更為理性、通透的眼光去審視現象的背后。本欄目將聚合你我他的觀點,以開闊讀者的思路,共同促進教育大發(fā)展。

主持人語:信息聚集了大量的“熱”,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膨脹,在“爆炸”的一瞬間,竟沒能發(fā)出任何聲響,而它帶給人們的震撼,卻直接反應到人們對“數據過剩”的巨大壓力上。原本小小的數據,隨之變得很忙,它們聚合起來,最終變得無比巨大。

大數據到底有多大?據統計,在全球范圍內,一天之中,約有2940億封電子郵件發(fā)出,如果這些是實體的信件,在美國需要花費2年的時間來處理;每天會有200萬篇博客文章在網上發(fā)布,相當于美國《時代》雜志刊發(fā)770年的總量;每天有兩億五千張照片上傳至Facebook,如果把它們都印出來,摞在一起能有80個埃菲爾鐵塔那么高;每天有86.4萬小時的視頻會被上傳至YouTube,這相當于不間斷播放視頻98年……當然,如果你覺得這些數字還不能說明今天數據量之大,那么在不久的將來(2020年),全世界所產生的數據規(guī)模將達到今天的44倍。

然而,人們今天所關注的僅僅是數據之大嗎?我們看到,有很多企業(yè)紛紛通過對消費者的行為數據進行處理和甄別,打造他們的營銷神話;政府在利用數據維護國家安全;醫(yī)學界在用數據對病人病情進行密切的監(jiān)控……人們關注數據背后可挖掘的價值與規(guī)律,從而改善人類的生活??梢?,今天的數據真的很忙。那么,大數據能為我們的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本期請來嘉賓,與我們共享他們的心得。

參與嘉賓

郭影強 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qū)惠陽一中實驗學校

陳鷗輝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學

陳杰 安徽省淮南一中網絡中心

特邀嘉賓:王震一 (QQ名:丁酉科人,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605586150)

我理解大數據有兩層意思:一是數量上的大,起碼是T級別的吧;二是分析、建模和挖掘,挖掘出我們需要的信息。

● 大數據的兩層意思

主持人:感謝幾位嘉賓老師的參與。數據之大,亙古至今。數據之小,粒粒見心。今天要談的這個“大數據”是近兩年來一個比較熱的詞,社會各界,尤其是企業(yè)對它探討很多,一些人稱其為一個時代的來臨。網上就有人問了,俗話說,“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那么這個互聯網的一天,地上多少年呢?就有人統計,得到了引言中列舉的這一系列數據,直觀地讓人覺得,我們每天產生的數據是越來越多了。

陳杰:關于數據到底有多大,Facebook曾經做過一個調查:每天Facebook上得處理多少數據呢?25億,Facebook上分享的內容條數,27億?!百潯钡臄盗浚?億。上傳照片,500TB(1TB=1024GB),新產生的數據105TB,每半小時通過Hive掃描的數據100PB(1PB=1024TB)……

王震一:我這里也有一組數據:假如你使用google搜索一下“大數據”,它會很快找到36.700.000條相關信息。搜索“big data”會顯示有628.000.000條。在亞馬遜書店有103種大數據的書在賣。要是你查一查IT方面的雜志,大數據的文章之多,用連篇累牘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梢?,大數據炙手可熱。

簡單的說就是非常非常大的一個個0101數字。這些數字是由人們的各種行為包括科學試驗、生產記錄、報表統計、逛街購物、讀書寫字以至于人們的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和音頻的、視頻的資料等通過信息技術轉化而來。通過分析、挖掘揭示事物的現狀、做出應對的決策和預測未來的走向。大數據正向社會的縱深滲透。工商企業(yè)在用、科技研發(fā)在用、金融外貿在用、公共管理在用、連奧巴馬的總統競選也用上了大數據。近日騰訊、華為、華大基因、宇龍、金蝶、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務所等16個單位發(fā)起的深圳大數據產學聯盟宣告成立。搶抓大數據時代的機遇已被提上日程,協作共贏的探索也已展開。大數據可謂無所不在、觸目皆是。

