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少龍
早在我國唐代,文學家、教育家韓愈就主張“文以載道”,因此,在新時代的今天,高中語文教學也有其時代的任務(wù),那就是通過學習課本中的優(yōu)秀篇章,穿插思想品質(zhì)教育,使高中學生的性格和心理得以健康的成長。這一時期,更需要對他們及時引導(dǎo)教育,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以適應(yīng)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F(xiàn)行高中語文教材實驗版中有許多這樣的可供利用的因素。將其歸類,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勤奮向上的教育
《墨池記》中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而后世之人莫能及也”,《送東陽馬生序》中“我”“執(zhí)經(jīng)叩問,行深山巨谷中,不嗜衣飾豪華”終有所為以及荀子的《勸學》一文,都是勸勉大家要勤奮學習、鍥而不舍,以量變求質(zhì)變的。
二、謙虛謹慎的教育
《伶官傳》中指出“滿招損,謙受益”,提倡謙虛的精神;《石鐘山記》中作者考察了石鐘山山名的由來,這種謹慎的態(tài)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三、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教育
當今時代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新事物層出不窮,那么如何面對新事物呢?是像《斷魂槍》中的沙子龍不肯傳藝,只在回憶中生活呢?還是像《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別里科夫那樣,戰(zhàn)戰(zhàn)兢兢,怕出亂子,頑固地維護舊事物呢?或是像《寬容序言》中所說的那樣對新事物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責備呢?
四、增強意志力的教育
古人登山“入之愈深,見之愈奇”,他們乘風雪,登滑石,攀高峰,終于領(lǐng)略了雪中泰山之趣味。這些都啟示我們:擁有非凡的意志力、堅定的信心,就有可能收獲到更多更好的麥穗。
五、心理承受力的教育
歷史上,偉大詩人屈原數(shù)次被陷害、罷官、放逐,但他仍舊不改初衷,提倡“美政”;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就是司馬遷在受腐刑之后完成的;《指南錄后序》中文天祥十八次面臨危險境遇,仍矢志不移……這些都是直面慘淡人生的范例。
六、正確人生觀的教育
《項鏈》中瑪提爾德的人生觀是不可取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海倫·凱勒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才是正確的。
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滲透,使之“潤物細無聲”地促進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呢?教學中我嘗試了以下一些方法:
1.背景分析法。了解背景材料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創(chuàng)作動機、創(chuàng)作中的艱辛,從而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思想的理解。許多名篇巨著往往是“不平則鳴”、“憂憤”的產(chǎn)物?!拔鞑卸荨吨芤住?;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睂懗鲞@段名言的作者司馬遷學習了前輩們堅強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創(chuàng)作了《史記》,這是一部令史學界和文學界都震驚的奇書??墒瞧鋭?chuàng)作過程異常艱難,許多學生都想象不到。
這時,教師可用飽含感情的語調(diào)介紹他的由來:當年,司馬遷接受父親遺愿,經(jīng)過幾十年精心準備,專注于創(chuàng)作之時,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受腐刑,打入大獄。面對如此奇恥大辱,司馬遷忍受著身體的折磨、心靈的考驗,堅強地活了下來,完成了《史記》。一部《史記》既是司馬遷心血的結(jié)晶,也是一部面對挫折的抗爭史的見證。很多學生聽了這些之后,對司馬遷肅然起敬,他們的心靈又一次得到了升華。
2.拓展法。主要是講清文意,以此為中心,進行拓展。這主要是針對文言文而言。只有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才有可能以此為輻射點進行聯(lián)想。如:《伶官傳序》中論述了人事的作用,所謂的人事就是人的主觀努力。文中指出“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其意都是說要謙虛謹慎,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3.比較法。即將兩種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側(cè)面進行比較,從比較中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既可以在同類課文中比較,也可在不同課文中比較;既可以比較相同處,也可以比較不同處?!端蜄|陽馬生序》中可比較“我”與“諸生”學習條件和學習結(jié)果的不同,讓學生明白勤奮的重要性。將《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別里科夫和《斷魂槍》中的沙子龍比較,學生很快就發(fā)現(xiàn)他們實際上是一種人:在新事物面前固步自封、膽小怕事。沙子龍還有點慨嘆自己的武藝過時,別里科夫則一味維護舊事物。這兩種態(tài)度都是不可取的,正確的做法是要適應(yīng)時代發(fā)展,盡快接受新事物。輕松的比較中,學生的心理逐漸走向了成熟。
4.辯證分析法。高中學生已具有一定辯證能力,能夠在教師的引導(dǎo)下較為客觀地評價周圍的人和事。在講授《項鏈》時,對于女主人公瑪?shù)贍柕拢瑢W生最初形成了兩種極端化思想:一種認為她無可厚非,另一種認為她太不值得了。在同學們的爭論中,我引導(dǎo)大家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評論她。經(jīng)過一番討論,同學們在某些方面達成了共識:可以理解她的虛榮心,畢竟人往高處走,但她那種人生來就是享樂的觀點是不對的,人生還應(yīng)有更崇高的追求;肯定了她靠自己誠實的勞動償還債務(wù)的能力,認識到了她在面對不幸時性格堅強果斷的一面。這樣,學生不僅更深刻地認識了瑪?shù)贍柕逻@個人,而且也領(lǐng)悟到人生的意義不在于享樂,明白了要通過正當手段來改善自己的生活境遇。高中語文教材中提供了這樣的材料,教育工作者應(yīng)該合理地利用這些因素,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為促進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