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越
文字和語言一樣,是社會發(fā)展的產物,它的產生是由于社會有了通過書寫來記載事情、傳達與交流感情的必要,文字隨著這種記事的實用性而產生。隨著人們審美活動的發(fā)展,人們對裝飾美的追求,呈現出一個又一個全新的局面,文字的功能也從“敘述”向“表現”提升,文字作為一種裝飾語言頻繁出現在各個設計領域,從時裝到廣告等等,尤其在陶瓷藝術設計領域,它作為一種成熟的文化現象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將文字對于陶瓷裝飾所能起的特殊作用表達出來,使陶瓷設計的思路更加寬廣。
一、衍生于符號的史前文字
最早出現的陶瓷文字,就集中體現在新石器時代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和山東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2 0世紀3 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在山東省章丘縣城子崖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陶器上發(fā)現,有幾個刻畫符號。5 0年代以后刻繪符號在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半山文化,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以及東南沿海諸多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陶器、玉器上也不斷發(fā)現。在其后青銅器時代早期的夏、商文化遺址的陶器上,刻畫符號則更為豐富。史前刻繪符號在我國廣大區(qū)域里的史前遺址和考古學的各個文化時期中相繼出現,說明了它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有延續(xù)性的文化現象,這些史前符號在它的發(fā)展中,一部分進步的符號由于人們在生產、生活交流和社會實踐中經常使用的原因,總結提高、約定俗成,逐步演變?yōu)橛涗浾Z言的文字。
史前刻繪符號作為文字裝飾的美化開始萌芽,它使符號有了一個穩(wěn)定的結構骨架,發(fā)展到后來逐漸演變?yōu)槲覈鴿h字最基本的造型特征。這一點說明了史前刻繪符號與成熟文字有著一脈相承的延續(xù)關系,并最終演化成商周青銅器銘文中的圖形文字,這樣一種成熟的有著裝飾美化性質的文字日趨進步,達到了發(fā)展的高峰。
二、文字演進的典型時期及其在陶瓷器皿上的表現
中國陶瓷藝術發(fā)展的歷史離不開中國文字的發(fā)展歷史。漢字作為中國特有的文字,在筆法意境,經營位置等方面具備了其它裝飾語言所不能達到的審美藝術效果。漢字被利用到陶瓷裝飾領域,與其它裝飾手法相結合,發(fā)展成為陶瓷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 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文化
作為傳統(tǒng)意義上最為直觀的符號,文字常常被應用于許多藝術形式的表現中。文字與陶瓷裝飾的聯系源于古代陶文,陶文是指書寫在陶器、磚瓦上的文字。這些文字在西安半坡遺址的彩陶上,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和四千年前的龍山文化的陶器上均有出現。陶文的歷史早于甲骨文一千多年,它是中國漢字的雛形。在簡單的寫意的陶文中,含有原始抒情文學因素。原始人通過在陶片上畫意象符號來表達思想情感,這時的文字更趨向于實用性,隨著原始裝飾的萌芽和發(fā)展,文字逐步突破實用性圈子,發(fā)展成為一種裝飾語言符號。陶文的出現奠定了文字在陶瓷裝飾中的基礎。
2、 文字統(tǒng)一之后的秦磚漢瓦
秦代的陶器上也多印有文字,以表示產地、工匠的籍貫和姓名,如“咸亭”、“蒲里”、“新中”等。秦代用篆書裝飾文字,是工整對稱的理智型寫實風格。漢代的瓦當裝飾中,除了動物紋、四神紋和卷云紋以外,大量的則是文字瓦當,許多反映當時統(tǒng)治者的意識和愿望,如“千秋萬歲”、“漢并天下”、“萬壽無疆”、“長樂未央”、“大吉祥富貴宜侯王”等。這些文字瓦當,字體有小篆、鳥蟲篆、隸書、真書等,布局疏密有致,章法茂美、質樸醇厚,表現出獨特的中國文字之美。
3、 唐代長沙窯文字裝飾
自唐代開始,陶瓷裝飾進入了陶瓷文字裝飾時期,當時唐詩的盛行決定了它的發(fā)展趨勢。文字以詩歌形式大量出現在陶瓷裝飾領域,這不僅豐富了陶瓷裝飾的內容和形式,而且打破了僅僅以圖案和繪畫來裝飾陶瓷的舊模式,開拓了陶瓷裝飾的新領域。唐代的長沙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長沙窯器大量采用文字作裝飾,這在當時是一大創(chuàng)舉。一些哲學格言、民間諺語也在長沙窯產品中有出現,這些文字裝飾通俗易懂,情滿字里行間,書法也極具功力。
4、 宋代磁州窯文字裝飾
宋代的磁州窯是宋代成就突出,富有民間特色的瓷窯。磁州窯的釉下黑彩器上,還常見題寫唐宋詩詞及通俗詩句民諺作為裝飾,繼承了唐代長沙窯陶瓷在器面上題寫文字的裝飾形式,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民間色彩,在宋代民窯中別具一格,文字內容與社會活動和人們的思想心態(tài)更廣泛、更深刻地結合起來,使陶瓷文字與社會現實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5、元、明、清文字裝飾特點
元代的陶瓷文字裝飾向縱身發(fā)展,在講究文學內容的同時,也講究書法體式,把中國書法所講究的筆法、章法淋漓盡致地反映在文學裝飾上。明清的文字裝飾在陶瓷工藝、書法藝術和文字藝術上相結合,形成了陶瓷文學裝飾的形式清雅、簡樸而內涵深刻的藝術之美。
三、文字在當代陶瓷裝飾中的形態(tài)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新的時代,一個信息時代,一個設計的時代,字體在現代陶瓷設計中有著十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從傳統(tǒng)陶瓷設計到現代陶瓷設計,文字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而不斷地發(fā)展,在現代的陶瓷設計中文字不僅要正確地傳達信息,而且文字形成了其特色的形式、手法。