主持人:談到數據之大,老師們都開始用數據說話了,但是我覺得,今天所說的大數據應該是有兩層意思,就像剛才王老師已經提到的,它不單是指數據有多大。網上有這樣一個帖子:《八部電影幫你看懂大數據》(http://www.datakong.cn/archives/2256),它站在企業(yè)的角度,以生動的電影內容作為敘事的背景,讓大家理解大數據的概念,其中一個我覺得描述得很有意思:

《泰坦尼克號》(Titanic)

沒有對隱藏的未知因素進行建模和分析就做出的決策將可能是災難性的。大數據給你看得見的信息,同時還能從數據中發(fā)現你看不見的東西。分析海量數據之間的“模式”、“關聯”……你會發(fā)現很多水面下的信息內幕。例如,汽車顏色與保險費用之間的關系。大數據時代之前,大多數的企業(yè)管理都盲人騎瞎馬,或者像泰坦尼克號那樣黑夜中在冰山中穿行。

王震一:我理解大數據有兩層意思:一是數量上的大,起碼是T級別的吧;二是分析、建模和挖掘,挖掘出我們需要的信息。

主持人:是的,如果用這個例子來分析,您剛才用數據說話,來證明人們對大數據的關注程度,這些都是大數據給我們看得見的信息,那么從數據之大中,我們可能還未發(fā)掘的是什么呢?這就讓我直接想到了“小數據”,假如把一些不起眼的小數據匯集起來,進行分析和挖掘,我們就能夠改善很多事情,如教育這件事情。

● 收集數據,挖掘建模

陳杰: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來看,我們也面臨這樣的問題,作為學校的信息管理部門,我們網站的信息數據,學生學籍信息數據,學生每次考試的數據,學生體質達標的數據……可以說是撲面而來,但問題是基本上用過就廢,而對于數據的挖掘,如果說有的話,我想也是一種線性的。

王震一:如果只把學籍、考試分數……作為數據的話,那肯定是線性的。

郭影強:這些數據應該是基于傳統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的。我們現在所說的數據,之所以應該被采集與分析,一般是基于教育與教學需要的目的。

王震一:所以說,教育大數據的現狀是流失。其實,教師和學生的所有的教育行為數據都可能構成大數據。但我還沒發(fā)現哪個學校在采集這些數據。更不要說什么建模和挖掘了。最要緊的就是現在就開始從學生和教師的教育行為中,隨時采集數據,有了這個基礎才能繼續(xù)研究下去。

主持人:可是我們知道,學生和教師每天的教育行為有很多,能否有效地被轉換成數據,這個一會兒來說。問題是哪些我們挖掘出來才能有用,我們怎么去判定?

陳杰:我認為,教育大數據的挖掘應該是多維的。

郭影強:這個維度如何定的?學校里信息空間的維度,如何尋找與發(fā)現,以及確定?

陳杰:多維度的表現很具體,首先它有傳統線性的表達方式,如一個收視率調查,通過六百個視頻應用,一共兩億用戶的使用,客戶得到一個結果:早上他們不看韓?。〗又归_一個維度,看韓劇的有89.64%的用戶使用的是三星手機,有2%在微博上是互粉關系……這樣各種維度展開的每一個形體,都可以在客戶需要的時候立刻出現,并構建需求的內在邏輯。

轉換到我們的教育行業(yè),學生對于網上資料的獲取,他的下載行為、習慣、學習方式、時間……張開成另外一個或者幾個邏輯體系。搭建有自學習能力的動態(tài)自洽系統,做到數據和需求之間的精準、智能匹配,才能讓學習網站資料提供方變身成為受眾的個性化信息。而不是一股腦地狂轟濫炸式的宣傳廣告。說白了就是,工廠流水線生產和個人智能化量身定做的差別。

主持人:那這些數據從何而來呢?我們總不能每天派一個聽課老師,然后按照某種數據挖掘的維度,拿著小本本去記錄吧。而且就算用這個笨方法做了,有很多東西還是看不見的,如老師備課的時候,看了哪些內容,每名學生在自學的時候,搜索了哪些資料?我想說在沒有信息技術為前提的課堂下,這種數據的挖掘還是無法實現的。

王震一:一個比較理想化的方式,就是把師生的上網終端作為信息出入口。從每天教育生活開始就進行數據采集,這樣數據的維度只要想一想就夠多的了。而且現在很多學校是人手一臺Pad或者電子書包。

郭影強:我的理解,您指的是學生在學習時產生的上網數據、老師工作時的上網數據。

王震一:對,我是這個意思。至于有了這些數據怎么處理,是下一步研究的問題。沒有數據何談數據挖掘?

