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
摘 要:一個人的語文學習興趣是一種以精神需要為基礎的認知情緒??梢?,興趣的激發(fā)在語文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課堂上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灌輸”為“樂學”呢?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興趣;氣氛;培養(yǎng)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認為,要使學生“好之”“樂之”,教師在教學時就必須講究方法,調動學生的情感思維,使之進入“憤悱”狀態(tài)。那么,我們怎樣才能給嚴肅而沉悶的課堂增添樂趣,給學生提供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導入喚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敝v好一節(jié)課的開頭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注意的第一步。
教師可通過講述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故事、名言等來導入新課;可針對教學重、難點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也可用國內外發(fā)生的一些重大時事作為新課的導語,引發(fā)學生注意,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例如,在教七年級上冊《春》時,可設計這樣的導語:“我們祖國的壯麗山河,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節(jié),展現了不同的風姿。你觀察過春嗎?你體驗過春的美嗎?今天,我們就跟著朱自清先生置身于《春》的懷抱吧?!眴栴}貼近生活,學生有話可說,討論時自然熱情高漲,提高了學生對上課的興趣。何樂而不為呢?
二、以圖增趣
初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思維能力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其中具體形象成分起重要作用。
依據這一特點,我們可以把書中的知識、事例等繪制成相應圖片,并在課堂上用投影儀展出,之后進行分析。實踐證明,這樣能很快地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并在愉快的情緒中獲得知識,在輕松的氣氛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如,在講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時,觀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圖片并跟隨圖片了解課文的說明順序是必要的一環(huán),但課本上只有一幅遠景圖,這時候多媒體就是最好的輔助工具。上課時,學生一邊欣賞,一邊為紀念碑的氣勢而贊嘆,很快產生了愉悅的學習氛圍。再把浮雕、碑文的圖案進行放大和特寫,學生再也不是坐著聽和看了,他們忍不住站起來想看得更清楚,迫不及待地舉手想要跟教師問清楚,小聲地和同學討論起來。這種學習是高效的、自主的。
三、設疑引趣
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設置疑點,可以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在教《孔乙己》一文時,學生學習了孔乙己第一次出現在咸亨酒店時的情景:他身穿長衫而站著喝酒,排出九文大錢置眾人的恥笑而不顧,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口里說著“多乎哉?不多也”之類的叫人半懂不懂的話??滓壹旱男愿裉攸c已基本體現。此時可設疑第二場出場。孔乙己的外貌、神態(tài)、動作、語言以及所帶的銀兩又是怎樣呢?文章的結尾寫道:“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奔仍O置了懸念,又是孔乙己悲劇的具體體現。疑點的設置,使學生對作品的主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采用設疑法進行教學,解開疑團的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極高的興奮狀態(tài)下,因而教學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币虼耍Z文教學中巧妙設疑,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fā)展思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四、幽默激趣
教學幽默藝術以巨大的教育功能,贏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于漪老師主張“努力把課上得情趣橫溢”。
教學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教師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會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fā)興趣,使枯燥乏味的學習變成一種精神享受。
如,講“死讀書”的危害時,跟學生講個笑話:糧店的職工對經理說:“經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經理問:“你把它撈出來了嗎?”職工回答:“沒有,我把貓放下去了。”學生就在笑聲中認識“死讀書”的危害。
五、鼓勵生趣
教學中可精講多練,給學生一定的討論和練習時間,學生在自己學習、領悟、體驗、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認識,受到啟迪!
如,八年級上冊有一篇作文題目是《網絡引領我進入新世界》。我順水推舟,以“中學生是不是應該上網”為題讓學生自由分組展開辯論,很大一部分學生是贊成上網的,而且搶著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說上網可以查和學習有關的資料,可以及時了解時事等。反方則從時間和網絡的健康度表示反對,唇槍舌劍,各抒己見。等他們“戰(zhàn)完”后我就引導他們得出正確結論,當然應該對他們的表現進行表揚。
這樣既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教育性,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和自我教育的積極性。既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知識,提高了認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奔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各科都要注意的問題,作為語文課來講更為重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找到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 江蘇省溧陽市上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