1、文字裝飾引發(fā)的審美心理
人類多元化的審美取向對中國的陶瓷裝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陶瓷裝飾的手法豐富多樣,藝術創(chuàng)作的手法也豐富多樣。裝飾語言符號的手法雖各不盡同,但如何把漢字作為裝飾語言符號應用到瓷藝中去,這需要藝術創(chuàng)作者有豐富的文學內涵,系統(tǒng)地掌握文字的書寫規(guī)律,練好書法藝術,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才能熟練運用漢字所包容的點線面的結構關系,合理結合多種裝飾手法與器皿造型的特征,創(chuàng)造出紋飾、釉色、造型三者珠連壁合的好作品。
文字在筆法意境,經營位置等方面具備了其它裝飾語言所不能達到的審美藝術效果,被廣泛應用到陶瓷裝飾領域,與其他裝飾手法相結合,發(fā)展成為陶瓷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們以鮮明的視覺性、圖案化和節(jié)奏感在陶瓷器中反復出現,成為陶瓷作品中一些搶眼的“亮點”,從而也營造出一種整體的藝術氛圍。對于我們來說,不僅僅應該將精力全部投入在陶瓷本身所固有的特點上,除了“土”與“火”所賦予陶瓷的“形”與“色”之外,各種能夠給人以心理暗示的符號文字同樣能夠在陶瓷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同樣值得我們去探索研究。
2、文字裝飾的基本類型
在陶瓷器中通過文字裝飾的器型類型有很多,以下列舉了幾種裝飾手法:①剔釉裝飾:在當代陶瓷藝術中,黑釉剔花無疑是一種比較普遍的裝飾手法,通常在各種陶瓷造型上外壁通體施黑褐釉,用刀具在器外壁剔除多余的釉層,形成黑褐色釉層字體,無釉處露出淺色胎質,強烈的反差使字體圖案效果顯得夸張、變形,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作為歷史悠久的陶瓷制作方法之一,黑釉剔花在現代陶瓷設計中較同類其它陶瓷制品更多地被使用,顏色上的視覺沖擊以及裝飾方式上的獨特使黑釉剔花給人以一般陶瓷制品所不同的現代感,可以很好地融進各種現代環(huán)境里,除了本身的顏色特征,環(huán)繞周身的符號文字無疑也給了黑釉剔花很好的陶瓷語言。將文字符號的裝飾作用引入是黑釉剔花能成功地被廣大消費群體所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些文字符號在通過合理的排列、變形后使整個陶瓷在顏色的素雅和內涵的豐富上達到了一個完美的平衡,使陶瓷書法作品給人以灑脫的感覺。②刻畫裝飾:刻畫裝飾是用鎢鋼刀或金鋼石刀鏤在素胎上刻書畫的又一種裝飾手法,以刀代筆、以泥為汁,通過竹刀或鐵刀在未燒的陶瓷坯體上刻劃紋樣,從釉中透出極富層次感的紋飾,其裝飾手法被運用在很多器型上,其裝飾語言特點,刻劃紋樣粗獷,刀法簡練,剛勁有力,有意到筆不到的寫意畫意境,藝術品位很高。在很多器型裝飾中直接以文字的形式來刻畫裝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乏這種刻畫的裝飾器物。③青花裝飾:在陶瓷中,青花瓷無疑是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它又稱白地青花瓷器。人們喜歡把吉祥的紋樣和俗語通過青花這種傳統(tǒng)的表現手法表達出來。在現代,藝術家們開始越來越注重裝飾效果,不再單一的通過造型和構圖來表達作品,使青花的造型魅力和文字符號的裝飾效果結合在了一起,現代的造型手法加上古樸的傳統(tǒng)文字裝飾,同樣能起到很強烈的視覺效果。④壓印裝飾:壓印,是常用的一種裝飾手段,在瓷胎未干時,用瓷土燒制成的陽文印模壓成花紋,然后施釉燒成,是陶瓷印花技法之一。壓印能大大縮短制作的時間且工序簡便、快捷,而且整體統(tǒng)一,適合大批量生產,像瓦當、器物底部的落款標識等等,都可以用壓印裝飾來表現。
四、當代陶瓷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價值
文字是傳遞信息的媒介,文字可以是“信息”的自我表白,也可以是對圖型的說明,起著與圖形的互補作用,在當代設計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文字已經遠遠越出了“說明”的概念,除了“傳遞信息”的功能之外,它還能起到視覺擴張的沖擊力,而在不少的設計中,文字本身就是圖型的情況常有發(fā)生,對字體功能最大值的利用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手段與趨勢。
文字隨著社會文明的發(fā)展而不斷地發(fā)展,在現代的陶瓷設計中文字不僅要正確的傳達信息,而且形成了其特色的形式、手法。藝術同源而互補,我們應該“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取諸人以為善”而有所創(chuàng)新。時代的發(fā)展,市場需要我們不斷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生產出大眾喜聞樂見的東西。我們在吸收傳統(tǒng)的同時,不能忘記時代的要求。文字的裝飾特色應當與其它藝術一樣,處處與人們的生活時代的特征緊密聯系起來。我們應該從漢字的題材內容,優(yōu)美的藝術形式方面入手,充分選擇多種裝飾手法,創(chuàng)造出文字在陶瓷裝飾中的新前景。
參考文獻:
1.孔六慶《中國陶瓷繪畫藝術史》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年版
2.李明君《歷代文物裝飾文字圖鑒》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 年版
3.周世榮《長沙窯瓷繪藝術》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 年版
4.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東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