郭影強:我理解,我們現在談的大數據,首先它是一個派生物。它本來是人們在網絡上的自然行為的產物。比如,把照片上傳到網上(基于存儲、分享、研究等活動目的的技術)這樣一種行為,每個行為都有其目的,但是因此而產生了一個巨大的圖片庫。然后,在這個大的數據產生之后,面對海量的資源,我們還能有其他用處。但這時候問題就來了,我們拿它們做什么?也就是說,對大數據的處理能力的需求就顯現出來了。這也就聯系到開始時,王老師提到的建模與挖掘吧?;ヂ摼W已經發(fā)展到非常龐大的規(guī)模,這時候產生的數據肯定越來越多。但那些巨量的數據對于個人的微觀角度來說意義是什么呢?

主持人:郭老師這個問題提得好,在改善人類生活方面,更需要我們關注,以下這個例子挺能說明問題:

“魔毯”病人的監(jiān)控

“魔毯”是GE和Intel聯合開發(fā)的一個項目,其原型使用家中地毯內裝的傳感器感應缺乏人照料的老人下床和行走的速度和壓力,一旦這些數據發(fā)生異常則對老人的親人發(fā)送一個警報。雖然內置傳感器裝置對大多數人來講依然昂貴,但Smolan稱由于這些對自身數據量化的小工具越來越受到歡迎,用戶可以清楚了解和改變他們的行為,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

所以說,個人既是受益者,也可以是參與者。

● 大數據有大作用

王震一:很簡單的一個效仿,像淘寶網推送商品、google推送廣告一樣。教育有了大數據,一樣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需要,為他們推送教育資源。教育大數據挖掘的是學生的稟賦、情趣、特長、能力。知道了這些??荚嚲陀邢MK結。這可是一直困擾教育的麻煩。我覺得大數據可能顛覆傳統教育的教科書、課堂教學和考試制度。

郭影強:為什么呢?

王震一:為什么大數據可能顛覆傳統教育。我不能用一兩句話講清。有了大數據,就有了機器學習,在云里可以根據對學生的認識,為他們推送教育資源。只要教師引導得力,就可以擺脫教科書的局限。每個學生都根據自己的情況定制學習,也就無法進行同樣的考試。通過數據挖掘學生的表現,比考試要來得全面、深刻。

郭影強:其實我們對于技術不用太過樂觀。麥克盧漢有個著名的論題,媒介即控制。“我們對技術的歡呼,很多時候是來自它可以幫助我們實現更強大的控制。不過在樂觀主義看來,技術可以為我們很多好的創(chuàng)意或需求服務。”服務與控制的區(qū)別在哪里?就在于這個主導權,個人在技術系統面前,還有沒有足夠的自主性。面對互聯網這樣一個大系統,面對大數據,要有效利用,一定要有王老師所講的建模。通俗點說,首先得設計一個活動。進一步來說,需要一個新的活動框架。

王震一:有人說,“自由是對客觀的理解”,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被記錄,形成大數據。大數據幫助我們決策。但不等于我們受制于大數據,因為最后的決策權還在于人。如果要設計一個活動,首先得解決數據的采集和存儲問題,然后才談得到建模挖掘等。您說對嗎?希望那些使用上網終端設備進行教育的學校,能夠參與進來。

郭影強:現在來說,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基本上都具備的。我還是覺得,首先得解決我們要做什么,然后才有技術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王震一:教育行為數據是師生們的教育活動記錄的數據化。有結構性數據,非結構性數據,包括音視頻,甚至鼠標點擊和停留時間的信息流。而且對描述性文檔的挖掘也需要一套關鍵詞設置的辦法,所以技術上還有些問題沒解決。這些沒解決的問題有待于大數據的存儲的完成。下面是涂子沛老師提到的觀點:

