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儀
他問我有沒有男朋友,
我自然說有。
他又問:“那你有沒有姐妹?”
我微笑著說:“我有個哥哥,你想嫁給他嗎?”
網上有個段子說,每個小區(qū)的保安都是哲學家,他們每天都在反復問別人三個哲學上的終極問題:“你是誰” “你從哪里來”“你要到哪里去”。其實在旅途中也常常需要回答這些問題,其中出現率最高的一條就是Where are you from?
這不是敏感問題,我的答案也很簡單—China,但總是回答同樣的問題是很無趣的。有時我笑而不語,對方就自問自答起來:“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前面幾個還算靠譜,畢竟行走世界的日韓人確實比中國人要多得多,老外從長相上分不清三國人也情有可原。但如果我還是不置可否,后面的答案就會越來越無厘頭:“孟加拉?哥倫比亞?西班牙?埃及?”
在摩洛哥菲斯古城的一個木匠作坊里,那名木匠就這樣蹦出一個又一個國名,等他窮盡了自己的詞匯儲備,我終于開口:“摩洛哥!”“摩洛哥!你來自摩洛哥!”我們都大笑起來,這可比直接回答“中國”要好玩得多。
其實,這個問題有點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搭訕的開場白。但如果提問的是西方游客,后續(xù)的問題就令人頭疼了:“中國人真的只準生一個孩子嗎?”“釣魚島到底是中國的還是日本的?”對前一個問題,我的回答往往是:“我有一個哥哥……”
別以為只有中國人才有這樣的煩惱。倫敦奧運前夕,英國《衛(wèi)報》記者Tim Dowling給外國游客寫了一篇《奧運倫敦禮儀指南》,建議美國人自稱加拿大人,以避免被問及死刑等尷尬問題。我要裝日本人的話,老外跟我討論起AV怎么辦!罷了,還是別裝外國人,我準備將我對這些“敏感問題”的回答打印出來,出門隨身攜帶,再遇到有人問我,我就給他派傳單。
另一個常見問題則非常有地域特色:“你結婚了沒有?”在西方,即使是朋友,也會在觸及這類私人問題時小心翼翼,一般不會對萍水相逢的旅人如此提問。但在印度、埃及、摩洛哥、約旦等穆斯林人口眾多的國家,每天都有無數的陌生人—主要是陌生男人過問我的婚姻狀況。往往才問完國籍,劈頭就問婚姻,就跟中國人問“吃了沒”一樣平常。
國籍問題坦白相陳,頂多是要多費些口水,后果嚴重不到哪里去。婚姻問題就不一樣了。阿拉伯男人大多熱情得有點過分,礙于宗教和世俗觀念,不敢挑逗本國女孩,只能對外國游客頻頻上演一見鐘情的戲碼。
“我的心已經屬于你”“我們的相遇是真主阿拉的安排”,初來乍到的女孩難免被這些動人情話撩動,自我感覺魅力大增,一秒變成萬人迷。當你芳心可可,羞答答地答以“未婚”,你知道接下來的問題是什么嗎?—“你愿不愿意做我的第三個老婆?”
因此,無論你是年方18歲還是大齡剩女,或是即將與男友步入婚禮殿堂,婚姻問題有且只有一個標準答案:Yes。對方多半不肯就此打住:“那你丈夫怎么沒有一起來?”“你怎么沒戴戒指?”粵語有句俗話說做戲要做全套,為避免后面的一連串問題,更為了避免被糾纏到無法脫身,獨自在阿拉伯國家旅行的女性最好在手上戴一枚結婚戒指。
“你有姐妹嗎?”咦,這是什么問題?又要跟我討論我國的基本國策嗎?非也。只有當你上一條問題的答案為Yes,這個問題才會出現,一旦你再次回答Yes,謎底就會揭曉:“讓你的姐妹嫁給我吧!”
在開羅一家旅館辦入住手續(xù)時,老板花了幾個小時工夫纏著我推銷他代理的埃及團。我說餓,他讓小工去買falafal(阿拉伯式三文治)給我吃;我說渴,他請我喝雪碧。一個西方姑娘從門外經過,他大聲叫她的名字,跟我說那是他第二個老婆。
他問我有沒有男朋友,可謂生意泡妞兩不誤。我自然說有。他又問:“那你有沒有姐妹?”我微笑著說:“我有個哥哥,你想嫁給他嗎?”