“師生可以隨時對話,計算機能夠記錄你在一張幻燈片上停留的時間,判別你在答錯一道題之后有沒有回頭復習,統計你在網上提問的次數、參與討論的多少,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對你的學習行為進行誘導和評價。”——涂子沛《教育領域正在發(fā)生的革命》

“通過記錄鼠標的點擊,可以研究學習者的活動軌跡,發(fā)現不同的人對不同的知識點有何不同的反應,用了多少時間,哪些知識點需要重復或強調,哪種陳述方式或學習工具最有效。記錄單個個體行為的數據似乎是雜亂無章的,但當數據累積到一定程度時,群體的行為就會在數據上呈現一種秩序和規(guī)律。通過分析這種秩序和規(guī)律,未來的在線學習平臺才能彌補沒有老師面對面交流指導的不足。”——涂子沛《在線教育平臺,再談教育領域正在發(fā)生的革命》

陳杰:看到這里,我想把我在工作過程中的一些數據采集給曬下。上期中提到的信息技術管理平臺,可以將課堂測驗的數據記錄下來,學生的正確率,每個選項選擇人數都會有統計,雖然是這樣,但是我覺得這種數據統計還只能算是線性的,我們能看到的是學生對于某些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同時這個平臺也記錄了教師備課的情況,可以對其進行過程性評價,還有對于作品的評價。

主持人:您這個平臺能夠記錄一些數據,但其實所需的基礎環(huán)境還是機房。

陳杰:目前是這樣,當初想做個平板實驗班,但是因為各方面原因沒能做成,關鍵是目前的終端問題,在一對一數字化教學環(huán)境,這個平臺是可以用到各個學科中的,記錄數據也方便,主持人,你怎么看?

主持人:這個,可以有。我看沒用,關鍵得看校長怎么看。

陳杰:其實基于此平臺的數據收集工作,我們一直在做,但是就目前的情況看,這些數據應該來說是線性的、孤立的、割裂的。如果真正要實現所謂的大數據分析與挖掘,是要建立一個數據模型。而此模型的建立不單單是靠幾個信息技術老師能做好的,我們頂多只能說是一種嘗試,或者說是一種推測。

郭影強:這正是我的擔心。一個模型的創(chuàng)立,需要各方參與。而在當下,一般是由專家制定。專家制定的方案一般以教育學和心理學以及學科知識為基礎,另外則是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進行績效考核,這兩方面會有沖突。

陳杰:我也看過類似的案例,通過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出該學生的性格、體態(tài)等特征,表面上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的。例如,商業(yè)上“啤酒與尿布”的經典案例,在沒有數據收集與分析挖掘之前,誰能夠想到,購買尿布的人還會隨手購買一些啤酒?實際上大數據時代,人類所有無意識的生產和消費行為都是以生產數據為底色的,也都是可以被挖掘、化驗、分析、解讀的。那么放到教育行業(yè)是否也成立呢?如果說教育行業(yè)要發(fā)現學生的學習需求的話,我們需要設計怎么樣的模型來挖掘學生需求。

郭影強:假設一下,這個模型需要分幾個層次,首先是課程目標,它就是一個模型。其次是單元學習目標和篇章學習目標,教師在這個基礎上制定節(jié)次學習目標,針對目標進行學習過程設計,為達到這一目標與設計所需要進行的評價。就完成了整個模型的設計。那么就又分封閉式與半開放式,直到開放式的教學設計。有很多教學模式可以進行參考。

陳鷗輝:從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的角度我可以理解,在設想上,已經將學生設想成理想的“等待被喂飽的機器”。

王震一:所謂導學就是引導學生面對有興趣“吃”的信息并讓他們可以挑著吃。教師的工作主要是讓學生有興趣。

郭影強:主持人能否把你手里的案例拿出來我們看一下?

陳鷗輝:什么案例?我現在教室上自習,孩子們在看科普電影。網絡里海量的視頻緩解了我守自習的壓力!

主持人:信息技術的“福音”啊。上次說我看到一些應用大數據的國外學校的案例。在西方,現在流行一種“自適應學習”的教學模式。他們基于翻轉課堂,由專門的教育機構或企業(yè)來收集和挖掘學生在翻轉課堂中自學的數據,從而為每一名學生提供不一一樣的課程安排和學習內容。

紐約市教育部門的一項初中數學教改項目School of One采用了一項最新的技術,能自動為每位學生提供個人學習計劃。在2009年《時代》雜志評選的50項最佳發(fā)明中,該項目是獲此殊榮的唯一一項教育創(chuàng)新。

王震一:學生自己挖掘數據,可以認識自己,策劃未來。學校挖掘,可以有效地評價學生,檢查教育績效。專業(yè)人員挖掘,首先需要找到合適的事業(yè)伙伴。我看過涂子沛先生的《大數據:正在到來的數據革命》和一個視頻。寫過一組“用大數據詮釋信息化教育”的博客,內容就是讀那本書的筆記。有興趣的老師可以去丁酉科人博客看看。

● 辯證來看大數據

主持人:引用涂老師博客中的話,“目前教育變革的討論,過于集中在在線教育(遠程、平板、電子、數字),這正像任何一個科技讓人們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懶的哲學:自動化時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別林演的自動吃飯機,多媒體時代人們最先想到的是游戲。在線教育本身很難改變學習,在這場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線教育引發(fā)的教育由數字支撐到數據支撐變化(教育環(huán)境,實驗場景,時空變化,學習變化,教育管理變化)等,卻是很多人沒有在意的巨大金礦。

王震一:沒錯,大數據其實是在上一個時代就已經存在的“金礦”,但是那個時候很少有人去“淘金”。而且由數字教育到數據教育,應該是一個大的跨越。

主持人:

《淘金記》

你也許不止一次在討論會上聽說:數據將是未來世界經濟的“原油”。大數據是個大金礦,但是對于大多數企業(yè)來說,通往大數據致富的道路鋪滿荊棘而不是鮮花。最大的障礙不是技術,而是來自企業(yè)向數據驅動型企業(yè)文化的痛苦轉型,其艱難程度堪比卓別林在阿拉斯加啃鞋底。

其實放在教育領域也是這樣的,這個大的跨越可能還需要某種文化或者體制的轉型,某種課堂教學模式的轉型。大數據開始關注到每一個學習者,從本質上講,這種轉型,我想應該也是教育理念的改變。

陳鷗輝:大數據時代,目前我的感受就是為我們在獲取數據、分析數據上似乎減輕了負擔,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個性化的教學做了很好的設想,但感覺仍然沒有科學的驗證,證明這個學生的心智水平提高了。

陳杰:驗證提高,也是要通過數據證明,我覺得可能更有說服力。

郭影強:提高學生的心智水平,當然是通過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評價來發(fā)現的。這個跟傳統沒有區(qū)別。區(qū)別之處只在于,評價所需要的材料更翔實,更豐富了。數據只是測量的結果,如何設計這個測量方案,是關鍵。

陳鷗輝:在這個模型的設計中,假定了外界刺激對學生心智影響起決定性作用。如果外界資源在學生心智發(fā)展中并沒有我們想象的影響力,我們是否將大數據時代設想得過于美好?

郭影強:如果大數據采集成為可能,那么采集怎樣的數據?為什么采集這樣的數據,采集之后又如何使用,這個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模型的設計是要經過驗證與改進的,不是一下子就出來的。這就回到課程本身了。

陳鷗輝:從心理學上來說,學生的心智發(fā)展是否有一定的規(guī)律?蒙臺梭利通過實驗,在幼兒時期確實能夠提高孩子的心智發(fā)展水平,正是基于這些類似的實驗,很多人開始崇尚孩子的嬰兒期教育,所以有些超智力的天才兒童不斷誕生,但后期跟蹤,卻同時爆料這樣那樣的問題,從而導致很多人開始懷疑對孩子心智的過度開發(fā)是否合理。

我之所以說這些,只是有些懷疑大數據時代,是否有些人懷有過度的美好想象,大數據時代是一個社會發(fā)展所經歷的必然過程,它的存在有它本身不可否認的優(yōu)勢,但是否應該更客觀公正地去評價它,而不是一味吹捧它,不要讓它成為信息技術整合時代之后的又一個泡沫神話?

陳杰:我們沒有吹捧它的意思。我們只是對目前大數據出現的現象在進行研討,能否用在教育,怎么樣在教育中實施,可能會有什么影響。

郭影強:《信息崇拜》里,作者對當時信息浪潮之下的各種歡呼進行了批判,指出幾點。比如,“數與量的過度想象”,西蒙1960年提出的,十年之內電腦智能就將超過人類智能。結果直到1990年代,才第一次出現深藍戰(zhàn)勝俄羅斯國際象棋大師的案例。還有很多人歡呼,教育將得到根本性變革,這個更是“破產”得厲害。同時,這些浪潮的推動中,其實有相當多的元素,是相關的商家在推銷產品。

我覺得這與當下對大數據的歡呼有一定的相似性。最重要的一點,我們當下對大數據的利用,是商家因謀利目的而進行的有效開發(fā)。在教育領域,沒有這么大的動力,所以其開發(fā)機制遠不如商業(yè)領域。

不難理解,商家的歡呼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們要營造氛圍,激發(fā)起人們的想象和購買熱情。當淘寶與當當等電商網站,搜集用戶瀏覽的每一個頁面,每一次點擊,挖掘其關聯性的時候。他們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發(fā)現興趣,推薦相似產品。當他們設計評論等互動環(huán)節(jié),目標也很明確,就是利用用戶的評價來建立自己的信用。還通過收藏等環(huán)節(jié),增加用戶黏性。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確實也為用戶提供了服務,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共享信息,各取所需。然而在教育領域,我們的教學模式遠未改變,教學理念尚屬落后。

陳鷗輝:所以說,想象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王震一:但是我認為,如果一切還原樣不動,那還叫什么教育革命?北師大的余勝泉老師說:“技術的革新必然會對教育模式、教育核心、教育方法、體系都發(fā)生顛覆性的改變,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教育全面的發(fā)展”。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待問題,但不代表我們懼怕改變。我的意見是,在沒有領略到大數據在教育中的優(yōu)勢之前,就擔心各種問題而拒絕使用,豈不是因噎廢食?需要有人來嘗試建模,需要有人開始收集師生教學活動的數據,在實踐過程中摸索恰當的解決方案,影響我們的教育。

教育大數據的現狀是流失。其實,教師和學生的所有的教育行為數據都可能構成大數據。但我還沒發(fā)現哪個學校在采集這些數據。更不要說什么建模和挖掘了。最要緊的就是現在就開始從學生和教師的教育行為中,隨時采集數據,有了這個基礎才能繼續(xù)研究下去。

在這大的數據產生之后,面對海量的資源,我們還能從中挖掘數據的其他用處。但這時候問題就來了,我們拿它們做什么?也就是說,對大數據的處理能力的需求就顯現出來了。

大數據時代是一個社會發(fā)展所經歷的必然過程,它的存在有它本身不可否認的優(yōu)勢,但是否應該更客觀公正地去評價它,而不是一味吹捧它,不要讓它成為信息技術整合時代之后的又一個泡沫神話?

猜你喜歡
王震教育學生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要是”的作用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搶著去邊疆的王震
趕不走的學生
“辦”“為”和解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慌”與“沒有慌”
學生寫話
盐山县| 武邑县| 武川县| 桦南县| 元谋县| 盐亭县| 望奎县| 腾冲县| 蕉岭县| 寻甸| 桦川县| 波密县| 嘉义市| 界首市| 大方县| 成安县| 新宁县| 勐海县| 元氏县| 金昌市| 孟连| 宁陕县| 迁西县| 饶平县| 青田县| 二连浩特市| 古交市| 红桥区| 讷河市| 博客| 九龙县| 禹城市| 章丘市| 永宁县| 兴文县| 霍林郭勒市| 太白县| 娄烦县| 台南县| 石楼县| 肃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